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9条ISSR引物对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5个居群和圆裂四川牡丹(Paeonia decomposita subsp.rotundiloba)4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检测。结果表明:(1)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9.36%,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91 4,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41 3;圆裂四川牡丹在物种水平上的多态位百分率(PPB)为81.91%,Neis基因多样度(H)为0.285 7,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28 5;圆裂四川牡丹的各项多样性参数略低于四川牡丹,而且居群水平上,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2)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355 5和0.379 1,2个物种居群内的遗传分化都大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这2个物种居群间的基因流(Nm)非常有限,其中四川牡丹为0.906 5,圆裂四川牡丹为0.819 0。(3)经Mantel检测,四川牡丹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6,P=0.01),而圆裂四川牡丹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4,P=0.402)。(4)UPGMA聚类结果显示,四川牡丹与圆裂四川牡丹在分子水平上出现了明显分化,二者为相互独立的物种。研究表明,四川牡丹受到的人为干扰和自然灾害是其濒危的重要原因,与四川牡丹相比,圆裂四川牡丹居群受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地保护四川牡丹和圆裂四川牡丹居群的所有个体,而在迁地保护时,因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应尽可能大量采样,达到最大限度保存其遗传多样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四川大头茶黄酮类化合物的聚酰胺薄膜层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大头茶是一种分布很广的常绿乔木,其次生代谢特征随地理分布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运用聚酰胺薄膜层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来自云南文山老君山、四川丹棱、四川兴文、四川缙云山、广西阳朔三岔河、广西阳朔三盘、广西贺县姑婆山的四川大头茶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四川大头茶其黄酮类化合物的类型有很大的差异。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差异,可以把四川大头茶划分为中纬度、中海拔分布;低纬度、中海拔分布;低纬度、高海拔分布3种地理分布类型。  相似文献   

3.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属鸡形目雉科山鹧鸪属,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2014年4—5月,在四川麻咪泽自然保护区对四川山鹧鸪及其栖息地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四川山鹧鸪分布在海拔1700~2550 m,主要分布在2100~2300 m;其栖息生境主要为天然阔叶林,尤喜原始林;利用的坡度集中在20°~40°;偏好乔木数量多、高大和郁闭度大的森林生境;其中乔木均高是影响四川山鹧鸪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保护四川山鹧鸪偏好的天然阔叶林,减少栖息地的人类干扰,是保护四川山鹧鸪这一濒危物种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对缙云山3种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果实的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在同一群落中的不同龄级四川大头茶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群落间表现出差异。常绿阔叶林中的四川大头茶个体具有最高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四川大头茶纯林中的次之,针阔混交林中的最低。分析发现,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果实的种子产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花粉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和比较相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大头茶种子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对缙云山3种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果实的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在同一群落中的不同龄级四川大头茶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群落间表现差异,常绿阔叶林中的四川大头茶个体具有最高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四川大头茶纯林中的次之,针阔混交林中的最低。分析发  相似文献   

6.
 在对缙云山3种含有四川大头茶种群的不同群落调查测定,研究四川大头茶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编制静态生命表的基础上,研编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力表,生殖表。对诸生殖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构成四川大头茶繁殖对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繁殖寿命最长,适合度最大;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值(Vx),现时生殖值(bx),剩余生殖值(RRV),累积剩余生殖值(SRRV)以及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值(TRV)是时间的函数,并受环境制约,诸指标综合反映了遗传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四川大头茶特定年龄个体繁殖能力影响的方式和强度,反映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动态规律;存活率lx与bx的负相关关系,SRRV与bx的负相关关系以及生命期望与生殖投资策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反映了较大的生殖投入与较大的死亡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给成年四川白兔的肉质研究、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从血液理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四川白兔的种质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四川白兔20只,雌雄各半,体重1.5~3 Kg,在普通环境中饲养观察一周,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清晨空腹耳缘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成年四川白兔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将雌雄四川白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血小板表现为雌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四川白兔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肌酐、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所测成年四川白兔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间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了成年四川白兔雌雄间多数生理生化值基本一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详细记述了采自四川自贡上侏罗统上沙溪庙组的原鳄类─—江东四川鳄(SichuanosuchushuidongensisPeng,1995),在此基础上对该种的特征作了补充修订。四川鳄与山东鳄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很可能代表原鳄类晚期演化的一个独立分支。骨骼特征表明四川鳄是一种适应于水中生活的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9.
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适应性的数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缙云山3种含有四川大头茶种群的不同群落调查测定,研究四川大头茶种群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编制静态生命表的基础上,研编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力表,生殖表。对诸生殖参数进行了综合分析,剖析了构成四川大头茶繁殖对策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在常绿阔叶林中的繁殖寿命最长,适合度最大;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值(Vx),现时生殖值(bx),剩余生殖值(RRV),累积剩余生殖值(SRRV)以及整个生活史的总生殖值(TRV)是时间的函数,并受环境制约,诸指标综合反映了遗传特性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对四川大头茶特定年龄个体繁殖能力影响的方式和强度,反映了四川大头茶种群繁殖动态规律;存活率lx与bx的负相关关系,SRRV与bx的负相关关系以及生命期望与生殖投资策略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反映了较大的生殖投入与较大的死亡概率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四川木蓝复合群(Indigofera szechuensis complex)为豆科木蓝属植物,共包含四川木蓝等9个种。本研究以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31个居群为材料进行形态特征变异及其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川木蓝复合群9个种的形态性状差异主要集中在叶片大小及花序长短上;主成分分析显示,最大叶长、叶片毛被、花药毛被、小叶长宽比是种间主要形态特征差异;ITS序列分析显示,除滇木蓝外,四川木蓝复合群其余8个种的ITS序列差异较小且难以区分,因此四川木蓝复合群的这8个种可能是一个正处于分化过程中的类群,横断山区多样化的生境及复杂的地质历史可能是促使其分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四川当归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当归属植物进行了标本查看和资料整理,调查了四川当归属植物资源。结果表明:四川共有当归属植物19种1变种1变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并对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蚂蚁区系研究(膜翅目:蚁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四川(含重庆)蚂蚁的种类和分布,得知目前分布于四川的蚂蚁共有78种,分别隶属于5亚科27属,并发现1新种;古蔺立毛蚁Paratrechina gulinensis,sp.n。提供了新种的特征描述,根据地貌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将四川蚂蚁分为4个动物地理域,并讨论了四川蚂蚁区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因早期文献种名使用的混乱及后续的引证错误,长久以来普遍认为四川有金冠地莺(Tesia olivea)而无灰腹地莺(T.cyaniventer)的分布。经调查,初步确定了灰腹地莺在四川的分布,并建议将金冠地莺从四川鸟类分布名录中去除。  相似文献   

14.
方昀  孙悦华 《动物学杂志》2007,42(2):147,146
四川林鸮(Strix davidi)是中国特产鸟类,目前已知仅分布于四川西部、甘肃南部的高山针叶林中,其生态学资料极为缺乏,尚无其巢址的报道。1866年法国博物学家Armand David首次在四川的森林中猎获了这种鸮类;1875年,Sharpe将它命名为长尾林鸮的一个亚种S.uralensis davidi。四川林  相似文献   

15.
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为全球濒危物种。四川山鹧鸪分布范围极其狭窄,仅存于四川南部及云南东北部海拔1000~2200m处的低山亚热带阔叶林中。四川山鹧鸪繁殖资料仅在20世纪90年代有过2例记录(李桂垣,1992),之后未见报  相似文献   

16.
谭仲明 《植物研究》1995,15(4):523-531
四川牛儿苗科植物共3属、53种、2变种, 其中老鹳草属Geranium49种, 2变种, 牛儿苗属Erodium2种, 熏倒牛属Biebersteinia2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分别为世界分布, 地中海区至温带、热带亚洲、大洋洲至南美洲间断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研究了本科植物在四川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水平分布方面, 在东部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分布着老鹳属1属、23种、2变种, 占四川本科种数的43%。在西部, 川西南河谷山原地区分布着老鹳草属植物32种, 占四川儿苗科植物总数的60%, 是四川老鹳草属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在川西北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 属的数目逐渐增加, 到最北面, 3属均产, 但老鹳草属植物的种类则逐渐减少。垂直分布方面, I、川东盆地及川西南山 地常绿阔叶林地带有老鹳草属1属、44种、2变种, 占四川供牛儿苗科植物总数 83%, 主要分布在川西南河谷山原植被地区。П、川西高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和优牛儿苗属植物25种, 占四川本科植物的47%, 主要分布在川西 高山峡谷区。III、四川北高山灌丛、草甸地带, 分布着老鹳草属、狀牛儿苗属和熏 倒牛属植物12种。熏倒牛属在四川仅分布在这一地带内。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鉴定四川雉鹑性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雉鹑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雉类,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四川雉鹑W染色体上雌性特异基因HINTW,利用PCR产物有无对其进行性别鉴定,发现在四川雉鹑中雄性个体无阳性产物,而雌性扩增出500 bp和300 bp 2条条带.应用通用引物扩增四川雉鹑基因组CHD基因,其中雄性个体扩增出约500 bp的条带,而雌性个体则扩增出500 bp和750 bp 2条条带,通过其Z/W染色体上基因片段长度差异可进行性别鉴定.上述两种方法对9个四川雉鹑的性别鉴定结果均一致.  相似文献   

18.
四川山鹧鸪 Arborophila rufipectus 系由R.Boulton于1932年依据F.T.Smith'.在原两康省某地"Ta Cho.Fu"采获的单独一号雄性标本而定名.中国鸟类学家以往多认为该种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今四川甘洛县的大桥乡.通过对大桥乡所在地理坐标的实测,并使用Google Earth对该地区进行查检,作者曾提出"Ta Cho Fu"当在今四川汉源县境内,并指出对该地点具体位置的订正和重新定位,使四川山鹧鸪的总分布区域北推了至少100 km范匍.尽管'"Fraylor(1967)曾对"Ta Cho Fu"这一地点给出过一个差异颇大的地理坐标,作者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对相关史料的分析,认为F.T.Smith当年采得四川山鹧鸪的地点仍应当是在四川汉源县境内.  相似文献   

19.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22,42(1):10-13
该文描述了自四川西部发现的毛茛科二新种,包括四川乌头属一新种,即泸定乌头(Aconitum ludingense W.T.Wang),此新种隶属于乌头属乌头亚属,以及四川唐松草属一新种,即狭药唐松草(Thalictrum stenantherum W.T.Wang),给出了此新种与其近缘种六脉萼唐松草之间的形态区别.  相似文献   

20.
哺乳动物的包皮腺分泌物对个体间性引诱及繁殖行为的信息交流和种群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为研究对象对劳亚食虫目动物包皮腺挥发性化学成分和化学通讯功能进行报道。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中挥发性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1)四川短尾鼩雄体包皮腺的挥发性化学成分主要含烷烃类、醇类、酮类、醛类、醚类、酯类、酸类、芳香烃类等45种化合物;(2)成年雄性四川短尾鼩的包皮腺中挥发性成分有39种,幼年雄性含有28种,说明四川短尾鼩成年雄体的包皮腺中挥发性化学成分多于幼年雄体;(3)成年雄体的包皮腺分泌物中含有4种特有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幼年雄体中特有成分仅为1种,表明四川短尾鼩包皮腺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存在年龄差异;(4)四川短尾鼩包皮腺分泌物中不同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不同,同种化学成分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四川短尾鼩雄性包皮腺挥发性化合物种类丰富,个体、年龄差异明显。推测挥发性化合物中丁酸(Butanoicacid)、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苯酚(Phenol)为四川短尾鼩的信息素。本研究为进一步验证该物种的信息素成分及其传递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