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上的蓟马过去发生不严重,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几年来,我国南方稻区稻蓟马的发生为害有日趋严重之势。福建省大约于1964年以来,此虫发生有所增长,为害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水稻秧苗期和分蘖初期的一种重要害虫。1973年福建全省各地早季稻蓟马发生严重,大大影响水稻生长。这一年早季各地象治螟一样,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连续施药防治两三次,才把蓟马为害控制下来。  相似文献   

2.
<正> 稻象甲Echincocnemus squameus Billberg,又名水稻象鼻虫,属鞘翅目,象虫科。该虫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成虫害叶,幼虫害根,以幼虫为害较重。 历年来,我区水稻秧苗受该虫为害较轻,均为零星发生,但1989年以来,稻象甲发生区域在扩大,为害亦在加重。据查阅有关病虫情报等资料,1990年稻象甲已在我区的兴安、合浦等38个县(市)发生,占我区总县数的44.2%。其中,早稻秧苗受害株率在30~40%的有永福县;在20~  相似文献   

3.
一、发生及为害情况 甜菜象(虫甲)又称象(虫甲)虫在本区早有发生,但过去农民一直认为它并不为害作物,因而把它叫做“放羊牛牛”,“好牛牛”等。自从1952年种植甜菜以来,遭到象(虫甲)严重为害,以后随着甜菜的发展扩大而大量蔓延。1955年土默特旗七区共种了6,700亩甜菜,在幼苗期即被象(虫甲)吃掉1,800苗;尤其是1958年春季因象(虫甲)  相似文献   

4.
甘薯象虫(Cylas formicarium Fabr.)又名红薯象鼻虫或红薯小象甲,是华南地区红薯的重要害虫,著块经其幼虫钻蛀为害即变黑发臭,人畜均不能食用。据两年来观察结果:在柳州地区,此虫第1、2代主要在红薯育苗地为害;第3代为害早薯;第4、5代则为害晚薯。  相似文献   

5.
洪若豪 《昆虫学报》1966,(4):294-302
本文记述福建地区为害柑桔三种象虫科食叶性害虫,即(1)大灰象虫;(2)大绿象虫;(3)长角小绿象虫。长角小绿象虫系国内尚未记载的柑桔害虫。这类害虫在本省柑桔产区及茶区发生较多,成虫主要食害嫩叶及幼梢,大灰象虫还能为害柑桔幼果,严重影响柑桔生产和育苗,需加防治。 大绿象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及幼虫在土中越冬。越冬成虫于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6月中、下旬为发生最盛期。初步观察成虫能食害16科24种植物,主要食害柑桔类果树及茶、桑等植物。长角小绿象虫,一年发生二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第一代成虫于4月末开始出土活动,以5月末至6月初,田间发生数量最大;第二代成虫于7月下旬出现,11月幼虫进入越冬期。 文中对三种象虫形态特征均有叙述。  相似文献   

6.
<正> 榆跳象Rhynchaenus alni Linnaeus属鞘翅目象虫科跳象亚科Rhynchaeninae的一种新害虫。国内尚无报道。现将1976年发现以来所观察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为害情况 此虫是专性为害榆树Ulmus pumila Lin-naeus叶片的毁灭性害虫,成虫和幼虫均为害榆  相似文献   

7.
<正> 棉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 Chao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棉花苗期害虫之一。一般年份发生为害较轻,但在重发生年,局部棉田的棉苗,常引起落叶,光秆,甚至死亡。此虫分布于浙江、山东、江苏。江苏省主要分布于苏南、苏北的沿江一带。南通棉区均有分布。主要寄主有棉与桑,偶尔也为害玉米。鉴于这方面的资料国内报道较少,特将我们的观察结果简报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稻瘿蚊Pachydiplosis oryzae Wood-Mason是我区中晚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从山区不断向平原扩展,1982—1983年我们在天等县对此虫在主要为害期秧苗期和分蘖期的为害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小区试验和大田调查,其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用瓜类诱杀稻象鼻虫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象鼻虫是湖南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成虫为灰褐色的小型甲虫,体长二分多,头部向前伸出好像象鼻一样,所以,俗称“钩鼻子虫”、“鉄牯牛”、祁东农民又称“剥殻虫”。幼虫白色无足,像蛆的形状,俗称水蛆。 稻象鼻虫的成虫主要在禾蔸间越冬,清明後开始在秧田活动,随即转入本田,常把水稻的嫩叶咬成平行排列的小孔,或咬断部分稻茎倒伏水面,尤以秧苗移植後未转青的时期内为害  相似文献   

10.
水稻象鼻虫是我区为害旱播秧苗严重的害虫之一,各县均有发生,尤以曲江、英德、从化、乳源、韶关等县较为普遍。据群众反映此虫有很久历史,不过以往早造旱播育秧很少,因此为害也不甚突出,但自1955—1956年来,技术改革进展很快,水播改旱播全区占40%,但播后受此虫为害严重的达50%,从化县旂杆乡有80亩秧苗被食去一半,英德县大镇区前进社的2000斤谷种,其中有200斤谷种也被食去一半,乳源县检查每平方尺秧苗中有20多个,其余各县赤普遍发生为害,严重威胁水稻增产。 此虫性喜晝伏夜出,每年约有二代。第一代成虫在清明至谷雨之间,群集秧苗叶鞘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板栗雪片象Niphades sp.是板栗上新发现的一种蛀果害虫。主要发生在深山区,为害板栗、油栗、茅栗等。为害严重的果实被害率达80—90%。1974年起对此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分述于后。 一、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9—11毫米(头管除外),栗褐色,全身密被黄色绒毛。头管较短粗,长2.5—3  相似文献   

12.
两种棉花新象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养昌 《昆虫学报》1974,(4):482-486
本文记述了两种棉花象虫。依据棉区昆虫工作人员的观察,棉尖象Phytoscaphusgossypii(新种)为害幼苗,能咬断嫩尖,影响棉苗正常发育。它也为害蕾铃期的叶片、苞叶、嫩尖、花蕾等部分。除棉花外,此虫还为害玉米、大豆、大麻等作物的幼苗。它发生于关中、华北、苏北、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棉小卵象Calomycterus obconicus(新种)就是刘国士、范秉法1934年报道过的棉小象鼻虫Calomycterus sp.。据他俩的观察,此虫主要为害幼苗,能咬断叶柄,蚕食落叶,有时竟把整块棉田的幼苗、叶片全部咬断,仅剩下顶芽。其为害程度可想而知。在幼苗生出前,它为害桑树嫩芽,所以桑园附近的棉田先受其害。此虫分布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即太湖周围。其危害早在1934年前便引起人们的注意,并由刘国士、范秉法报道了对其生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二齿茎长蠹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君  程惠珍 《昆虫知识》1997,34(1):20-21
二齿茎长蠹SinoxylonjaponicumLesne属鞘翅目、长合科(Bostrichidae),是近年来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蛀干害虫。尤其是北方地区连年干旱,导致此虫日趋严重,为害面积扩大。在北京、天津蓟县及河北遵化,二齿茎长合严重为害柿树苗,树苗被蛀率可达90%,造成大量苗木死亡;在陕西秦岭以南,此虫为害五倍子寄主植物青肤杨、盐肤木,造成部分枝条枯死,影响五倍子产量。为此,1988~1992年作者在北京地区对该虫的发生及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防治试验,现报道如下。1分布与寄主据报道,国外分布日本[1];国内分布云南[2]、河北[3]。据我…  相似文献   

14.
橡树、板栗、榛子为东北地区主要的木本粮、油树种。三种树的种子常受象虫为害而减产,据1959年调查,在东北地区为害严重分布较广的有橡实象虫Curculio dentipes Roel.、橡剪枝象虫 Cyllorhynchitesursulus goel.和榛实象虫 Curculio dieckmanni Faust等三种。天然次生林中也有发生,甚至有时共同为害同一树种。为深入研究及便于防治,作者对三种象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做了此较研究,井提出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5.
稻苗负泥虫(Lema oryzae Kuwayama)在广西桂北各县发生为害相当普遍,且已有相当久的历史,五、六十岁的老农说在他们年青的时候,就有这种虫为害水稻秧苗,只是有些年比较严重、有些年比较少而已。在临桂雁山附近一带近几年来为害逐渐趋向轻微,这主要由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正确领导之下,发动群众作全面性的防治所获得的效果;而另一方面,根据调  相似文献   

16.
几种杧果象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杧果,肉嫩味美、含糖高、维生素丰富,是热带地区的著名水果。但象虫为害严重,使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73—1975年我们在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和思茅地区,对为害杧果的几种重要象虫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作过一些初步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象虫科昆虫食性复杂,绝大部分是害虫,蛀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幼苗等。在广东省有不少严重为害的种类,如米象 Stiophilus oryzae(L.).玉米象 S.zeamaiz(Motschulsky)为害仓库谷类、玉米。竹直锥象 Cyrtotrachelus longimanusFab.竹横锥象 C.bugueti Guer.为害竹类,香蕉象 Cosmopolites sordidus(Germar)及香蕉双带象 Odoiporus longicollis Olivier 为害香蕉,甘茨长足象Alcidodes waltoni(Boheman)为害甘茨类,椰子象 Rhynchorus ferrugienus  相似文献   

18.
萍水象(Bagous sp.)又名萍象(虫甲) 、红萍虫、红虫,属鞘翅目象虫科,是浙南温州地区春萍繁殖阶段和早稻养萍期间为害绿萍的主要害虫。萍水象的成虫、幼虫均能为害绿萍,被害萍体初呈发绿色,后变黑紫色,无光泽,个体破碎,生长停滞,直至霉烂致死。据调查,萍水象尚能为害槐叶萍。虫害严重的萍田,一平方尺萍苗内成虫、幼虫多达千头左右,在二、三天内就能导致全田萍苗毁灭。因此,及时防治萍水象,是早稻养萍成败的关键之一。现将萍水象的初步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一、发生情况 一字纹稻苞虫(Parnara gut-tata)在粤北地区每年发生5—6个迭置世代。越冬幼虫一般在3、4月间化蛹羽化,成虫多产卵于荒塘、水圳边的杂草上。少数产卵于早造秧田,羽化较迟的亦有产卵于早造本田的。第一代主要为害油草。第二代在早造本田,但为害较轻微,坑、圳边油草及晚造秧田亦有分布。第三代除小部分为害早造迟熟水稻及晚造秧苗外,大部分栖息于水坑边、塘边油草上。晚造水稻移植后,适值第四代发生,又群集为害,是水稻被  相似文献   

20.
浙江稻田稻秆潜蝇为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2004在浙江较系统地研究了山区和半山区稻田稻秆潜蝇的种群动态与为害损失的关系,组建了田间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1、2代稻秆潜蝇的卵、幼虫、蛹、成虫死亡率分别为42.7%、14.5%、4.4%、12.6%和32.8%、16.5%、18.9%、15.6%。水稻秧苗期、大田期稻秆潜蝇卵(虫)量与株为害率、为害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随着卵(虫)量增加,株为害率上升,产量损失率加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成虫盛发至卵孵盛期为防治适期,稻秆潜蝇防治指标为秧苗期平均每百株有卵10粒,株为害率1%以上;大田期平均每丛水稻有卵1粒,株为害率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