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泉林 《化石》2005,(3):39-40
1908年6月30日,前苏联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发生了一起能量超过广岛原子弹爆炸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的巨大爆炸,2000多平方公里的森林瞬间化为灰烬。几千公里外的英国监测到这次爆炸时大气次声波压力涨落的记录。因爆炸而产生的地震,波及到美国的华盛顿、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等地,同时,它那强大的冲击波横渡北海,使英国气象中心监测到大气压持续20分钟左右的上下剧烈波动。  相似文献   

2.
张文定 《化石》2010,(2):21-25
说到放射性,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原子弹爆炸时翻腾直上云霄的蘑菇云,还会联想到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投向日本长崎、广岛两颗原子弹,造成几十万人死亡,创下单颗炸弹致人死亡人数的“世界纪录”。近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的阴云依然徘徊在头上,人们不免“谈核色变”。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3500年前,古印度一座名叫摩亨朱达罗的城市,突然奇怪地从地球上消失了。在一首史诗中作了这样的描述:骇人悲剧从天降,特大爆炸城毁灭,火焰熊熊天映红,水沸腾,鱼烧焦。1922年,印度考古学家耳·德·巴涅尔朱在印度河的一个岛屿上发现了这座古城的遗址。所发掘的化石资料完全证实了有关这场大灾难的传说。在发掘中发现了那次大火和特大爆炸时烧熔的石块和残迹。由于特大的爆炸,半径一公里内的所有建筑物全都被彻底摧毁了。根据骨骼的姿势可以看出,在灾难降临之前,许多人正安然地在街道上行走。摩亨朱达罗的大灾难不由得使人们想起被原子弹轰炸后冲击波以及核辐射毁灭日本广岛和长崎的惨景。关于古城毁灭的解释,人们曾提出过两种假设。一种是原子弹爆炸。但这一假设因为根本不存在放射的痕迹和在印度的哈拉帕文化时  相似文献   

4.
卫奇 《化石》2001,10(1):10-11
2000年秋末冬初,正值北京举办世界科普著作会展,报道揭露伪科学坑蒙拐骗伎俩之际,突然从东洋传来了考古诈骗的丑闻,恰似科学领域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对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术界是一次重大撞击。通过多种媒体传播,日本五十岁的业余“考古学家”藤村新一顿时在中国变成了几乎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  相似文献   

5.
“人类基因组计划”自启动至“后基因组计划”的转折杨焕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秘书长)今年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HGP)正式提出十周年。对这一可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相媲美的创举作一历史性的回顾,纵览十年来这一计划的成果、瞻望这一计划的前景,对于我国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的有益菌是普遍存在的,它们与农作物建立有益的共生或互生联系也是普遍 存在的,形成作物体自然生态体系对农业生产产生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     
近几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的胜利。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两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集中地表现了我国在争取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斗争中,大大地跃进了一步。这都是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下,广大人民群众和科技队伍思想革命化、工作革命化的巨大胜利。在这大好形势之下,《生理科学进展》必须贯彻党对自然科学的方针和政策,在三大革命运动中,推动生理科学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贯彻理  相似文献   

8.
由张震元等译、程光胜校的“微生物工程的基础和应用”一书已由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3.95元)。学部委员、著名工业微生物学家方心芳教授还为本书写了译序。 本书是日本发酵工学会组织十多位著名学者编著,于1983年出版的。生物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如何巧妙地利用微生物的理论和技术的微生物工程。全书前三章为其首基础部分,内容有微生物工程的定义、发展史,自然界中微生物的作用、种类和分布,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酶和代谢以及微生物的遗传现象和菌株育种。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些天然多倍体鱼类,如银鲫和某些鳉科鱼类5,这些事实引起了鱼类遗传育种界的重视,启发人们去进行多倍体育种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脊椎动物史上一幕最大的悲剧大约发生在七千万年以前。称霸地球近一亿五千万的恐龙一瞬间消声匿迹,留下的只是那些末代龙子龙孙的躯体,尸横遍野。恐龙的突然绝迹,给科学研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恐龙绝灭之后,大地暂时成了一片茫茫的真空世界。我的故事就从这时开始。揭开哺乳动物时代的帷幕就象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之后,倖存者从废墟上爬起重建家园一样,七千万年前的生物界也有倖存者。但它们不属恐龙家族,而是小型原始的哺乳类。顾名思义,哺乳即幼仔靠母体乳汁成长,胎生。胎生是生物进化上的一个飞跃,比低等脊椎动物其幼仔的成活率高得多。这些小型原始的哺乳类,也称兽类,它们出现的时间,几乎与恐龙相同。不知因为什么,竟被巨大的  相似文献   

11.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物学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在2000年,其绘制的人类基因组草图也正式发表。国际顶尖的两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同日发表了多国基因组学家联合发表  相似文献   

12.
王琳淇 《遗传》2015,37(5):436-441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致命的隐球菌病和真菌脑膜炎,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隐球菌病死亡的人数超过60万人。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条件致病性至关重要。细胞-细胞交流、细胞形态转换和细胞异质性等重要环境适应行为在协调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致病菌-自然栖居环境-人类宿主三方的关系解析了新生隐球菌环境适应策略影响毒力的机制及相关进化动机,并对其潜在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被誉为生物学的“曼哈顿原子弹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在2000年,其绘制的人类基因组草图也正式发表。国际顶尖的两大科学杂志《自然》和《科学》同日发表了多国基因组学家联合发表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4.
历史的脚步     
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地球从第三纪向第四纪过渡之际,人终于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了!这是自然发展史上的一个空前伟大的事件。人,这种“在它身上自然界达到了自我意识”的生物,通过双手劳动,从“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的动物状态逐渐转变为“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自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自然辩证法》)这样一种人的状态。转变过程是漫长而艰苦的。然而,人终于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并在路途上留下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脚印  相似文献   

15.
一、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千百年来,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规模和深度都很有限,就全局看,自然界还能很好地同化人类的影响,自然界状态基本稳定而适于人类生存,于是就误以为自然界不过是一个消极的客体,可以任人宰割,而人则是万能的,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海水浸泡开放性犬颅脑爆震伤影像学模型。方法:本实验采用新型球形爆炸源。狗颅中线向左(右)1cm,眶上缘向上1cm交界处为爆炸中心位置。爆炸距离(爆炸源最低点距爆炸点的距离)分别为3mm,3.5mm,4mm。比较各个距离的爆炸效果,选出最适的爆炸距离。在动物最适爆炸距离致伤后用吊瓶装满海水(秋季福建沿海距岸边200米深部海水),用皮管固定于伤口空洞中,使受伤脑组织始终浸泡于海水环境中。分别于3h,5h,8h行颅脑CT检查。观察海水浸泡开放性颅脑爆震伤的CT动态变化。结果:爆炸距离3.5mm为最适爆炸距离,此距离爆炸致伤后犬存活率高,能够炸开颅骨,使脑组织暴露,海水浸泡爆震伤口8小时,脑水肿逐渐出现。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动物模型可模拟真实海战下冲击波致伤,且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易操作,适用于海战情况下颅脑爆震伤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生物武器是由生物战剂和施放装置构成的一种作战武器。美国“九一”事件之后发生的炭疽事件,敲响了生物战的警钟,由于生物武器被视为廉价的原子弹,生物恐怖再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动物学研究》2012,(4):401+427
昆明动物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建于1959年,是我国第一个灵长类动物人工驯养繁殖中心,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的驯养繁殖和研究,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做出过贡献。灵长类动物人工驯养繁殖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长期以来,开展了猕猴、树鼩、叶猴、长臂猿和滇金丝猴等的营养、  相似文献   

19.
生态教育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教育即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自然界及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0.
安娜 《植物杂志》2009,(1):30-33
我们喜欢欣赏各种各样的动物,不仅因为它们活泼可爱,更因为它们外形各异、色彩缤纷。物以稀为贵,自然界中的动物大多是彩色的,若是出现一些单色的动物,尤其是白色的动物,就显得特别稀罕了。因此,当自然界出现了一些白色的动物个体时,就成了生物学家宝贵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