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synaptobrevin(简称SB蛋白)属于突触小泡胰蛋白家族(VAMPs),分子量为18—20KD,用枪乌贼进行实验,向神经末梢注射破伤风毒素TeTox和肉毒杆菌毒素BoTox,可裂解SB蛋白并不可逆地抑制神经递质的释 放,但不影响触发递质释放的突触前Ca~(2 )浓度。电镜观察表明,注射TeTox的神经末梢,停靠(docking)和末停靠的突触小泡数目均增加。进一步研究证实SB蛋白的裂解引起递质释放量减少,但不影响小泡停靠。提示SB蛋白可能在突触小泡停靠与融合之间某一环节介导神经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分子机制的研究迅速发展,发现了大量位于神经末梢的蛋白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相关,特别是位于突触小泡膜上的突触小泡蛋白/突触小泡相关膜蛋白(synaptobrevin/VAMP),位于突触前膜上的syntaxin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ynaptosome-associated protein of 25 ku),三者聚合形成的可溶性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核心复合体在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释放递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已知及未知的与SNARE蛋白有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可通过调节SNARE核心复合体的形成与解离来影响突触小泡的胞裂外排,从而可以调节突触信号传递的效率及强度,在突触可塑性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别应用荧光Ca~(2 )指示剂Quin2和Indo-1研究了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Ca~(2 )]i升高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Con A与T淋巴细胞作用可导致细胞[Ca~(2 )]i的迅速升高.这种增加的胞内游离Ca~(2 )不仅来自胞外Ca~(2 )的内流,也来源于胞内钙库的释放.其中Ca~(2 )内流与T细胞钙通道的开放有关.可被钙通道抑制剂戊脉胺抑制,细胞的去极化及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均不能阻断Ca~(2 )的内流,提示Ca~(2 )内流不是通过电位操纵的钙通道实现的,也与拥通道的开闭无关.Ca~(2 )内流可能是通过Con A受体活化的受体操纵的钙通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活性氧在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氧在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中的作用易永杨祥良徐辉碧(华中理工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4)关键词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活性氧作为神经递质的谷氨酸贮存于神经末梢突触囊泡内,随神经冲动由钙内流介导释放到突触间隙,尔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神经冲动传递中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引起末梢钙内流 ,从而释放神经递质 ,钙内流到递质释放只须 2 0 0毫秒 ,意味着钙通道与释放神经递质的装置非常接近 ,甚至是相连的。而且突触前和突触后是密切合作的 ,这才能让神经递质精确地释放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部位。这种密切合作与粘附分子有关 ,它们是一些特定的位于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细胞表面蛋白 ,在突触间隙紧密相连 ,从而将突触前后装置联系在一起。Neurexin是与突触形成粘附的一个相关蛋白家族 ,在结构上它们有长的细胞外区域和短的细胞内尾部。它们的分子具有多样性特点 ,有三个基因编码 ,…  相似文献   

6.
Con A刺激致T淋巴细胞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应用荧光Ca~(2+)指示剂Quin2和Indo-1研究了Con A刺激的T淋巴细胞[Ca~(2+)]i升高过程及其发生机制.结果表明Con A与T淋巴细胞作用可导致细胞[Ca~(2+)]i的迅速升高.这种增加的胞内游离Ca~(2+)不仅来自胞外Ca~(2+)的内流,也来源于胞内钙库的释放.其中Ca~(2+)内流与T细胞钙通道的开放有关.可被钙通道抑制剂戊脉胺抑制,细胞的去极化及钾通道阻断剂四乙胺均不能阻断Ca~(2+)的内流,提示Ca~(2+)内流不是通过电位操纵的钙通道实现的,也与拥通道的开闭无关.Ca~(2+)内流可能是通过Con A受体活化的受体操纵的钙通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麻黄碱抑制小鼠输精管电场刺激致收缩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碱(10 nmol/L~(-0.1) mmol/L)对电场刺激所致输精管收缩的浓度依赖性抑制作用可被育亨宾(0.1 μmol/L)减弱。去甲肾上腺素(0.1 nmol/L~(-10)μmol/L )和酪胺(0.1 μmol/L~(-0.1) mmol/L)也有类似麻黄碱的作用,去氧肾上腺素则缺乏此种作用。利血平处理和可卡因(10 μmol/L)可减弱麻黄碱和酪胺的抑制效应,但能增敏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高 Ca~( )和4-氨基吡啶(50 μmol/L)明显减弱甚至取消麻黄碱对电场刺激的抑制效应。以上结果提示麻黄碱抑制电场刺激所引起的输精管收缩。至少部分通过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间接作用,后者激动突触前α_2-肾上腺素受体,从而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进一步释放。麻黄碱和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又可能与阻遏 Ca~( )内流有关。  相似文献   

8.
神经递质转运体(neurotransmitter transporters)或称神经转运体(neurotransporters)存在于神经末梢的细胞膜上,其作用是通过重摄取已释放的递质使其作用终止。这些转运体是突触的关键成份之一,并是许多药物(如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位点。转运体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电镜技术研究了钙离子在青蛙交感神经节神经元内的分布及其在茶碱作用下分布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组织样品的电子致密沉积物EDD中含有钙离子成分.在青蛙交感神经节突触后神经元中,包含钙离子的EDD存在于质膜、亚表面池及线粒体中;在突触前神经末梢中,突触小泡的膜上也可观察到EDD.在茶碱作用下,交感神经节神经元的质膜、线粒体中的EDD大大地减少;在亚表面池中则没有或很少观察到EDD;突触前末梢中的突触小泡明显地趋向聚集,在突触小泡之间的连接处频繁地出现EDD.本文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茶碱可能促使钙离子从交感神经元的上述部位中释放出来,并认为质膜、亚表面池和线粒体是细胞内钙离子的贮存部位,而亚表面池可能是主要的贮存释放部位.突触前神经末梢内形态上的变化可能与神经递质释放的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有突触前膜α-肾上腺素受点几年前,人们对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神经传递作用的知识,还集中在神经介质(以下简称介质)的合成、贮存、释放以及神经元的摄取等方面。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引起介质释放,释放的介质和突触后膜(即一般常称的效应器的细胞膜)的特异受点相结合,触发(triggering)效应器,引起反应;如平滑肌收缩或松弛、正性心力和心率作用,或引起唾液腺分泌等。直至最近几年才证明在神经末梢的外面还可能有突触前膜受点。  相似文献   

11.
强啡肽A和CCK—8对大鼠脊髓突触小体摄取^45C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京  王峻峰 《生理学报》1990,42(3):226-232
为了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这两种肽的抗阿片作用机理,本实验中观察了三种阿片类物质(吗啡、强啡肽和 DPDPE)和两种抗阿片物质(AⅡ和 CCK-8)对大鼠脊髓突触小体摄取~(45) Ca 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脊髓腹柱突触小体上,10nmol/L—1μmol/L 的吗啡、强啡肽 A(Dyn A)和 DPDPE 对~(45)Ca 摄取均有较弱的抑制作用;(2)CCK-8在浓度高达lμmol/L 时对~(45)Ca 摄取有较弱的抑制作用;(3)AⅡ在浓度高达lμmol/L时也不影响腹柱突触小体摄取~(45)Ca;(4)在背柱的突触小体制备中,上述阿片物质中 Dyn A 对~(45)Ca 摄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被 k 受体阻断剂 nor-BNI 所阻断。10和100nmol/L 的 CCK-8能翻转lμmol/L Dyn A 对~(45)Ca 摄取的抑制作用;(5)A Ⅱ不能翻转Dyn A 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CCK-8阻断 Dyn A 抑制脊髓背柱突触小体摄取 Ca~(2+)的作用可能是其行为学中抗阿片作用的机理之一。AⅡ对脊髓 Ca~(2+)摄取和 Dyn A 抑制脊髓 Ca~(2+)摄取的作用皆无影响,与行为学中观察到的 AⅡ在脊髓内不能对抗阿片镇痛的现象一致,进一步说明 CCK-8和AⅡ拮抗阿片类物质对神经末梢 Ca~(2+)摄取的影响可能是其抗阿片作用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2.
电刺激节前纤维,在细胞内可依次记录到四种突触后电位:f-EPSP、s-IPSP、s-EPSP和L-s-EPSP。其中f-EPSP代表神经节传递的经典通路。节前神经末梢释放的ACh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和M胆碱受体,分别产生f-EPSP和s-EPSP。s-IPSP的产生和调节机制,说法不一,本文对此作了重点介绍。L-s-EPSP表示非胆碱能突触传递,其递质可能为促黄体释放激素或P物质。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与神经节突触传递有关的其它神经递质或调制物。  相似文献   

13.
在用K+去极化条件下,研究了溴氰菊酯和氯菊酯分别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Musca domestica 品系脑突触体释放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K+去极化后,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在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中比敏感品系分别下降47.0%和51.0%;当用10-5 mol/L溴氰菊酯预处理家蝇脑突触体,用K+去极化后对敏感、抗溴氰菊酯和抗氯菊酯家蝇品系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的加强作用分别提高80.3%、26.5%和70.5%;用10-5 mol/L氯菊酯预处理3个家蝇品系的突触体对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均无加强作用。由此表明,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性是与Na+通道的亲和性降低有关,而氯菊酯的抗性与Na+通道的亲和性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钙通道与钙释放通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Ca~(2+)的重要生理作用胞内游离钙浓度([Ca~(2+)])的变化调节着细胞的代谢、基因表达等细胞共有的活动,以及始动兴奋、收缩或出胞分泌以及激活和失活离子通道等细胞不同的反应。[Ca~(2+)]的升高主要依赖于胞外钙经质膜上的钙通道内流或/和胞内储存钙的释放。释放的内钙也是藉细胞器膜的钙释放通道进入胞浆。可见通道启闭活动的正常是维持[Ca~(2+)]正常的一个重要保证。2.离子通道及其分类离子通道是贯穿于质膜或细胞器膜的大分子蛋白质,其中央形成能通过离子的亲水性孔道(pores)。离子的跨膜转运是通过膜上通道蛋白的功能来完  相似文献   

15.
电刺激节前纤维,在细胞内可依次记录到四种突触后电位: f-EPSP、s-IPSP、s-EPSP 和 L-s-EPSP. 其中 f-EPSP 代表神经节传递的经典通路.节前神经末梢释放的节 ACh 直接作用于突触后膜的 N 和 M 胆碱受体,分别产生 f-EPSP 和 s-EPSP.s-IPSP 的产生和调节机制,说法不一,本文对此作了重点介绍.L-s-EPSP 表示非胆碱能突触传递,其递质可能为促黄体释放激素或 P 物质.本文还简要介绍了与神经节突触传递有关的其它神经递质或调制物.  相似文献   

16.
行为实验已多次证明,脑室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Ⅱ)可以对抗吗啡的镇痛作用,但机制不明。吗啡阻止神经末梢钙摄取被认为是其镇痛的机理之一,因此本工作研究了AⅡ和吗啡对大鼠脑突触小体~(45)Ca摄取的作用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吗啡(10~(-8)—10~(-6)mol/L)对~(45)Ca摄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7)mol/L时抑制41%(P<0.001),该效应可被吗啡受体阻断剂纳洛酮(10~(-6)mol/L)完全翻转。与吗啡的作用相反,AⅡ(10~(-8)—110~(-6)mol/L)可促进突触小体对~(45)Ca的摄取,10~(-7)mol/L时增加75%(P<0.001),该效应可被AⅡ受体阻断剂Saralasin(10~(-6)mol/L)完全翻转。将不同剂量的AⅡ(10~(-8)—10~(-6)mol/L)和10~(-8)mol/L吗啡与突触小体共同孵育,则吗啡抑制~(45)Ca摄取的作用被完全翻转。以上结果表明,AⅡ促进脑突触小体Ca~(2 )摄取,对抗了吗啡抑制Ca~(2 )摄取的作用,可能是AⅡ抗吗啡镇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神经肌肉接头及神经节N受体均可引起细胞外Ca~(2 )内流和细胞内Ca~(2 )释放,增加细胞内Ca~(2 )浓度。尚无资料证明脑N受体是否影响细胞内Ca~(2-)浓度。本实验观察烟碱对脑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 烟碱对大鼠脑突触体主动摄取~(45)Ca~(2 )的影响 本实验条件下钙通道激动剂Bay-k-8644(10~(-7)~10~(-4)~mol/L)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突触体~(45)Ca~(2 )主动摄取量;钙通道拮抗剂异搏定(10~(-9)~10~(-5)mol/L)浓度依赖性地抑制~(45)Ca~(2 )摄取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在小鼠离体膈神经膈肌标本上观察了金褐霉素(20μg/ml,过饱和溶液)对运动神经末梢的递质释放和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主要作用是:(1)缓慢降低肌细胞膜的静息电位,这种作用是可逆的;(2)有一促进神经末梢的乙酰胆碱量子释放的时相:提高小终板电位的发放频率和终板电位的平均量子含量,但在持续作用下,它们又恢复至接近对照水平;(3)这种对自发量子释放的作用与胞外 Ca~(2+)有关,(4)不阻遏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  相似文献   

19.
神经信息传递的速度或效应器细胞反应的强度,取决于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和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受体的性质与数量。而神经递质的释放量除取决于刺激的频率与强度外,还受突触前膜上各种受体活动的影响。本文介绍各种突触前受体对递质释放的调节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有的递质对自身的释放起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A)属于此类型。NA还可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合成前列腺素,后者对NA的释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另一些物质通过作用于突触前受体,使递质的释放增强或减弱,例如血管紧张素Ⅱ与腺苷属于这一类。这种突触前受体对递质释放的调节作用,除具有重要的生理学与药理学意义外,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方法在大鼠离体脑片中研究了神经降压素(NT)对迷走运动背核(DMV)神经元的作用机制。滴注或灌流NT使88%DMV神经元产生剂量依赖性去极化反应,并伴有膜阻抗的增加。去极化反应的翻转电位约-82mV,反应幅度受灌流液中钾离子浓度的影响。用高镁无钙液或含河豚毒素的灌流液阻断突触传递后,去极化反应仍然存在。研究结果提示NT通过突触后机制直接兴奋DMV神经元,此去极化兴奋作用可能与钾通道的关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