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的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以往,人们一直认为导致T2DM发生的肥胖是外部因素所致,但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身体内部因素同样是导致肥胖的诱因之一。人体微生物群的最新研究表明,个体肠道中的特定菌群可能促进肥胖、炎症或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最终诱发T2DM。这使得肠道菌群及其在T2DM中的作用以及肠道益生菌的潜在治疗价值成为T2DM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综述旨在通过研究健康人群和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分布,探讨肠道菌群与T2DM的相互作用及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1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1,T1DM)是一种青少年易发的胰岛β细胞被定向破坏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作为环境因素参与了T1DM的进程。在T1DM患者及动物模型肠道内存在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可通过调节肠道通透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等影响T1DM的疾病进程。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肠道菌群与T1DM的发病机制关系的研究新进展,以期为T1DM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研究发现其与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密切相关。随着目前肠道微生物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有了更深入了解,许多功能强大的有益菌如阿克曼氏菌、柔嫩梭菌被发现,并发现由多种厌氧菌产生的不同短链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益影响。补充有益菌和摄入益生菌制剂等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但由于肠道微生物的复杂性和益生菌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评估益生菌的最佳剂量反应效应,并应用多组学方法提高基于微生物干预的个性化治疗,缓解和治疗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4.
封凡  许峰晟  杜飞  杨康鹃 《生命科学》2020,32(5):461-470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复杂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T2DM患者体内的高糖环境可以改变DNA甲基化程度,影响相关基因功能,从而导致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紊乱或炎症反应,进而造成血管病变。T2DM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有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DNA甲基化标记在T2DM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主要对近期DNA甲基化在T2DM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研究及其研究策略加以综述,以期深入了解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表观遗传机制和可能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导致营养代谢疾病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生率骤增。患者血糖升高及并发症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增加经济负担。现行降糖药存在局限性和副作用,而益生菌具有安全、经济和有效等特点,并且能够降血糖和减轻并发症等。益生菌在糖尿病预防、治疗和重塑肠道微生态健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糖尿病防治的研究热点。虽然益生菌有望攻克糖尿病,但是调控血糖的机制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综述了益生菌调控血糖的应用及机制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景及挑战,为调控血糖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由于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葡萄糖代谢紊乱的疾病。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影响DNA甲基化修饰, 显著地增加T2DM的患病风险。目前, T2DM环境相关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已在人及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取得进展。此外, T2DM相关基因的甲基化研究主要集中在糖代谢、能量代谢、炎症等。文章系统地综述了目前T2DM致病环境因素与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已有19种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基因被鉴定,称为"ALDH超家族",其中ALDH2对酒精代谢产物乙醛的解毒作用最为显著。近年来研究发现,ALDH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等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ALDH2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患病风险、相关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是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氧化应激的增加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氧化应激也被认为是导致糖尿病病程变化的关键因素。硒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微量元素,以硒蛋白的形式(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硫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体现其生理功能,硒蛋白作为抗氧化蛋白在糖尿病的氧化应激机制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参与抗氧化的主要环节。本文主要介绍硒在糖尿病中抗氧化的相关作用,为硒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缺陷,或胰岛素降糖作用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症状上,1型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型糖尿病则表现为肥胖与乏力;二者均可继发引起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病变,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尽管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但其机制仍不甚明了。最近,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列尔医学院Alejandro Caicedo实验室发现,胰岛血流因素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  相似文献   

10.
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的遗传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劲松  周玲  成金罗  沈默宇 《遗传》2003,25(6):637-640
对1999~2000年门诊及住院的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为先证者的136个大家系进行研究,以探讨该病的遗传模式。对家系人群采用Falconer 法估算遗传率,用Penrose法进行多基因分析,并用S.A.G.E-REGD软件拟合A型回归Logistic模型进行复合分离分析的方法,对家族高发性2型糖尿病家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6个大家系的2型糖尿病遗传率为94.07%±5.84%,提示在这些家系中可能有显性主基因存在。多基因分析研究表明,在该人群中,2型糖尿病因性别不同而存在两种遗传模式。复合分离分析拒绝单纯环境模型、非传递模型、共显性模型,接受隐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但隐性模型为最佳遗传模式。因此,2型糖尿病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和遗传异质性,总体表现为多因子遗传,在部分遗传背景较一致的家系人群中可能存在由主要基因决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bstract: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genetic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DM) among the hereditary family.One hundred and thirty-six pedigrees of familial type 2 DM were studied.The heritability of type 2 DM wa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Falconer's method and the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analyzed according to Penrose's method.Complex segregat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S.A.G.E-REGD.The heritability of familial type 2 DM was 9407%±5.84%.Dominant major gene might influence the genesis of type 2 DM.Analysis of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indicated that there be two genetic patterns respectively in male and female populations.By complex segregation analysis,environment,non-transmitted and co-dominant inheritance were rejected.Autosomal dominant (AD) inheritance and autosomal recessive (AR) inheritance was accepted but AR inheritance was the best pattern.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ype 2 DM had significant heritability and genetic heterogeneity,which appeared to be a disease of multi-factorial inheritance generally and autosomal dominant (AD) inheritance in part of pedigrees.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