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免疫磁珠分离技术纯化和检测泰泽氏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泰泽氏病原体(Ty)纯化方法,获得纯的菌体供抗原研究,为ELISA诊断抗原的制备提供依据;并尝试建立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特异性抗体包被磁珠,从感染大鼠肝脏中富集和纯化Ty;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技术考察纯化Ty的蛋白和抗原图谱;同时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IMS)直接检查隐性感染大鼠肠道上皮细胞内的Ty。结果用辛酸-硫酸铵纯化的Ty单克隆抗体M5以0·5μg/107beads以上浓度包被抗IgG抗体预结合的磁珠4h,可最大效率地富集Ty;分离反应进行1h,敏感性达到103菌体/mL;吖啶黄染色镜检法可以直接、快速地观察到结合于磁珠上的细菌;抗原分析表明,IMS较好地去除了肝组织和真核细胞成分,纯化的Ty RJ株具有3个免疫优势的抗原成分,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160×103、116×103、55×103;此外,IMS法可直接从隐性感染大鼠盲肠上皮细胞中检测到少量寄生的Ty。结论用IMS技术可有效地富集和纯化Ty,并可以作为Ty隐性感染血清学抗原检查的候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食源性致病菌,建立快速及特异的检测方法对于食品安全监控尤为重要。文中联合免疫磁珠与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浓度(101~105CFU/mL)单增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并对3种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副溶血弧菌进行交叉试验;同时模拟食物污染,探索免疫磁珠-平板法检测样品的检测限以及该方法的最快检测时间。结果显示特异性免疫磁珠联合选择性平板法可检出浓度为103CFU/mL及以上的单增李斯特菌;牛奶样品仅需6 h增菌能被检出,检测限为0.7 CFU/mL。联合使用免疫磁珠富集技术与选择性培养基,能在30 h内完成对牛奶样品的检测,较国标法减少38 h以上,且具有同等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脊髓源性运动神经元的实验条件,为研究运动神经元的特性,培养和移植创造有利条件。方法取孕16天胚胎大鼠的脊髓腹侧组织,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在无血清限定性培养基条件下获得相对纯化的运动神经元。应用运动神经元特异的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抗体对培养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分离纯化的细胞在体外可以存活,经免疫荧光检测,ChAT阳性率可达95%。结论本实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纯化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方法,纯化所得的运动神经元可用于进一步的运动神经元的后续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磁珠分离DNA技术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IV-1逆转录酶基因突变导致的耐药性严重影响了药物对病人的治疗效果,耐药性突变的检测对于指导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本工作发展了一种检测HIV-1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的新方法。在两步MS-PCR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磁珠分离DNA技术并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LISA)检测逆转录酶基因耐药性突变T215F和Y181C。结果显示: MS-PCR结合磁珠分离技术和ELIS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阳性/阴性比值(P/N值)达到要求,突变型模板检测限为5%左右,耗时短且能进行高通量检测。无论在HIV-1耐药性突变还是其它的点突变检测中,该方法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多元弧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方法】以副溶血弧菌表面蛋白r-OmpW的单克隆抗体(mAb)为基础,以细胞染色率为指标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副溶血弧菌时所需mAb的反应浓度和反应时间。通过菌落数对比评价在优化条件下流式细胞术方法的准确度、检出限和精密度。根据所建立的流式细胞术平台分析鉴定单抗对其它5种多元弧菌的特异性。【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副溶血弧菌时所需r-OmpW单克隆抗体的优化反应浓度为2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当菌浓在104 107cells/mL范围时,检测值可信度较高,可特异性识别5种病原弧菌。对含不同菌体浓度的样品进行重复检测,变异系数均在7%以内。【结论】所建立的这种基于单克隆抗体的多元弧菌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多种病原弧菌。  相似文献   

6.
应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检测技术(MALA)对210名正常非妊娠妇女的血清进行HCG定量测定,平均值3.549mIU/ml血清。另外,对10名不全流产患者、15名葡萄胎患者及5名早孕误诊患者血清进行HCG定量测定,均作出准确诊断。HCG定量测定在临床诊断上有重要意义。该法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无污染等特点。是目前临床生殖内分泌激素定量测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A/B血型抗原,并探究其作为ABO血型抗体吸附剂去除A/B抗体的可行性。方法:将含有血型物质的唾液进行预处理,再与包被了抗体的磁珠混合,分离出纯度较高的A/B抗原,运用酶联免疫及凝集抑制试验验证所得抗原的抗原性及是否存在交叉反应。用未纯化A/B抗原和纯化A/B抗原包被磁珠,对含有抗A/B IgM、IgG的血清进行抗体吸附,用纯化A/B抗原对100份来自O型血孕妇的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抗体吸附,分别评价其吸附效果。结果:纯化抗原与对应抗体反应后,其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A抗原与A抗体0.85±0.12 vs.0.27±0.03,P0.01;B抗原与B抗体0.86±0.09 vs.0.24±0.06,P0.01),与其它类型抗体反应后的吸光度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时,纯化抗原可显著抑制相应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反应,对其它类型抗体与红细胞的凝集没有抑制作用。血清抗体吸附实验表明纯化抗原的吸附效率比未纯化抗原的高(97.00%vs.88.00%,P0.001)。临床样本抗体吸附实验显示,纯化A抗原对抗A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纯化B抗原对抗B IgM/IgG的吸附效率分别为96.88%、98.44%。结论:磁珠纯化抗原能特异性地与对应抗体结合,有效吸附血清中的血型抗体,有望作为合成A/B抗原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在新鲜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证实了膜受体的存在,然后将此同一细胞吸入一较大口径的微吸管,再转移至载玻片上,在倒置显微镜下完成细胞的固定、漂洗及免疚组织化学抗原-抗体反应和显色等步骤。应用这一方法成功地在单个DRG神经元膜上确证了N-甲基-D-天冬氨酸及P物质自身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中药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 L.,SN)在临床上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然而,由于含有生物碱类成分,马钱子具有一定毒性。人们对马钱子毒性所引起的大鼠内源性代谢变化及其对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失调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因此,马钱子的毒理学研究对其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代谢组学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相结合来探索马钱子的致毒机制。方法 通过急性、蓄积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确定马钱子的中毒剂量、毒性强度和毒性靶器官。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分析大鼠灌胃马钱子后的血清、肝脏和肾脏样本。利用基于装袋算法的决策树和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模型对组学数据进行分类。从大鼠粪便中提取样本后,使用高通量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RNA V3-V4区域进行分析。结果 装袋算法提高了样本分类的准确率。共鉴定出12个生物标志物,这些生物标志物的代谢失调可能是马钱子致体内毒性的原因。拟杆菌、粪厌氧棒菌、颤螺菌、双茎体菌等与肾肝功能的生理指标密切相关,这表明马钱子引起的肝肾损害可能与这些肠道细菌的代谢紊乱有关。结论 本文揭示了马钱子的体内致毒机制,为马钱子临床上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