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ETS相关基因(ETS related gene,ERG)、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rain and acute leukemia cytoplasmic,BAALC)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0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联合阿糖胞苷等进行初步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PCR技术检测治疗后的骨髓单个核细胞ERG、MDR1、BAALC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危险度分层、治疗疗效、生存率的关系。结果:AML患者ERG、MDR1、BAALC基因均有强表达,三因子表达强弱同白细胞、血小板等临床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不同危险度分层对应的ERG、MDR1、BAALC表达之间有明显差异,中危组、高危组患者表达强度均高于低危组(P0.05)。ERG、MDR1低表达组对应的疗效CR(93.1%%,89.6%)、OS(56.5%, 66.7%)较高表达组CR(61.4%, 81.3%)、OS(56.5%,66.7%)值更高(P0.05),不同BAALC表达者疗效CR及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ERG、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其危险度分层、疗效和生存率呈负相关,以REG和MDR1同AML关系敏感,BAALC敏感度较低,联合检测REG、MDR1、BAALC基因表达可能提高AML患者危险度分层、疗效及预后判读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的最重要的特征性耐药机制之一,是由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介导的多药耐药性(MDR)。除了Pgp和MRP之外,p53突变或失活可能在治疗失败中起一定作用。一些研究已经证明Pgp和MRP可能与突变或失活的p53蛋白的过表达相关联。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p53表达与MDR功能表型之间的关联。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罗丹明123检测MDR功能表型。发现4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有18例(43.9%)为阳性,2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有16例(54.1)为阳性,2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有11例(39.3%)为阳性,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有4例(18.2%)为阳性。在白血病细胞中观察到不同水平的p53表达:41例CML中有12例(29.2%),28例CLL中有9例(32.1%);28例AML中有15例(53.6%);22例ALL中有8例(36.4%)。本次研究中,在ALL、CLL和AML中未观察到p53表达与MDR功能表型之间的有显著关联。而在CML中观察到p53与MDR功能表型的共表达有显著关联(p=0.000 3)。在该疾病的加速期和,p53过表达更频繁地出现。研究结果表明MDR功能表型可能与白血病晚期p53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mdr-1和bcl-2基因在K562/ADM多药耐药细胞中的共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形成的分子机理,本文观察了mdr-1、bcl-2和bax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ADM中的可能共表达。结果显示,在K562/ADM细胞中,在以mdr-1及P-gp过度表达为 特征的MDR形成时,其bcl-2及产物Bcl-2也过度表达,其中Bcl-2的表达阳性率约为相应敏感株K562的11倍;而Bax在二种细胞中均呈阳性表达,但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bcl-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过度表达可能是K562/ADM细胞MDR形成时细胞凋亡耐受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Wilms瘤基因(WT1)和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30例不同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30例健康者静脉血清进行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并分析其表达量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的影响。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普通健康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性骨髓瘤分期越高,患者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则越高,Ⅰ期、Ⅱ期与Ⅲ期患者的血清WT1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骨髓瘤分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06,r=0.451,P0.05)。结论:血清WT1与MDR1基因表达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程度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可能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评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表达与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我院血液内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98例为观察组,按照临床疗效又分为初治组(30例)、完全缓解组(36例)和难治/复发组(3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30例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骨髓细胞中BCRP蛋白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其在各组的表达差异及与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骨髓细胞中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白血病各组患者骨髓中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且难治/复发组患者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治组(p0.05),初治组患者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研究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BCRP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与临床疗效明显相关,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化疗多药耐药的危险因素和重要生物学靶点,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短发夹sh 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SGC7901/ADM细胞MDR1基因,从而逆转SGC7901/ADM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根据MDR1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sh RNA的DNA模板,构建3种靶向MDR1基因重组干扰载体,稳定转染SGC7901/ADM细胞,q RT-PCR检测MDR1 m 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DR1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MDR1基因的3种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SGC7901/ADM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沉默MDR1基因的表达,其中p2.1-3对MDR1沉默效果最好,m RNA和蛋白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8.5%和45%。紫杉醇对细胞的IC50值由(3.147±0.494)μmol/L降至(0.714±0.059)μmol/L,逆转率达到(78.22±1.906)%。结果表明,靶向MDR1的干扰表达载体能够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从而逆转SGC7901/ADM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 (HCC)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 1与p5 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关系 ,旨在从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预测化学治疗效果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P法 )研究 30例肝穿活检的肝癌组织中MDR 1、p5 3和PCNA的表达。结果  30例肝细胞癌中MDR 1的阳性表达率为 5 6 6 7% ,MDR 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MDR 1表达与 p5 3、PCNA表达间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检测MDR 1基因可以对肝细胞癌病人进行化学治疗敏感性预测 ;肝细胞癌中MDR 1基因表达不依赖于 p5 3和细胞增殖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A549/DDP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shRNA(short hairpin RNA)沉默MDR1基因,逆转人肺癌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构建3种靶向MDR1基因重组干扰载体,稳定转染A549/DDP细胞,qRT-PCR检测MDR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MDR1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3种靶向MDR1的重组表达载体p2.1-1、p2.1-2和p2.1-3。3种干扰表达载体均能有效沉默A549/DDP细胞MDR1基因表达,其中p2.1-3对MDR1沉默效果最好,对mRNA和蛋白的沉默效率分别为51.47%和53.24%。转染p2.1-3的细胞对顺铂的IC50由(72.08±7.00)μmol/L降至(31.89±3.39)μmol/L,逆转率达到(67.60±5.70)%。这些结果表明靶向MDR1的重组干扰载体均能够有效抑制MDR1表达,其中p2.1-3干扰效果最佳并且能逆转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SOCS-1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甲基化水平,研究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 specific PCR,MSP)方法,对2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4株白血病细胞株(Jurkat、Raji、U 937、NALM 17),进行SOCS-1基因甲基化水平的研究;同时运用Real-time PCR法定量分析SOCS-1基因表达水平。以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24例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5例有SOCS-1基因甲基化(62.5%),而正常对照组无SOCS-1基因甲基化(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SOCS-1基因甲基化组与无SOCS-1基因甲基化组相比较,其SOCS-1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比较,发现SOCS-1基因的甲基化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阶段无相关。4株白血病细胞株中,Jurkat和U 937表现有SOCS-1甲基化(50%),Raji和NALM 17无SOCS-1甲基化,前者SOCS-1基因表达量较后者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SOCS-1基因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甲基化水平明显增高,且SOCS-1基因甲基化后表达水平受到抑制,提示SOCS-1基因及其甲基化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性是癌症有效化疗的主要障碍。人类细胞中多药抗性基因(MDR1)编码一种p-糖蛋白,后者功能是能量依赖的跨膜药物外输泵,可降低细胞毒药物在胞内的积累。定量分析MDR1表达水平可说明病人抗药能力的高低。本文应用PCR技术建立了灵敏度高、专一性好、可定量检测临床标本中MDR1表达水平的方法。对周血标本的初步检测表明:白血病化疗效果与MDR1表达水平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11.
樊峰  吴伟国  何影娟 《蛇志》2005,17(4):241-243
目的 研究MDR1及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5例乳腺癌的耐药指标MDRl、GST-x进行检测。结果 乳腺癌中MDR1和GST-π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4%(43/115)、27.8%(32/115),临床Ⅲ期患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MDR1与GST-π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通过检测MDR1和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对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51例(AML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7表达与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的关系。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L组与AML组患者白血病细胞CD47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阴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CR率显著高于阳性表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阴性表达患者CR率显著高于CD47阳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7阳性表达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和AML组CD47表达阳性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表面CD47的表达异常升高,且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有关,CD47可能作为一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疗效和预后的辅助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P-gp和MDR1在人乳腺癌敏感细胞(MCF-7/S)和耐药细胞(MCF-7/ADR、MCF-7/TAM)中的表达差异,初步探讨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与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机制的区别。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P-g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DR1在三种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MCF-7/ADR细胞中P-gp和MDR1均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与MCF-7/S细胞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MCF-7/TAM细胞中P-gp、MDR1均呈低表达,与MCF-7/S细胞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p和MDR1的高表达是乳腺癌细胞对阿霉素产生耐药的主要机制,而并非是乳腺癌细胞对三苯氧胺产生耐药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含SH2结构域的肌醇1(SHIP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对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收集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SHIP1的表达。人白血病细胞U937转染SHIP1过表达载体(pEGFP-SHIP1组)及对照空载体(pEGFP组),同时设置对照组,对照组细胞不转染载体,其他步骤同pEGFP-SHIP1组和pEGFP组。流式细胞仪检测48 h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48 h细胞中SHIP1、Bcl-2、Bax、Akt、p-Akt的表达。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SHIP1表达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pEGFP-SHIP1组细胞中SHIP1、Bax表达和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组及对照组(P0.01),Bcl-2、p-Akt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SHIP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表达下调,其可能通过Akt信号促进人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分析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对乳腺癌MCF-7/ADM细胞化疗药物耐药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将MCF-7/ADM细胞在含1.0 mg/L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培养液中培养以维持细胞的耐药性;应用shRNA技术沉默乳腺癌MCF-7/ADM细胞中AEG-1基因表达;采用MTT比色法检测ADM对MCF-7/ADM的细胞耐毒作用,据以计算ADM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EG-1、p53和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1,MDR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水平。结果显示,乳腺癌MCF-7/ADM细胞的AEG-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F-7细胞(P0.05),经shRNA干扰后AEG-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沉默AEG-1基因能显著降低ADM对MCF-7/ADM细胞的IC50(P0.05),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P0.05),并增强ADM对MCF-7/ADM细胞的促凋亡作用,抑制Akt、MDM2和Bad的磷酸化(P0.05),促进p53蛋白表达(P0.05),降低MDR1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果表明,沉默AEG-1基因可通过促进MCF-7/ADM细胞凋亡和下调MDR1蛋白表达,以逆转MCF-7/ADM细胞对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80例乳腺癌病例和80例乳腺良性病变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者正常乳腺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生存期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ngiopoietin-2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145/180)和11.25%(9/80),α5β1 Integrin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22%(139/180)和16.25%(13/80),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但乳腺癌组织中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Angiopoietin-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93%(95/97)和60.03%(5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淋巴结转移及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α5β1 Integ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83.5%(81/97)和69.87%(58/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 阴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分别显著高于Angiopoietin-2和/或α5β1 Integri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iopoietin-2和α5β1 Integrin 的表达上调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以人类急性早幼粒白血病HT9细胞为实验对象,利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干扰MDR1基因表达,提高HT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构建了3种靶向MDR1基因的重组干扰载体,稳定转染HT9细胞后,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MDR1基因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各转染组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药物外排功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3种靶向MDR1的重组干扰载体p3.1-1、p3.1-2和p3.1-3。3种重组干扰载体不同程度抑制HT9细胞中MDR1基因的表达,其中重组干扰载体p3.1-3对MDR1基因沉默效果最好,对m RNA和蛋白的沉默效率分别为73.80%和47.6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p3.1-3重组干扰载体的细胞对紫杉醇的IC50由(1.26±0.17)μg/m L降至(0.46±0.07)μg/m L,逆转率达到(63.48±5.91)%,并且药物外排功能也明显降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3种靶向MDR1的重组干扰载体均能抑制MDR1基因表达,其中p3.1-3对MDR1基因干扰效果最好,并且能够有效提高HT9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细胞药物外排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转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K562/MDR细胞株作为单机制耐药模型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肿瘤耐药及其逆转奠定基础。方法实验分为3部分:(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变敏感细胞系K562,阿霉素(adriamycin,ADM)诱导耐药细胞株K562/ADM和K562/MDR耐药细胞株的生物学行为;同时测定3种细胞系的群体倍增时间;以观察药物诱导和基因转移是否对细胞的生物学行为造成影响。(2)以K562细胞为对照,用MTT法分别测定阿霉素、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对3种细胞的半数致死量(IC50)。(3)多药耐药相关基因与蛋白的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mdr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P-gp、bcl-2的表达百分率;生化法测定细胞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RT-PCR法检测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Ⅱ,topoⅡ)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在超微结构上,K562/ADM的细胞器—线粒体出现水肿,K562和K562/MDR未见明显异常;K562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9.67±3.10d;K562/MDR为20.40±1.80d;K562/ADM为28.47±1.75d;(2)K562/ADM和K562/MDR细胞对ADM的耐药倍数分别为23.1和1.2倍;对DNR为84.9和14.4倍;对VCR为298.3和10.1倍。(3)与K562比较,K562/ADM细胞的P-gp和Bcl-2蛋白表达率高且topoⅡcDNA片段大小发生变化;K562/MDR仅P-gp表达率高。结论K562/MDR的生物学行为与亲本细胞K562相似,耐药机制单一,可作为单机制耐药模型,对某一耐药基因进行更为深入精确的研究,也可针对该耐药基因准确地筛选相应的逆转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的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CML-BC患者的MICM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FAB分型为基础的形态学确诊率达94.7%;免疫分型结果为:38例CML-BC中CML-AML占71.0%,其中37.0%伴淋系表达;CML-ALL占23.7%,均为B细胞性,其中66.67%伴髓系表达;CML-MAL(混合性白血病)占5.3%,均为B系和髓系混合表达;CD34+26例(68.4%),CD7+10例(26.3%),均与CD34共表达。细胞遗传学结果显示:CML特征性Ph染色体检出率为94.3%(36/38),附加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60.5%(23/38),发生频率较高的类型是+Ph、+8和i(17q);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00%,der(9)缺失占14.7%。RT-PCR检测20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均为阳性,其中b2a2型(12/20),b3a2型(8/20),1例(1/20),b2a2和b3a2双阳性(1/20)。结论:CML-BC是造血干细胞疾病,原始细胞分化阻滞在早期阶段,预后差。MICM分型对CML-BC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利用短发夹RNA(sh RNA)沉默SGC7901/ADM细胞MDR1基因表达,增强人胃癌SGC7901/ADM细胞对姜黄素的敏感性。根据MDR1基因序列设计3对编码sh RNA的DNA模板,克隆到p Silencer 3.1-H1 neo(p3.1)上构建3种sh RNA表达载体,转染SGC7901/ADM细胞,q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MDR1基因沉默效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显示,3种sh RNA表达载体转染细胞后均能不同程度沉默MDR1基因的表达,增强了细胞对姜黄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