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纤维蛋白单克隆抗体IF 5 3,观察当纤维蛋白的“A”位点与另一纤维蛋白D区域的“a”位点结合后纤维蛋白E区的变化 .纤维蛋白原Aα链经赖氨酰肽链内切酶消化后 ,应用反相HPLC分离纯化 ;通过ELISA法检测单克隆抗体IF 5 3与纤维蛋白原及其衍生物的反应情况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RGD合成肽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反应的情况 .发现IF 5 3能与纤维蛋白原Aα链的一个片段反应 ,该片段经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为纤维蛋白原Aα链氨基末端 (1~ 2 9) .该抗体能与酸溶解的纤维蛋白单体和可溶性纤维蛋白及XDP反应 ,但不能与酸化纤维蛋白原或GPRP反应 ,因此IF 5 3的抗原决定簇在Aα 2 0~ 2 9,与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肽A ,暴露出的聚合位点“A”(Aα17~19)紧邻 .当GPRP存在于纤维蛋白原溶液时 ,经凝血酶作用产生这种纤维蛋白单体不能与IF 5 3反应 .Aα(93~ 99) (ILRGDFS)合成肽部分抑制纤维蛋白单体与IF 5 3的反应 .实验结果提示 ,当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 ,或纤维蛋白单体与纤维蛋白原聚合时 ,纤维蛋白单体结构会发生变化 ,其中Aα2 0~ 2 9片段成为新抗原暴露于E区表面 ,并且Aα2 0~ 2 9与纤维蛋白原细胞粘附区域RGD1片段邻近  相似文献   

2.
两种DNA探针杂交检测结核分支杆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进结核杆菌DNA探针的特异性与实用性,研制了以生物素标记的两种对结核分支杆菌特异的DNA探针:一个5’端标记的20bp的寡核苷酸探针和一个采用PCR方法合成的188bp长链探针。两种探针分别与结核分支杆菌的全染色体DNA,以及基因组上IS6110序列的一段317bp的PCR扩增产物进行斑点杂交,以碱性磷酸酶(AP)催化的染色反应检测,测试了两个探针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系统地比较研究了两种探针杂交检测条件:探针的浓度选择,杂交温度与洗膜温度的选择,以及杂交与洗膜温度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影响。寡核苷酸探针和188bp探针杂交检测纯化结核分支杆菌基因组DN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ng与6ng,杂交检测PCR产物的敏感性分别是400pg与50pg。两探针的最佳杂交浓度均为40~160ng/ml,最佳杂交温度分别是42℃与68℃,最佳洗膜温度分别是60℃与60~68℃之间。两种探针均仅与结核分支杆菌及BCG有杂交信号,而与其它受试分支杆菌及非分支杆菌杂交结果都呈阴性。它们的特异性都很强,但188bp探针的敏感性约是寡核苷酸探针的7~16倍,而且188bp探针检测本底较低,是检测结核分支杆菌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首先利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对HCV多蛋白中可能含有优势抗原表位的14个肽段进行了化学合成,并用合成肽作包被抗原进行间接ELLSA试验来分析它们的抗原性,结果表明,所有合成肽中除NS3区的P7、P8和NS5区的P13无抗原性外,其余肽段均具有抗原活性,其中C区的P1,NS4区和P9和NS5区的P12三个肽段的抗原性较好,与相应的重组蛋白C22,C100和NS5A比较,它们之间的抗原性比较接近,随后选择抗原性较好的几个肽段合成了含八分支的多抗原肽(MAP)MP1、MP2、MP3、MP10和嵌合多肽CP15等工程肽抗原,前者不仅保持了相应单体肽的抗原性,而且与抗体反应的敏感性有显著提高;后者含双表位改善了常规合成肽抗原表位单一的缺陷,为研究HCV工程肽抗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非洲猪瘟病毒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其病原为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临床上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易感猪群病死率高达100%。为了建立一种基于合成肽技术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ASFV p30、p54和p72三种重要抗原设计3条合成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了ASFV间接ELISA抗体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以及与进口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显示,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的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8.1%,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7%~10.1%和4.7%~14.9%。与进口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2.9%。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且稳定性好,可检测ASFV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B链N端和C端缩短的若干胰岛素类似物与胰岛素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去B链C端五肽胰岛素(DPI)分子中B_1-Phe去除后其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力明显下降,这与去B_1-Phe胰岛素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力下降的趋势相似;去B链C端六肽胰岛素(DHI)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力与DPI非常接近,都为胰岛素的70%左右。而去B链C端七肽胰岛素(DHPI)与胰岛素抗体结合力与去B链C端六肽胰岛素(DHI)相比,其结合力下降了一个数量级。说明胰岛素B_1-和B_(24)-Phe残基对组成和维持胰岛素分子的抗原决定簇起着重要作用。去B链九肽胰岛素(DNI)与胰岛素抗体的结合力与去B链C端八肽胰岛索(DOI)及DHPI相似。本文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内含肽(intein)的蛋白质反式剪接功能在大肠杆菌中对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regulator, CFTR)的反式剪接作用.CFTR基因突变导致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CF).将CFTR的cDNA于剪接反应所需的保守性氨基酸残基Ser-660前断裂为N端和C端,分别与split mini Ssp DnaB 内含肽的106个氨基酸残基的N端和48个氨基酸残基的C端编码序列融合,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 诱导表达后SDS-PAGE可见预期大小剪接形成的CFTR蛋白条带,Western印迹用CFTR特异性抗体进一步证明为剪接所产生的CFTR蛋白,表明内含肽可有效催化CFTR的反式剪接.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甘丙肽拮抗剂M40在中枢的兴奋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i MY  Chen Q  Wu YD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2,18(3):238-238,248,256
甘丙肽是 1983年发现的由 2 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 ,其N和C端分别为甘氨酸和丙氨酸残基。甘丙肽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 ,有调节胃肠平滑肌收缩、抑制胰岛素分泌、加强吗啡镇痛效应和参与记忆等重要作用。近年发现甘丙肽浓度异常与Alzheimer病 (AD)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因而日益受到神经学界重视。甘丙肽拮抗剂M 4 0 [甘丙肽 (1 13) 脯 脯 丙 亮 丙酰胺 ]是研究甘丙肽受体的重要工具药 ,可用于AD治疗。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显示 ,M4 0在胰腺和脊髓有高、低亲和力两种受体。在高位神经中枢该药物是否存在不同效应 ,不同…  相似文献   

8.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暴发以来,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建立一种快速、可靠、易操作的可用于SARS-CoV-2感染早期诊断的检测方法,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SARS-CoV-2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是抗原检测的理想靶点。为了建立一种可快速对SARS-CoV-2 NP进行定量检测的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免疫山羊制备羊抗SARS-CoV-2多克隆抗体并作为包被抗体,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鼠抗NP单克隆抗体并作为检测抗体,建立了双抗体夹心ELISA抗原检测方法。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验证其线性范围及检测下限、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及准确度。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检测线性范围为1 000 ng/mL~7.8 ng/mL,R2>0.99,检测下限为3.9 ng/mL;敏感性为96.875%,特异性良好,与Vero细胞、SARSCoV-2刺突蛋白、流感病毒等不发生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1%~11.7%和4.3%~11.8%;检测样品回收率在94.3%~104.8%之间。结果表明,该方...  相似文献   

9.
产生免疫原性的残基主要是位于蛋白表面的暴露残基,为了消除鼠抗体对人的免疫原性,利用表面再塑的方法对本室克隆的鼠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片段进行了人源化分子设计.首先确定了鼠及人Fv片段的表面残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鼠与人抗体Fv片段表面残基的差异,将存在差异的鼠抗体的表面残基换成人的,从而实现鼠抗体的人源化.提出了残基最高频率人源化及最相似链人源化两种分子设计方案.人源化的鼠抗人纤维蛋白抗体单链Fv片段的结构经Profiles-3D检测证明合理,替换的表面残基的溶剂可及性未变,而且未对CDRs的空间构象产生明显影响,应不会影响与纤维蛋白的亲和力,为鼠抗体人源化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甲型流感病毒A/Johannesburg/33/94(H3N2)核壳蛋白(NP)全长肽库筛选BAI卫/c(H-2^d)小鼠中NP酶联免疫斑点法(EUSPOT)表位,研究其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的一致性关系,为使用ELlSPOT评价流感病毒NP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PR8)感染BALB/c(H-2^d)小鼠后,通过检测T细胞分泌γ-干扰素(IFN-1)的ELISPOT法和体内CTL法检测NP所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综合分析ELlSPOT和CTL表位肽之间的关系。结果:Pep36(NP第141-155位氨基酸残基,SNLNDTTYQRTRALV)和Pep37(NP第145-159位氨基酸残基,DTTYQRTRALVRTGM)可以诱发较强的ELlSPOT反应,根据Pep36和Pep37共有序列合成的Pep147-155(NP第147-155位氨基酸残基,TYQRTRALV)可以诱发与这2条多肽相同强度的ELlSPOT反应,表明Pep147-155为NP诱发ELlSPOT反应的最强表位,体内CTL也表明它是最强的CTL表位;Pep95(NP第377-391位氨基酸残基,STLELRSRYWAIRTR)、Pep96(NP第381-395位氨基酸残基,LRSRYWAIRTRSGGN)和其他表位肽诱发的ELISPOT反应较弱,体内CTL反应也较弱。结论:BALB/c(H-2^d)小鼠中,甲型流感病毒NP诱发ELlSPOT反应和CTL反应的表位肽高度相关;实验结果为使用ELlSPOT评价流感病毒NP疫苗的细胞免疫效果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的小肽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人工合成的PSⅡ反应中心D1蛋白中(229~240)的12肽,与牛血清白蛋白偶联后做为抗原免疫家兔, 获得抗菠菜D1蛋白抗体. 免疫双扩散法测得其具较高的效价,蛋白印迹检测结果显示该抗体仅与D1蛋白有免疫亲和反应. 表明此抗体可作为检测D1蛋白及其光抑制时降解产物的探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克隆并分析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方法:从分泌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A8中提取总RNA,根据恒定区序列设计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5′RACE法扩增抗体的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基因,测定并分析可变区基因序列,并克隆入pMD18-T载体。结果:重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450bp,编码150个氨基酸残基;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全长429bp,编码143个氨基酸残基。在GeneBank中对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二者均符合小鼠IgG可变区基因的特征。根据Kabat法则对A8抗体轻链和重链可变区氨基酸序列基因进行分析并确定了3个抗原互补决定区(CDR)、4个框架区(FR)和信号肽。结论:通过5′RACE法得到了抗β淀粉样肽单克隆抗体轻链与重链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研究抗体三维结构,以及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设计来自抗体的短肽 ,以抗肿瘤坏死因子 (TNF)嵌合抗体 (cA2 )CDRs为模板 ,在其两侧各加 3个随机氨基酸残基 ( X3 CDR X3 ) ,构建了 6个以CDR为基础的肽库 .经过 3轮亲和选择 ,挑取单克隆 ,进一步经ELISA检测TNF阳性噬菌体克隆 ,分离得到 7个ELISA阳性较好的噬菌体肽克隆 ,分别命名为CDR2L1、CDR2L2、CDR2L3、CDR1L1、CDR2H1、CDR3H1、CDR3H 2 .应用MTT方法 ,检测 7个克隆对TNF生物学活性的拮抗作用 .结果显示 :来自CDR2L ,CDR3H肽库中的CDR2L2、CDR2L3,CDR3H2噬菌体肽具有明显的拮抗TNF诱导L92 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其中以CDR2L2噬菌体肽的拮抗活性最强 .而来源于CDR1L ,CDR2H肽库的CDR1L1和CDR2H1噬菌体肽和来自CDR2L ,CDR3H肽库中的CDR2L1和CDR3H1噬菌体肽没有明显的拮抗TNF作用 .研究结果初步表明 :从cA2抗体CDR肽库中筛选得到的噬菌体CDR模拟肽具有亲本抗体相似的结合活性和生物学效应 ,从而为开发已知抗体 (特别是治疗用抗体 )CDR为基础的肽药物创建一个技术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究靶向FoxM1多肽P201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死亡途径以及寻找多肽序列中关键的氨基酸残基。方法:本研究选取人肝癌HepG2细胞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MTT法、AO-EB双染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201多肽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死亡途径,结合模体序列捜索、反义肽氨基酸、虚拟丙氨酸突变和分子对接等方法:确定P201多肽的关键氨基酸。结果:MTT法检测60.0μg/mL P201多肽对HepG2细胞作用48 h抑制率高达96%,形态观察和定量测定显示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与P201多肽作用时间和剂量呈一定依赖关系;共确定5个氨基酸(第1、2、4、7、9位残基)为P201多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结论:初步揭示P201多肽对HepG2细胞的强杀伤作用与细胞凋亡相关并确定关键氨基酸为多肽分子的优化和多肽抗癌靶向药物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及抗体库技术,制备并鉴定β淀粉样蛋白(Aβ)人源性抗体。方法:应用固相筛选方法,以人工合成的Aβ1-15肽为靶标分子,在大容量全合成人源性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Aβ人源性抗体,并进行特异性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单克隆鉴定获得噬菌体抗体F11,竞争性ELISA表明抗体对Aβ1-42的结合位点位于1~15氨基酸残基内,ELISA结果证实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以Aβ1-15肽为靶标分子获得了特异性良好的人源性抗体。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人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主亚基(NR1)M3-M4环B细胞表位,以人NR1分子M3-M4环单克隆抗体MAB363淘筛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对筛选克隆进行特异性ELISA检测和竞争结合实验分析.从30个克隆中得到一个阳性克隆序列“VHTNPSTWQPIL”(克隆1),原核表达的NR1 M3-M4环可以与克隆1竞争结合MAB363.固相合成5个表位探针短肽,发现其中只有R(22)LRNPSKD可以与M3-M4环竞争结合抗体,将NPS三个氨基酸残基逐一敲除,缺失N或NP的合成肽和M3-M4环竞争抗体的能力减弱,缺失NPS的合成肽完全没有竞争能力,证明MAB363的表位为NPS,S可能是关键性残基.上述结论为免疫干预防治兴奋毒性脑损害策略的实施提供了一个重要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计SPLUNC1蛋白的一段多肽,快速制备抗SPLUNC1的多肽抗体,检测多肽抗体的性能,为SPLUNC1的功能研究提供可靠的平台. 用DS Gene1.1软件分析SPLUNC1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疏水性、亲水性以及抗原性等,综合考虑抗体设计的其它因素,设计出两段15~20个氨基酸的多肽.将合成后的多肽与钥孔戚血蓝素(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偶联,同时初筛出宿主血清与SPLUNC1无交叉反应的新西兰家兔,用与KLH相连的SPLUNC1多肽免疫家兔,2个月后获取血清,亲和纯化出抗SPLUNC1多肽抗体,通过ELISA法检测其效价,免疫印迹与免疫组化检测其特异性与适用范围.通过该方法得到了高效价与高特异性的SPLUNC1多克隆特异性抗体,ELISA法测定其效价可达到1∶105,通过对包含有PLUNC家族不同成员的蛋白混合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证明,该多肽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不与同一家族中的其它蛋白发生交叉反应,而且该抗体可用于免疫组化,说明所制备的分泌性蛋白SPLUNC1抗体具有高特异、高效价等特点,将为SPLUNC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有用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8.
根据尿激酶原与尿激酶一级结构的区别并结合计算机分子模拟,设计合成了包括尿激酶原Thr152-Glu163肽段的13肽,然后与载体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用BI林巴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3种尿激酶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这3种抗体仅与尿激酶原和合成多肽反应 ,而不与尿激酶及其结构类似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琼脂双向免疫扩散实验及酶活性抑制实验表明,3种抗体均为IgG类的IgG1亚类,所有3种抗体均不抑制酶活力,探讨了这组抗体用于尿激酶原结构与功能及其定量,定性分析研究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五个抗原表位短肽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单克隆抗体HNF1、HNF7、B34、2B1和2G8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从每株单克隆抗体筛选到的噬菌斑中随机挑取12个单克隆蓝色噬菌斑,合计60个,用间接ELISA检测,A值大于1.00;用竞争抑制ELISA分析,单克隆抗体和IBDV抗原均能竞争抑制筛选12肽与固相包被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抑制率大于40%,表明在该12肽内含有IBDV抗原表位。选取35个单克隆噬菌斑,测定噬菌体gIII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确定了这5个含有不同IBDV抗原表位12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将其与GenBank中IBDV基因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2B1筛选肽有4个连续氨基酸残基Leu-Ala-Ser-Pro与IBDV基因组A片段编码多聚蛋白的第536-599氨基酸残基一致,推测2B1为线性表位;而HNF1、HNF7、B34和2G8筛选肽均没找到有3个以上连续氨基酸残基与IBDV蛋白序列相同之处,推测可能是构象依赖性表位。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五个抗原表位短肽的鉴定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5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单克隆抗体HNF1、HNF7、B34、2B1和2G8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3轮"吸附-洗脱-扩增"淘洗,从每株单克隆抗体筛选到的噬菌斑中随机挑取12个单克隆蓝色噬菌斑,合计60个,用间接ELISA检测,A值大于1.00;用竞争抑制ELISA分析,单克隆抗体和IBDV抗原均能竞争抑制筛选12肽与固相包被单克隆抗体的反应,抑制率大于40%,表明在该12肽内含有IBDV抗原表位.选取35个单克隆噬菌斑,测定噬菌体gⅢ部分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确定了这5个含有不同IBDV抗原表位12肽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将其与GenBank中IBDV基因组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2B1筛选肽有4个连续氨基酸残基Leu-Ala-Ser-Pro与IBDV基因组A片段编码多聚蛋白的第536-599氨基酸残基一致,推测2B1为线性表位;而HNF1、HNF7、B34和2G8筛选肽均没找到有3个以上连续氨基酸残基与IBDV蛋白序列相同之处,推测可能是构象依赖性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