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亚致死效应,采用点滴法测定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及亚致死剂量溴虫氟苯双酰胺(LD15和LD30)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测定了亚致死剂量(LD15、LD30)和半致死剂量(LD50)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体内解毒酶(GST、EST、MFO)、保护酶(SOD、POD、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溴虫氟苯双酰胺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具有良好的触杀活性,LD50值为0.50μg/g。亚致死剂量(LD15和LD30)溴虫氟苯双酰胺处理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后,幼虫存活率显著下降,较对照分别下降了6.7%和32.88%;LD30处理的成虫畸形率(8.33%)较对照(1.75%)显著升高,产卵前期(3.31 d)较对照(2.88 d)显著延长。溴虫氟苯双酰胺3个不同剂量(LD15...  相似文献   

2.
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毒性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欢  徐希莲 《昆虫学报》2019,62(3):334-342
【目的】明确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的毒性, 探讨这两种农药亚致死浓度对地熊蜂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羧酸酯酶(CarE) 3种解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饲喂法测定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依据农药对蜜蜂生态风险的危害熵(hazard quotient, HQ)值评估这两种农药对地熊蜂的风险。同时测定了这两种农药亚致死剂量(LD50和LD80)处理后地熊蜂AchE, GST和CarE的活性变化。【结果】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和43%联苯肼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急性经口毒性测定48 h时LD50值分别为3.590和1 447 μg a.i./蜂,其中60 g a.i./L乙基多杀菌素表现为中毒,43%联苯肼酯表现为低毒。两种农药对地熊蜂采集蜂的HQ值均低于50,表现为低风险。LD50和LD80剂量的乙基多杀菌素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3 h时地熊蜂AchE活性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1.45和1.23倍,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两个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rE活性3 h时同样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50和LD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1.24和1.53倍, 24 h后活性受到抑制,其中LD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LD50和LD8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对照组的2.24和2.58倍,24 h后活性降低,但两个剂量处理组GST活性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3%联苯肼酯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3 h时LD50和LD80剂量处理组AchE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AchE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是对照组的75%和80%;CarE活性3 h时被抑制,LD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D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4 h后CarE活性被激活,其中LD5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LD80剂量处理组CarE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D50剂量处理组GST活性3 h时被激活,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 h后活性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 h和24 h的活性分别为对照组的2.04和1.72倍,LD80剂量处理组3 h的GST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 h后活性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基多杀菌素和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HQ 评估均表现为低风险,其中联苯肼酯对地熊蜂的安全性较高,在熊蜂授粉过程中可以按照推荐剂量应用,但过量施用或者长期施用可能会造成熊蜂体内药剂积累引起生理或者行为的变化,乙基多杀菌素在温室及大田授粉期的使用剂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从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发现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second extracellular loop ofβ1-adrenoceptor,β1-AABs)以来,自身免疫机制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日渐受到重视。本研究组前期研究显示血清β1-AABs阳性的成年大鼠部分出现尿潜血及尿蛋白阳性,但机制不清。因此,本实验选择直接静脉给入抗体来观察β1-AABs长期存在对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用人工合成的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II)抗原肽段免疫正常成年大鼠以获取β1-AABs。通过观察β1-AABs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来反映其是否具有生物学活性。目的抗体经纯化后,通过静脉定期注入成年及老年大鼠体内以观察该抗体对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生化分析仪定期检测大鼠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和尿酸(uric acid,UA)水平,同时尿分析仪检测尿比重、尿潜血、尿蛋白及尿糖的变化情况,以反映肾脏功能的波动;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的变化。同时将β1-AR-EGFP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中,观察β1-AABs通过作用于β1-AR对细胞坏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年及老年大鼠血清中BUN、CR、UA的水平随着β1-AABs的不断给入而渐进性升高,BUN/CR比值随免疫的进行呈现下降趋势;成年大鼠在β1-AABs免疫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尿潜血及尿糖水平的升高;同时,HE及Masson三色染色显示:β1-AABs免疫24周后,成年及老年大鼠肾脏集合管周围均可见到大量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沉积增加。HEK293细胞的研究结果提示,β1-AABs可通过增加细胞caspase-3水平而促进细胞凋亡的发生,而对LDH活性影响不大。由此提示,β1-AABs长期存在可导致成年及老年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芫根的降血脂功效,分别用剂量为400 mg/kg·d、800 mg/kg·d、1600 mg/kg·d的芫根95%乙醇提取物(EE95)和芫根醇沉水提物(WE)连续灌胃营养型高血脂症模型SD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肝脏系数.结果表明:芫根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与高脂模型组比较,EE95和WE各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TC、TG、LDL-C水平,HDL-C则不同程度高于高脂模型组;EE95高剂量组能降低血清中LDL-C的含量.EE95和WE对大鼠的肝脏系数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雌激素(estrogen,E2)对SD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肾小管上皮细胞Cx43蛋白表达的影响,选取32只健康雌性SD大鼠作为实验材料,所有雌性SD大鼠均先实施去卵巢(ovariectomized,OVX)处理,之后32只雌性OVX SD大鼠随机分为OVX组、OVX+假手术组、OVX+I/R组、OVX+I/R+E2组,每组8只。去卵巢2周后,OVX组不进行任何处理,OVX+Sham组进行假手术处理,OVX+I/R组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OVX+I/R+E2组在进行缺血再灌注处理前,连续3 d予以雌激素处理。通过比较各组SD大鼠血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肾脏HE染色及Paller评分,评价肾脏组织损伤程度,并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分析各组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x43蛋白的表达位置及水平。与OVX组比较,OVX+I/R组血清BUN、SCr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OVX+I/R组比较,OVX+I/R+E2组血清BUN、SCr水平明显降低(P<0.05)。HE染色观察发现,与OVX组相比,OVX+I/R组肾小管扩张明显,部分细胞碎裂坏死,Palle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OVX+I/R组相比,OVX+I/R+E2组可见肾小管轻度扩张,细胞结构较为完整,Paller评分明显下降(P<0.05)。通过免疫组化发现,OVX+I/R组Cx43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阳性表达高于OVX组及OVX+Sham组(P<0.05),OVX+I/R+E2组Cx43蛋白表达低于OVX+I/R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OVX组相比,OVX+I/R组Cx43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表达量增加,肾脏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Cx43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OVX+I/R组相比,OVX+I/R+E2组经过雌激素干预后,肾脏功能损伤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Cx43的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结果表明雌激素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是通过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中Cx43的表达实现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40,自引:9,他引:31  
吴益东  沈晋良 《昆虫学报》1994,37(2):129-136
用氰戊菊酯对来自阳谷的棉铃虫(YG)Heliothis armigera(Hubncr) 进行抗性晶系的筛选。在15代期间经过9代的室内选育,获得抗性品系(Fcn-R),抗性倍数高达2“3倍,筛选后F15代LD50值(24.1412μg/头)比筛选前F1代lD50值(0.2020μg/头)提高了119.5倍。对来自偃师的棉铃虫(YS)进行了连续两代单对筛选,得到敏感品系(Fen-S),敏感晶系的LD50值为0.0116μg/头,接近1983年东台敏感晶系的LD50值(0.0098μg/头)Fcn-R抗性晶系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七种杀虫剂的剂量-死亡回归线,发现Fen-R抗性品系对溴氰菊酯[LD50(Fen-R)/LD50(YG)=5.2X] 和氯氰菊酯(2.5X)具有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而对功夫菊酯(0.66X),氯菊酯(0.89x)、灭多威(0.74X)及久效磷(1.5x)没有交互抗性。氰戊菊酯加Pb的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的代谢作用。毒理学资料还暗示抗性为多因子(基因)的。  相似文献   

7.
探究辣木叶粉对SD大鼠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血液与肝脏抗氧化及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灌胃等容积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以及灌胃剂量分别为0.45、0.9、1.8和3.6 g/kg/体重(BW)的辣木叶粉悬浊液的实验组,预饲3 d,连续灌胃21 d后,摘眼球取血,处死,摘取脏器称重,所有样品用于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辣木叶粉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的含量(P0.05),提高大鼠血液及肝脏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液中免疫球蛋白A(Ig A)和免疫球蛋白G(Ig G)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另外,血液及肝组织中的抗炎因子白介素-10(IL-10)的含量均显著升高,血液中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以及肝组织中的白介素-17(IL-17)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辣木叶粉对大鼠生长性能无明显促进作用,但可有效降低血液中血脂、尿素氮和肌酐的含量,提高肾小球的滤过率,改善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提高SD大鼠血液及肝脏的抗氧化活性及免疫能力,且剂量在0.9~1.8 g/kg(BW)范围内效果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血肌酐、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尿素氮(BUN)等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且应用基因芯片探讨替米沙坦改善肾功能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其中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选用20只大鼠,采用STZ法制备糖尿病模型,而后将16只造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替米沙坦治疗组(给予10 mg/kg/d的替米沙坦,n=8)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n=8)。三组大鼠均连续灌胃12周。每4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体重。12周末测定大鼠24h尿蛋白、尿肌酐、血肌酐和BUN水平。12周末处死大鼠,取肾脏组织进行基因芯片实验,并运用real time PCR进行验证。结果糖尿病模型组24h尿蛋白(P<0.01)、血肌酐(P<0.05)和BUN(P<0.01)比对照组显著升高,Ccr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替米沙坦能改善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Ccr和BUN水平。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有1541个基因发生显著改变,其中554个上调,987个下调。基因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集中在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通路。Real time PCR证实替米沙坦组较糖尿病模型组ATP合成酶β亚基(Atp5b)、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VIc(Cox6c)和NADH脱氢酶(辅酶Q)铁硫蛋白3(Ndufs3)基因显著下调。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替米沙坦的肾脏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线粒体氧化磷酸化通路和PPAR-γ通路调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因素致亚健康模型大鼠血液生化和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多因素(MF)组、热水游泳(WS)组、睡眠不足(SD)组、单纯束缚(PC)组和正常对照(C)组,每组12只。采用热水游泳、睡眠剥夺和单纯束缚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联合建立亚健康大鼠模型,各组造模5d后,处死6只,剩余动物进行恢复性饲养3 d后处死。分别测定造模结束后和恢复3 d时大鼠的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气电解质等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C)组比,造模5d后MF组的大鼠BUN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CREA、AST、CK、CK/AS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WS组的大鼠TC、CK、CK/AST和LDH水平亦升高显著(P〈0.01),且各模型组的大鼠GLU浓度明显增加(P〈0.01);恢复3 d后,MF组的大鼠TC、AST、ALT、ALB、BUN、CK、CK/AST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1);WS组的大鼠血清AST、CK、CK/AST比值和LDH水平亦显著高于C组(P〈0.01),SD组的大鼠CK显著高于C组(P〈0.05);(2)与C组比,造模5d后MF组、SD组和PC组的大鼠PCO2、Hct和Hb均明显升高(P〈0.05,P〈0.01),WS组Hct和Hb升高显著且Na+显著降低(P〈0.01),MF组的大鼠PO2和SO2%均显著降低且K+明显升高(P〈0.05),且各造模组的大鼠HCO3-♂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恢复3 d后,除各造模大鼠的血液pH值和PO2均明显下降(P〈0.05,P〈0.01)外,MF组、SD组和PC组的大鼠PCO2升高并伴有SO2%的降低(P〈0.05,P〈0.01),MF组和WS组Na+仍明显低于C组(P〈0.05,P〈0.01),SD组的大鼠K+和Mg2+则明显高于C组(P〈0.05,P〈0.01)。结论不同因素诱导的亚健康状态大鼠的血液生化、血气电解质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故血液生化和血气电解质指标能有效评估亚健康状态机体血液微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银杏叶聚戊烯醇(GBP)的亚急性毒理实验,为GBP开发为保健食品或医药品提供基础。使用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GBP药物随机分为417、833 mg/kg和1250 mg/kg三个剂量组(相当于推荐剂量的50、100和150倍)和阴性对照组,将GBP掺入基础饲料中连续喂养30 d后,作血常规和生化指标测定,同时取出肝、肾、脾、睾丸称重,并对肝、肾、脾、胃肠、睾丸、卵巢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GBP各剂量组给予大鼠喂养30 d,动物活性和生长正常;各剂量组体重、30 d食物利用率、脏体比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雌雄大鼠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白细胞计数分类中嗜中性粒细胞(NE)、淋巴细胞(LY)、单核细胞(MO)、嗜酸性粒细胞(EO),嗜碱性粒细胞(BA)等血常规指标没有影响(P0.05),对血清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BUN)、肌酐、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白蛋白及总蛋白等各项生化指标没有产生明显差异(P0.05),对受检脏器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特异性病变。大鼠连续喂养30 d摄入1250 mg/kg剂量的GBP,未见该受试物明显的毒理效应,对机体未见不良影响。因此,可认为GBP服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骆驼刺提取物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反应。采用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药物组,连续灌胃3个月,对照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检查血液学、血生化、电解质及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各组大鼠给药期间未出现异常反应,高剂量雄性大鼠体重下降,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LYMPH、NEUT、RBC、HGB、PLT、BUN、K+、Na+升高,低、中、高剂量组的ALB、CHO、GLU降低,均在正常范围,组织病理学检查无明显变化,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剂量为1.0 g/(kg·d)[相当于生药22.7 g/(kg·d)]。本研究证明骆驼刺提取物对大鼠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大鼠在一次性力竭运动后肾脏裂孔膜蛋白的表达水平,探究PKC抑制剂对其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揭示PKC在运动性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运动组(E)、运动联合PKC抑制剂组(EPI),每组10只。E组和EPI组大鼠分别进行一次性跑台力竭运动(25 m/min),EPI组大鼠运动前1 d及1 h腹腔注射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5 mg/kg),C组和E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运动后即刻麻醉后,取血液、尿液及肾脏组织,使用化学比色法检测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血糖水平,使用荧光探针法检测肾脏ROS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PKC、Nox2、Nox4、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结果: ①与C组相比,E组尿蛋白、尿酸、尿糖、血尿素、血尿酸显著增多(P<0.05),血糖显著减少(P<0.01),肾脏ROS生成显著增多(P<0.01),肾脏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KC、Nox2、Nox4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②与E组比,EPI组尿蛋白、尿糖、血尿素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增加(P< 0.01),肾脏ROS生成显著降低(P<0.01),EPI组肾组织中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KC、Nox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一次性力竭运动通过PKC/NOX/ROS途径使大鼠肾脏裂孔膜蛋白nephrin、podocin表达下调;PKC抑制剂缓解力竭运动导致的肾脏裂孔膜蛋白表达下降,预防运动性蛋白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对酒精性损伤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雨生红球藻粉低、中、高剂量组(100 mg/kg、200 mg/kg、400 mg/kg)。其中,剂量组动物先灌胃受试物7 d,第8天开始,给予剂量组和模型组50%酒精连续灌胃7 d,建立酒精性损伤模型。最后一次灌胃16 h后处死小鼠,取血清和相关脏器,测定小鼠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和肌酐(creatinine, CREA)浓度,同时测定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β)含量。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各剂量组肾脏指数降低, BUN和CRE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升高(P0.01), MDA显著降低(P0.01),炎性因子TNF-α和IL-β也显著降低(P0.05)。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破壁孢子粉对小鼠酒精性肾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乳源性复合益生菌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高脂饮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利拉鲁肽组、复合益生菌低剂量组和复合益生菌高剂量组,正常SD大鼠为对照组,每组8只。血糖仪检测不同时段血糖值,ELISA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生化仪检测大鼠尿素氮(BUN)、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h Alb)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形态,qPCR法检测肾组织TLR2、TLR4的mRNA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组大鼠HbA1c、BUN、Scr及24h Alb水平明显下降,并且复合益生菌能够明显改善肾脏的组织形态,显著降低TLR2、TLR4的mRNA的表达和TLR2、NFκBpp65蛋白表达量。结论复合益生菌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其机制与部分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LR2、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阳离子脂质体作为基因治疗药物载体在小鼠体内的毒性。方法:采用流体动力学法,经尾静脉给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阳离子脂质体,对照组注射等量5%GLU液。于注射前、注射后第1天和第3天,经眶静脉采血,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外周抗凝血中的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中性粒细胞(GR%)。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的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同时做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肝、肾脏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2μl/g剂量以上组的WBC、BUN、CR均明显升高(P<0.05),ALT、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12μl/g剂量以下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与注射前比较,注射后第1天,WBC、BUN、CR显著升高(P<0.05),而注射后第3天除CR外均基本恢复正常(P>0.05)。而ALT、Alb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肾脏组织切片HE染色,各荆量组间组织结构变化无差异。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对小鼠外周血相和肾脏功能的毒性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故使用其作为核酸药物载体用于基因治疗研究时,剂量应小于12ul/g体重,给药时间应隔1天以上。  相似文献   

16.
该文探讨了Na-K-2Cl协同转运蛋白1(Na-K-2Cl cotransporter 1,NKCC1)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大鼠主动脉纤维化中的作用。采用5/6肾切除方法建立CKD大鼠模型,尾套法测定大鼠血压,脲酶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纤维化情况;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鼠肾脏和主动脉组织中NKCC1的表达;体外培养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通过免疫荧光实验观察细胞中Ⅰ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Ⅲ,Col-Ⅲ)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显示,CKD大鼠的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较术前和假手术组(sham)均明显升高(P0.05),BUN和Scr显著高于sham组(P0.05);CKD大鼠肾脏和主动脉组织损伤严重且纤维化明显,NKCC1的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醛固酮(aldosterone)使EC中NKCC1、Col-Ⅰ和Col-Ⅲ增多,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和vimentin上调,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和E-cadherin下调,在此基础上用布美他尼(bumetanide)使NKCC1、Col-Ⅰ和Col-Ⅲ减少,α-SMA和vimentin表达下降,CD31和E-cadherin升高。该研究表明,NKCC1可能通过增强内皮–间质转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oMT)促进CKD主动脉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高希武  董向丽 《昆虫学报》1997,40(2):122-12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中肠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的代谢能力明显高于对马来酸二乙酯(DEM)和两个混剂。LD5剂量的对硫磷和灭多威对棉铃虫3龄幼虫GSTs的活性均没有诱导增加的影响,用LD50的选择剂量仅对硫磷组GSTs活性增加15%。用含0.01%的芸香苷、2-十三烷酮和槲皮素的人工饲料饲养棉铃虫经1~4代后,GSTs活性提高4~18倍。3种植物次生性物质诱导组对灭多威和溴氰菊酯的敏感度均没有明显的变化,而槲皮素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则降低近一半,芸香苷和2-十三烷酮组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略有降低。这种对甲基对硫磷敏感度的变化可能与上述GSTs活性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红海榄红树群落的氯钠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广西英罗湾64年生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红树群落对Cl、Na的吸收分布和生物循环。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中.库存Cl、Na总量分别为349.39g/m~2和279.8 5g/m (g·Cl/g·Na=1.25,mol·Cl/mol.Na=0.81),其中地上部分别占60.4%和5 6.9%,地下部分别占39.6%和4 3.1%。群落Cl、Na的生物循环为:年吸收量分别为40.18g/m~2和26.56g/m~2;年存留量分别为11.40g/m~2和9.15g/m~2;年归还量分别为28.78g/m~2和17.41g/m ~2;循环系数分别为0.72和0.66。周转期Cl(12年)快于Na(16年)。群落对Cl、Na的富集率分别为2.18和1.8.  相似文献   

19.
四氧嘧啶剂量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何学令  尹海林 《四川动物》2003,22(4):255-257
目的 探索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所需的最低剂量和不同给药途径对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方法 用四氧嘧啶3种剂量于雌雄各半的SD大鼠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模型。连续15d测定有关指标(血糖、尿糖、尿量、饮水量、体重)。结果 ①静脉给药组动物有关指标变化比腹腔给药组明显;②静脉给药组低剂量组模型失败,高、中剂量组模型制作成功。结论 ①用四氧嘧啶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静脉给药优于腹腔给药,②用四氧嘧啶以静脉给药方法成功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未禁食情况下需剂量≥40mg/kg。  相似文献   

20.
Na-K-Cl协同转运蛋白是一类膜蛋白,负责转运Na、K、Cl离子进出上皮细胞与非上皮细胞。Na-K-Cl介导的转运过程是电中性的,多数情况下是1Na:1K:2Cl(乌贼轴突中是2Na:1 K:3Cl),其活性被布美他尼(bumetanide)和呋塞米(furosemide)所抑制。迄今为止,Na-K-Cl协同转运蛋白被鉴定出来两个同源异构体:NKCC1和NKCC2。NKCC1存在于多个组织中,含有NKCC1的上皮大多数属于分泌上皮,而且会有Na-K-Cl协同转运蛋白位于基底膜外侧;NKCC2只存在于肾脏,位于上皮细胞致密班的顶膜上。Na-K-Cl协同转运蛋白的调控在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中是不同的。Na-K-Cl协同转运蛋白的活性会受激素刺激和细胞体积变化的影响;有些组织中,这种调控作用(尤其是NKCC1亚基)是通过特定的激酶使该转运蛋白自身发生氧化/硝化、磷酸化/去磷酸化来实现的;蛋白过表达在Na-K-Cl协同转运蛋白的激活中也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