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邢嘉琪  李丽英 《昆虫学报》1990,33(2):166-173
本文报道用人造寄主卵繁殖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成功的结果.筛选出最佳卵壳材料为32—36μm的聚丙烯膜,培养基为柞蚕蛹血淋巴44.4%、10%麦乳精33.3%、鸡蛋黄11.1%、尼氏盐11.1%.体外连代培养平腹小蜂的结果表明,除蛹化率(72—83%)外,各代间在寄生率(40—44%)、孵化率(94—96%)、羽化率(91—96%)、展翅率(97—99%)方面无明显的差别,且人造卵育出的各代蜂在身体大小、寿命及繁殖力方面均与柞蚕卵育出蜂基本相似或优于柞蚕卵育出蜂.筛选出的人工培养基的氨基酸种类与蓖麻蚕卵和柞蚕卵相同,但量上差异比较明显.本文还报道了平腹小蜂在人造寄主卵上的产卵过程.  相似文献   

2.
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金祥  郭伦发  唐峰  张帆  李锋  赵志国 《广西植物》2001,21(2):163-165,156
20 0 0年 2~ 8月 ,在广西北流潮塘、荔宝、花果山等果场进行了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试验 ,总面积约2 0 hm2 ,8~ 1 0年生龙眼、荔枝树约 4 0 0 0株。根据当地荔枝蝽象的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共放蜂 2次 ,结果为 :在放蜂区和对照区内 ,荔枝蝽象卵寄生天敌平腹小蜂、跳小蜂的总寄生率分别为 94 .3%和 1 8.9% ,相比效果明显 ,同时 ,果园中若虫数量显著降低 ,控制在经济危害阈值之下。  相似文献   

3.
4.
荔蝽卵平腹小蜂越冬环境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雨芳  古德祥 《昆虫知识》1998,35(4):227-230
荔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sp.是一种卵寄生蜂,主要寄生于荔枝蝽TessaratomapapillosaDrary的卵内,对荔枝蝽的为害有一定的控制作用。60年代初,蒲蛰龙等[1]对该蜂生物学特性开展了研究,并成功地利用蓖麻蚕卵、柞蚕卵作为替代寄主大量繁殖此蜂,释放于荔枝园防治荔枝蝽,取得了良好效果。从80年代开始,刘志诚等[2]开展人工卵的研究,取得成功,目前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人工繁蜂、放蜂防治荔枝蝽的技术。但在自然界,该蜂难以形成强大的自然种群,越冬后早春的自然种群数量相当低,早春寄生率不高。在释放平腹小蜂的同时,如何保护它们,…  相似文献   

5.
6.
迟国梁  徐涛  王建武 《昆虫学报》2006,49(6):976-981
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成虫危害后,糯米糍、桂味和三月红3个荔枝品种对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超过3头荔枝蝽成虫危害时,糯米糍植株才对平腹小蜂具有较强的引诱效果;三月红健康植株本身对平腹小蜂的引诱效果就较强,对其进行机械损伤或者害虫取食后这种作用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桂味健康植株与机械损伤植株、虫害植株对平腹小蜂行为的影响大致相同。随着荔枝蝽危害时间的延长,以上3个品种都在被害后第2天对平腹小蜂的引诱作用达到最强,此后这种效果逐渐降低。3个品种中三月红植株在虫害后做出反应的速度最快。平腹小蜂对桂味植株的趋性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建武  周强  徐涛  骆世明 《生态学报》2003,23(9):1791-1797
利用Tenax—TA吸附剂法结合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仪,在荔枝叶片中分离鉴定了26种挥发性物质,包括萜类、醇类、醛类、酯类和吲哚等不同种类的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物质。利用固相徽萃取仪(SPME)结合气相色谱的方法,从荔枝蝽挥发物中分离得到了5种以上的化合物,(E)-2-己烯醛为主要成分之一。采用“Y”型嗅觉仪进行的行为分析表明,由柞蚕卵饲养的平腹小蜂对荔枝叶片(第一营养级)和寄主卵(第二营养级)的挥发物无明显趋性,而荔枝蝽成虫挥发物对平腹小蜂有显著的吸引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学习行为在平腹小蜂寄主选择行为中有重要作用,无学习经历的平腹小蜂对荔枝叶片挥发物及其主要成分子丁香烯无明显趋性,但经过学习经历以后,选择荔枝叶片挥发物以及子丁香烯的平腹小蜂的数量显著多于空白对照。然而,不论有无学习经历,选择荔枝蝽成虫主要挥发物(E)—2—己烯醛的平腹小蜂的数量都明显高于选择空白对照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9.
2005年5~9月,在长春市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杨树林和李树林内进行人工挂放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卵卡诱集本地平腹小蜂Anastatus spp.寄生试验.结果表明杨树林中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的寄生率最高可达23.1%,李树林中的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最高可达33.5%,李树林中舞毒蛾卵平腹小蜂的寄生率明显高于杨树林.全年中,舞毒蛾卵平腹小蜂分别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2次寄生高峰.  相似文献   

10.
应用牛命表技术对荔蝽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不同地理种群以柞蚕卵为繁殖寄主的条件下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和参数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越南种群的主要生殖力指标,包括净生殖力(R_0)、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λ)、种群倍增时间(DT)、单雌产卵量、产卵前期和产卵历期均比广西、广东和海南种群的理想;4种群的雌蜂寿命、羽化率和雌性比率则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利用柞蚕卵作为中间寄主对越南种群进行大规模人工繁殖,具有较大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顾秀慧  贝亚维 《昆虫学报》1990,33(2):174-181
稻虱跗蝙Elenchinus japonicus Esaki et Hashimoto属(捻翅目)跗蝙科,在稻田寄生于白背稻虱、褐稻虱和灰稻虱.稻虱跗蝙在母体血腔中发育、孵化产生三爪蚴,三爪蚴通过生殖沟、生殖孔、育道和育道开口离开母体.三爪蚴离开母体在稻株上活动.一旦靠近寄主,用足抓住寄主,爬在它们身上.它通过节间膜进入寄主,变成蛆状蚴,开始取食.幼虫在寄主体内继续发育,达到足够大小,它们羽化成虫.雌成虫留在寄主体内,仅露出“帽子”(即头胸部),雄虫离开寄主,自由飞翔、雄成虫寿命很短(<12小时),它们积极寻找雌虫,进行交配,发现交配位置在育道口,支配时间约1—2秒钟.雄成虫体长1.33mm;展翅约2.25mm;雌成虫体长1.6—2.6mm,宽0.88—1.35mm;头胸部长0.2mm;育道口宽0.15mm,卵在雌成虫体内形成,而卵母细胞在雌幼虫体内发育.卵长75μm×宽40μm.第1期幼虫(三爪蚴):体长0.2mm;尾须为体长1/3.第Ⅱ期幼虫(蛆伏蚴)足和附肢都退化;第Ⅱ期幼虫分成4个龄期,具口和消化道,蛹属围蛹.卵历期7—8天,而三爪蚴历期仅1天.蛆状蚴(2—5龄)历期10—11天,蛹历期约3—4天,雌成虫历期7—8天.在实验室,每世代历期约20—23天.稻虱跗蝙的寄生作用较低,由于三爪蚴找不到稻虱很快死亡.在浙江1983—1986年调查,稻虱跗蝙对白背稻虱成、若虫寄生率5—7%,灰稻虱的寄生率为2%,褐稻虱为1%.有时白背稻虱的寄生率可达20—40%.  相似文献   

12.
沈志成  龚和 《昆虫学报》1992,35(3):273-278
本文比较了龟纹瓢虫Proyl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取食蚜虫和取食雄蜂蛹粉时的卵黄发生情况.当取食雄蜂蛹粉时,体内卵黄蛋白出现迟,积累速度慢,产卵前期长.但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点滴处理后则能达到与食蚜对照相当的水平.ZR512对取食雄蜂蛹粉瓢虫的作用显著大于取食岈虫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R512能促进这两种瓢虫取食雄蜂蛹粉,但对成虫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推论,雄蜂蛹粉基本能够满足这两种瓢虫生殖的营养需要,但对其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使瓢虫处于类似生殖滞育的状态.本文根据不同食物条件对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不同,建议用卵黄蛋白的量作为生理指标,以快速初步筛选和评估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3.
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三保  陆自强 《昆虫学报》1991,34(4):427-432
二化螟Chila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最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下降,在寄生后第2天,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上升,以后随蜂幼虫发育而逐渐下降.在16种氨基酸中,对苏、丝、赖、精氨酸的影响最大.此外,本文对二化螟绒茧蜂的营养生理和寄生后调节寄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不同地区粘虫群体的同工酶变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粘虫(Mythirana separata)五个地区群体(福建、贵州、安微、北京和吉林)的同工酶变异.分析10种同工酶(ADH,AO,GOT,α-GPDH,HK,LAP,LDH,MDH,ME和TYR)的14个座位,其中单型座位有8个,多型座位有6个,后者占42.9%.五个地区群体的平均杂合度为0.138.根据14个基因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计算出的五个地区群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度为0.978,平均遗传距离为0.023,表明这五个地区群体的基因结构基本相似,遗传分化程度很小.可以认为,在这五个地区群体之间不存在基因流动的障碍.这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证明了粘虫的远距离迁飞特性,迁飞阻止了不同地区群体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5.
纵卷叶螟绒茧蜂搜索利它素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纵卷叶螟绒茧蜂Apanteles cypris Nixon是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初龄幼虫重要的寄生蜂,搜索利它素(searching kairomone)对它的寄生活动起导向、激发搜索行为的作用.该种利它素主要存在于纵卷叶螟幼虫的粪便、血淋巴及下唇腺的分泌物中,是由八种氨基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和海藻糖所组成. 绒茧蜂交配与否不影响其对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在整个成蜂期都能对利它素产生反应;施用利它素可提高寄生率15—25%左右,在绒茧蜂雌蜂盛发期施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何首林  万家集 《昆虫学报》1990,33(2):129-135
在家蚕Bombyx mori L.的五龄起蚕期,添食氚标记的雄性激素丙酸睾丸酮(代号3H-TP),用液体闪烁谱仪探查五龄期蚕体对3H-TP的吸收与排泄、贮存与分布及雌雄间的差异.结果证明:蚕体对3H-TP的排出率在添食后24小时达峰值,累计吸收率雄性为85.81%、雌性为68%,雌雄间有明显差异.蚕体内务组织器官对3H-TP的吸收也有显著不同,中肠、血液在添食后2小时,脂肪体在72小时、体壁在48小时,其放射活性为最大值,雌雄间均无明显差异;生殖腺则在添食后168小时达峰值,且雄性显著高于雌性;丝腺中相对含量比较稳定,雌雄之间无较大差异.3H-TP在蚕体各组织器官中的贮存与分布表现为:五龄初期(添食后2小时)以中肠和血液最多,共达85%左右;五龄中期(添食后96小时)以性器官最高(28%左右);五龄末期(添食后192小时)性器官中高达34.58%,且雄性(40.4%)显著高于雌性(28.74%).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在家蚕五龄起蚕期添食3H-TP,能被蚕儿多量吸收和贮存在体内,其中尤以生殖器官的相对含量最多,雌雄间亦有明显差异.由此表明,雄性激素可能对家蚕具有某种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17.
张俊平  陈常铭 《昆虫学报》1991,34(3):311-318
本文组建了稻纵卷叶螟种群系统模似模型,它由系统亚模型和总模型二个部分组成.系统亚模型包括发育、死亡和繁殖三个子模块.系统总模型是作者提出的新模型,它综合了前人所提出的种群模型的优点,以差分方程形式给出,以生理时间为单位,考虑了种群内个体间发育速率的差异,不仅能模拟种群数量动态,而且能模拟种群年龄结构,同时能预测发生期.模型有效性检验表明,模拟结果基本上能吻合实测结果.文中还对5个影响因子进行了灵敏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梳角窃蠹的生物学与防治(鞘翅目:窃蠢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振国  吴洪源 《昆虫学报》1989,32(2):200-206
梳角窃蠹(Ptilinus fuscus Geoffroy)在青海省东部对杨树房木的蛀损最高达78.43%,平均为36.67%;房屋平均蛀危年限为20.46±9.42年.青杨干材的抗弯强度(kg/cm2)与其表面的蛀孔量(孔/200cm2)呈幂函数曲线相关:Y=559.9X-0.2042.本种窃蠹2年1代.成虫主要发生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海拔每升高100米,发生期约推迟3.6天左右.成虫发生期喷洒80%敌敌畏200—400倍液4—5次,毒杀成虫有效.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和Wu)对潜藏在干材深层的窃蠹幼虫和蛹,有较高的寄生力.  相似文献   

19.
灭幼脲Ⅰ号对致倦库蚊幼虫磷酸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秋雁 《昆虫学报》1990,33(1):71-76
本文用稍加改良的磷酸苯二钠法,测定了经灭幼脲Ⅰ号处理的致倦库蚊4龄期幼虫的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的变化,发现被处理幼虫的这两种磷酸酶活力均受到影响.在整个4龄期,灭幼脲Ⅰ号对AKP活力的抑制都比较明显,抑制强度甚至达80%,对ACP活力的抑制则比较弱;但在化蛹前,当对照幼虫的ACP活力增高时,被处理幼虫的ACP活力却下降,致使两者活力也相差一倍以上.由于灭幼脲Ⅰ号对幼虫两种磷酸酶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幼虫的生长发育缓慢,幼虫4龄期延长,幼虫不能化蛹而终于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