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乌药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乌药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linderaggredin B1(1)、乌药酮酸A(2)、乌药酮酸B(3)、chlorahupetolide K(4),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樟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乌药块根与其根、茎生药学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乌药块根及其根、茎进行生药不鉴别研究。结果说明乌药块根与其根、茎易于鉴别,乌药根、茎不能作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3.
乌药块根及根,茎挥发油成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乌药块根及根、茎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挥发油含理及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判别,乌药根与茎不能充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4.
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金则新  彭礼琼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766-2772
2010年6月-2011年7月,采用盆栽模拟氮沉降试验,比较了不同氮浓度处理(CK0g·m-2·a-1、低氮2 g·m-2·a-1、中氮8 g·m-2·a-1、高氮32 g·m-2·a-1)下乌药幼苗光合作用、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探讨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7.0%、117.8%、41.2%和82.6%、191.3%、152.2%;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日均Pn、Pnmax均以中氮处理最高.不同氮浓度处理后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胞间CO2浓度、日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高于对照,暗呼吸速率以高氮处理最高.乌药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中氮处理最高,其次是高氮处理,低氮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氮处理使乌药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改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PSⅡ潜在活性均以高氮处理最低.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膜透性均以高氮处理最高.氮沉降提高了乌药幼苗的光合能力,以中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对其他生理指标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境内乌药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浙江省境内的8个乌药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了研究。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用于正式扩增的ISSR引物,在8个种群160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25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00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80%,各种群P平均为60.5%。乌药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62,Nei指数(h)为0.246 4,各种群I平均为0.317 3,h平均为0.213 1。AMOVA分析表明在总的遗传变异中,11.44%的变异发生在种群间,88.56%的变异发生于种群内,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34 9,乌药种群间的基因流(Nm)为3.205 2。8个种群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49 4,利用算术加权平均数法(UPGMA)对乌药8个种群进行聚类,结果可分为2大类群,台州市的水磨坑、上泮、苍山等3个种群聚为一类,其余5个种群聚为另一类。  相似文献   

6.
乌药系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其化学成分包括呋喃倍半萜及内酯、挥发油、黄酮、异喹啉生物碱等,主要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糖尿病肾病、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和保护作用。本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对近十年乌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作总结概括,以便于全面了解乌药的开发现状以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乌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药挥发油含冰片、冰片乙酸酯等35种成分。  相似文献   

8.
乌药活性组分LEF的化学成分及抗风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炎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B1),另得到一个黄酮甙,鉴定为橙皮甙hesperidin,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药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乌药LEF组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炎性肿胀有明显的对抗效应,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炎性组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PGE2)含量,具有良好的抗风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Duncan测验法研究探讨了18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芒果蒂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乌药提取液对芒果蒂腐病菌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瓜蒌、旋覆花、五味子等五种中草药提取液对蒂腐病菌却具有促进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得知,乌药提取物有2个明显的最大吸收峰。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UPLC-MS/MS)同时测定乌药叶中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木糖苷、槲皮素-3-O-α-L-阿拉伯呋喃糖苷、山柰酚-3-O-(2″-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山柰酚-3-O-(2″,4″-二-反式-对-香豆酰基)-α-L-鼠李糖苷6个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采用Kinete XB-C_(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0.5 min, 10%A;0.5~2 min, 10%→30%A;2~6 min, 30%→70%A;6~7min, 70%→90%A;7~8 min, 90%A;8~9 min, 90%→10%A;9~10 min, 10%A,流速为0.2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负离子扫描模式检测,结合熵权-TOPSIS法对10个产地的乌药叶进行分析评价。各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样回收率在98.15%~102.84%,RSD在0.60%~2.43%之间,经熵权-TOPSIS法分析评价,浙江天台产地乌药叶相对质量较好。该方法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为乌药叶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及内在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采自浙江樟科标本时,发现了中国的1个分布新记录毛叶油乌药(Lindera praecox f.pubescens)。本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叶片中脉在上面疏被短柔毛,在下面与侧脉均密被短柔毛。  相似文献   

12.
乌药超声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超声波法提取乌药有效成分,优化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醚内醇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超声波条件下影响浸提的几个因素,包括提取次数、超声后浸泡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确定了超声前浸泡时间45 min、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13.2 min、液固比10∶1、超声后浸泡时间1...  相似文献   

13.
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和水蒸汽蒸馏法(SD)对乌药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提取,并运用GC-MS法分析了2种提取物中的化学成份。结果表明:SFE-CO2法提取物的产率为6.67%,SD法提取物的产率为0.60%;两种方法提得的乌药挥发性有机物中共鉴定出58个成分,其中SFE-CO2法和SD法提取物被鉴定的成分分别为46个和36个,共有成分24个,主要有柠檬烯、龙脑、龙脑乙酸酯、β-榄香烯、α-古云烯、桉叶4(14),11-二烯、δ-愈创木烯、4,4′-二甲基-2,2′-二亚甲基双环己基-3,3′-二烯、tau-杜松醇、β-桉叶油醇、8-甲基-2-苯基-4,7-二烯-2-壬醇、(2-[2-(2,4-二甲基苯基)环丙基]呋喃)等成分,占SFE-CO2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54.56%,占SD法提取物被鉴定成分的78.42%。  相似文献   

14.
乌药提取物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药水提物、醇提物均能降低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在20g/kg剂量能够增大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蠕动有明显抑制作用,并能对抗乙酰胆碱、磷酸组胺、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  相似文献   

15.
从乌药(Lindera aggrw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火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烃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1)-epicatechin、表榈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 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 B1),另得到一个黄酮苷,鉴定为橙皮甙h  相似文献   

16.
心肌细胞培养是从细胞及分子水平进行心肌形态,功能、病理和药理研究的有用工具,近年国外进展较快。本实验室自1978年初建立培养方法后,曾对附子Ⅰ号(消旋去甲乌药硷)及秃毛冬青Ⅱ号(3,4—二羟基苯乙酮)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最近又对长期体外培养维持搏动达106天的心肌细胞的功能、形态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区落叶阔叶林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云  郭凌  姚成亮  韦博良  袁志良  叶永忠 《生态学报》2017,37(17):5602-5611
白云山落叶阔叶林是暖温带-北亚热带生态过渡区保存较完好的植被,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度性质,群落结构相对复杂,物种种类相对丰富。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5 hm~2固定监测样地,调查并鉴定了样地内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基于首次调查数据从物种组成、径级结构、重要值、群落分类和分布格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共有17963株个体,隶属于34科55属93种;(2)该群落以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三桠乌药(Lindera obtusiloba)、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占优势,稀有种占总种数的36.56%,偶见种占总种数的30.11%;(3)所有物种的径级结构分布呈倒"J"型,表明群落内有充足的幼苗,群落更新状况良好;(4)多元回归树经过交叉验证,以凹凸度和平均海拔将样地植被划分为3类,Ⅰ:锐齿槲栎-华山松-三桠乌药-秦岭木姜子-河南海棠群落;Ⅱ:锐齿槲栎-华山松-漆树-连翘群落;Ⅲ:锐齿槲栎-白桦-白檀-照山白群落;(5)点格局分析表明样地内优势种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格局。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加人们对暖温带-北亚热带生态过度区内森林群落的认识,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管理和保护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对荷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调脂减肥活性研究。本研究结合传统酸提碱沉法与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技术,从荷叶中分离、纯化到11个生物碱,分别被鉴定为N-氧基原荷叶碱(1)、原荷叶碱(2)、莲碱(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4)、荜茇宁(5)、巴婆碱(6)、O-去甲基荷叶碱(7)、N-去甲基荷叶碱(8)、荷叶碱(9)、衡州乌药碱(10)和亚美罂粟碱(11),其中,化合物1、4和5为首次从荷叶中分得。测试所得化合物对5-HT_(2A)和5-HT_(2C)受体的激动作用,结果表明11个生物碱对5-HT_(2A)受体均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荷叶调脂减肥的可能药效基础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酸枣仁出仁率、出油率以及13个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综合分析其最佳采收期,并确定最佳采收期的质量标志物。方法:采摘8月28日~10月17日酸枣,计算出仁率和出油率。采用GC-MS法以及HPLC-UV-ELSD法测定不同采收期酸枣仁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出不同采收期酸枣仁差异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寻找其对应靶点和通路。结果:9月30日采收的酸枣仁出仁率和出油率达到最高值;9月16日到10月17日初级代谢产物(脂肪酸类)和次级代谢产物(生物碱类、皂苷类和黄酮类)含量最高,最终确定9月16日到10月17日为酸枣仁的最佳采收时间。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网络药理学分析及结合质量标志物原则,预测5个成分亚油酸、油酸、乌药碱、酸枣仁皂苷A和酸枣仁皂苷B为研究酸枣仁最佳采收期的质量标志物。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不同采收期酸枣仁质量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确定了酸枣仁最佳采收期的质量标志物,为酸枣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浙江丽水白云山木本植物种群生态位计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王刚提出的生态位重叠值公式,计测了丽水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39个样方54种主要木本植物的生态位重叠值。以此为指标,分别应用主坐标排序(Principalaxesanalysis,PAA)、最小生成树法(Minimalspanningtree,MST),作出了反映54种木本植物种间生态关系的二维投影图和最小生成树,发现马尾松、木荷、木、甜槠、马银花、苦槠、短柄、锥栗和乌药之间,山苍子、栗、蓝果树、大青、山樱桃和南方红豆杉之间有较高的生态相似性。按修正后的Levins公式,计算了54种木本植物的生态位宽度。根据生态位宽度,将54种木本植物分成5类,其中马尾松、木、木荷、锥栗、甜槠、格药柃具有较宽的生态位。统计表明,白云山地区木本植物生态位宽度(B)与种数(N)符合公式:N=18.333e-4.4109B,R2=0.9467,α<0.01,随着生态位宽度的增加,植物种数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