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小地老虎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重大农、林害虫,对它的生活习性和防治等各地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在广西迄今尚未曾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据1960年全区农作物害虫普查结果,证明此虫在全区都有分布,为害也很重。区农料所从1958年起,先后对其生活史、成虫和幼虫习性以及防治试验等作了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棉花红铃虫信息干扰素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红铃虫 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 ,传统的防治方法是应用化学农药杀死初孵幼虫 ,以控制其为害。日本信越公司开发的红铃虫专用性信息干扰素(PB-ROPE)是通过化学物质的挥发气体 ,干扰红铃虫的性信息 ,使之迷向而不能正常交配 ,因而不能产出有效的卵 ,以达到防治红铃虫目的。我国上海昆虫研究所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对此进行过研究 ,但只是利用性引诱作用 ,诱杀害虫。 1 995~ 1 996年作者在新洲县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总面积达 5 3 3 hm2 。两年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 ,棉花红铃虫信息干扰素对棉红铃虫具…  相似文献   

3.
中华锉叶蜂Pristiphora sinensisWong是我国特有的害虫种类。在室内较系统地研究了温度对中华锉叶蜂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并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中华锉叶蜂各虫态生长发育和存活具有明显不同的影响,在16,20,24,28℃条件下,卵、幼虫、蛹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比较而言,以20~24℃较为适宜,温度过高或过低均有明显不利的影响。药剂防治试验表明,供试6种药剂处理对中华锉叶蜂幼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苧麻生育期内,苧麻黄蛱蝶是一种最重要的害虫。陈瀛(1941)在福建邵武研究过它的生活史,蔡行宗(1955)报导过其在浙江的生活史,中国农业科学院苧麻研究所(1959)记叙过群众防治经验。兹将我们进行的一些研究结果报导于下: 一、名称及分布  相似文献   

5.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1936年广东等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做了试验;五十年代赤眼蜂在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甘蔗螟和玉米螟等害虫;六十年代以来,赤眼蜂的利用研究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防治对象不断扩大,已用赤眼蜂来防治棉铃虫、水稻纵  相似文献   

6.
罗志义 《生态学报》1982,2(3):255-266
随着害虫的综合防治的发展,生态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农业害虫防治系统中去,指导农业害虫防治工作的发展。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马世骏等运用生态观点对大田作物群落结构的特点、分类、影响大田作物群落更替的因素及控制大田作物害虫种群的途径进行过论述(马世骏,1962)到1976年又结合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途径对农作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和物质循环进行详细分析(马世骏,1976)1978年结合农业害虫测报展望对害虫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作了概括(马世骏,1978)。朱弘复在1978年对有害生物的治理的战略与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正式成立于1955年6月1日。郭沫若院长在学部成立大会上致开幕词时说:“中国科学院各学部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科学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成立学部以来36年期间,学部的性质和任务有过两次重大变化。1955年刚成立时,学部是按学科划分对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进行学术领导,并推动全国有关学科的发展。1981年召开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时,规定学部除对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进行学术领导之外,还承担一定的科研管理工作。学部委员大会作为中国科学院的最高学术领导和决策机构。各  相似文献   

8.
鲁西地区是地下害虫为害农作物的严重地区,六、七年来,我们曾在各县基点上,进行过防治示范和调查研究,对种类、习性规律和防治法,都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根据调查,地下害虫的种类计有: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icollis  相似文献   

9.
窒息灭鼠弹是专门用于灭杀洞居鼠类,对田鼠防治效果显著,但对鼢鼠的防治试验从未进行过。 鼢鼠对六盘山地区的林业危害极大。由于它营地下生活,且洞道构造复杂,给防治工作带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沈阳市辉山风景区油松面积达4万余亩、幼林面积大约5千亩左右。近年来,由于日本松干蚧的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几年来,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与我处共同研究日本松干蚧的综合防治课题,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九八七年辉山风景区管理处应用热气流杀虫器进行了大面积防治日本松干蚧的试验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防治试验效果应用试验工作于一九八七年八月九日一九月十五日进行,对525亩油松林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桃小食心虫有效的生物防治办法,我们从1984年首先在我省引进了新线虫。1985年至1987年先后与郑州果树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防室协作,在陕西眉县开展了利用新线虫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试验研究,从室内保种、繁殖、感染寄主试验到田间应用试验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12.
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是我国北部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目前在药剂防治上,应用666粉剂或液剂、对硫磷和烟草水等触杀药剂,都取导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由于大豆蚜虫繁殖快,又多藏于卷曲叶片内,同时上述药剂的药效保持时间短,每次防治不可能消灭所有的蚜虫。施药后一部分未接触到药剂的蚜虫又迅速繁殖继续为害)需耍再次防治。在整个大豆生育期需喷撒2—3次药,才能控制危害。此时正值夏锄紧张时期,施药工具有限,水源不足,又兼后期防治时,豆株生长繁茂,施药不便,很难做到多次防治。 为了寻找高效残效期长的药剂,我所在1960年以前曾进行0.01—0.006%浓度的内吸磷防治大豆蚜虫的试验,由于浓度过低未获得良好效果。于1960—1962年又进行了单株、小区和大面积防治试验。鉴于文献报导,内吸磷在棉株上药效及其持久性取次于施用药剂有效成分的多少,本所进行了小容量高浓度快速的大面积防治试验。兹小结如下,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周祖铭 《昆虫学报》1988,(1):113-113
油菜潜叶蝇(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是油菜食叶的重要害虫。由于体型小,生活隐蔽,钻蛀破坏为害普遍而严重,对油菜生产影响极大。在湖南安仁县,是当前油菜生产上急 作者于1967年开始在安仁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设点,进行观祭。1969年到1970年注意该虫的发生规律,并进行药剂防治试验。1971年以后,继续进行此项试验研究,探索有效的防洽措施,为油菜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67年到1979年的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牧业害鼠,确定该鼠对草场植被的危害过程及相应危害量是寻求防治阈值的基础。1986年至1987年我们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建立野外围栏观测条件,并结合室内试验进行研究。现将结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15.
桤术(Alnus cremastogync Burk.)生长迅速,喜生长于河岸、溪旁等比较潮湿的地方,是护岸固沙的良好树种,也是制作胶合板、矿柱以及拦洪水椿的良好用材。在四川的川西平原,不仅沿岷江两岸有天然或人工栽植的桤木林,而且在田边、溪旁、沟旁及住宅四周到处都有散生桤水。可是在桤木生长过程中,经常遭受到许多食叶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其生长。笔者于1958年5至9月在四川灌县作了调查,并对主要虫种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进行过一些观察和试验。现兹将结果初步整理于后,供进一步研究和防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简讯     
苏芸金杆菌防治油桐尺蠖的初步研究湘西是我国桐油的主要产地之一,多年来由于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为害严重,产量极不稳定。对于油桐尺蠖的防治,过去一直采用1605、1059等剧毒农药,不但对人、畜极不安全,而且大量杀伤天敌。1982年6月,我们用苏芸金杆菌防治,效果很好。试验时把室内检测与山间防治同时结合进行,供试幼  相似文献   

17.
山东潍坊盛产青萝卜(Raphanus sativusL.),以色绿、质脆、味爽,具有药用保健价值而广为熟知。但近年来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发生严重,造成了青萝卜大面积白化,品质严重下降[1]。2002-2003年,笔者进行了试验研究,明确了烟粉虱造成青萝卜白化[1],特别是木质部变白(白心),青萝卜变成“白萝卜”,品质严重变劣的原因。总结出烟粉虱不同密度和不同时期为害青萝卜的规律,以明确烟粉虱在青萝卜上的最佳防治时期,对确定防治指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时间、地点2003年在山东潍坊市棉花原种场选择地力均…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是甘肃省专门从事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研究和防治的省级科研机构和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及品种抗病虫性鉴定权威部门,为全国农药登记药效试验认证单位。现设植物病害研究室、农业昆虫及螨类研究室、农药研究室、新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于1973—1977年开展了飞机喷施白僵菌粉防治玉米螟的试验,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一、试验方法 白僵菌孢子含量为50—100亿/克。 每亩用原菌剂0.2—0.5斤(表1)。飞机为农用“运五”型,一般在早晨及傍晚进行喷施,风力1—2级,风力过大则应停止作业。飞行高度一般为5米左右,有的7—8米。 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 深层施药防治水稻害虫,是近年开展的一种新的施药方法。不但治虫效果显著提高,残效期延长,而且能保护害虫的天敌,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华南农学院于1975年开始进行研究,为我国稻田深施农药打下了基础。湖北黄冈地区农科所在早稻、晚稻秧田、晚稻上试验,证明用呋喃丹、杀虫脒+乐果、叶蝉散等深施,能有效地防治水稻害虫,同时保护了天敌。湖北监利县病虫测报站防治褐稻虱试验结果,呋喃丹残效可达30天以上。江苏丹阳县农科所对杂交稻南优3号试验,用3%呋喃丹,亩施7斤(折合有效成分105克),残效可达70天。浙江嘉兴县农业局试验,呋喃丹和巴丹深施对褐稻虱、黑尾叶蝉,残效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