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甘肃南部野生铁线莲属植物种质资源及观赏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甘肃南部野生铁线莲植物的资源状况、分布、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甘肃南部有野生铁线莲属植物30种,分布于小陇山、白龙江、西秦岭林区各林场及甘南、陇南、天水地区.花(萼)大色彩艳丽,攀援性、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并提出多种观赏利用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铁线莲属(Clematis L.)为毛茛科大属之一,具有重要的园艺与药用价值。为探讨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演化规律,揭示属下组间及种间的亲缘关系,该研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铁线莲属21个类群的根尖进行处理、压片,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及核型分析,同时利用Ward联接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狭裂太行铁线莲、毛果扬子铁线莲、卷萼铁线莲、中印铁线莲、钝萼铁线莲的染色体形态为首次报道。结果表明:铁线莲属21个类群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数均为16(2n=2x=16),除中印铁线莲外其他类群均具随体;长瓣铁线莲、钝萼铁线莲、芹叶铁线莲、褐毛铁线莲、C.flammula、毛果扬子铁线莲的染色体为“2B”型,其他类群染色体为“2A”型;铁线莲属核型不对称系数在60.29%~63.79%之间;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组表现的较为原始,种间核型存在广泛变异。综上结果表明,铁线莲属植物染色体数目应由二倍体向多倍体演化后通过多倍体的二倍化过程产生非整倍体方向演化。铁线莲属染色体的演化主要在二倍体水平上进行,通过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式实现,通过产生杂合染色体、加强核型不对称性、染色体类型改变以及随体染色体的变化四种途径进化。同时,核型特征在分组水平与物种水平上的划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说明核型分析可为铁线莲属下组一级分类提供一定的线索。该研究结果为铁线莲属植物系统分类、遗传演化与资源利用等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浙江铁线莲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铁线莲属植物作为重要的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本文从植物分类学角度,总结了浙江省野生铁线莲属的种类及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园林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铁线莲属一新分类系统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提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一新分类系统。首先,简要回顾了此属的分类学研究历史,继对此属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重要形态特征和花粉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出一系列演化趋势。这些趋势,尤其是萼片和雄蕊的演化趋势说明在现存的铁线莲属植物中,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与其少数近缘种的花构造最接近比铁线莲属原始的银莲花属Anemone,因此,包括绣球藤等植物的绣球藤组sect. Cheirpsis被认为是铁线莲属的原始群。主要根据花构造对铁线莲属现存的15组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是在4条演化干(绣球藤干、欧洲铁线莲干、尾叶铁线莲干、长瓣铁线莲干)的演化过程中先后形成的。本文将此4条演化干处理为亚属。最后做出属下各级分类群的系统排列,并给出简要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湖北铁线莲属的区系特征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查阅文献和标本采集鉴定的基础上,确认湖北铁线莲属(Clematis L.)有37种14变种。对湖北铁线莲属的区系地理进行了分析。铁线莲属的分布中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在中国范围内云南和四川分布的种类最多(包括变种),然后以此为中心向四周的分布逐渐减少。湖北铁线莲属大部分种类分布在鄂西山区。湖北铁线莲属的地理成分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中国特有成分占湖北种类总数的68.6%。区系的性质是温带性的。根据毛茛科最原始的类群金莲花亚科Subfam.Helleboroideae起源中心的推测和铁线莲属古老类群的分布,推测铁线莲属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并以此解释湖北铁线莲属区系和周围省份铁线莲属区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摘要:系统介绍了国内铁线莲属植物在系统分类、种质资源、发育生物学、细胞染色体学、植物生理学、育种学、引种驯化及繁殖、栽培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提出在铁线莲属植物资源收集与保存、新品种培育方面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铁线莲属;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的叶表皮特征,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12组63种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3属9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7组27种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Spach) 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 Tamura)中,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8.
毛茛科铁线莲属的叶表皮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 ,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 (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的叶表皮特征 ,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12组 6 3种 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 3属 9种 ;在扫描电镜下 ,观察了铁线莲属 7组 2 7种 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 2属 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叶表皮细胞形状 (表面观 )为多边形、不规则形 ,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 ,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 ,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 ,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 :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 ,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 (sect.Meclatis (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 (sect.FruticellaTamura)中 ,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 ,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9.
云南铁线莲属植物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王文采和李良千最新系统,云南有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59种24变种,分属于3亚属6组,是中国该属种类分布最多的省份。横断山区可能是该属的起源、分化和特有中心,而滇西、滇西南以及滇东南地区也与该属的分化有一定联系。云南铁线莲属植物特有现象较为突出:含中国特有的56种(含变种),占云南总种数的67·2%;云南特有16种(含变种),占云南分布的中国特有种的35·0%。云南铁线莲属植物与国内邻近的四川关系最为密切,西藏的关系最弱;与国外邻近的缅甸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铁线莲属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国内铁线莲属植物在系统分类、种质资源、发育生物学、细胞染色体学、植物生理学、育种学、引种驯化及繁殖、栽培学方面的研究情况,提出在铁线莲属植物资源收集与保存、新品种培育方面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传粉过程中柱头对花粉的捕获策略,对6种铁线莲属植物(甘青铁线莲、灌木铁线莲、粉绿铁线莲、薄叶铁线莲、粗齿铁线莲和短尾铁线莲)的柱头显微结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6种铁线莲属植物的柱头均位于花柱的腹缝面,由花柱腹缝两侧细胞发育成柱头乳突,乳突形状随花期逐步从球状到指状甚至长指状过度,并伴随着柱头受粉面从花柱顶端朝花柱基部渐次发育成熟的特殊发育式样。观察分析6种铁线莲的花部综合征及花粉胚珠比(P/O)发现,柱头的此类发育式样与其他花部构成存在功能上的协同一致。为理解铁线莲属植物花部的进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野,对观赏用铁线莲属植物的育种栽培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较全面地观察了铁线莲属(Clematis)植物和邻近类群和叶表皮特征,并对其系统学意义进行了讨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12组63种5变种及其同族邻近类群3属9种;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铁线莲属7组27种2变种及其邻近类群2属6种植物的成熟叶表皮细胞及气孔器的特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叶表皮细胞形状(表面观)为多边形、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为较平直,浅波状和波状,气孔器普遍存在于下表皮,少数种的上表皮也有分布,其类型均为无规则型,在扫描电镜下可见:叶片通常具有条纹或有颗粒状或鳞片状附属物,气孔器外拱盖内缘通常为浅波状或近平滑。在黄花铁线莲组(sect.Meclatis(Spach)Tamura)和灌木铁线莲组(sect.Fruticella Tamura)中,叶表皮具有双面气孔器的特征对于组下亚组的划分有一定意义。并且叶表皮特征对于一些种的分类学处理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也为属下组间的系统进化关系提供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3.
铁线莲属植物分类学及园艺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类地位、引种育种、繁殖栽培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对铁线莲属植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并对其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今后我国应在保护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加强铁线莲新品种的培育,尽快实现产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铁线莲属许多植物的根作为传统中药“威灵仙”入药。近几十年来,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三萜皂苷、黄酮、生物碱、原白头翁素等成分。文章重点介绍了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有助于对该属植物做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睡莲属植物花粉形态特征,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并对花粉形态及其种间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离体萌发法对睡莲品种‘彼得’的花粉活力进行测定,为睡莲杂交育种亲本的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均为单粒花粉,形态均为近球体或扁球体,其中巨花睡莲花粉粒最大,体积指数为30.3;埃及白睡莲花粉粒最小,体积指数为19.2。(2)花粉外壁纹饰类型繁多,包括网纹状、小颗粒状、瘤状、小柱状、长条状、微波纹起伏状。(3)根据聚类分析可将18种或品种睡莲属植物分为4个类群,其中Nymphaea亚属与Brachyceras亚属间亲缘关系最近。(4)‘彼得’的花粉离体萌发率高,可达95%以上。研究认为,睡莲属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特别是花粉萌发沟类型、外壁纹饰等特征可作为睡莲属植物种间分类、亚属间以及种间亲缘关系、系统进化规律的关键证据。  相似文献   

16.
威灵仙为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和根茎。近年来,随着对威灵仙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深入,其三萜皂苷类成分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OA)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为了科学合理的利用该药材,本文对药典收载的三种威灵仙药材中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分布及其抗关节炎的药理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进行了全面修订, 确定此属含13种和13变种(包括1新变种和2新变种等级); 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 并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组内诸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还写出了此组的分种、分变种检索表, 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 并附有各种的插图。此组的花构造与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的近似, 与后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近, 区别在于此组的萼片通常斜上方开展, 呈黄色, 被毛的花丝下部变宽, 呈狭披针形, 而在对枝铁线莲组, 萼片水平开展, 呈白色, 被毛的雄蕊花丝呈狭条形, 下部不变宽; 二组可能均起源于欧洲铁线莲组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因此, 均应是隶属欧洲铁线莲亚属subgen. Clematis的成员。根据对此组植物形态特征的分析, 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的颜色由于适应干旱气候, 由绿色变为灰绿色; (2)卵形或宽卵形、掌状分裂、边缘具齿的小叶可能是原始的特征, 而披针形或条形、不分裂、全缘的小叶是衍生的特征; (3)单独、顶生、只是花梗的花是由具花序梗和二苞片的聚伞花序发生减化(reduction)而衍生的; (4)萼片形状的演化趋势与小叶形状的演化趋势近似, 也由卵形演变到披针形或条形; (5)萼片内面无毛是原始现象, 而被毛则是衍生现象; (6)萼片顶端无突起是原始现象, 出现突起则为衍生现象; (7)花药形状由长圆形演变到狭长圆形和条形。根据上述演化趋势, 推测具较多原始特征的甘川铁线莲C. akebioides和甘青铁线莲C. tangutica为此组的原始种, 而具较多衍生特征的尾尖铁线莲C. caudigera和角萼铁线莲C. corniculata为此组的进化种。组成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缘、帕米尔高原和邻近山地集中分布有此组10种(包括7特有种), 当是此组的分布中心; 而甘川铁线莲和甘青铁线莲二种分布区的主要重叠部分所在的青藏高原东缘则可能是此组的起源中心。过去,一些铁线莲属专家将属于欧洲铁线莲组的C. ispahanica Boiss.和属于对枝铁线莲组的C. graveolens Lindl.误置于黄花铁线莲组中, 对此, 本文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全面而系统的综述,为传统中药透骨草的品种整理和质量评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前言     
《广西植物》2021,(S01):F0002-F0002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是我国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有花植物分类学研究。王文采院士在毛茛科(Ranunculaceae)、苦苣苔科(Gesneriaceae)、紫草科(Boragin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等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修订了毛茛科翠雀花属(Delphinium)、唐松草属(Thalictrum)、铁线莲属(Clematis)等多个属的分类系统。2019年6月,王文采院士开始对中国银莲花属(Anemone)进行分类学修订,并于2020年7月完成了《中国银莲花属新分类》的整个编写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翠雀属1新种、1新变种,铁线莲属1新变种,毛莨属2新种、1新变种,补充描述了《中国植物志》28卷毛莨科中遗漏的台湾铁线莲属3种和四川毛莨属2种,讨论了台湾铁线莲数种植物模式观察情况,还补充了白花菟葵的地下茎、果实和种子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