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22年1月到3月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0例,患者均服用包衣益生菌产品7 d,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检测患者服用前后及停药后3 d和7 d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评价患者便秘情况是否改善。

结果

治疗后患者便秘相关生活质量(PAC-QOL)评分、便秘严重程度(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粪便性状好转。停用3 d和7 d时,患者肠道菌群Ace和Chao1指数均较服用前升高(均P<0.05)。服用后,在属水平上,患者肠道KlebsiellaLactococcus、Bacteroides相对丰度上升,BlautiaAnaerostipes相对丰度下降;在种水平上,肠道Lactobacillus plantarum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Enterococcus faeciumMegasphaera elsdenii相对丰度升高,Anaerostipes hadrus相对丰度降低。

结论

包衣益生菌产品对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够增加患者肠道菌群的丰度,使肠道菌群结构更加接近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设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和1个普通猴头菇对照组,1个蒸馏水对照组,搜集粪便,用细菌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测定3大类肠道菌的数量。结果富硒猴头菇冻干粉灌胃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肠道中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增多,高剂量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断药3 d后,中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量,高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乳酸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合生无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阴性对照组灌服蒸馏水14 d,合生元益生菌冲剂组灌服1 g/kg·d剂量的台生元益生菌冲剂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数量.结果 灌服后小鼠肠道菌群与灌服前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有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合生元益生菌冲剂对小鼠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口服益生菌预防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放疗相关性腹泻(RE)的有效性,并探讨益生菌对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行根治性放化疗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口服益生菌组(OP组)和非口服益生菌组(NOP组),每组各23例。采集两组放疗前后粪便标本,通过16S rDNA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间的菌群差异。

结果

OP组RE发生率为8.7%,NOP组RE发生率高达4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口服益生菌能够增加放疗病人肠道菌群丰富度,但不能逆转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下降(P=0.012)。放疗前后肠道菌群β−多样性差异不显著(P>0.05)。物种丰度分析显示放疗后肠道菌群在门、科、属、种水平的组成均发生改变;特别是腹泻患者与非腹泻患者比较:放疗前惰性乳杆菌相对丰度较高,但在放疗后惰性乳杆菌相对丰度较低。

结论

宫颈癌患者根治性放疗期间口服益生菌可有效预防放疗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放疗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别是显著降低肠道厌氧菌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 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薏苡仁方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功能及胃肠运动的效果,并考察复方薏苡仁方对小鼠盲肠内容物pH及肠黏膜结构等肠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的规定进行调节肠道菌群实验和小肠墨汁推进试验,检测小鼠盲肠内容物pH,并对肠道黏膜结构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给样前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中、高剂量组肠杆菌数和低、高剂量组肠球菌数均明显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双歧杆菌数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高剂量组乳杆菌数和中、高剂量组双歧杆菌数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盲肠内容物pH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均低于阳性对照组,其中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A/V)均明显或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且中、高剂量组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A/V比值明显或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4)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薏苡仁方各剂量组小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且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薏苡仁方对调节肠道菌群及改善肠道微环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慢传输型便秘(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枳术丸对STC肠道菌群的可能干预机制。

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造模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采用番泻叶灌胃,随后控制饮食饮水采用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脾虚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枳术丸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测定小鼠肠道推进率和血清D−木糖水平,采集小鼠结肠内粪便进行16S rDNA检测,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分析门、属、种水平的物种组成。

结果

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与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STC发病过程中伴随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水平和菌群物种数目的降低以及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在门水平上,正常组与模型组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升高(P<0.05),Lachnoclostridium和艾森伯格菌属(Eisenbergiella)丰度降低(P<0.05);在种水平上,模型组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丰度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Eisenbergiella sp.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提示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改变。经枳术丸治疗后,枳术丸组肠鼠杆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Lachnoclostridium、艾森伯格菌属和Eisenbergiella sp.丰度升高(P<0.05)。

结论

枳术丸对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特定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期应用罗伊乳杆菌DSM 17938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24只自然分娩出生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每组12只),益生菌组大鼠在生后2 d(PND2)开始予罗伊乳杆菌DSM 17938[1×106 CFU/(g·bw),1次/d]灌胃,至出生后第6天(PND6),对照组同期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PND7及PND42时,两组分别处死6只SD大鼠,留取空肠、结肠黏膜及其肠内容物标本,采用16S rDNA V4区二代测序法检测空肠、结肠菌群构成;采用Image Pro Plus 6.0测量空肠、结肠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 结果 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10、0.856,均P>0.05),PND42时两组大鼠空肠、结肠黏膜绒毛长度及隐窝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6、0.115、1.122和0.715,均P>0.05),两组大鼠空肠和结肠菌群的α多样性及β多样性差异在PND7及PND42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间的肠道菌群LEfSe分析显示PND7及PND42时益生菌组和对照组大鼠肠道菌群组成无差异。 结论 自然分娩出生的健康SD大鼠生命早期添加罗伊乳杆菌DSM 17938不影响生命早期、远期肠道菌群的总体组成及远期肠道上皮组织结构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粪便菌群特征,以期寻找FC特征菌,为FC诊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60例实验组(FC患者)和30例正常组的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结构,并进行基因功能的预测。

结果

两组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以粪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实验组粪便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_OTUs较正常组升高(P<0.05),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劳特菌属、罗氏菌属、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Eubacterium_hallii_groupAnaerostipes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Dorea、乳球菌属在实验组中丰度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特征菌为小杆菌属,正常组为布劳特菌属和埃希菌−志贺菌属。实验组蔗糖降解Ⅲ(PWY-621)、丙酮酸发酵成乙酸和乳酸(PWY-5100)和琥珀酸发酵成丁酸盐(PWY-5677)功能下降(P<0.05)。

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升高,FC的发病可能与菌群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黄酸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和正常对照模型(db/m小鼠)肠道菌群丰度、种类的影响。方法将db/db小鼠和db/m小鼠分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在标准饮食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大黄酸溶液(120mg/kg)和纤维素钠溶液(1%)灌胃,分别于实验0、2、3周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V3-V5、V5-V6高可变区16S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四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菌落多样性的变化,并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大黄酸治疗后两组小鼠拟杆菌明显增多,硬壁菌明显减少,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治疗后均降低。db/db组小鼠血糖较对照组降低(t=3.499,P=0.013)。结论大黄酸可以增加db/db小鼠和db/m小鼠肠道中拟杆菌数量,减少硬壁菌数量,同时db/db小鼠和db/m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在大黄酸治疗后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原发性肝癌小鼠(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的特异性。方法 设立7月龄的H-ras12V小鼠为实验组,C57BL/6J常态小鼠为对照组。小鼠在标准饮食下饲养2个月。于实验第8周无菌收集小鼠粪便,进行V3‒V4高可变区16S rDNA基因组测序,分析两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差异。结果 肝癌小鼠成瘤率为100%。α多样性:稀释曲线趋于平缓,样品测序数据量较合理。β多样性:通过Anosim分析确定两组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R=0.2857,P=0.0037)。菌群结构:门水平优势菌群有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等,属水平优势菌群有Barnesiella、Alloprevotella、拟杆菌属等。显著性差异物种:通过Kruskal-Wallis test分析,发现拟杆菌属等7个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癌H-ras12V小鼠肠道微生态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有显著差异,其中拟杆菌属及其特殊结构鞘脂与肝硬化及肿瘤关系密切,可能与肝癌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四磨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及功能基因的影响,为其疗效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和控制饮食等复合因素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分别用四磨汤和枳术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小鼠用无菌水灌胃。造模结束和治疗结束后分别提取小鼠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DNA V4区测序。结果 脾虚便秘造模降低了小鼠肠道细菌丰度,四磨汤治疗后,小鼠肠道细菌丰度整体水平上与模型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基于功能基因分析,造模降低了小鼠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脂质代谢和一些辅酶、维生素代谢等的作用,提高了核苷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酶类等的水平。四磨汤口服液治疗后,小鼠的肠道细菌功能基因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脂质代谢、多糖生物合成、遗传信息复制、翻译和跨膜运输等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结论 脾虚便秘小鼠降低了肠道细菌能量、糖类和脂质代谢,四磨汤可能通过提高肠道细菌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代谢,提高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和跨膜转运水平来达到治疗脾虚便秘的效果。基于功能基因的角度分析为小鼠肠道细菌的改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攻补兼施法探讨在大剂量生白术的配伍下不同枳实剂量配伍的作用及枳术丸(ZZW)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将65只SPF级别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5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使用番泻叶0.8 g/kg灌胃7 d,制成脾虚模型后禁食禁水,隔天喂食生大米,饮水0.5 h,连续8 d建立脾虚便秘模型。15 d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西药组、ZZW低剂量组、ZZW中剂量组、ZZW高剂量组。ZZW低、中、高剂量分别为9.7 g/kg、11.6 g/kg、13.7 g/kg,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2.5 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量蒸馏水。治疗1周后收集肠道内容物,行16S rRNA测序,取结肠组织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ZZW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肠道推进率(P<0.05)。结肠切片肉眼观察发现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光滑,未见充血、糜烂及器质性损伤。HE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存在轻微水肿,腺体不齐现象,其余各组小鼠结肠黏膜无变薄、固有层炎症浸润,结肠腺体形态正常。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STC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下降(P<0.05),菌群多样性升高(P<0.01)。门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ZZW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属水平上,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螺杆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后ZZW低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中剂量组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高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狄氏副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

结论

攻补兼施代表方ZZW能明显缓解STC小鼠便秘症状,以ZZW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但治疗效果与枳实剂量不存在量效关系,其治疗机制可能与ZZW水煎液调整菌群丰度、多样性及菌群物种数目,恢复正常肠道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4.
To verify the laxative effect of Codonopsis bulleyana and its effect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 long-term constip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3.0?mg/kg 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after which, the long-term constipation model was administered by 0.2?g/ml high-dose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 by measuring defecation amount and feces moisture content. The composi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was detected and analyzed using16S rDNA sequenc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can increase stool quantity and promote intestinal tract movement in constipated mice. Obvious changes were shown in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chronically constipated mice treated with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as the proportion of beneficial bacteria increased in the model treated by Codonopsis bulleyana. Codonopsis bulleyana water extract alleviates constipation symptoms caused by loperamide hydrochloride and improves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onstipated mi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高脂血症, 采用16S rDNA测序检测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方法

SD大鼠20只(清洁级), 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大鼠给予维持饲料, 模型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1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集大鼠粪便, 采用16S rDNA测序法对大鼠肠道菌群进行分析, 考察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结果

高脂血症大鼠肠道菌群生物多样性(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 肠型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在门、科、属等多个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念珠菌门(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数量显著下降,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数量显著升高。

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脂血症可引起大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慢性便秘是一种患病率高、治疗困难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许多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差,生活质量显著降低。近年来的研究认为慢性便秘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饮食结构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导致慢性便秘的发生,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5-羟色胺、短链脂肪酸和慢性肠道炎症等几个方面综述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引起慢性便秘的作用及机制,以期通过精准的饮食干预调节肠道菌群,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生活在相同环境下的同一民族血脂异常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肠道菌群差异,为血脂异常的精准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甘肃肃南县裕固族血脂异常人群和健康人群粪便样本,提取细菌总DNA,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2组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裕固族健康组人群肠道菌群分属26个门,73个纲,169个目,301个科,709个属,门水平上丰度>1%的物种有4个,属水平上丰度>1%的物种有22个。裕固族血脂异常组人群肠道菌群分属29个门,75个纲,280个目,304个科,702个属,门水平上丰度>1%的物种有4个,属水平上丰度>1%的物种有15个。裕固族血脂异常组人群肠道菌群与健康组间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水平以及F/B比值存在显著差异,Р<0.05的差异物种有5个,Subdoligranulum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及Dialister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LachnoclostridiumParasutterella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

结论

肃南县裕固族血脂异常组人群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组存在差异,为下一步关联分析肠道菌群与血脂异常及环境因素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