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儿童哮喘是一种肺部疾病,肠道菌群在其免疫和代谢等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肺肠之间微妙的关系可能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潜在机制。通过分析肺与肠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角度均可证实肺肠具有表里同源关系。津液/黏液是肺肠之间的重要物质,影响哮喘儿童痰的生成及变化。肺肠之间的微生物可随津液/黏液定植,且菌群结构的变化又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基于肺肠结构关系及二者间物质的沟通作用,发现哮喘患儿不仅存在肠道菌群失衡,且肠道菌群与免疫应答和肠道代谢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防治儿童哮喘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慢性肠道和肺部疾病的发生与进展已被证明与微生态的紊乱和失调相关。肠道微生物改变可能促进肺部感染,肺部疾病也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而微生物群可通过“肺-肠”轴介导慢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与肺部慢性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微生态在肺和肠相关疾病的“肺-肠”轴相互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心与小肠相表里”是传统中医理论对神智与胃肠道联系的高度概括,小肠主水液吸收,心主神明,心与小肠联系的内容与中医的脑、肾等概念密切相关,而又与HPA轴、脑—肠轴等现代医学理论契合。结合肠道菌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临床实例,重新梳理相关中医概念并指出其微生态学基础,并分析情志改变的宿主—菌群相互作用对个体化诊疗的意义,指出“心与小肠相表里”这一中医理念对理解脑—肠轴功能的价值在于系统整合多方研究成果并指导临床,如心理肠胃学的未来应用。  相似文献   

4.
抑郁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常并发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PCOS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加重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治疗疾病的难度。目前临床上对PCOS并发抑郁症主要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并未根据两者之间内在的联系找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近年的研究表明,PCOS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失衡的肠道菌群可通过“肠-脑轴”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因此肠道菌群与PCOS并发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与PCOS并发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治疗PCOS并发抑郁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理论内涵。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与现代医学提出的“脑—肠轴”理论是相通的,具体可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脑与肠道菌群是相关的,二者在生理上相互配合、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探讨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相关性,阐述了脑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和肠道菌群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依据中医“心与小肠相表里”理论和微生态学的临床应用,提出了用改善肠道菌群的微生态方法治疗和预防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个体进行比较,观察血液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探讨肠道菌群与血液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 收集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提取样品中菌群总DNA,然后通过变性凝胶梯度电泳(DGGE)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差异性。结果 血液恶性肿瘤组与健康组肠道菌群的DGGE指纹图谱有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患者组肠道大肠埃希菌呈现过度增长趋势,有益菌柔嫩梭菌减少或缺失,某些患者肠道内一些细菌呈现特异性增长,如粪肠球菌、硫磺肠球菌、约氏不动杆菌等。结论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发生改变,这可能为血液恶性肿瘤早期抗感染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类肠道中微生物群与肠道环境相互作用以维持机体健康。肠黏膜屏障主要由黏液层、肠道菌群、肠道免疫系统和肠上皮细胞本身的完整性等构成。肠道作为直接与大量菌群接触的器官,其屏障功能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尤为显著。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互作用,保持肠道菌群与肠道屏障相对稳定,肠道菌群参与肠道免疫反应的建立,共同建立机体天然防御系统,在保持肠道免疫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当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时,可诱发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及免疫相关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本文主要阐述肠黏膜屏障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相关的肠道疾病。  相似文献   

8.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alopathy,PE)是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临床运用通腑泻下法进行“脑病治肠”的疗效确切,但其现代医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肠道菌群与PE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是脑-肠轴的核心通路,可通过迷走神经直接影响脑功能。通腑泻下代表方剂大承气汤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PE脑损伤。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从脑-肠轴调控机制的关键环节入手,全面分析肠道菌群构成、功能丰度及优势菌群,观察到胆碱能抗炎通路(cholinergic anti-inflammatory pathway,CAP)的活化程度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因子的释放,最终改变PE脑损伤。本文阐述大承气汤通过肠道菌群调节CAP抗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医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PE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脑病治肠”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对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生理与心理压力,同时心脑血管疾病对人体器官具有巨大的危害性且并发症呈现多样性。因此,寻求新的干预靶点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以肠道菌群为代表的微生物干预治疗技术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同时肠道菌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干预作用是以中医“心合小肠”理论为重要依据。本文以冠心病为例,通过分析中医心与小肠生理、病理及经络联系,西医结合肠道菌群及其不同代谢产物对冠心病的主要调节作用,在“心合小肠”为重要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揭示肠道菌群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体寄生的微生物与人体为共生关系,数量庞大,并形成不同的微生态系统,影响人体免疫、代谢、内分泌等生理过程。菌群失衡导致微生态紊乱,从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常有肠道菌群和肺部菌群的改变,肠道菌群通过肠—肺轴影响呼吸系统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肺部菌群的改变导致肺部疾病的同时亦会通过血流引起肠道菌群的变化。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也越发被重视,本文着重对肠道菌群、肺部菌群通过肠—肺轴或直接在肺部免疫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和中医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分析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肠道屏障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总结了单味中药和复方中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的特异菌属,探索中药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为中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报道在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发现一系列肠道变化,并有学者用"肠-肾轴"理论阐述肾脏病中肠道的变化以及疾病过程中肾脏与肠道之间的联系,提示调节肠道菌群或可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新方法。本文根据"肠-肾轴"理论,综述了在慢性肾脏病发展过程中肠道出现的变化,如肠内代谢物异常、肠道损伤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以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的异常变化为治疗切入点,总结了以大黄为主的中药在调节肠道功能、修复肠道屏障、纠正肠道代谢物异常等方面具有的显著疗效,为治疗慢性肾脏病及减少并发症等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高血压病的发生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某些益生菌或其发酵产品可能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方式为高血压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近年来研究显示中药具有较长的肠道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其发挥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提示某些中药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外尚无关于中药直接通过肠道菌群作用而干预高血压病的文献报道,而近年来国内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可能是中药干预高血压病主要危险因素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与人体存在共生关系,并易受外部环境及肠道内环境的调节。当外部环境或肠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在种类、丰度、比例、定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即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代表的菌群失调腹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优势不断显现,表现在症状缓解显著、治愈率高和复发率低,这与中医药纠正肠道内、外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肠道免疫力有关。本文论述了菌群失调腹泻的肠道菌群改变特征、中医药治疗菌群失调腹泻的临床疗效及机制,为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维护人类的健康以及在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随着对肠道菌群的逐步了解,人们发现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氧化三甲胺、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脂多糖的增多被认为是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危险因素。本文将阐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从“心血管-肠道-肠道菌群”的角度,为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化辨证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综合征系多种代谢紊乱汇集于一身,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发病率逐年升高的一种疾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随着现代医学发展,肠道菌群在宿主代谢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被研究者重视。本文分析了肠道菌群在代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潜在调节作用及炎性反应、能量代谢、神经内分泌等可能的作用机制,总结了单味中药、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在今后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特定菌属,挖掘中药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本质,走出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7.

同病异治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 强调的是中医证候的差异。肠道菌群作为人体代谢和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证候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一疾病的不同中医证候必然存在不同的肠道菌群特征。泄泻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 与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从肠道菌群失调与泄泻的关系出发, 理解中医同病异治的理论, 将充分展示中医的守正创新。本文通过论述菌群失调的内涵、菌群失调与泄泻的相关性、泄泻不同病因引起的菌群失调差异和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治疗中的应用, 希望能从肠道菌群的视角初步阐明中医同病异治理论的内涵, 进一步促进同病异治理论在菌群失调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