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室内观察,星豹蛛在安徽省芜湖市(12.7—29.8℃)一年发生不完全的二代,以若蛛和成蛛越冬。雌蛛一生只交配一次,多次产卵。越冬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4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52粒;第一代雌蛛平均产卵囊2.2个,每个卵囊平均具卵39粒。卵粒孵化率最低为65%,最高达100%。从若蛛发育至成蛛,一般蜕皮5—6次,少为7次,雌雄性比为1.5:1,成蛛平均寿命为133.2天。  相似文献   

2.
食虫瘤胸蛛的生活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nsecticeps)在湖北省以幼蛛和成蛛越冬。全年最多可完成4个世代,其中以第二代历期为最短,第四代(越冬代)最长;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单雌最高产卵最可达600垃以上,平均300粒左右;孵化率平均在85%以上。该蛛的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在20℃-30℃温度范围内产卵袋数多,产卵总量多;以30℃恒温条件下的历期为最短;其耐饥能力的大小与温度高低、有无水份供应以及发育阶段有关。  相似文献   

3.
真水狼蛛的抗逆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宇  胡萃 《蛛形学报》1999,8(2):72-75
研究不同龄期真水狼蛛的抗逆力,并以3龄幼蛛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食物对抗逆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真水狼蛛的耐旱力很差,在无水的情况下,无论有无食物,均在2d之内死亡。其耐饥力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增加;雌蛛的耐饥力大于雄蛛。在23~35℃温度范围内,3龄幼蛛的耐饥力与温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喂混合食物时,3龄幼蛛的耐饥力最强。温度和食物对耐旱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迷宫漏斗蛛(AgelenalabyrinthicaClerck,1758)在湖北武汉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卵期长达152.00天;幼蛛期148.14天;成蛛寿命雌蛛84.00天,雄蛛38.60天。雌蛛一生最多可产3个卵袋,单头雌蛛最高产卵量244粒。卵的平均孵化率为92.82%。  相似文献   

5.
棒络新妇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棒络新妇1年一代,以卵在树干,叶片内越冬。卵期199-220天,4月下旬孵化。幼蛛八龄,8月中旬成熟,9月中旬产卵。幼蛛生活历期121.1天,成蛛寿命47-62天,雌雄比6:1。成蛛日食量0.7737克,是一些害虫的重要天敌。该蛛发生与气候,海拔高度,天敌等关系密切。采取封山林,禁止在林内使用化学农药,移动卵块庳大繁殖。  相似文献   

6.
粽管巢蛛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粽管巢蛛是湖北省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大的一种蜘蛛,能捕食农作物上的多种害虫,有一定的利用前途。 2.粽管巢蛛在湖北省一年发生2—3个世代,成蛛和若蛛均可越冬。有一次交尾,多次产卵的习性。未经交尾的雌蛛虽能产卵但不能孵化,雌蛛有护卵习性。一生卵量在300粒左右。抗寒和耐饥能力较强。 3.在常用农药中,以保棉丰,毒杀芬,4049,亚胺硫磷对粽管巢蛛杀伤力最强;石硫合剂,杀虫脒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褐新圆蛛生物学以及对棉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新圆蛛在湖北省以初孵幼虫在卵袋内越冬,一年可完成三个世代。雌蛛交配一次可终生产受精卵,一生最多可产9个卵袋。每个卵袋含卵粒数一般为80—90粒,单雌产卵量平均在450粒以上,最多可产869粒。卵的孵化率在90%以上。 成蛛的寿命较长,温度和食物对寿命有较大影响;有较强的耐饥能力。 在棉田内以结网捕食害虫,可捕食棉铃虫、红铃虫、棉小造桥虫、小地老虎、棉二点叶蝉、棉大卷叶螟和大青叶蝉等害虫。  相似文献   

8.
拟水狼蛛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运用田间观察与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蛛蛛优势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水狼蛛在重庆地区1a发生3-4代,第4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或幼蛛越冬;5月初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间出现3次卵高峰、2次种群密度高峰;在田间具掘土作穴习性,室内发现4龄后的幼蛛在袋状网内蜕皮、交配期和携卵期有结袋状网或幕状网的习性;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跳跃在植株、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粘虫、螟虫等多种稻虫,捕食量与龄期、蜕皮和性别有关;受惊时,能入水中潜行和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可产卵3-6次,卵囊含卵量25-130粒,平均75粒。平均孵化率90.5%。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的背部,3-5d后离开雌蛛分散捕食。幼蛛一般蜕皮7-8次,出卵囊前已蜕皮至少1次。拟水狼蛛的产卵前期2-6d,平均3d;卵期9-15d,平均11.4d;幼蛛期57-133d,平均81.6d;成蛛期128-186d,平均140d左右,雌蛛较雄蛛长24-51d,平均39.6d。性比除第1代外的各代均为雌多于雄蛛。论文详细记载了拟水狼蛛求偶与交配行为过程、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及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亚成蛛及性成熟。幼蛛出卵囊后至性成熟的成活率为21.4%-56.3%,平均达35.0%。室内饲养发现在一定湿度条件下,不提供食物成蛛可存活28-57d,平均42.7d。  相似文献   

9.
拟环纹豹蛛的生物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智 《昆虫学报》2007,50(9):927-932
运用田间观察和室内外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稻田蜘蛛优势种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的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拟环纹豹蛛在湘西北1年发生2~3代,第3代不完整,以第2代历期最短,第3代(越冬代)历期最长;以成蛛、亚成蛛或幼蛛越冬,其分布图式为聚集分布;4月下旬即由田埂向稻田内迁移,在水稻生育期有3次数量高峰; 属游猎型蜘蛛,可步行在水稻、水面、陆地等处捕食飞虱、叶蝉等多种目标害虫; 受惊时潜入水中或潜伏。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一生最多可产卵5次,实验种群卵囊含卵量76~337粒,平均156粒。孵化的幼蛛,先群集在雌蛛背面,3~5天后开始扩散,6~7天扩散到高峰。幼蛛期47~158天;成蛛期121~236天,雌蛛较雄蛛长21~62天。性比除第2代外的各代均为雄性多于雌性。本文详细记述了拟环纹豹蛛的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与护卵习性,孵化与携幼行为,幼蛛生长、蜕皮、各龄期形态特征及耐饥、耐旱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稻田微蛛优势种形成的若干环境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间小黑蛛(Erigone graminicolum)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都有较强的耐寒、耐饥能力和较大的捕食量,在-3—0℃时能存活3天左右,平均耐饥历期大于30天,对稻褐飞虱的平均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3头/天和6.1头/天;Holling模型分别为N_A(草)=0.9886N_0/(1+0.09N_0)和N_A(食)=1.0234N_0/(1+0.101N_0),它们的抗药能力相差无几。但它们对湿度要求不同,前者较后者耐干旱。草间小黑蛛耐干历期雌蛛为27.2天,雄蛛为9.7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3.2天,雄蛛为46.2天。食虫沟瘤蛛耐干历期雌蛛为7.7天,雄蛛为4.2天;耐湿历期雌蛛为55.4天,雄蛛为49.0天。温度相同湿度不同时它们的竞争能力不同,湿度较小时草间小黑蛛取胜,湿度较大时食虫沟瘤蛛取胜。它们在稻田中成为优势种的条件,主要取决于稻田生境与周围环境的干湿状况。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白斑隐蛛个体发育和生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凤想  赵敬钊 《蛛形学报》1998,7(2):146-152
白斑隐蛛在湖北省以成蛛和幼蛛混合群体越冬,全年可完成3代。3代平均发育历期:雌蛛分别为69.13d、71.80d和76.40d,雄蛛为67.30d、61.39d和69.45d。成蛛寿命一般70~90d,其寿命长短与温度呈负相关。发育起点温度、胚胎期为15.88℃;雌蛛全幼蛛期为13.71℃,雄蛛为14.51℃;全世代为13.69℃。有效积温、胚胎期为128.60日度;雌蛛的全幼蛛期为654.21日度,雄蛛全幼蛛期为655.87日度;全世代为818.67日度。抗高温能力较强,胚胎的最适温度是37℃;幼蛛期是35℃。25~30℃为产卵率最高温区。产卵袋最适温区是20℃~35℃之间,其中以30℃产卵袋数最多。产卵间隔在20℃~35℃温区内,与温度呈负相关。在15℃~35℃温区内,温度对卵袋含卵量影响不大,但超过35℃就显著减少。20℃~30℃为单雌产卵量最高温区,高温(35℃以上)可出现无效卵袋。在正常情况下,卵的孵化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黄褐新圆蛛(Neoscona doenitzi)历期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敬钊  余克庆 《生态学报》1988,8(2):140-146
在20—35℃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黄褐新圆蛛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其发育速率随温度增加的拐点约为25℃。雌蛛历期长于雄蛛历期,相差1—3天。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的极限值:雌蛛为24天,雄蛛为22天。幼蛛的死亡率随龄期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全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35℃,有效积温为738.19日度。 25—30℃为繁殖的最适温度。在该温度条件下,产卵袋致多、产卵总量多、孵化率也高。产的卵袋效与卵粒致总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蜘蛛繁殖力和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敬钊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生态学报》2002,22(9):1470-1477
从我国常见10科18种蜘蛛的温度实验数据中,找出温度对蜘蛛繁殖和实验种群增长影响的一般规律和不同种类蜘蛛繁殖的最佳温度。根据实验可以看出:大多数蜂蛛在1-35℃温区内均可产卵和孵化;由于蜘蛛种类不同,雌蛛产卵袋数最多、卵袋内含卵量最高、产卵间隔时间最短、产卵率最高、单雌产卵量最多、孵化率最高和种群增长指数最大的最适温度也表现出差异;大多数种类雌蛛产卵袋数最多的温区是25-32℃;产卵间隔最短的温区是30-37℃;产卵率最高的温区是25-32℃;孵化率最高的温区在25℃左右;种群数量增长最多的温区是25-29℃。温度与蜘蛛繁殖力的关系可以用曲线方程和数学模型表示。  相似文献   

14.
斑管巢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斑管巢蛛(Clubiona reichlini Schenkel,1944)是桔园蜘蛛中的优势种之一,在湖南长沙一年可发生2—3代,田间世代重叠。以成、若蛛越冬,若蛛4—6次蜕皮发育为成蛛。雌、雄蛛均可多次交配,雌蛛-生平均产卵362.5粒,孵化率为90.8%。世代平均历期133.6天,寿命236.6天,性比♂∶♀=1∶1.9。在桔园中捕食卷叶蛾的低龄幼虫;粉虱、蜡蝉、花蕾蛆的成虫及雄蚧等多种害虫;低龄若蛛嗜食桔全爪螨,捕食量高达44头/日。经室内观察,斑管巢蛛在无水无食的条件下可生存27—65天。 斑管巢蛛是果园、茶园、森林和棉花等旱地作物农林蜘蛛中优势种群,尤以山丘蜜桔园中发生量大,据长沙地区桔园调查,其个体数量占总蛛量的52.3%。它生活力强,捕食量大,对上述生境中的农林害虫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外未曾见到有关斑管巢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道。因此,我们从1983—1985年在室内、外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登祥  郑发科 《四川动物》2007,26(1):112-113
室内观察了柳蓝叶甲成虫越冬条件下的行为和耐饥力大小。结果表明:越冬条件下柳蓝叶甲少有活动和进食行为,呈假死状态。饥饿和无水条件下单头柳蓝叶甲成虫平均寿命为14.8±2.962d,饥饿有水条件下其平均寿命为5.3±0.967d。随着密度的增加,柳蓝叶甲耐饥力是增加的,一雌一雄、二雌二雄和四雌四雄的平均耐饥力大小为:12.25±1.687d、13.38±1.321d、21.63±2.184d。同时对性别导致的耐饥力大小也进行了简单的分析,雌性耐饥力比雄性稍强。  相似文献   

16.
山地麻晰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3月至1998年8月,在徐州市近郊的牛头山对山地麻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3~7月为繁殖期,其中4~5月为交配产卵盛期。雌雄性比为11.6。从交配到产卵为26天,卵白色、革质、椭圆形。长径平均为1.37(1.23~1.53)cm,短径平均为0.86(0.7~1.06)cm,卵重平均为0.6(0.4~0.85)g,每窝平均产卵4.1(3~5)枚。孵化期为50天。初孵出的小麻晰尾端为蓝绿色,  相似文献   

17.
南方鲇的雌鱼3-4龄性达成熟,雄鱼2—3龄性达成熟;在此期间,同龄组中已成熟个体的体长、体重、肥满度和成熟系数的平均值均大于未成熟个体。繁殖期为3月中旬至5月中旬,其间,嘉陵江平均水温为15—24℃。雌鱼的性腺在6-8月由Ⅵ期退化至Ⅱ期,9至11月经Ⅲ期发育至Ⅵ期,12月至来年2月以Ⅳ期性腺状况越冬。雌、雄鱼成熟系数周年曲线均为单峰型,该种鱼为单批产卵类型。产卵场为流水卵石浅滩,水深0.4-1.5m,流速每秒0.7m左右。产卵前雌雄亲鱼有相互激烈追逐、咬斗的发情行为.  相似文献   

18.
前齿肖蛸(Tetragnatha praedonia)在湖北省武汉地区一年可发生五代,以低龄幼蛛在杂草丛中越冬。雌蛛一生最多可产5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第一代为155.43粒,第二代260.20粒,第三代213.01粒,第四代62.50粒。卵的孵化率各代均在88%以上。各代幼蛛期、产卵前期、全代历期以及成蛛寿命均不相同。能捕食蚊子以及棉田和稻田的多种害虫。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真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彭宇  赵敬钊  刘凤想  胡萃 《生态学报》2000,20(4):606-610
报道了具水狼蛛发育和繁殖的影响,20~32℃恒温条件,随着温度的升高历期变句。真永恒蜂在武泽地区一可发生2~3代。幼蛛发育到成熟所蠕蜕皮次数与温度有关,在各种温度下,均以蜕皮6次的个体最多,27℃恒温条件下,产卵率最高,化率最高;30』下单此产卵量最大。每蛛携带幼蛛的时间随温度和升高的而缩短。根据真水蛛蛛在6种恒温下的的幼蛛存活率,雌蛛产卵率,产量量和孵化率组了真水狼蛛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种各增  相似文献   

20.
刘凤想  常瑾  彭宇  赵敬钊 《蛛形学报》2004,13(2):103-106
纵条蝇狮Marpissa magister(Karsch,1879)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幼蛛、亚成蛛和成蛛混合群体于11月下旬在杂草根下部越冬,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出蜇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越冬蜘蛛开始产卵,在该地区全年可发生1.5代.雌蛛1生可产2~4个卵袋,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50粒左右,孵化率97%以上.该蛛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区是25℃~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