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就诊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过氧化脂质(LPO)]、肠黏膜屏障受损情况指标[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二胺氧化酶(DAO)]及肠镜下肠黏膜评分变化,并比较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及肠黏膜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美沙拉嗪对轻中度活动性UC患者的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O、PCT和DAO水平,对肠黏膜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3.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的变化及益生菌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内科门诊就诊活动期UC患者5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2粒/次(210 mg/粒),饭后30 min温水送服,2次/d,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肠镜检查未见肠道病变的正常成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s<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s<0.05),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s<0.05);而大肠杆菌数量较前明显下降(Ps<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ET、D-乳酸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治疗8周后,血清ET、D-乳酸和PC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s<0.05),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s<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活动性UC能纠正患者肠道菌群紊乱,修复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变化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儿科就诊迁延性腹泻患儿40例为观察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溶解于温水中口服,连用8周,检测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的变化。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的数量及B/E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血清D-乳酸、PCT和DA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黏膜的通透性异常。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迁延性腹泻患者可纠正肠道菌群紊乱,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其通透性,达到治疗腹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患者并进行分组,其中便秘型IBS(C-IBS)治疗组28例,C-IBS对照组28例;腹泻型IBS(D-IBS)治疗组57例,D-IBS对照组57例。C-IBS治疗组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C-IBS对照组单纯应用莫沙必利治疗。D-IBS治疗组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应用匹维溴铵进行治疗,D-IBS对照组单纯应用匹维溴铵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疗效。结果 C-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C-IBS对照组(P<0.05);D-IBS治疗组有效率高于D-IBS对照组(P<0.05)。结论 IBS患者应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胃肠动力药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胃肠动力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布拉酵母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活动期UC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布拉酵母0.5 g/次,2次/d,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并评估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清NO和ox-LD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GSH-Px和SOD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 布拉酵母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UC患者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降低血清NO和ox-LDL水平,升高血清GSH-Px和SOD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对肠黏膜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活动期轻中度UC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次,4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次,3次/d,口服,两组均连用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中乳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的变化和双歧杆菌(B)与大肠埃希菌(E)的比值变化,并评估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乳杆菌、双歧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及B/E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比值明显上升(P<0.01),大肠埃希菌数量下降(P<0.05),但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且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χ2=4.13,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肠溶片可治疗UC,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保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及疗效。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维生素E和熊去氧胆酸等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次,3次/d,连用6周。记录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和D-乳酸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和GGT水平较治疗前均不同幅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血清内毒素、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或P0.01),且对照组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能下调血清肝功能、内毒素、PCT和D-乳酸等指标,降低肠黏膜渗透性,增强肠黏膜上皮的修复能力,保护其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肠道益生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检测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将72例U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对照组患者予奥沙拉嗪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并可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8和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对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外科门诊就诊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口服补液盐、止泻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连用4周。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比值上升,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数量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结肠造口术后腹泻患者效果较佳,机制与其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紊乱,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并能保护与修复肠黏膜屏障,减少其通透性,改善肠道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乳果糖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脑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糖尿病便秘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饮食调整、适当运动、排便锻炼及药物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乳果糖口服液15 mL/次,2次/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患者肠道菌群和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于丽水市中心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RVE患儿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患儿均予饮食调整、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等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 g/次,3次/d,温水冲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数量和肠黏膜通透性指标[内毒素(ETX)和D-乳酸]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数量明显上升,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对照组更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ETX和D-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儿童RVE的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减少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的数量,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状况;并与其能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肠液的分泌渗出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发酵乳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发酵乳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发酵乳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 记录患者APACHEⅡ评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肠屏障功能、PCT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周后, 发酵乳组血清内毒素(LPS)、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CRP、PCT、TNF-α、IL-6水平和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 < 0.05), 较对照组治疗后也降低(P < 0.05)。

结论

脓毒症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发酵乳可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减轻患者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BD患者按营养支持治疗途径分为EN组(48例)和肠外营养(PN)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早期EN、PN支持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内毒素、D-乳酸)及炎症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粪便钙卫蛋白(FCP)]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各观察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血清ALB、PA及T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EN支持治疗对IB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善及炎症缓解作用优于PN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对重症肺炎肠道菌群分布及肠道黏膜屏障的影响,为重症肺炎患者选择可靠的营养支持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所有患者入院即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