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以高校同步在线翻转课堂为基础的微生物实验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将现有微生物实验课程内容整合为研究型实验模块,利用同步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微生物实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三年4个学期8个班级248名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新教学模式的学生对各实验模块教学打分较好。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方式非常认同(56%),微课、探究实验、课堂演示实验、雨课堂等教学方式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学方式,学生对微生物实验兴趣提高,实验操作熟练程度进步。利用翻转课堂+线上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设计实验项目能力,增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富  袁慧明  唐小其  周涛声 《蛇志》2022,(3):432-434
目的 探讨对分课堂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模式在普通外科线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以2015级实施常规线上教学乳腺疾病的59名学生为对照组,以2016级实施对分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的乳腺疾病线上教学的40名学生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学生的外科学理论考试成绩,并通过学生评价教师的量表评价对分课堂联合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外科学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师评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分课堂联合PBL线上教学模式优于传统线上教学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信的“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婷婷  张蕾  李余动  梁新乐 《遗传》2018,40(7):601-606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信作为使用最广泛的即时通讯软件,其公众号功能非常适合作为移动学习的平台。本文介绍了将微信应用到“微生物遗传育种实验”的教学实践,探索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GFP)的基因定点突变实验”为例,从教学设计、建立公众号及推送素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及反馈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合式教学过程。GFP基因定点突变实验在引物上引入一个GFP突变位点(Y66H),以质粒pGFPuv为模板,经PCR扩增后,以DpnⅠ消化原始质粒,并转化大肠杆菌筛选蓝色荧光蛋白突变株。采用微信与课堂教学结合的模式,既方便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又有利于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使得“教与学”更加顺畅。实践证明,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结合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理科基地班学生的实际,以《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为实践载体,从重构教学目标、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及学生学习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层次翻转课堂—线下研讨—开放实验室”的实验课教学模式,以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生命科学领域实验类课程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实验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培养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该研究从转变实验课传统教学理念入手,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及激发学生自主实践操作方面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翻转课堂、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网络化教学平台和国家精品课程等线上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最终建立“科学问题、前置式学习、贯穿式跟踪评价”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通过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旨在培养科研思维活跃、实践能力强,且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医科人才。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工程”是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为了解决“蛋白质工程”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传授式教学学生参与度不够、听课不认真、授课时间缩短、实验价格昂贵等问题,课程团队进行了“蛋白质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提出了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蛋白质工程”教学新策略:构建了基于BOPPPS+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线下课堂讲授与学生在线自主学习与完成作业、章节测验和讨论等相结合,全面融入翻转课堂;特别是在“金课”两性一度标准的指导下,课程团队自建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课程资源,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开展BOPPPS+翻转课堂的“蛋白质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工作,构建了全面、系统及动态的“蛋白质工程”课程新教学体系。经过3轮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团队在“蛋白质工程”课程资源建设、探究性实验辅导、课堂研讨设计,以及课程成绩评定方式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可复制、科学、合理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BOPPPS+翻转课堂的“蛋白质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深度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对“蛋白质工程”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蛋白质工程”的教学质量,为后续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基础,也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孙蕾  梁艳  王维生 《微生物学通报》2019,46(5):1226-1234
环境微生物学是高校本科环境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针对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为平台,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和问题导向(Problemorientation)引入到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由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制订、线上和线下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考核、评价及反馈3部分组成。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赋予学生更多的个性化体验,增强理论课程教学的互动性。初步教学实践表明,SPOC和Problem orientation的有机结合行之有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该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具备环境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环保领域创新型人才,也可为其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晓宇  王睿  邱立朋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2):5604-5613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设计课程教学,将制药工程微生物学实验课实验教学项目设置成入门、进阶和自主3种项目等级。实验项目内容由浅入深、逐级递进、层层相关,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线上教学手段和竞赛机制的支持。实践结果表明,经过项目化教学改革,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两个方面均得到明显提升,学生在论文撰写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值得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生物化学不仅是生物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发展最快的前沿课程之一。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面对生物化学的繁杂体系暴露出许多问题,通常教学效果不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慕课与微课等线上课程为许多高校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钉钉课堂、腾迅课堂、雨课堂、微信交流平台等线上课程直播,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同步学习。线上教学在新冠疫情期间成为全国大中小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但经过几年的推广,单纯的线上教学在教学效果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自优势,混合式教学成为发展方向。华南农业大学在2019年初开始与智慧树平台合作,建立生物化学的教学慕课,在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我校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采用了“MOOC+线上见面课”的线上混合教学模式。教学反馈结果显示,学生单纯依靠MOOC并不能很好地完成生物化学的学习,但“MOOC+线上见面课”则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该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为今后 “MOOC+线下课”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期线上教学的需求,本文结合生物化学课程特点,对生物化学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依托学习通平台创建网络课程,整合、优化线上教学资源,利用学习通同步课堂实时互动,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及反馈,保证教学质量。在此总结线上教学经验,希望为生物化学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了许多高校课程采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本课程团队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传统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和慕课教学的优点,重新构建了“发酵工程”课程的教学过程,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章节、教学考核、教学方法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并尝试了线上翻转课堂和课程思政融入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促进、提升了课程的教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发生巨大改变。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导致传统教学模式无法高效实现分层教学。翻转课堂,使得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从翻课堂模式,探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蛇志》2019,(2)
目的探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对非医学专业学生CPR技术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按照报名先后顺序,选取某非医学专业高校在读大学生46名,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干预组(23名)和对照组(23名)。干预组采用虚拟仿真教学平台教学模式进行CPR操作教学,对照组采用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CPR操作教学。观察并比较两组学生的操作技术、理论知识评分以及掌握CPR操作技术所需的时间。结果两组教学后的操作技术及理论知识评分均高于教学前(P0.05)。干预组教学后CPR操作技术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学生教学后掌握CPR操作技术所需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尝试在非医学专业学生CPR教学中实施,有利于提高非医学专业学生的CPR学习质量、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促使非医学专业人员较好地掌握了CPR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雨课堂"是一种基于PPT和微信的智慧教学工具,借助于"雨课堂"能将课程扩展到课下,实现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的深度融合。该文对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教学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在细胞生物学实验这门课程中实施了智慧教学,以其中一个实验"DNA的Feulgen染色法"为例,通过课前推送预习内容,课上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以及课后学生反馈、教师教学反思等环节,将智慧教学理念应用于实验教学改革中。结果表明,智慧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导向型教学是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创新性教育模式,其核心目标与“金课”的建设目标一致,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技能,使其具有创新性和高阶性。在微生物学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将研究导向型教学理念与BOPPPS课堂[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组织形式相结合,并创新性引入“提升”模块,以问题为驱动,聚焦科学前沿,融入思政材料,形成导入—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提升—总结(七步法)的新型模块化闭环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逻辑性和组织性,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阶性,为学生将来开展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金课”课堂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学新常态。如何提升教学效果,确保线上线下实质等效,实现有效教学是关键。本课程团队秉承“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和把握学生学习特征及认知方式,线上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内容优化的基础上,使用O-AMAS有效教学模型,重新构建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过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测评和反馈,通过简单总结促进深度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传统面授教课模式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手机、互联网等技术将数字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有机结合课外拓展知识以及虚拟数字实验室开展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导)+学新模式是在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广义的拓展,形成了“3+2+2[3=教学+导学+自主学习,2=线上+线下教与学,2=整合式教学(课程整合+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导)+学新模式。这种模式是一种契合现代教育的理念: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形成性评价、实践—理论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构建和推广此新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组织胚胎学的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iCVE)平台,构建本校医学专科生的生物化学SPOC课程,并应用于2017级检验系2+3班学生,进行线下线上多种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与对照组2017临床2+3班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得以建立,与老师沟通变得顺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进步,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多媒体方式,近年出现许多的新型传播互动媒介,包括微信群、微信公众号、问卷星、互动APP、表决器等。RBL、CBL、PBL、翻转课堂、网络教学、虚拟实验等教学模式也逐渐广泛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迅速地被新生代学生所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更优。新教学模式在理论课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广泛,而实验课是否同样能够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媒介,则是仍然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实验课已完成了部分病原生物学实验的虚拟实验软件及病原显微图片二维码数据库,并采用问卷星进行随堂小测验和教学评价。新的教学媒介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好评,也对教师提出更多要求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好地建设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  相似文献   

20.
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iCVE)平台,构建本校医学专科生的生物化学SPOC课程,并应用于2017级检验系2+3班学生,进行线下线上多种模式翻转课堂教学尝试。与对照组2017临床2+3班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终身学习的理念得以建立,与老师沟通变得顺畅,学习成绩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