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6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并结合相关文献记录,统计出保护区分布有鸟类268种,隶属17目56科。其中,留鸟146种(54.5%)、夏候鸟91种(34.0%)、冬候鸟18种(6.7%)、旅鸟13种(4.9%),以繁殖鸟为主。繁殖鸟类中,以东洋界物种为主(67.5%)。保护区的珍稀濒危鸟类物种数量较多,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1种、附录Ⅱ12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EN)1种、易危(VU)3种、近危(NT)2种;中国特有种14种。各生境类型中的鸟类丰富度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及灌草丛>高山灌丛草甸>水域;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之间的鸟类群落结构相似性最高,水域与其他生境的最低。保护区鸟类物种丰富度在2600~3000m的中海拔地区最高,在高海拔和低海拔较低,物种垂直分布呈中峰模式。本研究丰富了保护区和凉山山系的鸟类资料,为鸟类垂直多样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案例。  相似文献   

2.
鸟类多样性是区域生物多样性价值和保护管理成效评价的重要指标。2015—2019年利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结合红外相机数据和文献资料,统计出保护区鸟类16目54科28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1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的1种、易危3种、近危2种;划分的5类生境(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和亚高山灌丛或草甸)中,鸟类多样性最高的是常绿阔叶林,其次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最低的是亚高山灌丛或草甸。群落组成相似性结果显示,针阔混交林与亚高山针叶林中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最高;鸟类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呈中峰模式,峰值出现在海拔1 600~2 400 m。建议保护区加强对珍稀鸟类和迁徙鸟类的调查监测力度,增加对重点生境的巡护,加强在保护区周边乡镇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四川南莫且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和湿地水鸟状况,2019年8月—2021年4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10次野外调查,结合历史资料统计出鸟类18目46科176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4种。居留类型以留鸟(102种,57.95%)和夏候鸟(51种,28.98%)为主;区系组成以古北界种类占优。草甸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最高,灌丛及灌草丛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丰富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湿地水鸟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都较少,仅有28种,调查到20种,以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普通秋沙鸭Mergellus merganser和红脚鹬Tringa totanus较为常见,不同湿地生境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本研究丰富了区域鸟类的基础信息,为保护区鸟类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谢凡  鲁碧耕  油志远  李刚  张惠  杨孔  杨楠 《四川动物》2022,41(1):107-120
鸟类多样性研究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2020年6月—2021年5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调查了四川格西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结果显示: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保护区共有鸟类19目56科24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中国特有种11种。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156种(62.65%),其次是夏候鸟60种(24.10%)、旅鸟19种(7.63%)、冬候鸟14种(5.62%)。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共116种(46.59%),古北界103种(41.37%)、广布种30种(12.04%)。各生态系统中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其他生态系统最低,森林和灌丛生态系统的Sorenson相似性指数最高;夏、秋季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最高,冬季最低。建议保护区建立长期监测体系,并持续开展鸟类保护宣传活动,加大巡护和管控力度,降低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同时注重鸟类所利用栖息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有关文献,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鸟类15目53科260种,其中,留鸟169种(65.0%),夏候鸟57种(21.9%),冬候鸟18种(6.9%),旅鸟16种(6.2%);东洋界物种161种(61.9%),古北界物种70种(26.9%),广布种29种(11.2%)。保护区分布有IUCN红色名录鸟类6种,其中濒危(EN)1种,易危(VU)2种,近危(NT)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0种;中国特有鸟类14种。分析表明,秋季优势物种4种,春季5种。秋季的鸟类多样性低于春季,但无论秋季还是春季,中低海拔阔叶林的鸟类多样性最高,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次之,河谷灌丛最低。秋季和春季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以及不同生境之间鸟类物种相似性指数皆低于0.50,说明时间和空间上群落组成差异较大。在保护区鸟类保护与管理中,建议注重维持多样的生境类型,同时应当重视保护中低海拔阔叶林。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鸟类多样性现状,制定科学有效的栖息地保护管理对策,于2006年5~7月利用样线法对内蒙古桦木沟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保护区内有17目44科127种鸟类,其中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居留型组成为90种夏候鸟、27种留鸟、10种旅鸟。不同生境类型中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以草原湿地最高,均匀性指数以林地和疏林较高。提出保护区在制定鸟类多样性保护对策时应全面考虑各类栖息地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7.
鸟类多样性是评价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2017年3月—2018年2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对四川黑水河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共记录鸟类16目51科248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2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鸟类6种,中国特有种12种;从居留型来看,留鸟168种,夏候鸟55种,旅鸟12种,冬候鸟13种;森林和灌丛生境中的鸟类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湿地和人工生境次之,草地和流石滩生境最低;保护区的鸟类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呈低海拔平台然后随海拔升高递减模式。本结果为保护区的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邛崃山系鸟类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积累了资料。  相似文献   

8.
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6年11月和2007年2~9月,对齐云山保护区的鸟类进行了本底调查和物种监测,共记录到鸟类257种,隶属于17目54科.其中留鸟120种,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137种;古北界种类97种(37.7%),东洋界种类141种(54.9%),广布种有19种(7.4%);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科34种;发现江西省新纪录鸟类4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3.875、0.791和0.964.从各生境群落多样性指数看,农田居民区中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大,其次是灌草丛和阔叶林,溪流水域的多样性指数最小;优势度指数在不同生境的变化趋势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相似;灌草丛中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高,阔叶林中的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最低.通过与周边包括九连山、井冈山、江西武夷山和广东车八岭4个保护区的鸟类进行物种多样性G-F指数对比分析,得出齐云山鸟类多样性与九连山相当,而高于其他3个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资源现状,2012年4月、2014年5月、2015年7月及2016年5月先后对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11条样线、1个样点的实际调查,并参考相关文献,共记录两栖爬行动物119种。其中,两栖动物47种,隶属于3目11科31属;爬行动物72种,隶属于2目16科48属。G-F指数计算结果表明,保护区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两栖动物生态类型以流水型、陆栖-静水型最为丰富,静水型、树栖型次之,陆栖-流水型、穴居型最少。保护区内两栖爬行动物区系表现出以华南区为主、华中华南区共存的分布格局;与地理距离相近的其他6个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比较结果表明,保护区与广西南部的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动物区系相似性最高,为密切关系;而与越南北部的Tay Yen Tu自然保护区相似性最小,为疏远关系。保护区内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广西重点保护动物22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极危等级的物种12种,濒危19种,易危20种;CITES附录Ⅰ1种,附录Ⅱ20种,因此该保护区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结合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濒危情况和保护现状,提出了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类型鸟类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6年4~5月采用样点法对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7目23科105种,数量1948只,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我国特有鸟类7种。鸟类区系以东洋界成分为主。对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人工林和灌丛草地生境间的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和原始林之间鸟类群落相似性最低;2)次生林鸟类多样性指数最高,灌丛草地最低;3)原始林内国家级保护鸟类最多,特有种仅次于次生林;4)林中鸟类垂直分布中间层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区系组成的变化, 我们通过样线、红外相机调查和检索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 并将其与后河保护区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于2017-2019年共在后河保护区内设置了82 km的鸟类调查样线, 共在309个位点上放置了红外相机, 累计99,586个相机日。我们用“后河” “鸟类” “湖北省”等关键词搜索相关出版物, 并查阅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经审核后发布的鸟类信息, 结合样线和红外相机调查结果形成后河保护区鸟类名录。共整理得到后河保护区鸟类255种, 隶属于16目55科。其中,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2种, 包括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和金雕(Aquila chrysaetos); 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46种, 包括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松雀鹰(Accipiter virgatus)、灰林鸮(Strix aluco)、蓝鹀(Emberiza siemsseni)等。此外, 后河保护区有11种中国特有鸟类, 占我国特有鸟类种数(n = 93)的11.83%。在区系成分上, 后河保护区鸟类以东洋种为主(151种, 占59.22%), 其次为广布种(55种, 占21.57%)。与1999年科学考察结果相比, 鸟类增加了116种, 其中有1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区系组成上, 后河保护区内东洋种占比增加, 包括分布区向北扩散的物种成分。此外, 本次调查未记录到20世纪在保护区内有分布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和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本研究表明, 后河保护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高、特有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丰富, 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意义。通过对比分析后河保护区内野生鸟类动态变化, 可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案设计和保护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G-F 指数测度万朝山兽类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 年5 月-2016 年7 月, 利用样线法对湖北省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现状进行了调查, 并与湖北省内其他5 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 指数(genus index)、F 指数(family index)和G-F 指数(genus-family index)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共有兽类7 目25 科69 种, 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 有国家I 级重点保护动物4 种, II级重点保护动物11 种; G-F 指数分析表明, 万朝山自然保护区兽类G 指数为3.99、F 指数为14.81, G-F 指数为0.73。万朝山与湖北省省内其他5 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G 指数、F 指数和G-F 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特别是万朝山和南河的G-F 指数相当接近, 相似性系数也高, 这可能与万朝山和南河地理位置接近、生境组成相似有关。各保护区的物种分布密度虽然差异不显著, 但南河和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因为保护区面积较小, 导致物种分布密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多年的野外调查发现,陕西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丰富,分布有475种鸟类,多为留鸟、夏候鸟和旅鸟。它们中有中国特有鸟类3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55种,还有28种鸟类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及11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目前因分布在自然保护区内而受到保护的鸟类有390种,占总种数的82.1%。保护区的存在有利于保护秦岭及大巴山地区的鸟类资源。  相似文献   

14.
《四川动物》2021,40(4)
为了解现阶段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动态与多样性,2015年5月—2016年12月、2018年1—5月和2018年8月—2019年12月,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进行鸟类调查,加上2015年5月—2021年3月的相机拍摄记录,共记录鸟类293种,综合文献记载,保护区共记录鸟类18目66科392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5种;留鸟188种,夏候鸟100种,冬候鸟18种,旅鸟85种,迷鸟1种。多样性分析表明,保护区春季的多样性指数(5.84)和均匀度指数(0.785)最高,冬季的多样性指数(5.48)和均匀度指数(0.756)最低;针阔混交林的多样性指数(5.74)和均匀度指数(0.825)最高,高山灌丛、草甸和流石滩的多样性指数(4.51)最低,针叶林的均匀度指数(0.703)最低。研究结果为保护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夏秋季鸟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6年7~10月,对陕西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鸟类13目37科81属125种(亚种),鸟类种数分别占秦岭鸟类总种数的36·98%及陕西省鸟类总种数的33·42%。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我国特有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0种。按区系成分划分,东洋种57种,古北种37种,广布种27种。按居留型划分,留鸟89种,夏候鸟32种,冬候鸟2种,旅鸟2种。与陕西佛坪、重庆大巴山等周边保护区相比,米仓山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比较丰富,区系成分以东洋种为主,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2015—2016年4个季节,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结合调查鸟类并基于遥感信息分析生境结构,研究了大山包自然保护区9个1 km~2样点鸟类多样性及其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山包共有鸟类16目41科127种,包含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4种;雀形目、雁形目、鸻形目鸟类为主,共27科80种,数量最多的是斑头雁(Anser indicus)、小云雀(Alauda gulgula)、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共占总数量的50.09%;种类以留鸟(占49.61%)和鸣禽(51.97%)为主,数量以冬候鸟(58.13%)和水鸟(60.28%)为主;40.94%的种类和60.28%的数量均偏好水域湿地生境类型;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水域面积占比与冬季和春季鸟类数量显著相关(P0.05),森林-灌丛面积占比与夏季和秋季鸟类种类显著相关(P0.05);大山包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和越冬地,其生境结构对鸟类种类和数量有巨大影响;营建水域、森林-灌丛、沼泽湿地等多种生境类型及其空间组合,是保护大山包鸟类多样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2017年11月—2019年9月对新疆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鸟类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进行调查,对保护区的大型兽类和鼠类分别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进行调查.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鸟类15目41科161种,兽类5目13科40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用地需求增加,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并急剧下降。为探讨农业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本文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 对广西大瑶山、大明山、十万大山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农田区域内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选取森林、近地农田(距离森林较近的农田)、远地农田(距离森林较远的农田) 3种生境, 布设样点共计180个, 并在不同季节(春、夏、秋、冬)对鸟类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3种生境物种累积曲线呈先快速上升, 后变为渐近线或增速放缓趋势, 各生境实际调查鸟类物种数与预测值比例均大于60%, 表明鸟类调查充分; (2)共记录到鸟类196种, 隶属于14目54科, 其中雀形目鸟类占比最高(71.4%)。不同生境记录到鸟类种数从多到少依次为: 森林(103)、近地(101)、远地(94); (3)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与近地农田和远地农田间鸟类相似性差异都较大, 近地与远地间鸟类群落更为相似; (4) 3种生境鸟类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季节里均表现为: 远地 > 近地 > 森林; (5)广义线性混合模型结果显示, 两种农田生境鸟类多样性显著高于森林, 而近地和远地农田生境间鸟类多样性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森林鸟类多样性较低, 但对其特有种具有较高的保护作用; 尽管鸟类对农田生境表现出更高的喜好, 但农田内人为干扰较为频繁, 缺乏相关的保护措施, 应加强对农田鸟类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2013—2018年,每年12月20日—翌年1月10日采用样区直数法对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样区的水鸟多样性进行1次监测。结果表明:共记录水鸟7目12科45种129633只,每年总数量在11604~33053只;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鸟类有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rus monacha)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国家II级保护鸟类5种。本次共记录优势种9种,以雁鸭类和鹬科鸟类为主; 2013—2014年和2017—2018年优势种种类较多,2015—2016年每年优势种只有2种;大部分水鸟类群的数量变化趋势类似,提示合适的水位可为多种水鸟生态类群提供适宜的湿地复合体;??类数量高峰期正好是大部分水鸟数量较低或低谷期,提示水位对水鸟多样性的维持极其重要;不同样区的水鸟相似性指数为0.51~0.91;该保护区物种数和个体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与绿翅鸭(Anas crecc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等在2016—2018年数量和遇见率较高有关;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2015—2016年明显下降,这与鸿雁(Anser cygnoid)或反嘴鹬占绝对优势有关;该地区鸟类资源丰富,东方白鹳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种群数量大而稳定,鹤类几乎每年都有记录;南矶湿地保护区在鄱阳湖水鸟多样性维持和濒危水鸟特别是东方白鹳的保护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次监测持续年限较长,初步掌握了湖区优势鸟类及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种群动态规律,为该保护区的水鸟保护和栖息地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鸟类多样性研究可以为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效的思路与可靠的依据。2020-2022年对甘肃省碌曲县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6目12科40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有2种调查鸟类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4种被列为近危等级(NT)。依据居留型可将调查鸟类划分为夏候鸟(21种)、冬候鸟(7种)、旅鸟(12种);依据《中国动物地理》,调查到的鸟类以全北型(11种)与古北型(11种)最多,其余为高地型(3种)、东洋型(6种)、中亚型(1种)、东北型(1种)、不易归类型(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最高的年份是2022年。本结果为保护区湿地鸟类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维护保护区鸟类多样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