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豆杂种F_2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力和遗传进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可以提高育种效率。因为这些遗传参数能够为育种提供较准确的信息,使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工作能较好地选配亲本和确定杂种的选择世代及进度。我国学者对这些遗传参数的研究,在水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方面报道较多,而在蚕豆上报道较少。黄文涛等曾对18个蚕豆生产品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通径系数进行过研究。徐洪琦等曾研究过5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素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2.
为了固定植物杂种优势,克服杂交水稻必需年年制种,杂种只能利用一次等缺点,本研究进行了固定水稻杂种与遗传育种研究。考察了30个野生稻种,其中西非长雄蕊野生稻80-001(AgAg,O.longistaminata)受到重视,为根茎繁殖,大花药、长柱头、花粉粒小而均匀,但自交不亲和。用长野80-001与亚洲栽培稻(O.sativa,AA)杂交,在杂种F2、F3出现了农艺性状整齐一致并能连续遗传的群体,并称此为群体分离和固定杂种。这种群体分离和固定杂种不符合孟德尔氏生物有性生殖遗传规律,故称此为植物无性生殖规律,表达该规律的遗传模式是F1=F2=F3……=F n,F1≌F2=F3……=F n。这一发现揭示了植物无性生殖遗传规律,填补了植物无性生殖遗传空白,且应用于植物育种能固定种间、亚种间、品种间的杂种优势,节约2/3以上的育种时间、人力、物力,是一个植物快速育种的新途径。选育的粳稻中新一号(粳稻84-15/喜峰F2)(93)京审粮字第9号、籼稻杂交稻一号(90-3027/坊迪F2),已通过北京市和海南省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3.
水稻产量性状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高产育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水稻产量性状遗传机理及分子标记辅助高产育种庄杰云郑康乐(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310006)水稻等农作物的很多重要农艺性状,如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对病虫害的抗性水平和对不良环境因子的耐性,一般是为多个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经典的遗传分析方法只能把控制数...  相似文献   

4.
在数量性状水平上,调查了43个春小麦品种的19个数量性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品种间的欧氏平方遗传距离。并在此基础上用最小方差法做了聚类分析。发现43个品种间在数量性状水平上的遗传距离变异范围很大(0.926-67.942)。平均遗传距离为18.000,说明供试品种的19个考察性状上存在较大的表型变异,从聚类结果来看,地方品种基本上被聚在一起,说明地方品种同引进品种和育成品种至少在表型上存在较大差异。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在数量水平上甘,青两省春小麦地方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GD=31.389),其次是20世纪50年代引进品种(GD=26.308),而育成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随着育种进程的深入,作为育种目标追求的经济性状趋于一致,其变异集中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5.
甘薯品种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属异花授粉作物,其遗传基础较复杂。对甘薯的遗传规律,国内外均有研究和报道,但对品种间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及其性状间的内在联系,所见报道甚少。本试验以15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就14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等进行研究,以期为甘薯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云南甘蔗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云南甘蔗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为甘蔗遗传育种亲本的选择、杂交组合配制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从18个质量性状和5个数量性状对73份云南甘蔗品种和27份中国历年主栽甘蔗品种(不包括云南选育的主栽品种)的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聚类关系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甘蔗品种芽形、曝光后节间颜色、曝光前节间颜色、芽沟和57号毛群的多样性十分丰富;而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叶片宽度和株高;相似性系数和聚类分析表明品种的相似性处于中等水平,可分成2个大类群4个亚类群及20个小类群,主成份分析表明云南甘蔗品种和中国历年主栽品种可划分为3个明显的基因库,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有关生育期、产量、机械化栽培共17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这些性状的表型和遗传型方差、遗传型变异系数及遗传力,估计预期遗传进度,从而揭示从大豆地方品种自然群体进行选择的潜力和预期效果。研究证实了本区大豆地方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资源非常丰富;系统育种仍是大豆育种主要方法之一,应加以重视;并提出用数量遗传方法整理和研究大豆地方品种是育种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意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引言 有关水稻矮生性的遗传研究,以Parnell等(1922)为最早,明峰(1925)对赤毛品种的三个矮秆突变体夷、大黑和小大黑进行过较详尽的遗传分析,提出高秆对矮秆是显性,三种突变体是由两对互补基因相互作用形成的。由于这类突变体遗传方式的复杂性和经济性状不理想,始终未能在育种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分析是新近开始在植物数量性状研究和植物育种中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以连锁不平衡为基础鉴定某一群体内性状与遗传标记或候选基因间的关系,是对分子育种中QTL分析的补充和提高.本文在介绍连锁不平衡的定义和度量方法的基础上,讨论连锁不平衡程度和群体结构对关联分析的影响,综述了关联分析在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最后讨论了关联分析在植物数量性状和分子育种研究中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郭建华 《遗传》1986,8(6):16-18
研究作物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可 以提高育种效率。因为这些遗传参数能够为育 种提供较准确的信息,使系统选育和杂交育种 工作能较好地选配亲本和确定杂种的选择世代 及进度。我国学者对这些遗传参数的研究,在水 稻、小麦、油菜等作物方面报道较多,而在蚕豆 上报道较少。黄文涛等〔1曾对18个蚕豆生产品 种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其通径系数进行过研究。 徐洪琦等〔21曾研究过5个高产蚕豆品种产量因 素遗传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多元遗传作为一种新的遗传研究方式开始慢慢盛行。其实,在国外,早在上个世界六十年代就开始广泛研究多元遗传,并有大量的文献报道。但这项研究在国内开展较晚,1979年后才开始研究。本文从作物遗传育种的方面研究多元遗传的应用,并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比较得出优势所在。为育种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晓龙  吴国海  游文平 《遗传》1986,8(2):19-22
高产生理研究是近代作物育种工作的重要 内容。它是通过培育各种生理过程较为协调、 具有理想株型的作物品种,充分有效地利用太 阳能,提高光合效率,增加生物产量,并扩大向 籽粒分配同化产物的比例,提高经济系数来实 现的。小麦高产品种的理想株型,其籽粒灌浆 必须是以在源、流、库若干生理指标方面达到综 合平衡为前提条件的。张晓龙曾从生理角度出 发,研究了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源、流、库部分 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粒重粒饱的影响闭。目 前,对这些性状的遗传分析,除对千粒重的杂种 优势和遗传力的研究较多以外,许多性状的研 究还未见报道或报道甚少。本文将对这些性状 的杂种优势和遗传力作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彭俊华  李有春 《遗传》1988,10(6):1-5
本世纪60年代,Kheiralla等c,和Peat 等[t73首次把植物生长分析法与数量遗传学的方 法结合起来,从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 番茄千物重和叶面积等数量性状的遗传,开辟 了植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1985年,吴国海对玉米数量性状的发育遗传进 行了研究tai,赖仲铭等【43和彭俊华E51也相继从 生长发育的角度动态地研究了玉米数量性状的 遗传。本文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玉米 几个数量性状在不同生长阶段配合力效应间的 关系,为作物数量性状发育遗传研究和玉米配 合力育种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 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 了初步成效。Bhat171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 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 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 有效,毛盛贤等[13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为此,本文选用黑龙江省近百年 推广具有代表性品种,运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与 产量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 离的大小对诸品种进行归类,然后剖析其亲本 组合及不同来源,比较此法的优越性。兹将我 们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 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 了初步成效。Bhat171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 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 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 有效,毛盛贤等[13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为此,本文选用黑龙江省近百年 推广具有代表性品种,运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与 产量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 离的大小对诸品种进行归类,然后剖析其亲本 组合及不同来源,比较此法的优越性。兹将我 们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产量相关QTL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产量是最为复杂的数量性状,对它的遗传机理了解甚微。近15年来,许多学者利用随机分离群体定位了许多影响水稻产量及其组分的QTL,即以QTL定位的方法对产量潜力进行遗传剖析。试验证明上位性效应对产量及其组分性状遗传变异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多数QTL研究仍侧重于发掘和克隆单个主效QTL,然而对单一基因/QTL的深入了解还不足以诠释复杂性状遗传基础的全貌,还没有为育种家提供足够的可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遗传信息并用于提高水稻产量。笔者认为今后的数量性状研究尚需加强复杂性状QTL遗传网络的发掘,在改良水稻品种性状的同时发展并完善QTL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月季F1代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Rosa spp.)品种‘云蒸霞蔚’和‘太阳城’正交获得的184株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花部形态性状以及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33%~68.08%,其中花瓣数量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最高;杂交后代各个性状上均发生分离变异,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且离散程度较高。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关联分析,为挖掘控制表型性状的优良基因及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辣椒优良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物自交系间遗传差异的分析与评价是杂种优势育种和杂交育种成功的基础。鲜食尖椒类(Capsicum an-nuumvar.longum)品种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主要品种类型之一。针对我国鲜食尖椒的育种目标,以国内外10份尖椒优良自交系为材料,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和简单序列重复(SSR)标记技术对其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SRAP技术具有较高的位点和多态性检测能力,平均每次检测的位点数和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34个和10个,是SSR的10倍和5倍;辣椒自交系间基于SRAP标记的遗传距离和基于SSR标记的遗传距离之间的相关程度较低(r=0.144);基于SRAP标记和SSR标记联合数据计算的遗传距离,10个尖椒自交系被分为3大类,这种分类结果与辣椒杂种优势育种实践相一致。本研究结果表明,SRAP具有较高的遗传分析效力;基于不同分子标记遗传分析结果的差异与标记间共享位点的多少有关;10个尖椒自交系的分类结果可用于指导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9.
林平生 《遗传》1983,5(6):0-16
甘薯属异花授粉作物,其遗传基础较复杂。 对甘薯的遗传翔律,国内外均有研究和报道,但 对品种间不同一G状的遗传力及其性状间的内在 联系,所见报泣甚少。本试验以15个甘薯品 种为材料,就14个主要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等 进行研究,以期为甘薯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 据。  相似文献   

20.
一、 引言 我院黄麻育种研究从1950年开始,1962年以后,较有计划地把杂交育种研究与遗传研究结合起来,先后选育出梅峰4号、福麻1号以及闽麻5号(与原福建农科站合作)等品种,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对发展黄麻生产起了一定作用。结合育种,我们开展黄麻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本文将几年来对茎色、叶柄色、腋芽、托叶形状等质量性状研究的一些初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