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斑马鱼因胚胎光学透明、发育快以及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和鳃渗入体内等原因,被广泛应用于肝疾病的相关研究。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所致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许多慢性肝病均可引起HF。由于斑马鱼HF发生所涉及的信号传导机制与人类相似,目前已成功构建斑马鱼肝纤维化模型。本文论述国内外斑马鱼HF模型研究的相关成果和肝纤维化治疗药物筛选的现状,旨在为探索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寻找HF治疗药物及斑马鱼HF模型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结扎 (UUO)大鼠模型中肾脏病理改变 ,肾组织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和纤维连接蛋白 (FN)表达的变化 ,证明UUO方法可快速制作理想的肾脏细胞转分化和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R)和UUO组。随机选取各组中的 6只大鼠分别于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后 3天、 7天、 14天、 2 1天和 2 8天处死 ,收集血清与肾组织供生化及病理分析。结果 ① 2 4小时尿蛋白定量 ,UUO组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UUO术后 7~ 14天 ,大鼠出现明显血尿素氮、肌酐值升高 ;术后 2 1~ 2 8天 ,血尿素氮、肌酐值反而下降 ,但 2 8天时血肌酐值仍然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5 )。②UUO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TIS)明显高于假手术组。UUO术后 3天 ,肾脏组织出现了早期纤维化的病理改变。随着梗阻时间延长 ,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和间质细胞增殖、炎细胞浸润逐渐加重 ,皮质变薄十分明显。术后 2 8天 ,Masson染色见皮质区、皮髓交界处纤维化明显 ,但肾小球仍无明显病变。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 ,UUO术后 3天肾间质α SMA阳性细胞数和FN表达增加 ,并随时间递增。UUO术后 7天 ,可见少许α SMA阳性的转分化小管上皮细胞 ;术后14天转分化的小管上皮细胞明显增多。α SMA表达与FN表达成正相关 (r=0 996 ,P <  相似文献   

3.
李羿  赵洪雯  申兵冰  吴雄飞 《生物磁学》2014,(24):4794-4797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类约20个核苷酸单链,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microRN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内,但同时也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不同的组织器官中miRNA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某些microRNAs在肾脏组织中呈特异性的高表达。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最终导致器官功能丢失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和特征。通过多年累积的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microRNAs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microRNA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就microRNAs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特点、作用靶点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是一类约20个核苷酸单链,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microRN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内,但同时也有显著的组织特异性,不同的组织器官中miRNA的表达强度有显著差异,某些microRNAs在肾脏组织中呈特异性的高表达。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最终导致器官功能丢失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和特征。通过多年累积的研究表明,一些特定的microRNAs与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密切相关,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极其复杂的调控机制,发挥多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对microRNA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就microRNAs在肾间质纤维化进程中的表达特点、作用靶点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肾纤维化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亮  薛痕  樊均明 《四川动物》2003,22(3):197-200
肾纤维化是各种形式肾脏病发展的最终共同途径 ,其结果是肾脏功能进行性不可逆转的损害 ,给人类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肾纤维化类型多种多样 ,不同的致肾脏损害因素 ,均可导致肾纤维化。因此 ,建立较好的肾纤维化模型对于研究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延缓肾纤维化的措施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肾纤维化模型的种类很多 ,近年来对肾纤维化模型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现对此作一综述。1 单侧输尿管结扎 (UUO)导致的肾纤维化模型UUO模型的制作 :大鼠氯胺酮麻醉后取右侧卧位 ,局部剃毛 ,常规消毒铺孔巾 ,选择左侧背部肋下约0 .5cm为切…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损伤后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不平衡的一种修复反应。对肝纤维化进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对肝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既可深入全面地研究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又可为临床筛选防治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基础研究。通过对常用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阐述,为肝纤维化的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肾功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进行性恶化,肾实质细胞进行性丧失及细胞外基质蛋白过度沉积将导致肾纤维化形成,肾纤维化进行性发展将最终走向终末期肾衰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对肾发育和急性肾损伤后的肾脏再生修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慢性肾衰竭及肾纤维化时,HGF还具有营养肾脏及抗肾纤维化的作用。简要综述了HGF抑制肾纤维化形成的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提示HGF在治疗肾纤维化方面所具有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心肾综合征(CRS)是心肾互损的终末期状态,预示不良的结局指标.目前关于CRS的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对于CRS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从单一模型和复合模型两个方面着手,对Ⅱ型CRS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进行临床评价,其中单一模型包括:冠状动脉结扎动物...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肝纤维化最佳模型.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血清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每组30只,各组分别给予猪血清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皮下和腹腔注射造模(每周2次),观察造模过程中大鼠死亡情况以及4周及6周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结果 3种方法都能成功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从动物死亡情况来看,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前两组;血清组死亡率最低,但与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从模型形成时间来看,血清组造模时间较长,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与四氯化碳腹腔注射组在模型形成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四氯化碳皮下注射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动物死亡率较低,肝纤维化形成时间较短,是一种制作肝纤维化模型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肾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和慢性肾脏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发展的终末途径,CKD和CRF的治疗效果与肾纤维化的程度密切相关。探究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是了解CKD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目前认为,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主要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效应细胞的激活和局部缺血、缺氧等因素影响各种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肾实质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进展至慢性和终末期肾脏疾病。信号通路调控细胞核基因转录失调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TGF-β、Wnt、Notch和Hedgehog信号通路是目前研究肾纤维化的主要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独立或交互作用来调节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就以上信号通路如何响应肾脏损伤进而调节肾纤维化进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肝纤维化的实验动物模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讨论了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技术与存在的问题,以大鼠为主要动物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造模方法、每种造模方法的致病机理、造模途径、效果,同时比较了不同造模方法的优缺点及各自的用途,提出了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肾间质纤维化是以正常的肾间质和肾小管结构被大量聚集的细胞外基质所替代为特征的病理过程,是多数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共同的病变过程,其病理变化主要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控制,是众多关键信号通路的交互影响与共同作用的结果。深入了解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对进一步揭示肾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现综述肾间质纤维化病理变化中关键的信号通路,以期为肾间质纤维化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MicroRNAs(miRs)是一类非编码单链RNA,可介导靶mRNA降解或抑制靶mRNA翻译,从而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miRs已被证实与肾脏及肾脏疾病密切相关,并参与了肾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其中以miR-21、miR-192、miR-29、miR-200的研究最为深入。现就近年来miRs在肾纤维化中的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为今后肾纤维化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制对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防治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研究颇多.本文从模型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模型的评价指标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为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5.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人类传染病的标准化工具。虽然对于结核分枝杆菌而言并没有真正意义的动物资源,但由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对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不一样,因此可以成为结核病研究的有利工具。结核病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兔和豚鼠。每种动物有其自身特点,但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疾病。通过建立结核病的动物模型,可以大大增加我们对疾病的病因、毒力和发病机制的理解。除了这三种模型外,非人灵长类也常被用于结核病的研究。本文总结了这几种结核病模型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6.
Lu M  Zhang Y  Liu YM 《生理科学进展》2007,38(2):159-162
c-Ski/SnoN是由原癌基因c-ski/sno编码的核蛋白,属于Ski家族成员。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Ski/SnoN是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重要负性调控因子,通过与Smad蛋白相互作用来抑制TGF-β1靶基因的活化。本文就c-Ski/SnoN对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世界人口结构老龄化愈来愈严重,对AD疾病的研究也成为世界医学界的热点.对疾病机制的研究需要建立与临床病理特征相符的动物模型.关于AD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仿人类衰老过程的自然衰老动物模...  相似文献   

18.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MERS-CoV)最早发现于2012年,是继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SARS-CoV)之后,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的又一种重要冠状病毒。对于该种新发现、致病性强、病死率高的感染性疾病,开发有效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病过程、致病机理、评估预防与治疗措施的效果等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到目前为止,非人灵长类动物如恒河猴、狨猴,小型动物如小鼠、仓鼠、雪貂、新西兰白兔等均被尝试作为MERS-CoV感染的动物模型。其中一些已经用于评估疫苗或药物的干预效果。本文就MERS-CoV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它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为了广泛深入地研究和治疗心力衰竭,迫切需要建立该病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复习了近年来文献,介绍目前较为成熟的心力衰竭动物模型的应用,同时比较之间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致死率高达50%~88%,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还极为困难,暂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疫苗。构建埃博拉出血热的动物模型,对于病毒致病机理的了解和深入研究,以及治疗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