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乌药块根及根,茎挥发油成分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乌药块根及根、茎的挥发油含量测定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挥发油含理及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判别,乌药根与茎不能充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2.
乌药系樟科山胡椒属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其化学成分包括呋喃倍半萜及内酯、挥发油、黄酮、异喹啉生物碱等,主要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肿瘤、抗氧化等广泛的药理活性,对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糖尿病肾病、肝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和保护作用。本综述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对近十年乌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作总结概括,以便于全面了解乌药的开发现状以及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天竺桂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馏法提取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Sibe)挥发油,并用GC-MS分析化学成分,用滤纸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天竺桂挥发油中分离出27种化学成分,以冰片为主要成分,占26.03%;抑菌实验中,挥发油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野生荆条籽中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荆条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从荆条籽的挥发油中鉴定出了51个组分,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挥发油的主要组成是β-榄香烯(27.98%),芳樟醇(12.39%),贝壳杉烯(12.00%),δ-榄香烯(10.54%),乙酯异冰片脂(8.98%)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冰菖散吸嗅剂更加科学规范并验证其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模型小鼠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的提取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GC-MS技术分析其主要化学成分,再加入冰片制备成冰菖散吸嗅剂,经鼻给药两周后检测其对MCI小鼠的筑...  相似文献   

6.
乌药块根与其根、茎生药学鉴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乌药块根及其根、茎进行生药不鉴别研究。结果说明乌药块根与其根、茎易于鉴别,乌药根、茎不能作乌药药用。  相似文献   

7.
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乌药为常用传统理气止痛药,本文概述了乌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乌药的化学特征及其特征性成分,以便为乌药的质量标准评价主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GC-MS分析伊犁绢蒿挥发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伊犁绢蒿挥发油,出油率为0.25%。采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从检出的30个成分中鉴定出28个,所鉴定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8.66%。其主要化学成分为α-苎酮(78.74%)、樟脑(6.17%)、桧烯醇乙酸酯(1.94%)、β-苎酮(1.40%)、乙酸乙酯(1.14%)等,占总挥发油成分的89.46%。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甘肃产灌木亚菊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90.49%,其中单萜、倍半萜类成分较多,这两类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42.39%和27.09%。含量居前三位的成分分别是1,7,7-三甲基-双环庚-2-酮(12.83%),桉叶油素(9.94%)和十氢-α,α,4α-三甲基-8-亚甲基-2-甲醇萘(6.46%)。  相似文献   

10.
桑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鲜桑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总糖、瞻肪和灰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76.32%、4.75%、16.94%、1.2%和1.05%。桑叶挥发油的回收率约为0.1%(干基)。利用GC/MS对鲜桑叶的挥发油进行了分离鉴定,共检出85个组分,确定了47个化学组分的结构。挥发油中含有大量不饱和的醇和酸,多种脂肪酸,烷烃和芳香族,甾醇类,二萜烯类,杂环类化合物。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碳烯醇(MW296);其次是三甲基环己烯醇(MW192)和庚烯醇(MW204)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乌药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乌药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倍半萜,分别鉴定为linderaggredin B1(1)、乌药酮酸A(2)、乌药酮酸B(3)、chlorahupetolide K(4),其中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为首次从樟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应用气象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燕子掌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共鉴定出66种组分与燕子掌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以苯乙醇、2,6,6-三甲基-2,4-环庚二烯-1-酮、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十六烷酸甲酯、十六烷酸乙酯、十八烷酸甲酯为主要成分,化合物类型以酮、酯、类等化合物为主,其中十六烷酸甲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总量的26.13%。  相似文献   

13.
头花蓼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头花蓼(Herba Polygoni Capitati)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头花蓼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88个成分,确定了5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3.10%.结论:头花蓼挥发油成分大于2%的为1-辛烯-3-醇15.205%,2-己烯醛4.444%,γ-古芸烯4.220%,2-庚烯醛4.047%,壬醛3.280%,长叶冰片2.722%,蓝桉醇2.544%.含量最高的化合物为1-辛烯-3-醇.  相似文献   

14.
火麻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传统中药火麻仁中的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鉴定其化学成分.共检出90个色谱峰,鉴定其中6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 25%.鉴定的成分包括44种烃类化合物、7种芳香族化合物和11种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烃类化合物中以萜类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32.01%,相对含量较高的单萜及其衍生物包括β-芳樟醇(1.66%)、β-顺式-罗勒烯(1.30%)、樟脑(0.93%)、冰片和薄荷醇(0.44%);相对含量较高的倍半萜及其衍生物包括大牦牛儿烯 D(8.20%)、α-芹子烯(5.23%)、β-丁香烯(3.65%)、氧化石竹烯(2.22%)、δ-愈创木烯(1.55%)和α-丁香烯(1.19%).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维吾尔医常用药材芹菜籽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从检出的12个化合物中共鉴定了10个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邻苯二甲酸正丁基异丁基二酯、邻苯二甲酸二酯、α-宁烯等,其中γ-萜品烯、1-甲基-2-异丙基苯、2-甲基-5-异丙基苯酚的含量较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86.84%。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成分的98.7%。  相似文献   

16.
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强  金则新  彭礼琼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766-2772
2010年6月-2011年7月,采用盆栽模拟氮沉降试验,比较了不同氮浓度处理(CK0g·m-2·a-1、低氮2 g·m-2·a-1、中氮8 g·m-2·a-1、高氮32 g·m-2·a-1)下乌药幼苗光合作用、相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差异,探讨氮沉降对乌药幼苗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年的低氮、中氮和高氮处理,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净光合速率(Pn)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7.0%、117.8%、41.2%和82.6%、191.3%、152.2%;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日均Pn、Pnmax均以中氮处理最高.不同氮浓度处理后乌药幼苗叶片的日均胞间CO2浓度、日均气孔导度、光饱和点和表观量子效率均高于对照,暗呼吸速率以高氮处理最高.乌药幼苗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以中氮处理最高,其次是高氮处理,低氮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不同氮处理使乌药幼苗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发生改变,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PSⅡ潜在活性均以高氮处理最低.3种氮处理的乌药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膜透性均以高氮处理最高.氮沉降提高了乌药幼苗的光合能力,以中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对其他生理指标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粉绿铁线莲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海粉绿铁线莲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59种组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十六酸乙酯,9,12,15-十八三烯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十九烷,正二十五烷,正二十六烷,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双(2-乙基己基)邻苯二甲酸酯,十八烷酸乙酯,N-苯基-萘胺等,其中十六酸乙酯的含量最高,占挥发油成分总量的24.06%,检出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7.8%。  相似文献   

18.
黄连木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中药黄连木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鉴定出99个化合物,主要含有多种长链脂肪烃、棕榈酸及芳樟醇等多种萜类化合物。初步分析了所含成分的药效。结果显示,黄连木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榅桲挥发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分离鉴定出18种成分,主要成分有乙酸十二酯、环壬烷酸乙酯、14-十五碳烯酸、7,10,13-十二烷三烯酸甲酯、4.葵烯酸乙酯和5.甲基壬酸乙酯,并用化学方法分析了榅桲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0.
乌药活性组分LEF的化学成分及抗风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乌药〔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根的镇痛、抗炎活性组分(LEF)中分离得到6个缩合鞣质类化合物,鉴定出其中4个,分别为表儿茶素()epicatechin、表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procyanidinB2及trimericproanthocyanidin(cinnamtanninsB1),另得到一个黄酮甙,鉴定为橙皮甙hesperidin,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乌药中分离得到。药理实验表明,乌药LEF组分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风寒湿痹证模型大鼠炎性肿胀有明显的对抗效应,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动物炎性组织渗出液中前列腺素(PGE2)含量,具有良好的抗风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