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摘要: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胞外多糖(EPS)是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及周围生长介质中的一类生物大分子物质。乳酸菌胞外多糖除了具有重要的加工优势外,如提高酸奶等乳制品的粘度、质地和口感,还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本文重点介绍了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分类和主要生物活性,并从胞外多糖的益生元特性、作为肠道能源物质、对肠道细胞的粘附、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免疫五个方面综述了乳酸菌胞外多糖对人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同时对胞外多糖的后续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牧区传统乳制品中分离获得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并对胞外多糖的结构和功效进行初步研究,以期能为将来生产乳酸菌胞外多糖的可行性提供数据和依据。方法通过涂布平板法从内蒙古传统发酵乳制品中分离乳酸菌,并测定胞外多糖产出量,从中筛选胞外多糖高产菌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测序鉴定菌株。采用紫外光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胞外多糖的结构进行初步分析。通过测定胞外多糖的吸湿能力和保湿能力初步评价其吸湿保湿性能。结果共分离出90株菌株,筛选出1株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鉴定出该菌株为嗜热链球菌。通过分析得出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主要由4种单糖组成,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其摩尔比为0.25∶3.10∶3.70∶0.10,分子量范围为1.897×10~6~7.257×10~6 Da。通过保湿性能的测定,初步确定该嗜热链球菌产生的胞外多糖有良好的保湿性。结论本实验筛选出的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嗜热链球菌属于益生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虫草胞外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体外条件下,以人工发酵培养的细虫草胞外多糖OgE、OgE-F1和OgE-F2作用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测定其对巨噬细胞的增殖率、代谢MTT活力、NO分泌和吞噬能力的影响,评价细虫草胞外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细虫草多糖对巨噬细胞无细胞毒性,且能促进巨噬细胞代谢MTT活力;在0.2mg/mL^1.0mg/mL浓度范围内,多糖呈剂量依赖性的促进巨噬细胞分泌NO水平和吞噬能力。本研究表明,细虫草多糖能有效地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活性,潜在地可改善小鼠的先天性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6.
探讨紫球藻及其胞外多糖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用环磷酰胺(CY)建立昆明种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实验模型。小鼠随机均分6组,其中2组每天分别给予紫球藻藻粉1200、600 mg/kg灌胃,2组给予紫球藻胞外多糖300、150 mg/kg灌胃,正常对照组及CY组用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实验结果表明紫球藻及其胞外多糖均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脾指数、胸腺指数、碳廓清能力、单核细胞吞噬功能,并可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数目下降,因此紫球藻藻粉及其胞外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毒性实验表明,小鼠腹腔注射300、150 mg/kg紫球藻胞外多糖溶液和分别给予紫球藻藻粉1200、600 mg/kg灌胃,小鼠未出现死亡,也未有明显毒性反应出现的一些指标变化,说明紫球藻藻粉及胞外多糖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9.
乳酸菌胞外多糖是乳酸菌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食品添加剂,乳酸菌胞外多糖因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产业潜力而备受研究者青睐。但由于乳酸菌胞外多糖结构组分、功能效用的不同,很难建立一个通用的生产方法和检测标准。另外,如何提高胞外多糖产量也是未来要面临的一大挑战。从乳酸菌胞外多糖的遗传研究、结构修饰、构效关系、生物学活性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种双歧杆菌胞外多糖免疫调节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功能学评价程序研究一种双歧杆菌胞外多糖(Bifidobacterium spp. exopolysaccharide, EPS)的免疫调节功能。通过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绵羊红细胞诱导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DTH)、血清溶血素测定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实验探讨该EPS的免疫调节活性。EPS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组连续口服给药10天, 结果发现低剂量的EPS[100 mg/(kg·d)]可以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 高、中、低剂量对绵羊红细胞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均无促进作用; 但是, EPS 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以及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根据规范可知, 该双歧杆菌EPS 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1.
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的筛选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乳酸菌胞外多糖。【方法】通过观察凝乳拉丝外观筛选产胞外多糖的乳酸菌菌株,测量胞外多糖对B16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合成和细胞活力的影响。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并通过PMP衍生-HPLC、红外光谱、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能力对其单糖组成和结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到一株乳酸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LAB122,发酵产生的胞外多糖在5 g/L浓度下可使B16细胞黑色素产量下降至空白对照的32.7%,且在96 h内对细胞活力无影响。纯化后的多糖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构成,各单糖摩尔比为1?5.44?5.37。该胞外多糖不抑制酪氨酸酶活力且抗氧化性微弱。【结论】L.rhamnosus HLAB122产生的胞外多糖在个人护理产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的栽培玉米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到高产多糖固氮菌株WN-F,从菌株鉴定、培养条件优化和固氮与产糖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对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酶标仪分析菌体生物量法确定菌株的生长培养条件,并分析其固氮与产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阿氏芽孢杆菌,并命名为Bacillus aryabhattai WN-F。WN-F菌株在37℃,180 r/min情况下12 h时生长量达最高值。其培养基优化配方为(L^(-1)):蔗糖20.0 g,牛肉膏2.0 g,KH_2PO_4 0.4 g、MgSO_4·7H_2O 0.4 g、NaCl 0.4 g、CaSO_4·2H_2O 0.4 g和CaCO_3 2.0 g。菌株WN-F的产糖情况随着初始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出抛物线关系,适宜碳氮比促进菌体合成胞外多糖。Bacillus aryabhattai WN-F是长期定位试验玉米土壤中的优势菌株,高产胞外多糖且有固氮作用,是发挥玉米联合固氮作用,减少化肥施用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马齿苋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马齿苋多糖,分别以50、100、200mg/kg通过腹腔给药10d,观察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介素-l(IL-1)和白介素-2(IL-2)生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6.92%、51.45%和64.96%。不同剂量马齿苋多糖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可有效的增加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说明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小鼠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15.
产胞外多糖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微生物胞外多糖大多具有良好的功能和特性,但对酵母胞外多糖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从自然界中筛选出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并对其发酵产糖条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利用平板涂布法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酵母菌株,苯酚硫酸法测定菌株胞外多糖的产量,筛选出胞外多糖高产菌株,并对其进行5.8SrDNA分类鉴定,最后优化其产糖培养基组成。【结果】对从葡萄、蜜枣、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的132株酵母进行筛选,最终得到3株高产胞外多糖的酵母菌株Z14、Z20和L25。经5.8S rDNA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从左优红葡萄中分离得到的Z14和Z20与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达到99%以上;从落叶松近表层土壤分离得到的L25与土生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humicolus)处于同一分支,相似性为98.8%。经优化,利于Z20胞外多糖合成的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NH4)SO40.2%,KH2PO40.1%,酵母浸粉0.1%,CaCl20.01%。在初始pH6.0,发酵温度28℃,摇床转数160 r/min条件下,在此培养基中发酵4 d后胞外多糖产量可达2.046 g/L,比复筛时的产量1.137 g/L提高了79.9%。【结论】文献已报道某些属的酵母可以生产胞外多糖,经本文研究发现Issatchenkia属的酵母也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并且改变基础产糖培养基的成分可以显着提高Z20胞外多糖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17.
根瘤菌胞外多糖的结构与信号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共生固氮菌如根瘤菌属(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等,能在豆科作物的根部形成独特的根瘤结构,并在根瘤内将氮气固定为氨供宿主利用。根瘤菌与宿主植物的共生体系的形成是有种属特异性的,也就是说一种根瘤菌只能侵染为数不多的几种植物。根瘤形成因子(nodfactor,NF)对这种特异性起了重要的决定作用。NF是在植物类黄酮的诱导下由根瘤菌合成的一种脂酰基甲壳寡糖,不同根瘤菌的NF在结构上是不同的。除NF之外,根瘤菌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对宿主植物特… 相似文献
18.
假单胞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6)利用木糖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实验表明KH2PO4,O2和高碳氮比对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在发酵后期补加木糖有助于多糖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探究一株真菌胞外多糖最佳生产时间及其组成成分。通过对其发酵液胞外多糖含量及上清液黏度的测定,确定其最佳产糖时间,并用此条件提取胞外多糖粗品,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薄层色谱法对所得的胞外多糖进行组分分析。当发酵至第5天时该株真菌的生物量、胞外多糖产量及发酵液的黏度均达到最高峰,分别为0.606 4 g/60 mL、20.22 μg/mL和4.74 mPa/s,并且胞外多糖含量与发酵上清液黏度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用蒽酮-比色法测得提取的胞外多糖粗品的糖含量为19.58 μg/mL,并用4 mol/L的硫酸完全水解,硅胶G薄层层析,甲醇-氯仿(1:1,体积比)展层,苯胺-二苯胺-磷酸显色,表明其组成成分可能为D-甘露糖、D-半乳糖和D-葡萄糖。该菌株所产的胞外多糖具有提高结皮能力和防沙保水作用,为利用微生物治沙提供参考和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体外利用7名志愿者的新鲜粪便作为来源,选择菊粉作为对照,研究干酪乳杆菌LC2W与鼠李糖乳杆菌Y37胞外多糖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方法分析样品中菌群组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培养前后胞外多糖组分变化.结果 与菊粉相比,粪便菌群在添加乳杆菌胞外多糖培养后,Parabacteroides类群细菌明显增加,4名志愿者粪便样品中出现明显的双歧杆菌条带,两种乳杆菌胞外多糖对粪便菌群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添加菊粉培养后,Bacteroides类群细菌的条带明显增加.两种乳杆菌胞外多糖中主要是大分子量的部分被利用.结论 干酪乳杆菌LC2W与鼠李糖乳杆菌Y37的胞外多糖在体外有调节粪便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