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面的形状有着严格的相互关系,对动物骨骼及其关节面的形态研究,过去主要是凭经验观察,采用普通照片平面表达,或者应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作不精确的测量。由于动物的关节面形态比较复杂,因而很难精确描述,直至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对动物骨关节面完整的数学表达式。 为了研究动物骨关节面的形态,于1980年我们应用Moire法对东北虎关节面进行了研究。其关节面的形态,通过Moire图示所表达的等高线族来反映,即F(x,y,c)=0,其中c为常数。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成功放归可能受放归地气候、栖息地、同域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位理论等方法,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其大中型同域动物的空间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大熊猫同域动物共20种,分别属于2纲5目,其中东洋型分布物种占优势(30%)。大熊猫同域动物分布海拔显著低于大熊猫的分布海拔(P<0.05),大熊猫分别与灵长目等5个目的动物在海拔分布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01)。灵长目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与大熊猫分布相异,而其他目的动物与大熊猫空间分布类似。偶蹄目动物痕迹数量占比最高(54.14 %),而食肉目的小熊猫与大熊猫样线共同遇见率达到了43.75%。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大熊猫同域动物较为丰富,在海拔分布上与大熊猫存在生态位分化。该研究可为圈养大熊猫的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湘西北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早期牙形石古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树刚 《古生物学报》1993,32(3):332-345
通过对牙形石器官的对称性、相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探讨湘西北晚二叠世至三叠纪初牙形动物的生态分布.按器官所包括不同对称型分子的比例,牙形动物器官的对称性可分为4级,器官的对称性越高,动物运动能力越强.湘西北晚二叠世一三叠纪初地层可分为6种沉积相,即盆地相、盆缘-台坡相、开阔台地相、边缘浅滩相、局限台地相和泥坪相.具不同对称级器官的属种在6种沉积相中的差异分布,反映了牙形动物的3种生态类型:自由游泳型、浮游型和底栖型.牙形石地球化学组分的变化与当时环境演变相吻合.随水深增加,化石中的P含量升高,而Ca、s、sr的含量降低;Al、Fe和Ba在近岸浅水环境的牙形石中富集;而Mg的富集指示高盐环境.基于上述研究,划分了4个牙形石相,建立了一个组合横向替代的牙形动物生态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4.
《四川动物》2013,(1):162
<正>大熊猫是珍稀濒危动物的代表,中国的国宝级动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是一个专门从事大熊猫及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保护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全民事业单位,自1987年建立至今的20多年里,在大熊猫双胞胎育幼、大熊猫科学喂养、大熊猫驯化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全球瞩目。在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您可以与大熊猫近距离接触;在这里,您可以获得保护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和生态保护的最新知识和理念:在这里,您可以献出您的爱心,认养大熊猫;  相似文献   

5.
大熊猫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由于大自然环境的变迁,这种动物分布十分狭小,而数量则越来越少,在抢救和保护这种濒危动物中,目前有关学者对大熊猫病理生理及临床救治的研究文献不少,但对大熊猫免疫功能测定的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为了探讨熊猫免疫功能与疾病之间变化的相互关系,我们根据免疫学原理,经过探索建立了大熊猫细胞免疫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四只大熊猫在妊娠期和非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大熊猫胚胎着床前,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较低;胚胎着床后,二种激素的含量显著上升并达到高峰。雌兽妊娠期尿中孕酮和CG样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可为证实大熊猫系延缓着床型动物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大熊猫的妊娠诊断和预测分娩提供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大中型伴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小相岭山系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类、主要遗留痕迹的鉴别特征以及对大熊猫的影响;统计了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样线遇见率,反映了不同伴生动物的相对数量。本文对进一步研究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国宝.牙齿作为大熊猫消化器官之一,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大熊猫牙齿有其自身的构造特点.以往学者和专家对大熊猫牙齿形态的研究侧重于为大熊猫的种群分类寻找根据(Dvadi,1869; Milne-Edwards,1870;王将克,1974),更多关注牙齿在大熊猫进化、演变过程中的意义(王令红等,1982;黄万波,1993).研究的齿位大多局限于臼齿(张鹤宇和刘理,1959),所得结果或数据并不详细和全面.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对大熊猫牙齿釉质的超微组织结构进行研究(赵资奎等,1984 ).  相似文献   

9.
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对佛坪自然保护区和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的活动痕迹进行了样线调查,研究了该区内大熊猫种群及其同域主要伴生动物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大熊猫活动分布格局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观音山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及同域主要伴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大熊猫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的活动痕迹密度、范围均小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研究区内2个大熊猫高密度等级的活动中心均分布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大部分地区无大熊猫活动;羚牛、斑羚、野猪等大熊猫主要伴生动物在观音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痕迹数量高于佛坪保护区;人类干扰可能对大熊猫种群活动的分布格局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人骧  张葵 《兽类学报》1989,9(1):24-26
哺乳类动物的臼齿形态与食性的关系十分密切,而对于齿型的判别一直依赖于直观的经验观察,缺乏实验资料。本文根据对刺猬、犬蝠、松鼠、裼家鼠、黑熊、豹、熊猴、现代人、水鹿以及猪的下颌第2臼齿齿啮合面及其外侧面的Moire等高线特征,提出了对哺乳类动物齿型进行初步对比和分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等五种食肉动物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盘电泳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世界珍稀动物之一,近年来,兽类科学工作者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也包括生化方面的工作(潘文石等,1982;Sarich,1973),但与其他食肉哺乳动物相比研究较少,而此又为探讨其分类地位所需。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对大熊猫、小熊猫(AilurSs fulgens)、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家猫及犬等5种食肉动物的血清蛋白和LDH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目的在于了解这5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图象和LDH同工酶酶谱以及它们之间的谱型、相对活力、迁移率的异同,进而讨论大熊猫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宣传和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增强民众环保意识,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经过精心的筹备,《四川动物》杂志副刊《大熊猫》科普文化刊物终于创刊了。四川是野生动物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和圈养大熊猫的主要繁育研究基地,保护野生动物任重道远;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对国家生态安全、环境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建立生态社会的知识十分必要、十分迫切。《大熊猫》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与读者见面了。《大熊猫》依托…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熊猫为单发情动物,仅在每年春季发情一次。因此,适时配种是人工繁育大熊猫的一个重要环节。到目前为止,人们对大熊猫配种时机的把握主要是根据自已的经验和大熊猫的行为变化。1991-1995年,笔者在进行大熊猫人工繁育研究中,对大熊猫发情期间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率进行了观  相似文献   

14.
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特性和生命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编制了大熊猫的生命表。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每年春季3~4月发情交配,8月(30.49%)和9月(48.88%)产仔,每胎平均产仔1.5只,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1.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兽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分别平均为139.8天和142.6g。性成熟的年龄,雌性是5.7±1.1岁,雄性是5.8±0.58岁。根据圈养大熊猫的生命表计算出圈养种群的净增长率R0为0.209,世代周期T为9.187年,内禀增长率r为-0.170,周期增长率λ为0.844。  相似文献   

15.
不同粗饲料比例的日粮饲喂亚成体大熊猫的平衡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爱民  张贵权 《兽类学报》2002,22(1):71-73,52
国内外对移地保护饲养中大熊猫 (Ailuropodamlanoleuca)的营养学进行过一定量的研究[1~ 6] ;其中日粮中竹子 (粗饲料 )的比例不同能否对亚成体大熊猫的消化、代谢造成显著差异的研究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 ,在数家动物园和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日粮配方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常规配方和一种新配方 (竹子比例加大 ) ,以期对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另外 ,由于大熊猫数量稀少 ,以往的研究选取的大熊猫数难以真正满足统计学对实验动物数目的要求 (单组不小于 3只 ) ,本研究首次努力选取两组各 3只、共 6只实验大熊猫。有关结果对…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胃肠道中消化酶活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熊猫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特点和机制,测定了9只大熊猫唾液和3只大熊猫胃肠道中主要消化酶的活力,并与其他动物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大熊猫唾液呈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消化酶活力低;肠道中淀粉酶活力高,而脂肪酶活力明显低于棕熊.大熊猫小肠粘膜中存在显著量的蔗糖酶、乳糖酶和麦芽糖酶活力.另外,在1只大熊猫胃和直肠液中检测到了少量纤维素酶活力.研究结果提示,大熊猫唾液直接参与食物消化的作用可能很弱;大熊猫对淀粉类食物有很好的消化能力,但对脂肪类食物消化能力相对不高.大熊猫胃肠道消化酶的活力特点适应其消化天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18.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个体识别是动物行为学与生态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制定珍稀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丰富大熊猫个体识别和种群数量调查的方法,我们于2017年7月分别在四川省雅安市碧峰峡大熊猫基地和四川省汶川县耿达镇的中华大熊猫苑共计拍摄18只大熊猫个体,每只大熊猫拍摄6~13张高质量面部照片(共计131张),利用发育网络(Developmental Network)建立大熊猫面部识别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存在部分背景的大熊猫面部照片进行识别检测,得到的个体识别率为79.41%,对完全去除背景的大熊猫面部照片进行识别检测,得到的个体识别率为58.82%。研究表明,发育网络具有足够的大熊猫个体识别能力,不同背景比例的照片对大熊猫个体识别的实际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发育网络识别模型的发展,我们建议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研究者结合这一技术深入地开展珍稀野生动物(如大熊猫)个体识别研究,逐步提高识别准确度,并应用到关键区域大规模的动物调查中。  相似文献   

20.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生境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回顾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总结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考察因子、研究方法,概括了大熊猫对对觅食条件、隐蔽条件和气候条件的选择机制,并探讨了大熊猫生境选择的灵活性及大熊猫和与其同域分布的动物种的共存机制.作者认为,野外调查误差大、研究尺度单一等是目前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用目前较流行的已被证明比较优良的资源选择函数法、DNA指纹技术、无线电遥测、红外线自动感应照相系统、GIS与遥感成像等先进技术,并融合景观生态学理论,从较大尺度空间来研究大熊猫的生境选择,应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