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考证清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为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借鉴康乾时期避暑山庄皇家园林风格特色。通过比对康熙朝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和乾隆朝《钦定热河志·避暑山庄总图》等清代宫廷绘画史料,对以往冷枚《避暑山庄图》创作年代的“定论”提出异议。分析冷枚采用夸大主体、舍弃客体的画法,推断其《避暑山庄图》是以表现乾隆纪念其祖康熙对他眷顾提携之恩的“万壑松风”之“纪恩堂”为创作对象。查阅翻译“内务府造办处”等清史汉、满2种语言文献,进而证明冷枚《避暑山庄图》与沈嵛《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分别创作于不同年代。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农历春节前夕,收到高星先生的倡议,言及他想借《化石》杂志,组织专辑,追思故去十年的张森水先生,缅怀这位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做出卓越贡献的第二代旧石器考古学前辈。高星兄是张先生耳提面命的嫡传弟子,他希望先生的几位弟子和我们这些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过先生诸多教诲、帮助和提携的旧石器考古晚辈们能写点什么。在众多旧石器考古人的眼中,张先生是一位浑身上下散发着人格魅力、极具亲和力的良师与  相似文献   

3.
梦里虫吟     
有一段时间,我颇引起媒体的关注。报纸杂志的记者常来采访,电台不断请我去作嘉宾,摄像机追在身后连续几天搞“跟踪拍摄”,我甚至还作为“专家”坐到了《鉴宝》节目的鉴定席上。那么,我做出了什么惊人的成就,引起了社会的注意呢?说起来惭愧,不是因为我在自己的古典文学专业领域有了什么突出成绩,而是因为我与鸣虫的半生因缘。  相似文献   

4.
“腋下认字”确有其事,但它是什么原因呢?它也像许多自然之谜似的,还需要进行许多科学实验。我这里尝试着对其中的机理作一番猜想。来自古代的信息一位中医师说:腋下认字之类的事情,古已有之,《黄帝内经》上就有记载。这使我想起《列子》里曾谈到,亢仓子能以耳视而目听,使得鲁侯“闻之大惊”。可是亢仓子说,我能不用耳朵听,不用眼睛看,但不能使耳朵和眼睛换着用,鲁侯说,那就更加奇怪了。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是张森水先生逝世十周年,对先生的无尽感怀在这些年里从未间断。收到《化石》约稿,让我撰短文写些先生生前于旧石器考古学学科、于吉林大学旧石器考古学发展,乃至于我个人成长的鞭策与提携所做出的贡献,千言万语,千头万绪,一时间涌上心头,但临到落笔,又觉得责任太过重大,词汇匮乏之至,唯恐辜负。近  相似文献   

6.
“哈欠是困倦时嘴张开 ,深深吸气 ,然后呼出 ,是血液内二氧化碳增多 ,刺激脑部的呼吸中枢而引起的生理现象 :打哈欠”。———引自《现代汉语辞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 ,北京。1996)前篇小文(《化石》2000年 ,第三期)讲了“硌肋” ,我相信读过它的人会感到愉悦恬适。现在再奉献给大家一个“打哈欠” ,笔者希望您再次感到稀奇喜爱。有人可能说你老张头退休了 ,无事干 ,蔫蔫地自找乐 ,净讲些无关紧要的琐事。您且听我讲个实事。我父亲50多岁时得过一次重病 ,发烧 ,关节痛 ,红肿 ,久治不愈。后来 ,有位已经…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籍中记载着一种名叫“玃”的动物。“玃”是什么动物?众说纷纭,并无定论。据笔者所知,大致有五种说法。(一)“老猕猴”说。陆玑《诗疏》云:“猕猴,楚人谓之沐猴,老者为玃。”(二)“大猕猴”说。《说文解字》云:“玃,大母猴也。”《辞海》(修订本)亦云:“玃,大母猴。”古人所说的“母猴”并不是指的“雌猴”,而是指一  相似文献   

8.
孙清珉 《化石》2008,(2):41-42
《山海经》里的山海在哪里?有说在西北的昆仑山一带,近来又有一说,在东北的辽河一带。我读过几本有关“山海”的书,特别是读了《上古中国神话演义》这部书后,以为它说的山海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我退休了 ,但我仍然每年坚持订阅《生物学通报》,每月都盼望新的《生物学通报》的到来 ,每天读《生物学通报》便是我心中最有吸引力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问我 :“为啥喜爱《生物学通报》?”,我说 :“《生物学通报》越办越好 !《生物学通报》是伴我成长的好朋友 !”2 0世纪 5 0年代 ,我在开封师院 (现河南大学 )生物系时 ,就天天跑学校阅览室 ,要把每一期《生物学通报》从头翻个遍。由于学《生物学通报》、用《生物学通报》,使我在 195 8年写的第一篇科普作品“施肥小经验”被科技报发表。 195 9年我从开封师院毕业 ,分配到家乡虞城县第一中学…  相似文献   

10.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这样对我说过:“中国在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感到吃惊。”可他又说:“但是我为中国境内至今没有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骨雕一事感到迷惑不解。”是的,旧石器时代的壁画和骨雕,对于没有文字的远古人类来说,是价值千金的“记事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我们已经掌握的材料中,就有许多远古人类刻在兽骨片上的痕迹。试想,生活在我国这块广大疆域的古代人类,难道都是只懂寻觅食物而头脑简单无所作为的原始人?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丰富多采的文化遗物和新石器时代精湛的工艺品,都是一朝一夕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当然在已有的材料中,那些痕迹又能说明些什么?这倒是一个难  相似文献   

12.
最近,吴汝康在其《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一文中说:“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的整个过渡阶段,目前还很少直接的证据,关于人类各种重要特征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目前还很少了解,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他对这个过渡阶段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唯物辩证的假说。我认为值得商讨。人类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划分人类社会和猿群之间的界线的基本标志?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早就有一个众所周知十分明白的答案。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自然辩证法》) 劳动是人猿分野的界线。第一批原始人从他们会劳动的那个时候起,就和一般动物分开了,人类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13.
许是经常从事科学探险采访的缘故,遇到朋友,往往会问我:“2002年有什么打算,又准备到哪里去探险?”“今年不往远跑了,因为我想集中精力把我的摄影作品推向社会。”我回答。 我是新华社长期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在搞好我的主业——大量的文字新闻报道的同时,还出版了《南极历险记》、《探险家札记》等9部专著。以前,由于文字创作的压力太大,忙得我经常把在野外拍  相似文献   

14.
科学记者想要的是什么?你为什么应该回答他们的提问? 在过去,新闻记者曾经被视为英雄。那时候“男人们都还戴礼帽,并且吃力地用两只手指在打字机上工作。”神经科学家Richard Ransoho缸兑,他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是《辛辛那提调查》、《邮报》和《时代明星》的记者。“父亲知道镇上每一个警察,我是如此迷恋这个角色。”  相似文献   

15.
庞秉璋 《化石》2000,(2):8-9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一种名为“类”的动物 ,据述 :“爰 (音蝉援 )之山 ,多水 ,无草木 ,不可以上。有兽焉 ,其状如而有髦 ,其名曰类 ,自为牝牡 ,食者不妒”。这种名“类”的兽 ,究竟是什么动物?自为牝牡的说法是荒诞不经 ,无稽之谈 ,还是言之凿实 ,确有其物 ?为此诠释征引 ,考证一番。经文说到“类”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形状体态 ,以及食疗作用。先从原文形态方面的记述 ,诠注解释。所谓“其状如” ,是说“类”的形状如。 ,今汉字简化为狸。古时、狸各有其字 ,各有其物。为猫属(汉·许慎《说文解字》则说猫为属) ,…  相似文献   

16.
<正>爪村记忆张森水先生是我最为崇敬的学界楷模。自从迈进旧石器考古门槛,我始终感受着张先生所给予的温暖,时至今日,仍然热在心扉。在与张先生近30年的交往中,一直受到他品格和学识的熏陶,从先生身上所学最多,所得也最多。他是名副其实的良师益友,当之无愧的学界泰斗、慈爱长者。我曾经说过:"在科学报告的编写  相似文献   

17.
徐钦琦 《化石》2003,(3):21-24
据地质学家研究 ,地球演变的历史是井然有序的 ,不是杂然无章的 ;据古生物学家研究 ,生物进化的历程也是井然有序的 ,也不是杂然无章的。它们究竟依什么为序 ?《周易》说 ,“与四时合其序”。这是与事实相符的。当代的物理学家对时间的本质缺乏认识。在本系列讲座之(17) ,我曾引了爱因斯坦的话 ,“对我们这些坚信物理学的人来说 ,过去 ,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 ,尽管老缠着我们 ,不过是一个幻觉而已。”因此 ,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物理学家对时间的本质尚无认识。我们认为 ,时间的本质是四时 :春夏秋冬。 1997年 7月 15日我在以“生物进化论为主…  相似文献   

18.
“化石燃料”是化石形成的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 《化石》1997,(1):8-11
所谓“化石燃料”即我们常说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天然有机燃料矿产,本文主要针对天然油气的成因作些讨论。关于天然油气成因的两种观点──有机论与无机论之争前两篇文章《石油,来自何方?》、《同源说与石油成因》已作过一些介绍,尤其是以“同源”的观点对“无机论”作了分析和推论。本文是在前两文的基础上对两大成油学说的现有证据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总结,特别是就有机成油机制作些探讨和推论,提出“二源成油说”及其例证分析。一、事实究竟说明了什么1.综合两大学说的证据材料,特别是模拟实验材料,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构成…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 2 0 0 1年加入“3+小综合”高考 ,通过备考与高考 ,对老师普遍感到困惑的认识问题、教学上普遍存在的突出的方法问题 ,谈谈本人的看法。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 ,能为老师们明确认识、把握总复习的方向与方法提供些参考。1 命题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教学大纲》1.1 遵循《教学大纲》主要是规范命题者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指出“在命题范围的控制上 ,凡涉及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相关内容的测试 ,一定要遵循高中教学大纲”(《中国教育报》2 0 0 1.10 .5 )。换句话说 ,命题者不论以什么形式命题 ,其答案的知识都应该在课本…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几处提到“基质”。那么,什么叫“基质”呢?《辞海》(生物分册,1975年上海人民版)P.70和《简明生物学词典》(1983年上海辞书版)P.1225解释说:1.结缔组织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均匀而无显微结构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