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植物根系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和生物量,为了掌握红树植物根系真菌的生态状况,在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6种红树植物群落中采集样品分离根际与非根际真菌,分析红树植物对根域真菌生态的影响以及根域真菌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分离培养的6种红树植物的根域样本中,鉴定出5属11种真菌。桐花树、木榄、无瓣海桑和秋茄根际真菌的丰度与种类均高于非根际真菌,说明这4种红树植物对根际真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红海榄与白骨壤则相反,说明其对根际真菌有抑制作用。总体上,红树林林内真菌种类数远高于林外,表明红树植物覆盖对促进真菌物种多样性有积极作用。根际真菌丰度与总有机碳(TOC)呈显著负性相关关系,非根际真菌种类数与硝态氮(NO3-N)呈显著正相关关关系,说明根际TOC中可能含有抑制真菌生长作用的物质,而在非根际,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影响较小。红树植物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数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根际微生物组是决定农作物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调节农作物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为农作物宿主提供了多种有益作用,通过化学交流以复杂的方式与农作物、土壤相互作用,进而促进农作物生长。本文综述了PGPR对农作物的促生机制、PGPR与农作物的互作及其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并展望了PGPR在农业实践中应用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PGPR的应用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烟草根际厚孢轮枝菌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生防制剂中厚孢轮枝菌在烤烟K326和云85根际的定殖情况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入生物菌剂2周后厚孢轮枝菌能在烤烟外根际、根表分离到,但在根内不能分离到或分离数极少,在4周、6周时外根际、根表的分离数达到最大,根内分离数仍很少,8周时分离数又减少。制剂处理后烤烟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2周时明显减少,4周时有所回升,6周和8周时与对照达到平衡。结果表明厚孢轮枝菌可以在烟草外根际、根表定植,初期对土壤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5.
产铁载体根际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铁载体根际菌(siderophore-producing rhizobacteria,SPR)是一类植物根际促生菌,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可起重要的辅助作用.本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阐述了SPR缓解重金属植物胁迫毒害的功能及其提高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的机理,并指出SPR在促进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植物的生长、增强植物累积重金属的过程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SPR提高或降低植物累积重金属的矛盾现象也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深入研究SPR与植物(尤其是重金属超累积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进一步明确影响铁载体螯合、活化土壤重金属的关键因素,综合考虑铁载体对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和对植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探索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提高SPR定殖能力的强化方法.  相似文献   

6.
转转基因植物对根际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全世界转基因植物种植的普及,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转基因植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带来的潜在风险做了较全面的探讨,概述了转基因植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外源基因的水平转移及其表达产物对土壤生物、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今后更安全利用转基因植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土壤-植物根际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李法云高子勤(辽宁大学生物系,沈阳110036)(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StudyofPhosphorusBiologicalAvailabilityintheSoil_plantRhizosph...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典型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南山区典型植物冰草、冷蒿、长芒草、百里香和铁杆蒿为对象,研究不同植物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5种植物对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不同.其中,铁杆蒿的根际土壤碳含量最高,总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2.94、1.95和20.88g·kg-1,长芒草的根际土壤氮含量最高,总氮、可矿化氮和速效氮含量分别为2.05g·kg-1、23.73mg·kg-1和11.99mg·kg-1.冷蒿的根际土壤中活性有机碳/总有机碳、可矿化氮/总氮最高,有利于土壤中碳素和氮素向活性态转变.轻组有机碳、可矿化氮可作为植物生境改变的敏感指标.5种植物根际土壤各形态碳、氮含量总体上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9.
根际土壤动物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恒  李克中  陆林 《生态学杂志》2012,31(10):2688-2693
土壤动物是根际土壤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营养物质的转化、储存和释放,土壤微生物的调节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都发挥着积极作用,最终影响地上植物生长及其生产力。本文综述了土壤动物在根际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根际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根际土壤动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就目前根际土壤动物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和植物的互作关系往往不稳定,PGPR菌群有可能提高菌株对野外环境的适应性。为此,本文根据PGPR促生机制的多样性,从不同植物根际土壤进行了PGPR的筛选及鉴定。【方法】首先,按照固氮、解磷、解钾、拮抗6种常见病原真菌,同时能在植物根际定殖为基本初筛标准,然后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初筛菌株的多项促生能力(PGP),最后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所筛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江苏扬州、盐城等地土壤样品筛选出14株PGPR,具有体外抑菌、产NH3、产IAA、产HCN、产嗜铁素、解磷、溶钾、固氮以及产抗生素等促生能力。分类鉴定结果显示:7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3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2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1株为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1株为欧文氏菌属(Erwinia)。【结论】所筛细菌具有多种促生能力,且能在根际定殖,为进一步构建多功能PGPR广适菌群提供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1.
用对峙生长法从422株红树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对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等动植物病原细菌和真菌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的海洋细菌CⅢ-1菌株, 经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分析, 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用33%硫酸铵从菌株的培养滤液中盐析获得对供试病原菌均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抗菌活性蛋白, 性质测定发现, 该抗菌活性蛋白对热不稳定, 60?C和100?C下处理10 min, 其抗菌活性分别下降了62.5%和完全丧失, 在pH 5.0?10.0范围内均具有抑菌作用, 以pH 7.0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从海南热带植物园采集12种药用植物的根际土样,采用选择性分离方法,分离得到400株根际放线菌。使用5种活性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154株放线菌在一个或多个活性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菌株初筛阳性率达38.5%;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并结合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从中挑选出28株菌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其分属于链霉菌属、诺卡氏菌属、小单孢菌属和野野村菌属。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板分离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分析了PHAs合成菌在7个红树林土壤生境中的分布,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中PHAs合成菌数量在103~106cfu/g湿土之间,占异养菌总数的1.5‰~318.6‰;不同红树林土壤中PHAs合成菌分布差异明显,回归分析显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下,样品中PHAs合成菌数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中有效钾、全磷呈显著相关;在全磷含量高的深圳和福建样品中,高PHAs合成能力的菌株数显著高于其它样品,进一步表明PHAs合成菌可能与环境污染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一种提取高质量红树植物总RNA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从富含单宁和多糖的红树植物中获得高质量的RNA,在总结及改良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优化了提取缓冲液的条件,采用碱性条件、PVP及β-巯基乙醇抑制单宁的氧化;利用RNA与单宁、多糖在不同浓度的2-丁氧乙醇中溶解度不同的特性来去除单宁和多糖;同时利用LiCl来选择性沉淀RNA,获纯度较高的RNA可以直接用于cDNA合成、cDNA文库的构建以及RACE等分子生物学操作。  相似文献   

15.
红树林土壤总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建  洪葵 《生物技术通报》2006,(Z1):366-371
获得高浓度、大片段、无偏好的土壤微生物总DNA是土壤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和宏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基础。本研究采用了5种方法从红树林土壤中提取DNA,并对5种方法提取出的DNA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表明,5种方法均可从土壤中提取到DNA,但不同方法提取到DNA的产量和质量存在明显差异。Bio101FastPrep?SPINKit(forSoil)抽提到的DNA得率最高,适合分子生态学研究;SDS-GITC-PEG法提取的DNA纯度最高,所得到的DNA片段较大(>48kb),有利于构建宏基因组文库。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红树林内生细菌及拮抗菌分离筛选结果表明:各品种红树体内均有大量的内生细菌,不同红树品种及部位内生细菌的数量不同,其中以红海榄体内的含量最高,达4.225×104cfu/g(fw),其它依次为木榄、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等;不同部位以茎组织体内内生细菌的含量最多,达1.649×104cfu/g(fw),其次为根和叶。获得的内生细菌中约有43.53%的内生细菌菌株对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sp.)等病原真菌及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nce)具有较强拮抗作用。对番茄生长测定发现,13株菌株中有9株(69.23%)表现为促进生长效果,4株(30.77%)表现为抑制生长作用。经初步鉴定,上述拮抗细菌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相似文献   

17.
红树植物抗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重金属污染对红树植物生长的影响,红树植物吸收重金属并在其体内分布以及在这种污染环境下红树植物可能存在的抗性机制。红树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重金属的,进入其体内的重金属除少量分布在叶表面的各种腺体组织中外,主要富集在根部;对吸收到体内的重金属红树植物通过细胞壁沉淀,液泡的区域化等有效方式以降低其毒性;红树植物还可通过渗透作用把重金属排除到体外以减少对自身的毒害;另外,生长在此环境下的红树植物以增强自身抗氧化系统来加强其抗重金属的能力。对今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广西山口红树林内生放线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从广西山口国家红树林生态自然保护区采集8种真红树植物和5种半红树植物的根、茎、叶及胚轴等组织样品共计41份。经过表面消毒后粉碎,分别以几丁质、腐殖酸、木聚糖等作为主要营养及能量来源设计了8种分离培养基,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得到118株放线菌。使用6种新药筛选模型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理活性筛选,77株放线菌的发酵液样品在一个或多个药物筛选模型中显示为阳性,初筛阳性率为65.3%。对77株筛选阳性菌株进行的初步分类研究结果显示,其中44株属于链霉菌属,25株为小单孢属的菌株,3株属于糖丝菌属,3株为诺卡氏属菌株,1株是拟诺卡氏属菌株,1株是伦茨氏菌属的菌株。对一株在抗多重耐药检定菌HH22和降血脂模型上都显示出良好活性的菌株I07A-01824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确定I07A-01824为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菌株。该研究显示,红树植物内生环境不仅仅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内生放线菌,而且红树植物内生放线菌也是新型天然生理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有效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以热玫瑰小双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编码PPDK的基因, 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得到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 经过IPTG诱导, 重组菌成功表达了N端带有6-His Tag的重组PPDK。经SDS-PAGE分析, 重组PPDK单体分子量为101 kD。经过镍亲和层析和超滤后, 重组PPDK蛋白基本达到电泳纯, 并被成功应用于焦测序中。  相似文献   

20.
以热玫瑰小双孢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编码PPDK的基因, 将此基因片段插入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得到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 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DK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 经过IPTG诱导, 重组菌成功表达了N端带有6-His Tag的重组PPDK。经SDS-PAGE分析, 重组PPDK单体分子量为101 kD。经过镍亲和层析和超滤后, 重组PPDK蛋白基本达到电泳纯, 并被成功应用于焦测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