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Liu LP  Yang L  Zhao Z  Chen Q 《生理学报》2005,57(6):749-754
本研究旨在探讨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s,LQTS)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性别差异及其电生理机制,初步观察了不同性别兔LQT2模型左心事原已存在的电生理异质性和心事复极动力学的特征。实验分为3组,上下常组以标准台氏液灌流;LQT2模型组给予含100gmol/L dl-sotalol的台式液灌流;LQT2模型+低钾组给了含3.0mmol/LKCl、100μmol/L dl-sotalol的台式液灌流。采用冠状动脉旋支灌注兔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标本,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进行记录。给予基础刺激周长(basic cycle length,BCL)为500、l000和2000ms的S1刺激,同步记录心事肌内膜侧、外膜侧细胞动作电位,并记录跨壁心电图:在BCL为500和1000ms时加用S2程序刺激以记录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恢复曲线。研究发现:在不同刺激频率时,3组实验雌兔心肌细胞的跨壁复极化离散(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APD恢复曲线斜率均大于雄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呈频率依赖性;LQT2模型组及LQT2模型+低钾组雌雄兔TDR、APD恢复曲线斜率较正常组明显增人(P〈0.01)。BCL为1000ms时,LQT2模型组雌兔7例中1例发生尖端扭转性窀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LQT2模型+低钾组雌兔7例中5例诱发TdP,雄兔7例中2例诱发Td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LQT2模型心肌原已存在的电生理异质性和动态异质性均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并≯频率依赖性。存LQT2模型中,TDR以及APD恢复曲线斜率的增大可能是雌性动物较雄性更易发生尖端扭转性心律失常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rarin,Pue)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复灌(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否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e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120m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I/R组相比,Pue(0.24mmol/L,5min)预处理明显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明显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率与发展压乘积和左室舒张末压力的恢复,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20μmol/L。复灌前给药20min)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100μmol/L,缺血前给药20min)能明显减弱Pue的保护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Pue预处理具有抗心脏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和促进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再灌注(I/R)时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的改变及其药物干预效应。方法: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豚鼠离体左心室流出道标本的自发慢反应电位,观测模拟I/R时该电位的改变,以及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标本时对I/R电生理效应的干预作用。观测指标: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自发放电频率(RPF)、最大舒张电位(MDP)、0相最大除极速度(Vmax)、动作电位幅度(APA)、复极50%和90%时间(APD50和APD90)。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I 10 min组VDD和RPF明显减慢(P<0.05),Vmax加快(P<0.01),APA增大(P<0.01)。与I 10 min组和对照组相比,R 2 min组VDD和RPF明显加快(P<0.01),且在R至5 min过程中可出现明显节律不齐,MDP绝对值明显增大(P<0.05),Vmax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APA与I 10 min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D50和APD90显著缩短(P<0.01)。R 15 min组自发慢反应电位各项指标逐渐恢复至对照组水平。②与I 10min/R 2 min组相比,1 μmol/L利多卡因、10 μmol/L普罗帕酮、1 μmol/L胺碘酮、1 μmol/L维拉帕米、50 μmol/L腺苷和10 μmol/L硝普钠均可明显改善R过程中VDD和RPF的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节律不齐。结论:I/R可触发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组织电活动异常,这种效应在应用不同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灌流时可显著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δ-阿片受体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对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和心肌细胞低氧/复氧(H/R)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时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酶解分离的心肌细胞采用低氧60min、复氧60min复制H/R模型,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在离体心脏模型上,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停灌后复灌即刻立即给予6次全心停灌/复灌循环)心肌组织的formazan含量明显增高,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明显降低,同时缺血后处理明显改善心室力学指标,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 在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低氧后处理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δ-阿片受体阻断剂naltrindole(NTI)和线粒体钙激活钾通道(KCa)阻断剂paxilline(Pax)在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和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均能明显减弱缺血后处理的作用。在心肌细胞模型上,与H/R组相比,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其作用可被paxilline所阻断。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δ-阿片受体和开放KCa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未成熟缺血心脏“钾维普”停搏保护的适宜温度。方法:离体幼大鼠心脏Langendorff法灌流,分5组(n=6—8)。对照组:360C正常灌流170min;36℃(常温)组:正常灌流20rain,灌“钾维普”停搏液(KVe)3min停灌87min(常温停搏90rain),恢复正常灌流(复灌)60min;32、28、24℃(低温)组:正常灌流15min,5min内分别降温至32、28、24℃,灌KVP3rain停灌87min(低温停搏90min),复灌60min。实验过程实时监测心率(h/min)、心肌张力(g)、收缩力(g)、最大收缩速度(dr/dtmax)、最大舒张速度(-dT/dtmax)及冠脉流量(drop/min)反映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组KVP停搏50min后心脏张力均增高;与低温停搏相比,常温停搏的心脏不良挛缩迟缓、复灌后心脏张力、心率、收缩力、冠脉流量恢复好(P〈0.05)。结论:未成熟缺血心脏常温“钾维普”停搏保护效果优于低温停搏。  相似文献   

6.
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可有效改善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提高生存率,但_DCHFCRTD植入后由于心室激动顺序的改变,使QT间期延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加,潜在致室性心律失常风险;且CHF患者通常存在心肌解剖改变,传导的不均一性,也为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提供了维持的机制;而多次电击也可导致肌钙蛋白升高,引起心肌损伤,局部心肌复极离散度增加(DRVR)和QT间期延长,以及电除颤后心肌纤维化和急性细胞损伤,反复室速、室颤也会引起进行性左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凋亡、恶化心律失常基质和增加心律失常易感性。CRT_D潜在致室性心律失常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CRTD致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与临床防治对策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工作研究了镁对模拟缺血条件(用低氧分压、无糖、高钾及高乳酸台氏液浸浴心肌)下的离体豚鼠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TMP)和机能不应期(FRP)变化,以及在体兔心急性心肌缺血时FRP变化的影响。高镁([M^2 ].8mmol/L)使模拟缺血豚鼠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及动作电位0期最大上升速度(Vmax)相对增大,动作电位时程(APD)相对延长,镁对缺血心肌FRP的变化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使过分延长的不应期相对缩短,减轻复极后不应性(PRP);又可使缩短的不应期相对延长,从而减轻了不应期离散程度,镁的上述作用对改善缺血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减少折返激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以及相关成分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min和复灌120min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量和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提取大鼠心肌线粒体,分光光度法测啶,520nm吸光度。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组相比,10U/ml TNFα预处理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复灌后的梗死面积和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促进冠脉流量的恢复;复灌开始用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激动剂精胺(20μmol/L)灌流10min减弱了TNFα降低梗死面积和LDH含量的作用。10u/ml TNFα预处理离体大鼠心脏后分离线粒体,520nm处吸光度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精胺(50μmol/L)减弱了TNFα对520nm处吸光度的影响。结论: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的开放和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道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s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作用及其与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和/或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关系。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进行全心停灌30min,复灌120m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azan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纯I/R组相比,ACh(0.1μmol/L,5min)预处理明显提高心肌细胞的formazan含量,降低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明显改善I/R所致的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心率与发展压乘积和左室舒张末压力的下降,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剂苍术苷(20μmol/L,复灌前给药20min)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基癸酸(100μmol/L,缺血前给药20min)能明显减弱ACh的保护作用。结论: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ACh预处理具有抗心脏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的开放和促进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肌成纤维细胞是否存在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H2)的表达,探讨ALDH2在高糖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引起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心肌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5.5 mmol/L)、正常+ALDH2激动剂Alda-1(20μmol/L)组、高糖组(30 mmol/L)、高糖+ Alda-1组。免疫荧光鉴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各组细胞分别培养48 h后应用MTT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LDH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肌成纤维细胞ALDH2 mRNA和蛋白均有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P < 0.01),ALDH2蛋白表达下降(P < 0.05);与高糖组相比,高糖+ Alda-1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 < 0.01),ALDH2的蛋白表达增加(P < 0.05)。结论:心肌成纤维细胞存在ALDH2的表达,ALDH2激动剂Alda-1提高ALDH2的表达后可以抑制高糖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离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为细胞损伤及细胞凋亡的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大鼠断头处死在无菌条件下开胸取主动脉,经组织块培养法后传代培养得到充足主动脉内皮细胞,接种于96孔板或爬片培养,每组设6个复孔,用于之后的各项试验检测。以不加H2O2的组作为对照组,以不同浓度的H2O2(100、200、300、400、500 μmol/L)作用于内皮细胞相同时间12 h,来筛选最佳作用浓度;依据结果以相同浓度的H2O2(100和200 μmol/L)分别作用不同时间(3、6、9、12及24 h),来筛选最佳作用时间。通过免疫荧光法鉴定、细胞存活率检测、生化指标(LDH-L、NO、MDA、SOD)检测及内皮细胞凋亡指数等变化,评价及验证模型的建立。结果:对细胞内Ⅷ型胶原抗原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后鉴定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成功;在12 h的相同作用时间下,随着H2O2浓度的加大,细胞存活率呈显著下降(77.63%±5.20%~40.90%±2.10%);相同浓度(100 μmol/L组和200 μmol/L组)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显著递减(100 μmol/L组为86.83%±12.11%~44.26%±5.70%,200 μmol/L组为78.28%±11.98%~34.45%±5.87%);以H2O2浓度为100 μmol/L作用3、6、9、12及24 h,培养液中生化指标在9 h后LDH-L与MDA呈显著递增,NO与SOD呈显著递减;在H2O2浓度为100 μmol/L与作用时间12 h的条件下,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内皮细胞凋亡率为16.92%±2.37%,显著高于对照组2.68%±0.47%(P<0.01); TUNEL检测内皮细胞凋亡指数为17.65%±2.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0.57%(P<0.01)。结论:该方法成功建立了体外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探索了轻重适度的诱导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的造模方法,可以成为开展多种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凋亡调控机制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在大鼠成肌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对数生长期大鼠成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n=6):正常对照组(control),单纯bFGF组(bFGF),氧化应激组(H2O2),干预组(bFGF+H2O2)。氧化应激组采用含100μmol/L H2O2的培养基继续孵育4 h。免疫组化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阳性沉积颗粒;免疫荧光观察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及细胞色素C(Cyt.C)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t.C、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氧化应激组成肌细胞Bcl-2表达降低,ROS、Cyt.C表达显著增加(P < 0.05)。与氧化应激组比较,bFGF干预后的成肌细胞Bcl-2表达增加,ROS及Cyt.C表达减少(P < 0.05)。结论:bFGF对成肌细胞氧化应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FGF下调氧自由基水平、Bcl-2蛋白增加、Cyt.C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波辐照对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C)的影响及金雀异黄素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HKC分为对照组、微波辐照组、金雀异黄素组(n=6)。金雀异黄素组在辐照前2 h用含30μmol/L金雀异黄素的DMEM培养基进行预培养。辐照后24 h留取上清进行乳酸脱氢酶(LDH)、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检测。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微波辐照组上清NAG、LDH活性明显增加(P < 0.01),金雀异黄素预处理组则较微波辐照组明显下降(P < 0.01);微波辐照组上清活性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微波辐照可导致较多量的细胞凋亡,而应用金雀异黄素预处理后细胞凋亡的比例均大大减少。微波辐照可大大提高HKC细胞中的MDA含量,SOD活性降低(P< 0.01),应用金雀异黄素预处理后MDA的含量无明显降低,SOD的活性明显增大(P < 0.01)。结论:微波辐照可导致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功能损伤,金雀异黄素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限速酶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对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calumenin、caspase-3、GRP78及GRP94表达的影响,探讨心肌细胞网腔钙结合蛋白与内质网应激及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存在相互调控关系。方法:原代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细胞)、阿霉素组(3 mg/L阿霉素+心肌细胞)、Z-VAD-fmk组(3 mg/L阿霉素+ 0.1μmol/L Z-VAD-fmk +心肌细胞),每组细胞设3个复孔,分别处理后置37℃、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阿霉素组、z-VAD-fmk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乳鼠心室肌细胞α-SMA蛋白。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Calumenin、内质网应激伴侣蛋白GRP78、GRP94及caspase-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阿霉素组心肌细胞calumenin表达明显减少(P < 0.01),GRP78、GRP94及caspase-3表达增加(P < 0.01)。与阿霉素组相比较,z-VAD-fmk组心肌细胞calumenin表达增加(P < 0.01),而GRP7,GRP94及caspase-3减少(P < 0.01)。结论:caspase广谱抑制剂z-VAD-fmk增加阿霉素损伤心肌细胞calumenin表达进而缓解内质网应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3T3-L1脂肪细胞脂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随后用不同浓度的槟榔碱(0、25、50、100 μmol/L)处理成熟脂肪细胞72 h。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油红O染色观察胞浆内脂滴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合成酶(FAS)、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蛋白表达。结果: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胞浆内可见大量脂滴;MTT显示:0~100 μmol/L槟榔碱对脂肪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油红O染色后脂质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槟榔碱能减少成熟脂肪细胞中脂质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0 μmol/L组(对照组)相比,槟榔碱可显著降低脂肪细胞内FAS的蛋白表达,增加ATGL和HSL的蛋白表达;其中以50 μmol/L组最为显著。结论:槟榔碱使脂肪细胞脂解增强,可能与降低脂质合成关键酶FAS的表达,增加脂质分解代谢关键酶ATGL和HS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对原代培养乳鼠心房肌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及凋亡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分2组:对照组、氧化应激组。原代培养乳鼠心房肌细胞,氧化应激组在培养的原代心房肌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100μmol/L的H2O2培养2 h,检测氧化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检测细胞凋亡、细胞GRP78、GRP94及chop、bax、bcl-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氧化应激组心房肌细胞SOD活力和GSH含量下降、MDA含量增加(P < 0.01),细胞凋亡增加(P < 0.01),细胞GRP78、GRP94、chop、bax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减少(P < 0.01)。结论:氧化应激反应可能介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并激活促凋亡因子表达,抑制抗凋亡因子表达,引起心房肌细胞凋亡增加。这可能与心房纤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槟榔碱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30、50、100、300、500μmol/L)槟榔碱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 33342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低浓度(0、10、30、50μmol/L)槟榔碱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高浓度(100、300、500 μmol/L)槟榔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MCF-7细胞凋亡、提高P53和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结论:高浓度槟榔碱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53和Bax蛋白表达,降低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