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本研究选用实验动物长爪沙鼠和小白鼠拟建立新的人蛲虫病动物模型。在实验前,全部动物用复方甲苯咪唑(80mg/kg)驱除肠道线虫。感染动物的蛲虫卵,一种直接取自蛲虫病患儿肛门处,另一种为实验室培养的雌性蛲虫成虫产的卵。实验组动物分别以不同数量的虫卵(100个/只、400个/只和1000个/只)经口感染并分组喂养。同时在小白鼠的实验组中,选一组肌注醋酸可的松。1 ̄4周后分批解剖动物从肠道收集蛲虫,结果所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首次用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长爪沙鼠,探讨其作为研究卫氏并殖吸虫动物模型的可能性。结果显示:被感染的18只沙鼠全部检获到发育的大型童虫,回收率为6.7%~90%。童虫分布范围广泛,不仅腹腔、胸腔、肝、肺等组织中检获到大量童虫,并在2只沙鼠脑组织中亦发现童虫,所有童虫的生殖系统已发育达到性成熟前期。这表明沙鼠体内自然遗传属性及内在生态环境是适合卫氏并殖吸虫的生长发育。如对实验的沙鼠接种适量的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有可能提高沙鼠的存活时间,使童虫发育为成虫并产卵,从而使沙鼠这个实验动物成为一个适宜的卫氏并殖吸虫动物模型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长爪沙鼠生长与发育的实验观察杨一挥,未依柏,曹昌杰,刘缨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长爪沙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多能性、待开发的实验动物。研究其生长发育,可为该种动物开发利用,使之实验动物化提供理论依据。为此,我们在实验室对长爪沙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1984年5月—1986年4月连续24个月对盐池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长爪沙鼠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共解剖观察雌性成鼠2439只。结果第一年各月妊娠率都较高(13.2—87.2%),7月最高为87.2%,2月次之,为71.2%,4、5、9月均在50%以上(51.8—57.2%),11和1胡最低,分别为20.5%和13.2%。后一年妊娠率明显低于上一年,以6月较高,为52.5%,5月、7月次之,分别为34.6%和31.9%,11月未发现孕鼠,12月仅发现孕鼠1只。繁殖指数第一年2、4、7、9月超过1.50,而后一年各月均低于1.00。看来其繁殖与密度有关。1984年密度低(0.47只/公顷)而妊娠率高,1985年秋季密度4.6…  相似文献   

5.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我国北部和西北诸省的主要害鼠之一,鉴别鼠体的年龄对进行其生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73年5月—10月,我们在内蒙古集(宁)二(连)铁路沿线逐月捕打长爪沙鼠200只,记录其体重、体长和繁殖情况,并保留头骨作为牙齿系统的观察比较。我们先用6月份的捕鼠头骨作为鉴定年龄的基础材料,根据鼠在各生长阶段臼齿的变化,初步将长爪沙鼠区分为幼鼠、亚成年、成年和老年等4个不同年龄组。然后用5月份从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ulatus)腰带骨的比较,研究材料共30只骨骼标本均为成体。从测量中发现,它们之间差异比较突出,其主要特点: 1.腰带骨指数大沙鼠小于50,而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都大于50。 2.大沙鼠坐骨弓指数在100以上,长爪沙鼠90以下,子午沙鼠80以下。说明大沙鼠坐骨弓较深。子午沙鼠和长爪沙鼠骨盆联合指数都小于大沙鼠。  相似文献   

7.
长爪沙鼠实验感染周期型马来丝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虫病为我国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建立我国人体寄生丝虫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是丝虫病防治研究工作急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国内外已成功地将马来丝虫实验感染家猫及恒河猴等(Edeson等,1957、1958;连柱国等,1973)。因猫、猴等均系较大动物,尚不够理想。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工作者试将马来丝虫人工感染多种小型啮齿动物,但或感染不成或仅获得有限的成功率。迄今较广泛应用的丝虫小型动物模型仅有棉鼠(Sigmodon hispidus)——棉鼠丝虫(Litomosoides curinii)和利比亚沙鼠(Meriones libycus)——魏氏盖头丝虫(Dipetalonema viteae)二组(Ash,1974)。这两种丝虫均非人体寄生。1970—1974年国外陆续报道(Ash等,1970a、b;Ash,1971、1973a、b,1974;El Bihari等,1971、1973;Gwadz等,1973;McCall等,1973;Ah等,1973、1974;Butts等,1974)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速发型高脂血症模型的方法。方法用含1%胆固醇高脂饲料分别饲养大鼠、小鼠和沙鼠,检测其血清TC、HDL-c、LDL-c、TG,比较三种动物对饲料反映的特点。结果沙鼠组的TC、HDL-c及LDL-c在第1周时明显的升高,并且平稳的保持此升高趋势到第四周。而TG数值相对平稳,没有变化。而大鼠和小鼠的TC、HDL-c、LDL-c、TG值没有变化。结论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可快速诱发长爪沙鼠形成高脂血症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方法以雄性长爪沙鼠为供体,采用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得率和活率,过碘酸-希夫氏反应(PAS)鉴定肝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肝细胞形态变化,并使用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培养基维持培养。结果组织消化法和Seglen两步灌流法平均每只长爪沙鼠可分别获得肝细胞(1.33±0.34)×107个、(3.97±1.15)×107个,细胞活率分别为(29.4±6.05)%、(80.3±4.56)%,这两种方法在细胞得率及活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肝细胞内因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经PAS染色后被染成红色。结果表明肝细胞在贴壁后72 h内,肝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结论采用胶原酶经肝门静脉灌流分离肝细胞是一种高效获得肝细胞的方法。各种细胞因子有利于维持肝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分化,长爪沙鼠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将为肝脏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药物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以下通称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ncylostoma duodenale)(以下简称十二指肠钩虫)各发育阶段的形态学鉴别已很清楚,但在生物化学上有那些异同则所知甚少。Yoshida(1977)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电泳法分离了锡兰钩口线虫(Ancylostoma ceylani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地区,由于野外食物条件的季节变化极为明显,许多种鼠类,特别是不冬眠鼠类,都形成了贮食习惯。对于长爪沙鼠(Merionesunguiculatus,简称沙鼠),夏武平等介绍了内蒙古宝昌县的田间沙鼠洞穴贮粮情况[1],赵肯堂描述过土默特旗田间沙鼠...  相似文献   

12.
长爪沙鼠血清雌性激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长爪沙鼠、NIH小鼠和SD大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为研究长爪沙鼠的生殖和胚胎工程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生产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不同阶段雌性沙鼠E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P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E2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同期NIH和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在经产期的动物间水平接近(P>0.05);P值比较,处女期沙鼠与NIH接近,与SD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经产期沙鼠在三种动物中是最高的(P<0.01)。结论长爪沙鼠血清E2、P的含量具种属特异性,并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长爪沙鼠生长繁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物的生长繁殖性能是其生理学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实验动物的开发和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选择离乳的长爪沙鼠 80只 (雌雄各半 ) ,一雌一雄长期同居。结果 每胎产仔 3~ 7只的居多 ,占总胎数的 77% ;平均每胎产仔 (5 .0 2± 2 .1 1 )只 ;每年产仔胎数 5~ 9胎的较多 ,占总胎数的 91 .7% ,平均 (7.4 9± 2 .0 1 )胎 /年 ;最早的初产周龄为 1 3周龄 ,最长的 5 2周龄 ,在 1 3~ 2 0和 2 5~ 2 8周龄的居多 ,占总对数的 80 %。长爪沙鼠的平均出生重为 3.5g ,成年鼠平均体重雌性 5 5 .6g ,雄性 6 7.2g。结论 普通级长爪沙鼠封闭群配种日龄最早在 6 5日龄 ,初产日龄超过 2 0 0日龄的长爪沙鼠应淘汰 ;性别对长爪沙鼠体重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长爪沙鼠资源开发利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是源于我国的"多功能"实验动物资源,在某些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多的长爪沙鼠生物学特性将被发现,这些将使长爪沙鼠资源利用更加多元化。本文对长爪沙鼠的开发研究历程及在分类学、寄生虫学、脑缺血、脂质代谢、神经性疾病和肿瘤学等研究中的应用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5.
蒙古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16.
正常长爪沙鼠的血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爪沙鼠是有开发应用价值的实验动物。本文首次测定了我国人工驯养、繁殖的100只(雌雄各50只)正常长爪涉鼠的血象正常值。其血象数据与国外学者报道的基本一致,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常长爪沙鼠心电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描记了105例长爪沙鼠的正常心电图,对其各波的电压和有关成分的正常值进行了统计处理和分析。长爪沙鼠心电图虽无典型的S—T段,但其他成分明显、清晰、稳定、重显性好。  相似文献   

18.
长爪沙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Z:ZCLA长爪沙鼠封闭群、野生群和近交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评估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在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中共有9个微卫星DNA标记获得稳定的结果, 分别为AF200940、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41个等位基因, 每个基因的等位基因数从1~7不等, 片段大小在120~283 bp之间, 所有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分别为0.5032和0.4656, Z:ZCLA封闭群和野生群9个微卫星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2.78和2.89, 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3704和 0.3893,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256和0.3344, 两个群体都表现为中度多态, Z:ZCLA封闭群较野生群稍低; 在3个近交系中共有8个位点获得稳定的扩增结果, 分别为AF200941、AF200942、AF200945、AF200946、AF200947、D11Mit128、PKC和 SCN, 共检测到11个等位基因, 片段大小在140~241 bp之间, 其中5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纯合, 3个位点在群体内表现为单态杂合, 所有位点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呈单态性, 表明这3个长爪沙鼠品系基本符合近交系的要求, 微卫星标记技术适用于近交系长爪沙鼠的遗传检测。  相似文献   

19.
长爪沙鼠的一些生态学资料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是荒漠草原分布较广的害鼠。夏武平(1982)、赵肯堂(1960)等对长爪沙鼠的某些生态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从1979年5月至1980年6月在宁夏陶乐县对长爪沙鼠的数量季节变动、迁徒、繁殖、年龄组成、食性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长爪沙鼠精子的形态和结构。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与结论 长爪沙鼠精子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 ,全长为 ( 15 6 3 2± 6 61) μm ,头长为 ( 10 4 3± 2 12 ) μm ,颈、尾部长为 ( 14 5 89± 5 14 ) μm ,具典型的啮齿类动物的精子形态 ;长爪沙鼠精子的尾部轴丝是 9+ 2模式 ,轴丝外围有 9条大小、形态不一的外周致密纤维 ,外周致密纤维从主段到末端逐渐变细 ,并在主段的近末端处分 4批终止 ;主段的纤维鞘具有腹侧纵柱、背侧纵柱、内嵴等结构。在精子尾部的末段 ,外层仍保留有纤维鞘的结构 ,但无外周致密纤维 ,轴丝仍然为 9+ 2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