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根系发育形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参(Panax qinseng C. A. Meyer)属于直根系植物,有次生构造。一年生苗只具有主根和侧根。二年以上的人参常在根状茎上长出不定根,即人参根系包括主根和不定根及其各级分枝。主根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侧根和不定根及其分枝多为二原型,偶见三原型。根系随参龄的增加而增大。每年末级分枝自基部于休眠前萎缩、脱落,并在萎缩部分的上一级支根内部产生越冬根原基,越冬根原基是翌年形成全部吸收根的基础。一年生人参由中柱鞘产生一圈初生树脂道,由形成层产生一圈(或二圈)次生树脂道,以后次生树脂道的圈数随参龄的增加而每年增加一圈,自第五年开始渐缓。根内淀粉粒含量随发育时期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其积累高峰出现在果后期。研究人参根系发育形态学不仅对全面正确认识人参根系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改进人参栽培管理和评价人参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参毛状根生物合成天麻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对羟基苯甲醇转化率和天麻素含量为指标,探索适宜于人参毛状根生物合成天麻素的培养条件如底物浓度、转化持续时间和培养阶段.结果表明,B5液体培养基培养22d的人参毛状根,在含有1.000mmol·L-1对羟基苯甲醇的生物合成培养基中转化24h,合成的天麻素含量占干重的6.65%,对羟基苯甲醇转化率达到84.8%,说明以人参毛状根为反应器可以合成人参所不具有的天麻素.  相似文献   

3.
人参的盆栽     
用盆栽培的人参,除供人观赏其叶、花、果实外,根部入药对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根、茎、叶、花、果等既能制造珍贵药品,又能制造高级滋补品,也是多种工业品的原料。一、人参的生物学特性人参是长日照阴性植物,喜散射光和反射光。其种胚的构造和发育不完全,生长抑制物  相似文献   

4.
人参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改良是人参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遗传转化和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开展人参遗传改良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人参植株再生可以通过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间接体细胞胚发生是人参植株再生的主要途径,从不同外植体,不同碳源,体细胞胚优化和无激素再生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在人参遗传转化方面,发根农杆菌和根癌农杆菌对人参的遗传转化均已成功,人参皂苷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也已陆续导入人参,得到了遗传改良的转化人参。发根培养系统可用于大量生产人参皂苷,讨论了rolC基因对人参发根诱导的作用,发根植株再生能力及生物反应器培养,最后指出了人参基因工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玫  刘鸣远 《植物研究》1988,8(3):177-182
本文研究了人参季节性吸收根的发育形态学。弄清了其发生发展规律、发现人参的吸收根每年更新-次, 在生长末期吸收根萎缩脱落, 并在根痕附近同时形成越冬根原基。越冬根原基与根痕-起俗称为"珍珠疙瘩"其植物学本质是越冬根原基复合体。在下-年春天, 越冬根原基再萌动形成新的吸收根。  相似文献   

6.
盆栽人参     
人参(Panax ginseng),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为“关东三宝”之首,是黑龙江特产药材之一。根含皂甙、人参酸、植物甾醇、挥发油、维生素等。具滋补强壮、生津救脱、降低血糖、兴奋中枢神经等功效。人参原为野生,称野山参.现多引为人工栽培,称“园参”。也可盆栽供观赏或研究,其方法是: 1.种子催芽把当年采收的种子,在第二年的2月份以湿砂与种子1:1混合,放入室内挖好的15—20厘米深的坑内,大小视种子多少而定。覆土6—10厘米,保持土壤湿润,温度18—20℃。2个月后种子裂口,出芽率在90%左右,即可播入盆或畦内。播种后十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参连作根际土壤中的酚酸物质进行了分离鉴定,检测发现人参根际土壤中含有没食子酸、水杨酸、3-苯基丙酸、苯甲酸和肉桂酸5种酚酸物质.采用外源添加法研究该5种酚酸物质对人参锈腐病菌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5种酚酸对人参锈腐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都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作用.没食子酸、水杨酸和苯甲酸在0.5 mmol·L-1处理浓度下,3-苯基丙酸和肉桂酸在0.05 mmol·L-1处理浓度下,均能够显著促进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显著加重人参锈腐病病害严重度.  相似文献   

8.
人参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对活性氧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化学发光法 ,考察了人参 (PanaxginsengC .A .Mey)毛状根培养过程中对 3种重要活性氧ROS(O2÷、OH·、H2 O2 )清除能力的动态变化 ,发现在毛状根生长对数期时对 3种ROS都有很强的清除能力 ,而在生长停滞期较低 ,符合人参毛状根生长的S型曲线 ,印证了人参毛状根的生长和衰老过程。  相似文献   

9.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人参药用部位为多年生宿根,生长周期长,土壤病害多,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制约.抗病基因是植物免疫过程中参与识别病菌、抵抗侵染及扩散的基因,是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选育抗病品种的重要分子标记.本文以人参全基因组草图为基础,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根据基因结构及序列特征成功预测7个家族,共1652个人参抗病基因.通过与其他8种被子植物抗病基因家族比较,对人参抗病基因结构、家族进化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并使用13个转录本数据,系统分析人参抗病基因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年限的表达模式,发现人参抗病基因具有明显的功能分化和器官特异性.以锈腐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侵染不同时间后转录本表达模式,对病原体特异识别抗病基因NBS-LRR家族及其他基因进行关联分析,解析人参防御过程中次生代谢活动与病原微生物防御反应的协同作用,本工作将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立稳定的聚乙二醇(PEG)与(NH4)2SO4双水相体系以分离人参根中人参皂苷。通过上下相体积比(R)、分配系数(K)和回收率(Y)分析双水相体系对人参皂苷的萃取效果,研究了PEG分子量、PEG/(NH4)2SO4质量分数、pH值和温度等因素对双水相成相及人参皂苷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分子量为3350、PEG3350的质量分数为12%、(NH4)2SO4质量分数为16%、溶液pH为7.0、温度为60℃时,双水相体系对人参皂苷有较高的萃取率,回收率可到达88.94%。  相似文献   

11.
人参植物皂苷生物合成相关新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人参植物根进行的特定发育过程在药用次生物———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和累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从人参根中分离出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采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 ,构建四年和一年生人参根组织mRNA群体间正向差减cDNA文库。对从差减文库中筛选的 4 0个阳性cDNA克隆进行酶切、PCR与逆向Northern斑点杂交鉴定、DNA测序以及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获得的 6个差减克隆在GenBank/DDBJ/BMBL无对应的同源基因 ,代表新基因序列。与此同时 ,使用Northern印迹杂交验证及半定量RT PCR进一步确认 ,6个转录本为根发育阶段差异性表达基因。因而提示 ,它们可能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 ,在人参茎、叶与种子中亦能检测到上述基因转录本的表达。目前 ,6个新基因已被命名 ,在GenBank注册并获登录号 ,为克隆上述新基因cDNA全长序列及深入鉴定其在人参皂苷生物合成中的功能提供了重要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从人参根面、根际土壤中,分离的细菌和放线菌的抗病,刺激作用及分布规律。其放线菌均属于Streptomyces属。筛选出的菌株不仅对人参锈腐病菌、根腐病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对人参、水稻幼苗及食用菌的生长也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林下参内生真菌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 FS-01菌株对人参病原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FS-01菌株菌丝、发酵液和孢子悬浮液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人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 5种人参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对5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30.80%,其次是人参立枯病菌、人参菌核病菌、人参根腐病菌和人参灰霉病菌;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发酵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2.09%,其次是人参菌核病菌、人参黑斑病菌、人参立枯病菌和人参根腐病菌;孢子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入内生真菌球毛壳菌FS-01菌株孢子悬浮液的PDA培养基上,对人参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最高,为83.72%,其次是人参灰霉病菌、人参立枯病菌、...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Araliaceae多年生植物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是名贵中药,其有效成分人参皂甙具有抗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人参挥发油同样具有抗癌作用。红参(Ginseng Radix Rubra)是由鲜人参经蒸制加工而成,不仅具有防虫蛀,防腐、易保存和保持药效等特点,而且还扩大了人参的药用价值,前报报道  相似文献   

15.
人参内生菌的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俞  王琦 《菌物研究》2012,10(2):113-118
人参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在医学上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同时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内生菌广泛存在于健康植物组织内部,是植物微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内生菌甚至能够产生同原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活性物质。本文综述了从人参中分离得到内生菌的物种多样性,着重介绍从其内生真菌中发现并得到的次生代谢产物的丰富性并阐述了其在医药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于人参及其他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对愈伤组织细胞的特点研究的较少。本工作是为配合人参细胞培养进行的。通过比较观察,研究人参愈伤组织细胞亚显微结构与愈伤组织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材料取自5年生人参鲜根和茎切段诱导的愈伤组织。每隔30—40天转移一次进行继代培养。根愈伤组织经16次继代培养,茎经6次继代培养。转移前取样。培养基 Ms,补加0.5 mg/1 2,4-D。将供试愈伤组织按其形态特征分为5种类型。1淡黄白色,新鲜,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冠瘿组织培养及其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的产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接种量、pH值、肌醇浓度等对冠瘿组织生长及其人参皂苷含量的影响 ;用HPLC检测了冠瘿组织中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 的含量。高压纸层析电泳证实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上的T DNA片段已整合进入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在考察的 6种培养基中 ,White培养基最适合人参皂苷Rg1 的累积(0 0 95 % ) ,MS培养基最适合人参皂苷Re的累积 (0 194 % )。以MS为基本培养基培养 36d、32d时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 累积含量最高 (分别为 0 14 7%和 0 0 6 1% ) ;接种量为 4g、2g (FW flask) ,有利于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的累积 ;培养基pH 5 8时人参皂苷Re含量最高 (0 184 % ) ,培养基pH 5 6时人参皂苷Rg1 累积量最高 (0 0 5 4 % ) ;肌醇浓度为 0 0 5g L时 ,能促进人参皂苷Re合成 (0 182 % ) ,浓度为 0 30g L时 ,有利于人参皂苷Rg1 累积 (0 0 5 5 % )。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制剂对人参生长及根域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兴安岭地区人参为研究对象,探索放线菌制剂对人参的促生效应及对人参根区、根表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放线菌制剂Streptomyces pactum(Act12)处理后,人参药用部分产量增加,品质改善;叶片诱导酶活性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加,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减少.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区系结构改变: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韩国假单胞菌和氧化微杆菌在根区、根表土壤中的数量大幅提高;病原真菌烟色织孢霉在根区土壤中减少,在根表土壤中消失.表明施用放线菌制剂Act12能够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提高人参植株的抗性和根系活力,增加产量并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人参二醇类和三醇类皂甙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实验研究大孔吸附树脂从人参根提取物中富集、分离人参二醇类和人参三醇类皂甙的工艺条件及参数。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洗脱,使人参二醇类和三醇类皂甙实现富集分离,人参二醇类皂甙富集在80%乙醇洗脱液部分,人参三醇类皂甙富集在40%洗脱液部分。得到含量大于25%的人参三醇类皂甙,含量大于50%的人参二醇类皂甙,总皂甙洗脱率在91%以上。此法能够较好地分离、纯化人参二醇类和三醇类皂甙。  相似文献   

20.
人参对心脏血管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参属于五加料植物,藥用部分为根;其化学成分虽然已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但在临床治疗中起主要疗效的成分尚未肯定。人参在我国临床上很早就被用作强壮剂,以治疗久病衰弱的患者,对心臟衰弱的患者尤为常用。根据神农本草經所載:“人参主补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由此可見人参的藥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关于人参对心臟血管系統的作用很早已有記載,祖国医学早已将人参作为强心剂来应用。近年来苏联学者(参見[4])在临床实驗治疗的观察中,曾發現人参对心臟血管系統机能不全的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他曾指出在人参的作用下,患者心音变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