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对害虫种群抗性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莫建初  庄佩君 《昆虫学报》1999,42(4):337-346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两种用药策略。该文用抗性模型和室内试验对轮用和混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的效果及轮用最佳间隔期问题作了研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在延缓害虫抗性演化方面轮用和混用对抗性演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杀虫剂作用强度、抗性基因型个体的适合度大小和杀虫剂混用后的毒理效应类型。两种杀虫剂轮用时,轮用间隔期以1(即两种杀虫剂隔次施用)为佳。以模型昆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在室内试验结果表明,氰戊菊酯单用(I)及与杀虫单轮用(II)和混用(1∶1)(III)连续处理8代后,抗性个体频率为0.01的小菜蛾种群其3龄幼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分别上升了75.87(I)、28.67(II)和58.72(III)倍,与模型模拟结果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据此,作者认为抗性模型可用于预测害虫抗性演化和评价抗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吴孔明  刘芹轩 《昆虫学报》1995,38(2):253-255
棉蚜对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吴孔明,刘芹轩(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郑州450002)棉蚜AphisgossypiiGlover是我国棉花的重要害虫之一,长期以来化学农药是防治棉蚜的主要措施。农药大量和连续的使用,导致北方棉区棉蚜的抗药性上升极快,...  相似文献   

3.
杀虫剂混用的生物测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杀虫剂混合应用又称为联合作用(JointedAction)。杀虫剂混合应用后在昆虫体内究竟会产生那些生理生化反应,药剂与昆虫的解毒机制之间又会产生那些相互作用,都不清楚。因  相似文献   

4.
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增效剂生物测定、生化分析以及钠离子通道基因ⅡS4-6 cDNA片段的RT-PCR扩增,探讨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抗性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采自田间的6个烟粉虱抗性品系,磷酸三苯酯(TPP)和胡椒基丁醚(PBO)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氟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而DEM对4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均无明显的增效作用。烟粉虱抗性品系的α-NA羧酸酯酶和β-NA羧酸酯酶活性分别是敏感品系的2.16~2.65倍和1.22~1.41倍,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敏感品系没有差异,表明羧酸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抗性无关。通过RT-PCR克隆了6个烟粉虱田间抗性品系的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ⅡS4-6 cDNA片段的序列(420 bp),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为L925I突变和I917V突变,L925I突变在所有6个烟粉虱田间抗性种群中均有发生,该位点突变已被证实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密切相关,表明神经不敏感性可能是烟粉虱对拟除虫菊酯产生抗性的另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等杀虫剂抗性的选育及其生化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用药水平低的棉田采集棉铃虫Helicover pa armigera(Hubner),在室内恒温条件下以人工饲料饲养,用氰戊菊酯等4种杀虫剂和1种混合剂经点滴法分别逐代处理棉铃虫幼虫,以选育其抗药性。用氰戊菊酯选择15代,抗性达311倍;而用灭多威、甲基对硫磷和辛硫磷分别选择13代、14代及13代,抗性仅分别达10.8倍、3.5倍及5.2倍,抗性发展较慢;甲基对硫磷与辛硫磷的混合剂选择12代,抗性也只有4.8倍。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用生测法测定酶抑制剂和生化法测定酶活性的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与幼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昆虫分子生物学的一些进展:杀虫剂抗性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翟启慧 《昆虫学报》1995,38(4):493-501
昆虫分子生物学的一些进展:杀虫剂抗性的分子基础翟启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对杀虫剂的中毒,在药物动力学上包括三种不同水平上的作用:穿透表皮组织,在体内组织中的分布、贮存和代谢,以及对最终靶部位的作用。因此,已经公认的抗性机理包括...  相似文献   

7.
吴帅  顾希  肖彩云  李明  李荣玉  廖逊 《昆虫学报》2022,65(9):1144-1152
【目的】建立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技术,实时掌握田间褐飞虱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以指导褐飞虱防控合理用药。【方法】基于玻璃瓶药膜法,研制褐飞虱3龄若虫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5种杀虫剂抗性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利用试剂盒测定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得的抗性倍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验证利用试剂盒快速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对5种杀虫剂 抗性水平的准确性。【结果】处理1 h时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对褐飞虱室内敏感种群3龄若虫的LD90分别为:30.96, 92.05, 117.24, 514.21和1.24 ng/cm2。在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相应诊断剂量下,贵州省不同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在23.75%~78.75%, 25.00%~78.75%, 43.75%~88.75%, 36.25%~85.00%和18.75%~67.50%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述田间种群褐飞虱3龄若虫的死亡率与稻苗浸渍法测定的抗性倍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8751~0.9754之间。通过快速检测试剂盒获得的死亡率及相关性方程计算得到贵州安龙地区(AL)褐飞虱种群对吡虫啉、啶虫脒、醚菊酯、毒死蜱和异丙威的推测抗性倍数分别为7.23, 3.68, 4.14, 4.12和31.18,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得上述5种杀虫剂的实测抗性倍数分别为6.33, 5.24, 3.71, 4.50和26.56,表明推测抗性倍数与实测的抗性倍数结果表现一致。【结论】该快速检测试剂盒可以通过测定褐飞虱田间种群的死亡率,快速评估褐飞虱田间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8.
杀虫剂抗性: 遗传学、基因组学及应用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邱星辉 《昆虫学报》2005,48(6):960-967
杀虫剂抗性已成为害虫防治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一种人为的、自然选择的重要的进化现象,开展抗药性的研究不仅为抗性的监测、治理和农药工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还可以揭示生物进化的一些基本规律。在过去的10年,昆虫对许多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的分子基础得到了进一步阐明,已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克隆了杀虫剂的靶标基因,还查明了一些害虫的与抗性相关联的基因突变。最近,随着经注释的昆虫基因组的出现,由复杂多基因酶系如酯酶、细胞色素P450酶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介导的抗性的机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关杀虫剂抗性的进化以及抗性基因的传播模式也逐步得到揭示。基因组技术在揭示昆虫其他可能的抗药性机制以及在发现新的杀虫剂靶标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辽宁棉区棉蚜抗药性监测与治理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FAO推荐的微量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棉蚜对六种常用杀虫剂的LD50,并与敏感蚜比较。得出抗药性倍数。棉蚜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加缓慢,从1960年至今增加了500~700倍。而对于拟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增加较快,仅3~4年就达到667。7~9937.4倍。每年增加1.5~2倍。本项研究还应用棉蚜的防治指标和综合治理措施,对抗性棉蚜进行了治理抗性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SUMMARY

As a result of eutrophication studies that have been performed by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Water Research for many years it was decided in 1980 tha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to this area take place. Hypertrophic Hartbeespoort Dam was selected as the study site. A simulation model, named TROFIC, of the ecosystem was developed and updated over a three-year research program. Diffe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re performed to attempt to reduce the size of phytoplankton standing stock and to modify the phytoplankton species composition so that blue-green algae are no longer dominant.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bility of each strategy to the model is examined by means of results obtained and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ese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昆虫抗药性靶标不敏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显春  王荫长 《昆虫学报》1998,41(4):417-425
靶标不敏感(targetsiteinsensitivity)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生化机制,已在多种昆虫对多种杀虫剂的抗性中发现[1,2],最著名的便是:变构乙酰胆碱酯酶(alteredacetvlcholinesterase,简称变构AChE)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不敏感的Na 通道(insensitivesodiumchannel)对DDT和除虫菊酯的击倒抗性(knockdownresistance,kdr),以及不敏感的γ-氨基丁酸受体(insensitiveGABAreceptor)对环戊二烯类杀虫剂和γ-六六六的抗性[3]。8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利用各种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上述靶…  相似文献   

13.
昆虫抗药性的治理策略:一个数学模型的提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计算机模型分析及评价了昆虫抗药性的三种治理策略:顺序轮用,“高杀死”策略及棋盘式用药.假设昆虫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如抗性为单基因,单抗性,抗性基因为半显性,两性生殖,昆虫有扩散习性,感性系在不施药情况下有微弱的适应优势等.分析了用不同剂量造成的不同的死亡率,不同的反选择作用,不同的基因稀释作用等情况对三个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出,在这些情况下,用3—5种杀虫剂隔代顺序轮用加上微弱的反选择作用是最为有效的.“高杀死”策略加上一定的稀释作用也极为有效.棋盘式用药在特殊情况下才有用.  相似文献   

14.
许建卫  刘慧 《四川动物》1999,18(4):171-172
云南省分别在1978—1981 年和1992—1994 年间开展了致乏库蚊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根据剂量死亡率回归线和区分剂量线相交点所处的位置, 判定1978 —1981 年的抗性等级(LC50 测定) , 再与同一监测点1992—1994 年抗性级(区分剂量法) 比较, 评估其敏感性。结果云南大部份地区致乏库蚊对DDT、杀螟硫磷和敌百虫, 由敏感(S) 或初步抗性(M) 发展为初步抗性或抗性(R), 原来的R种群仍保持不变; 但对马拉硫磷仍象10 多年前一样敏感。  相似文献   

15.
镶嵌式防治对抗性演化影响的论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唐振华  张朝远 《昆虫学报》1993,36(2):185-189
为了评估镶嵌式防冶对抗性演化的影响,我们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作为模型昆虫,用抗马拉硫磷(单因子)品系(RM)和抗氰戊菊酯(多因子)品系(RF)构成抗性个体频率均为0.1的一个“什成群体”(M品系),然后在F1代分成三个亚品系。Rmf亚品系用马拉硫磷和氰戊菊酯作镶嵌式模拟处理,并与单用马拉硫磷(Rm)和氰戊菊酯(Rf)逐代处理的亚品系作比较。处理10代后,Rm和Rmf对马拉硫磷的抗性分别是M晶系的266.4和6.1倍,而Rf和Rmf在处理5代后,对氰戊菊酯;山抗性均已达243.3倍。漠拟结果表明:(1)以杀虫饥理不同的杀虫剂进行镶嵌式防冶,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延缓抗性的发展;(2)对单因子遗传,内马拉硫磷特别有效,而对多因子遗传的氰戊菊酯效果不佳。此外,还讨论了抗性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17.
18.
A direct-spray technique for the biological assay of pyrethrins in Shell oil P31 is described, together with the experiments leading to its adoption. The technique is such that film effects are reduced to the minimum practicable, but it is otherwise as similar as possible to the film technique described by Parkin & Green (1943). Methods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For the biological assay of pyrethrins in Shell oil P31, the direct-spray method is slightly superior to Parkin & Green's film method, but both techniques should have their uses in general experimental work.  相似文献   

19.
FEVER AS A MECHANISM OF RESISTANC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