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杀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东内伶仃岛保护区东湾和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两地,用2,4-D、草甘膦、25%森泰、森草净4种除草剂对薇甘菊进行杀灭试验,结果表明:50-500倍液的2,4-D和草甘膦均只能杀灭微甘菊地地上营养体,不能杀死根部;用25%森泰水剂注射微甘菊主根,0.1-3mL株的用量,可以在5-7个月内彻底杀灭微甘菊;用森草净水溶性粉剂配制成的溶液,喷洒薇甘菊的茎叶,用药量在1-1000g/hm^2时,可在2-3个月内彻底杀灭微甘菊。  相似文献   

2.
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杀灭试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在广东内伶仃岛保护区东湾和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两地,用2,4-D、草甘膦、25%森泰、森草净4种除草剂对薇甘菊进行杀灭试验,结果表明50~500倍液的2,4-D和草甘膦均只能杀灭薇甘菊的地上营养体,不能杀死根部;用25%森泰水剂注射薇甘菊主根,0.1~3mL/株的用量,可以在5~6个月内彻底杀灭薇甘菊;用森草净水溶性粉剂配制成的溶液,喷洒薇甘菊的茎叶,用药量在1~1000g/hm  相似文献   

3.
几种除草剂对薇甘菊的杀灭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内伶仃岛保护区东湾和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两地,用2,4-D、草甘膦、25%森泰、森草净4种除草剂对薇甘菊进行杀灭试验,结果表明:50~500倍液的2,4-D和草甘膦均只能杀灭薇甘菊的地上营养体,不能杀死根部;用25%森泰水剂注射薇甘菊主根,0.1~3mL/株的用量,可以在5~6个月内彻底杀灭薇甘菊;用森草净水溶性粉剂配制成的溶液,喷洒薇甘菊的茎叶,用药量在1~1000g/hm2时,可在2~3个月内彻底杀灭薇甘菊。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探讨了MMWV侵染对薇甘菊叶片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叶绿素总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MWV感染薇甘菊16d内叶片的SOD活性均比对照组高,其中第16天达最大值,但接种后第24和32天SOD活性分别比对照低了13.28%和25.37%;POD活性在接种后16-32d均显著高于对照.PPO和PAL变化趋势相似,在接种后第8天这两个酶的活性分别比对照高了77.75%和23.58%,而在第32天分别比对照减少了14.27%和20.53%.随着侵染时间的增加,感病薇甘菊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逐步降低;同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比健康对照减少了32.34%和12.52%,而对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表观量子效率(AQY)无显著影响.表明MMWV侵染可减低薇甘菊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寄生植物菟丝子防治外来种薇甘菊研究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寄生植物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ker)作为外来杂草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生物防治手段,研究了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30d左右,薇甘菊单株叶片数、地上茎长度和生物量开始减少,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Fv/Fm也开始降低。经过约2个月时间,以上的几个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显著降低。在野外自然状态下,田野菟丝子由最初撒播面积约0.0l辞,很快发展到20m。左右的大块面积,离侵染源中心的最大扩散距离达到5m以上。田野菟丝子寄生可以严重影响薇甘菊茎叶生长及开花结实,可望成为根本上解决薇甘菊危害的一种生物控制技术,而且也可以缓解药用菟丝子资源匮乏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有关田野菟丝子与其寄主相互关系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薇甘菊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研究薇甘菊对萝卜、黑麦草、白三叶以及薇甘菊常见伴生树种马占相思、马尾松、大叶桉的生化他感作用。分别用薇甘菊地上部分、根部、枯枝叶和土壤的水提液以及地上部分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液按照一定浓度进行生物测定。研究表明,薇甘菊地上部分水提液能够显著影响受体植物生长,根水提液的抑制作用程度稍低,其枯枝叶水提液基本无作用。薇甘菊地上部分的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均对受体植物幼苗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作用最强烈,可使种子发芽过程受阻,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高达90%以上.显示化感物质主要集中在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对薇甘菊开花结实影响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1—2002年度在广东东莞市选取不同的自然小生境,研究土壤肥力、土壤水分和生境郁闭度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肥力较高,花数较多,花期较长,结实率较高,种子千粒重较大;但土壤肥力过高,虽然种子千粒重大,花期长,但花数少,结实率低。在开阔的生境中,薇甘菊花数多,花期长;在林荫处花期短,花数少,但种子千粒重反而有所升高;植株在郁闭度为10%-20%的生境中结实率最高,高于20%或低于10%结实率均有所降低,过强或过弱的光照均不利于结实。土壤湿度虽然对种子千粒重无明显影响,但对薇甘菊花数、花期和结实率的影响显著,土壤湿度大,花数多,结实率高,花期长。在自然生境中,三种因素的影响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薇甘菊挥发油的化感潜力   总被引:48,自引:8,他引:48  
外来植物薇甘菊 (MikaniamicranthaKunth .)已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杂草 ,其挥发油对植物、真菌和细菌均具有生物活性 ,对植物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活性尤其显著 .随着薇甘菊挥发油浓度 (2 0 0、4 0 0、80 0、16 0 0mg·L-1)的增加 ,6种受试植物幼苗的生长随之明显减弱 .薇甘菊挥发油 (2 5 0 0 g·hm-2 )土壤处理 ,受试的 6种植物鲜重明显减少 ,出苗时间推迟 1~ 2d .薇甘菊挥发油在中等浓度 (40 0mg·L-1)时 ,对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抑菌率为 5 3.38%;对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次之 ,抑菌率为2 8.6 6 %;对长春花疫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弱 ,抑菌率为 18.6 9%.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萎蔫病毒寄主范围、传播媒介和危害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本文从田间薇甘菊萎蔫病株中分离获得薇甘菊萎蔫病毒(Mikania micrantha wilt virus,MMWV).在温室中通过人工摩擦将该病毒接种到9科27种植物上,发现MMWV能侵染其中的6科12种植物.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该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约30 nm.MMWV可由桃蚜(Myzus persicae)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毒.薇甘菊植株接种MMWV毒30 d后,其茎的长度、叶、茎和根的鲜重分别比健康对照植株减少了75.3%、91.6%、79.5%和75.6%,被侵染的薇甘菊出现萎蔫、皱缩、叶畸形等症状.实验室和野外条件均观察到MMWV可以严重抑制薇甘菊的生长,利用MMWV控制薇甘菊的生物入侵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记述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形态、发生和入侵经过,探讨目前在防除薇甘菊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做好防除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薇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邵华  彭少麟  王继栋  张弛 《生态科学》2001,20(1):132-135
薇甘菊Mkania micratha H.B.K的出现对华南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较大关注。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对微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包括应用薇甘菊为饲料、植物药、杀虫剂、除草剂和进行生态恢复等。  相似文献   

12.
薇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前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薇甘菊Mkania micrantha H.B.K的出现对华南地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近年来引起人们较大关注。文章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对薇甘菊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包括应用薇甘菊为饲料、植物药、杀虫剂、除草剂和进行生态恢复等。  相似文献   

13.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土壤种子库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内伶仃岛不同群落中薇甘菊土壤种子库动态。结果表明,在薇甘菊土壤种子库中,上层(0~3cm)土壤种子库密度显著高于下层(3~5cm),从地表向下随着深度的增加,活力种子逐渐减少,幼苗主要由上层土壤中的种子萌发而成。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影响薇甘菊种群的开花结实,从而影响到薇甘菊种子的产生和种子库的储量。处于演替后期的群落中种子库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4.
外来杂草薇甘菊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在3个群落中设置样方,采用方差/均值比率法测定了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类型。结果表明,薇甘菊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和微环境的影响,呈随机或集群分布。随机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标和平均拥挤度多对1.0没有显著的偏离,负二项参数则较大;而聚集分布的种群其聚集强度指标则符合聚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外域恶性杂草薇甘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薇甘菊是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的一种危害极大的杂草,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已入侵到南亚,太平洋地区及我国华南地区,文中对薇甘菊的形态分类,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危害性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盆栽薇甘菊繁殖婀珍蝶的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实验室内用盆栽薇甘菊大量繁殖婀珍蝶的方法。野外割取薇甘菊,截取茎切段扦插,盆栽,用于饲养婀珍蝶。实验室条件下控制温度、湿度、光周期,婀珍蝶完成生活史。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用于大量繁殖婀珍蝶以供试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普查的方式,全面了解了薇甘菊在广西的分布、危害和防治状况.结果表明:薇甘菊在广西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北流市和容县,面积约582.61 hm2,并有向中部、南部地区,甚至整个广西地区扩散的趋势;薇甘菊在广西主要危害农田、果园、人工林、次生林等地方;在防治方面,目前广西主要采取人工和化学防治的方法防治薇甘菊,生物防治技术尚未开始实施.针对薇甘菊在广西的实际状况,应采取加强宣传力度,及时调查监测,选择人工、喷施化学药剂等适合的方法进行防除,开展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等措施,有效地控制薇甘菊的扩散和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