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生物学课堂中,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探究问题,通过实验,搜集资料,探讨论证等活动,从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在生物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将QQ平台与项目学习整合引入微生物学教学中,开展基于QQ平台的教学探索。教师首先通过QQ群文件夹发布项目学习选题,然后根据项目活动的进程利用QQ群文件夹、QQ一对一文件传输功能给学生传送项目活动相关的文档或发布学习资料,并通过QQ聊天功能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督促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活动。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基于QQ平台的微生物学项目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素养及协作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究性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囿于时间、空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难以完成全程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由于不必进行实际操作,节约了时间,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获得了相对较多的知识信息,而且还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因此利用资料分析进行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较好的方式。结合"血糖稳态及其调节"的案例,说明如何开展基于资料分析的探究式教学。  相似文献   

4.
在2010~2012年间,以生命科学学院基地班学生为学习主体,进行了生物化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该活动以生物化学经典文献为主要研习资料,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研讨和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演讲与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对于拓宽学生眼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情操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料分析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学习形式,对于提高学生鉴别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动物行为的特点"为例,尝试基于资料分析,进行概念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中,偶尔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即教师在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时,往往被头脑中的教学主线所束缚,常常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框架中,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线。因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注重学生查找资料、获取信息进行主动学习,却忽视了获取这些信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后,通过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数字电子资料补充学习,来提高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增加课堂中生生及师生互动时间,以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齐、讨论时间不够等问题,最终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采用项目化学习的策略,结合象山本土特色,将本节内容的学习转换为一个小型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帮助同伴养护“红美人”柑橘植株为主题,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走访调查、实验探究的研究历程,培养学生分析、论证、实验设计与实施等能力,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1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由“狼孩”的故事引入新知,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再由学生通过“看书填空”,自学“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之后通过分析资料、小组讨论、观看动物世界、设计实验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掌握这两种行为的意义,同时也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最后以“解读狼孩”结课,让学生能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蛇志》2018,(2)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病案教学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肿瘤学教学微信公众平台,给学生发送病案教学课程学习资源,学生通过移动通讯设备在微信公众平台自主学习、互动交流。结果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病案教学模式,交互性强,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料,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大的研究价值。结论将微信公众号结合病案教学,能有效提高肿瘤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蕲州地区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的考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有润  黄奏球   《广西植物》1983,(1):25-31
<正> 蕲州是我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是湖北省蕲春县的一个集镇,,是我国中医药大师李时珍的家乡。该地区生长的菊科蒿属植物Artemisia Linn。颇多,其中入药的有十余种,并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有记载。这里仅对该地区常见入药的蕲艾、青蒿、黄花蒿与茵陈结合《本草纲目》记载的材料作初步的考订。  相似文献   

14.
15.
16.
Chinchilla "big" and "little" gastri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in heptadecapeptides (gastrins I and II which differ in the presence of sulfate on the tyrosine of the latter) have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from several mammalian species including pig, dog, cat, sheep, cow, human and rat. A 34 amino acid precursor ("big" gastrin), generally accounting for only 5% of total gastrin immunoreactivity, has been purified and sequenced only from the pig, human, dog and goat. Recentl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at guinea pig (GP)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due to a deletion of a glutamic acid in the region 6-9 from its NH2-terminus and that GP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The chinchilla, like the GP, is a New World hystricomorph.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little" and "big" gastrins from 31 chinchilla antra. Chinchilla "little" gastrin is a hexadecapeptide with a sequence identical to that of the GP and its "big" gastrin is a 33 amino acid peptide with the following sequence: (See text)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