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庙岛群岛,现称长山列岛。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的渤海海峡。1986年5月7日,我们在列岛的北端隍城岛(东经120°54′44″,北纬38°23′30″),捕获一只雄性草鸮(Tyto capensis)成鸟。其量度为:体重355克,体长317毫米,翅长328毫米,尾长122毫米,嘴峰28毫米,跗蹠75毫米。据文献报道,草鸮在国内仅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贵州和台湾等省区。此次在长山列岛的发现为山东鸟类新纪录,也是迄今所知该鸟在国内分布的最北限。鉴于草鸮比较罕见,我们将它笼养,进行了一些观察,现简介如下:一、初捕的草鸮,惊恐乱飞、拒食,需人工喂…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从标本中“发现”新知识,引起对这门学科的探求,这是值得生物教师探讨的问题。我在“鸟类的多样性”一节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总结如下,以飱读者。 (一)教具准备家鸽一只,猫头鹰类中鸺鹠四只,其他有角鸮、草鸮、鵰鸮及草鸮捕鼠形态标本;黑枕绿啄  相似文献   

3.
正鸮属(Strigea Abildgaard,1790)在吸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鸮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1919)鸮形亚科(Strigeinae Railliet,1919)的鸮形族(Strigeini Dubois,1936)。在本族中已有6个属,包括了在我国发现的侧鸮属(Laterostrigea Yang,1962)。就中以正鸮属发现较早,发现的虫种也较多。据Yamaguti(1958)整理,正鸮属列有32种(包括亚种在内);另加Bisseru(1956)报告的四个新种:S.neotides,S.lilensis,S.cuncumae,S.rhodesiensis;Bezubik(1958)报告的S.raabei新种;又在Skrjabin(1960)专著中,增添了二种:S.gracilicollis Dubois et Fain,1956和S.plogadis Dubinin,1938;此外,在我国也发现过一个新种S.egretta Yang,1962,合计起来,约有39种。本文报告在我国广州鸟体内检出的五新种正鸮属吸虫,拟定的学名如下:  相似文献   

4.
草鸮(Tyto capensis)俗称猴头鹰,属鸮形目、草鸮科,是我国珍稀保护鸟类.体长35厘米,重约500克.喙粗大呈象牙色,上喙弯曲覆盖下喙.雏鸟下喙先端无缺刻;成鸟下喙先端左右边缘常各有1—2个缺刻.雄鸟头顶平阔,在头顶、后项、背部和两翼的上复羽呈黑褐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白色细斑.颈两侧与翼脊以及喉际至胸部呈草黄色,翼下及胁部近白色,多数羽毛先端缀有黑色斑点.初级飞羽及尾羽均缀有三道草黄色横纹.足具四趾,站立时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东方草鸮(Tyto longimembris)隶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分布的2个亚种为T.l.chinensis和T.l.pithecops。东方草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chinensis)以及台湾(pithecops),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del Hoyo et al.1999,郑光美2011)。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东方草鸮的分布区并不包括四川省。实际上,早在2000年时就曾有报道称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发现草鸮的分布(胡锦矗2000),一直未能引起关注。有关东方草鸮繁殖生物学的资料,大多来自国外的  相似文献   

6.
1962年5月20日在安徽南部屯溪叉口的深山中,获得草鸮一窝三个幼乌。1963年7月4日又由当地猎乒捕获成乌一只及幼乌三只。这是草鸮在国内最北的纪录。巢筑在大树根部的凹陷处,为枝条所成,似雅巢状,内铺一些猴毛及其他兽毛。据云,此乌常子猴类出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春季,笔者与学生在河北省海兴县东部沿海湿地(东经117°30′,北纬38°09′)进行鸟类环志时,于5月7日晚22时,在网位高0.8 m处捕获一只成年雌性草鸮华南亚种(Tyto capensis chinensis),同时捕获的还有环颈鸮华东亚种(Charadrius alexandrinus dealbatus)和泽鹬(Tringa stagnatilis).由于草鸮体质较弱而未环志放飞,8日带回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并对其进行体检,体检时发现其口腔已严重感染,从口腔中取出27条线虫,5月11日夜间突然死亡,经解剖又在其体腔内发现2条线虫、胃内3条线虫、十二指肠内1条线虫,体腔内的2条线虫与口腔、胃和肠中的线虫明显不同,虫种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狂鸟)(Buteohemilasius)、长耳鸮(Asiootus)的血象、血液生理生化参数正常值及血细胞的形态特征,为其健康检测和保护提供参考资料,采用纽巴氏法、沙利氏比色法、离心法、瑞士染色等方法检测了大(狂鸟)和长耳鸮的血象,利用全自动血液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了两种鸟的19项血液生化指标,利用生物显微技术对其血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狂鸟)的红细胞数量、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数量、白细胞数量及凝血细胞数量均高于长耳鸮,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红细胞平均体积在两种鸟类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理生化检测中,大(狂鸟)的谷草转氨酶、总蛋白含量、白蛋白含量、球蛋白含量、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长耳鸮,且大(狂鸟)的无机离子中的钠和氯离子浓度也高于长耳鸮,而其他指标均低于长耳鸮,其中谷丙转氨酶和肌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尿酸和葡萄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狂鸟)和长耳鸮的血细胞形态相似。种属不同及生活习性的差异可能是导致这两种鸟类血液生理常值差别及显微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采样时的机体状况、营养状况及测试操作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耳鸮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耳鸮(Asio otus)是重要的森林益鸟,是鼠类的天敌。1988年和1989年两年间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的山地阔叶林中对其繁殖习性作了研究,简报如下。 一、数量变化及活动规律 长耳鸮为留鸟。我们在 30公顷和 10公顷的样地中,采用 50×50米的方格法(Holmes and Sturges,1975;Holmes et al.,1979a)对数量的年度变化作了调查。繁殖季节(3—7月),1988年为1.5只/公顷,1989年为2.0只/公顷;非繁殖季节(8—2月)由于样地内繁殖的长耳鸮雏鸟出飞,井活动分散而范围较广,因此数量较低,1988年为0.5只/公顷,1989年为0.75只/公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0月10日在四川屏山县龙溪乡,海拔1 200米处采获1只雄性褐林鸮(Strix leptogrammica ticehursti)。此鸟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江西、福建、浙江。在四川为首次发现。体重750克,体长460、翼长410、跗蹠62、嘴峰39、尾长250毫米。面盘和翎领较显著;趾被羽至趾端第一关节处;第4—6枚初级飞羽最长。  相似文献   

11.
<正>黄腿渔鸮(Ketupa flavipes)隶属于鸮形目鸱鸮科,1836年由英国博物学家Brian Houghton Hodgson在尼泊尔发现并命名。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至中南半岛东部、中国大陆中南部及台湾,我国主要见于东部、中部和南部。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等地有记录(郑光美2011),均为留鸟。黄腿渔鸮为我国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在IUCN  相似文献   

12.
考证了《河南植物志》中记录的梯牧草PhleumpratenseL.;同时报道了河南艹鬲鸟草属二外来种:小艹鬲鸟草PhalarisminorRetz.和奇异艹鬲鸟草P.paradoxaL.  相似文献   

13.
知识果味派     
正说起灰林鸮,那还真是值得同情。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有一些传说,把它和厄运联系在一起。最近有哥迷问火狐狸姐姐,除了灰林鸮,还有其他类似的倒霉动物吗?当然有!戴胜鸟长得这么靓,凭啥被称为“棺材鸟”?戴胜鸟头顶花冠、身披条纹衫,美得让人喜爱,却偏偏奇臭无比。它在繁殖季节会从肛门中喷射出一种臭得要命的液体,大概因为  相似文献   

14.
“鸮”,就是我们俗称“猫头鹰”。人们对鸮都有一些简单的基本概念,一见到便能辨认出来。但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却不容易见到它,因为鸮是一种食肉鸟类,在大自然中的密度原来就相当低,而且大多是昼伏夜出,加上动作敏捷而寂静,不易在野外觅得它的踪迹。自古以来,它们就是一种令人感到困惑而神秘的鸟类,既是智慧的象征,又被看作是死亡和厄运的征兆……那么鸮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鸟类,人类是否真正地了解这种鸟呢?  相似文献   

15.
红角鸮(Otus sunia)广泛分布于东亚和南亚。2012和2013年的两个繁殖季节,在江苏省南京大学浦口校区通过红外摄像观察记录了红角鸮的摄食及育雏行为,统计了亲代红角鸮育雏食物的种类、育雏的时间和次数。以1 h为一个时段,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及Student-Newman-Keulsa多重比较法分析各时段之间育雏频次的差异。亲鸟育雏的食物大部分为直翅目(62%)和鳞翅目(18%)昆虫,以及非昆虫类的无脊椎动物,如蜘蛛(8%)和唇足动物(7%),红角鸮也捕食小型陆栖脊椎动物例如田鼠、壁虎等育雏,但比例甚低(3%)。红角鸮育雏节律较为明显,亲鸟主要集中在夜间外出觅食,但在白天也有觅食行为。夜间共有三个育雏高峰,分别为日落之后的19:00~20:00时和21:00~22:00时以及日出之前的04:00~05:00时。  相似文献   

16.
考证了《河南植物志》中记录的梯牧草Phleum pratense L.;同时报道了河南(サ鬲鸟)草属二外来种:小(サ鬲鸟)草Phalaris minor Retz.和奇异(サ鬲鸟)草P.paradoxa L.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区越冬长耳的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4年11月至2005年4月,采用食团分析法对北京市区内天坛生物制药厂和国子监公园内栖息越冬的长耳鸮(Asiootus)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天坛生物制药厂长耳鸮的食物中啮齿类占41.0%,翼手类占29.5%,鸟类占29.3%,食虫类占0.2%;国子监长耳鸮的食物组成中翼手类占53.8%,啮齿类占21.5%,鸟类占24.7%。翼手目主要种类有山蝠(Nyctalus noctula)和普通伏翼(Pipistrellus abramus)等。长耳鸮三类主要食物所占比例的逐月变化显示,翼手类所占百分比不断上升,啮齿类所占比例先上升而到翌年1、2月开始下降,鸟类所占百分比一直在下降。蝙蝠大量出现于温带冬季鸮类的食物中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林业厅林木保护站、山东大学生物系(1986)记载:在山东省,毛脚燕为旅鸟;棕背伯劳居留情况不明。笔者近几年于山东省临沂地区的蒙山和日照市发现,毛脚燕为夏候鸟,棕背伯劳为留鸟。毛脚燕Delichon urbica lagopoda在蒙山4—7月繁殖,营巢于山的中上部的石壁上,巢半球形,似家燕巢,开口向上,由泥丸混少量软草砌成,内铺以软草、苔藓。1984年4月30日在蒙山阳坡南天门下见到10多只巢营造在一起,巢间距0.5—1米左右,而1983年6月26日在蒙山东侧天麻场曾见到将要筑成的独巢1个。棕背伯劳Lanius schach schach在山东日照4—6月繁殖,4月上旬于淡竹…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湘北一所普通中学的生物教师。1982年以来,我们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努力奋斗,完成了省环保局下达给我们的“草鸮的生态与控制鼠害作用的研究”课题。1985年12月10日,省内外鸟类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鉴定写道:“草鸮个体生态的研究目  相似文献   

20.
鸮形目8种鸟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鸮形目8种鸟类(Tyto alba、T.capensis、Otus bakkamoena、O.scops、Asio otus、A.flammeus、Strix aluco、Glaucidium cuculoides)线粒体DNA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种间存在基因组长度多态性,短耳鸮为23.35 kb,长耳鸮为19.78 kb,斑头鸺鹠为18.62 kb,红角鸮为17.65 kb.鸮形目种间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其中仓鸮和草鸮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0%,长耳鸮和短耳鸮平均为10.8%,红角鸮和领角鸮平均为13.1%,灰林鸮和斑头鸺鹠为12.3%,其中红角鸮与斑头鸺鹠的平均遗传距离最大为17.5%.鸮形目鸟类线粒体DNA的进化速率为每百万年变化2.0%~2.2%,提示鸮形目两个科间在距今2 800~3 000万年前分歧开来,同时,鸱鸮科各种间的分歧时间在距今2 000~2 500万年前,即处于中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