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瑞士联邦综合理工大学近日利用可被人体吸收的一些聚合物和陶瓷材料构成的新复合材料研制出一种新型人造骨。其外形可以模仿断裂的骨骼,被植入人体后骨质细胞能附着并渗透到人造骨中。新材料中的毛孔使这些细胞可以交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人造血管内皮化研究需在人造血管内壁均匀粘附上一层内皮细胞。以往静态培养,细胞难以在其内壁均匀粘附生长,效果不理想。我们设计了一种内皮化人造血管旋转培养装置,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该装置体积小,整体可以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因而可维持细胞的生长环境不受影响。装置由三个部分组成:①旋转驱动器(蠕动泵)。②人造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近日,南京鼓楼医院研制成功血管腔内支架人造血管。这种新型人造血管采用钛镍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内衬高分子硅胶类薄膜制成,通过输送导管导人移植于人体血管病变部位,能够有效地治疗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闭塞、静脉闭塞以及大血管损伤等血管疾病。新型人造血管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4.
日本横滨城市大学一研究团队将人类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PS)培育成细胞前体(precursor cells),然后将其植入老鼠的头部,以利用其头部较强的血流来帮助细胞生长。植入的干细胞长成约5mm长能够生成蛋白质和分解毒素的人类肝脏。培植成功的人造肝脏虽然体积小,但能正常工作。这将使人造器官生产成为可能,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以改性猪小肠粘膜下层组织(SIS)为支架,利用仿生技术构建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可行性。方法:自犬隐动脉分离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与胶原蛋白凝胶均匀混合,分别种植于改性SIS膜表面,制成3 mm 仿生三层人造血管为实验组;制成单层人造血管为对照组,分别植入修复15例犬双侧股动脉缺损,术后进行彩超、组织学检测和电镜检测鉴定。结果:植入12周,14个仿生人造血管保持通畅,通畅率93.3%,有血管样生物结构形成,管腔内壁有完整的内皮覆盖,管壁中层见大量平滑肌细胞;对照组通畅率60%,有少许内皮细胞覆盖。结论:仿生小口径人造血管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并能在体内保持良好通畅性, 修复动脉缺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人造生物皮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由活细胞和生物相容性材料制成的人造生物皮肤是第一种获得FDA批准的组织工程产品,它们在治疗严重烧伤病人和顽固性溃疡病人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综述了人造生物皮肤的特点、制备方法和作用机理,并介绍了一些组织工程皮肤产品。  相似文献   

7.
美国密歇根州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一种新型的人造肾脏已经研制成功。这种新型人造肾脏是将人造肾脏与人体活性细胞相结合,用于肾功能衰竭患者三天,使损坏的肾脏恢复正常的功能。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发言人林肯肾脏病及高血压病医院的莱斯利·斯伯里(Leslie Spry)医生说:“通过在那些最严重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身上进行的实验,人造肾脏取得了出色的成果,如果这种人造肾脏被普遍接受,这将会是一种相当好的治疗肾衰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美国Toledo大学的科研人员研制的植入式薄型(1-10毫米)园柱状盘形人造生物胰已获美国专利,专利员为5,674,289。 Toledo大学的人造生物胰脏由两个腔室组成,其中一个称为中心腔室,内含产生胰岛素的郎格尔汉斯细胞胰岛。另一个腔室为比中心腔室较大的四周血管化的腔室,内含用生长因子处理过的,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基质。当临床使用时,人造胰脏则被植入腹腔或另一个合适的部位。在植入后的几周时间里,含有生产因子的基质材料会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并渗透进去,同时使基质血管化。其结果是使生物胰脏装  相似文献   

9.
为了建立兔角膜内皮(RCE)细胞系, 以家兔角膜为实验材料对RCE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细胞系的建立进行了研究. 取活家兔角膜, 采用内皮面朝下进行贴板培养, 并利用时间梯度连续揭膜法筛选出仅含有纯净RCE细胞的培养孔, 收集纯一的RCE细胞悬浮于含有硫酸软骨素氧化降解物、牛眼生素、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兔角膜基质细胞培养液、羧甲基壳多糖、N-乙酰葡萄糖盐酸盐和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DMEM/F12培养液(20%胎牛血清)中, 置CO2培养箱中启动原代培养. 启动培养的RCE细胞呈四角形或多角形, 3周后即可长成单层. 在随后的继代培养中, RCE细胞的形状逐渐由多角形变为成纤维样. RCE细胞生长状态稳定, 现已被传至67代, 已经建成了一个新的连续性RCE细胞系. 经鉴定, 该细胞系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约为53.8 h; 第67代培养细胞的特征性染色体数目为44条, 但出现了染色体的非整倍性. 综合特征性染色体数目、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实验和形态回复实验的研究结果, 证明该细胞系确为家兔角膜内皮细胞系, 为哺乳动物角膜内皮细胞的理论研究及人造角膜内皮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体细胞起源的人胚胎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治疗性克隆假设,可以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与病人具同样基因型的细胞或组织。这样起源的细胞或组织植回病人将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本研究将5岁、42岁、52岁和60岁4个不同年龄的人体细胞核植入去核的兔卵母细胞中重新启动,发育至囊胚,并分离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结果提示,年龄不影响体细胞被重新启动的效率。经过核型分析,同源染色体分析,原位杂交,PCR和免疫组化染色等多种鉴定,ntES细胞具有人染色体。ntES细胞可以长期增殖并保持不分化状态,也可以形成类胚体并分化出包括神经和肌肉在内的多种细胞类型。由类胚体诱导生成的混合细胞群体表达所有三个胚层(外、中、内胚层)细胞类型标记,说明ntES细胞具有分化成所有三个胚层的潜力。因此,从人体细胞核获得的ntES细胞与普通人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向多种细胞类型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尺寸人造血管的临床应用已取得很大成功,但用于冠状动脉等旁路搭桥的小口径人造血管的急性血栓堵塞问题,至今仍未解决.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可装于小口径人造血管前的旋流导引器,以期使进入人造血管内的血流产生旋动.对带有旋流导引器的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进行了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并与常规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分析揭示,这种旋流导引器的确能使人造血管内的血流产生旋动,从而改变人造血管内的血流流场和流速分布,使近壁面血液的流速和壁面剪切应力得到极大提高.本研究认为,血液在人造血管壁面的流速和壁面剪切应力的提高,可抑制小口径人造血管内急性血栓的形成,从而达到提高小口径人造血管的通畅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造血管的壁厚和松弛内径是其主要的几何特征参数。本文中首先依据国际标准ISO 7198的要求设计了测试人造血管松弛内径的测试定规,并对人造血管样品进行了测试。然后对人造血管壁厚的测试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基因疗法治疗再狭窄的第一例人体试验大概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该疗法由密歇根大学(Ann Arbor,MI)的Gary和Elizabeth Nabel夫妻研究小组着手进行研究,并于近期的两个动物实验中证实了这种基因疗法。 再狭窄是进行气囊血管成形术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又发生了再狭窄。当气囊被充气后,使动脉内部的表皮剥脱,触发一系列复合物,使血管内部的肿瘤样增生和平滑肌细胞(SMC)的移动达到顶点。这在美国每年40万例血管成形术中有一半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EP系列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和纵向顺应性进行了体外测试和研究,并分析了不同制备工艺对经编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化处理和波纹化热定性对人造血管的径向顺应性影响较大。测试压力段的选择对人造血管成品的纵向顺应性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些纺织型人造血管管壁的临床选择性破损特征,本文报告两种机织型人造血管管壁的均匀特性研究。通过对其整体、纱线、纤维三个层次的纺织结构性能以及相应的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揭示此类人造血管不同的管壁纺织结构对其生物力学性能整体均匀性的影响,并由此从纺织结构的角度预测该类人造血管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导致提前降解或破损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在新型人造血管的设计中,要避免此类纺织结构的弱节与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6.
水凝胶是一种半固态的人造胶状物质,由亲水性聚合物高分子链构成,能吸收大量的水分。鉴于其独有的水溶性或亲水性特征,水凝胶成为模拟天然生物组织功能的最佳选择。因此,水凝胶也被广泛应用到了医疗领域,常作为人体组织工程学支架或药物传输系统被植入患者体内。不过,这些人造水凝胶物质也常会出现断裂或撕裂的情况,为患者的长期使用带来了不少困扰。  相似文献   

17.
用酶分离了根癌土壤杆菌702菌株诱发的烟草冠瘿及其畸胎瘤细胞系的原生质体被培养在修改的K及NT培养液中。当它们长成小细胞团时,转移到不加激素的NT培养基上筛选出T-DNA转化了的细胞形成的细胞团。这样,建立了单细胞克隆的702C烟草冠瘿系及其702TC畸胎瘤系。经过15代继代培养,他们全部保持了他们原有的特征并且都含有nopaline。用这种畸胎瘤的芽进行了分化根的试验,有少数芽长了根得到完整的植株。分别测试了植株的各部分,植株的叶及其冠瘿都含有nopaline,而根中未测出nopaline。可能根是由丢失了T-DNA的正常细胞长成的。也可能是它的基因未表达。  相似文献   

18.
化学为自然科学,由化学元素组成化学物质,不同的化学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化学物质,它和生物界的人体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生物界分动物和植物,人是最高等的动物,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她由化学元素组成最小的细胞,由细胞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形成器官,不同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形成系统,由系统进一步组成人体。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体内始终发生着许许多多的变化,既有物理的,也有化学的,人体与化学反应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化学反应,就没有生命,更谈不上人类,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人体与化学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体皮肤可用生物反应器培养瑞士科学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体皮肤,迄今为止已治疗了30名烧伤病人,效果良好。这种生物反应器由计算机操纵,把人体表皮细胞放在有控制的培养液中每次能培养出0.4m2的皮肤。这种方法的新颖之处在于使用一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让皮肤细...  相似文献   

20.
人造心脏材料的选择是由人体组织的异体排斥、血液凝结、每年4千万次的跳动等因素所决定的。在美国,除了“贾维克7型”人造心脏外,还有许多研究中心正在致力于人造心脏的开发,如宾夕法尼亚州Hershey医学研究中心,俄亥俄州Cleveland医疗中心和麻省Waleham市热电子公司,它们也研究试制了具有部分或全部替代自然心脏功能的人造心脏装置。但是,各种设计在选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