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来源抗虫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农林业生产中的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获得了很多抗虫基因。本文综述了目前源于植物的抗虫基因的种类,归纳了研究较多的抗虫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提出了植物抗虫基因在虫害防治中面临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展望了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的遗传特性进行改造,进而改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的出现是人类对次生代谢途径的深入了解和分子生物学向纵深发展的结果,同时它又促进了次生代谢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调控因子的应用和多基因的协同转化为植物次生代谢基因工程拓宽了思路。从次生代谢图谱、植物基因工程策略和植物转基因方法等方面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在植物抗病、抗虫、抗除草剂和改变植物的某些成份方面都已得到不少转基因植株,有的已经建成了品系;为提高作物的产量、抗逆能力、改进它们的品质,进行快速、优质、稳产的良种选育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诱人的途径。作为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巳被列入我国新技术研究计划之内。目前,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的首批成果已经接近或初步进入了开发利用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品系、品种中的遗传稳定性如何。转基因植物可能造成的农业污染等问题,都需要研究。本综述除着重于介绍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一些最新成果外,同时根据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经验,提出了在我国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植物基因载体—Ti质粒的应用方法<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中期,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DNA重组技术及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基础上,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植物基因工程。由于传统的农业育种工作对新技术的迫切需要,高等植物之基因工程一开始就发展迅猛。植物基因工程的关键是如何将外源DNA引入具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Chilton等(1977)证明,根癌农杆菌使许多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是其  相似文献   

5.
植物外源凝集素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外源凝集素及其基因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尤其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 ,植物外源凝集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植物外源凝集素的分类、分布、多样性、基本组成与结构、凝集素基因同源性、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等。重点讨论了凝集素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基因工程与植物的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及其在植物遗传改良中与常规改良技术相比具有的明显优势,介绍了经基因工程技术改良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与应用状况,分析了植物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潜在风险.阐述了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遗传改良与常规遗传改良的关系,并对今后基因工程在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又开拓出新的生物学领域一植物基因工程。近年来有关该领域的研究发展迅猛,突破很多。植物基因工程的基本模式是:分离和制备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嵌入载体,获得重组DNA,将重组DNA引入植物细胞,使其稳定存在并能复制,转录和翻译;重组DNA还可经有性或无性方式传递给植物子代,达到按人类的目的修饰和改造植物细胞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8.
植物和土壤杆菌相互关系的生物学研究导致了Ti质粒的发现。Ti质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导致了第一个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通过Ti载体和其它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的发展及其和植物细胞分化为完整植株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结合,为植物的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和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通向生产应用开辟了宽广的道路。现在利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手段来改造植物已经成为现实可行的了。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为防治农业害虫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本文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近年来所取得的某些研究进展,包括目前已发现和利用的抗虫基因、提高抗虫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的方法以及防止或延缓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并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前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植物抗病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凤  牛永春  吴立人 《生命科学》2001,13(4):151-153,150
植物抗病基因(R基因)是分子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抗病反应中的功能研究为揭示植物抗病机制和有效-控制植物病害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R基因的成功克隆方法和克隆新策略,对R基因编码产物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分析,并对通过遗传工程途径发展R基因介导的抗病植物新品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近年来,随着植物抗病基因(尤其是抗病毒基因)的分离,植物抗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重大突破。本文针对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抗病基因、转化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基因工程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特异性启动子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特异性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是实现基因表达三维调控的重要策略,并已应用于植物品质改良基因工程、抗性基因工程及植物生物反应器等领域。文章综述了特异性启动子的结构、类型、研究方法及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双基因和多基因转基因植物已经商品化,并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转基因植物研究中,使多个基因同时在植物体中表达调控依然很难实现,是植物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中的难点。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方法,弥补了获得双价或多价转基因植物传统方法的缺点,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本文对目前构建融合基因的方法作了评述,并对比较新颖的连接肽2A和LP4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虫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水稻抗虫转化研究工作进展迅速,一批极具应用潜力的抗虫品系初露端倪。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水稻抗虫基因工程取得的进展。结合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成果,对目前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其中主要讨论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早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从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历史出发,论述了第一代抗虫基因、第二代抗虫基因,重点介绍了B.t.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胆固醇氧化酶基因和营养杀虫蛋白基因,并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以来由于重组DNA技术的建立,使真核生物特定基因的分离有了可能。随着基因结构分析技术的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同时绿色植物基因结构和基因工程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对植物核基因——贮藏蛋白基因、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基因,以及有希望成为植物系统载体的Ti质粒DNA和花椰菜花叶病毒DNA的研究,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外源凝集素及其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植物外源凝集素及其基因研究所近年来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植物基因工程中,植物外源凝集素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植物外源凝集素的分类、分布、多样性、基本组成与结构、凝集素基因同源性、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等。重点讨论了凝集素基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随着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免疫学理论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以开发新型高效疫苗为目标的新的研究领域异常活跃 ,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基因缺失疫苗、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各展风姿 ,但这些系统存在设备复杂 ,成本高 ,免疫原性较差和外源微生物污染的缺陷 .为克服上述缺陷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的疫苗研究策略迅速发展 ,短短几年以植物为生物反应器的可食性疫苗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这些进展也开辟了植物生物技术革命的新天地 .1 转基因植物基因疫苗研究原理和策略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 ,是将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19.
观赏兰科植物组培快繁及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兰花作为一种高档花卉,近年来其组培快繁和基因工程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综述的观赏兰科植物组织培养内容包括外植体、培养基及培养方式等,遗传转化内容包括靶材料、选择标记基因、报告基因、启动子和转化方法等并总结了兰科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成果、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是本世纪八十年代刚刚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学科。因为这门学科处在植物抗性生理与植物基因工程两大学科的交叉点,加之植物抗性基因本身的复杂性,所以一开始就使这一方面的研究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和艰巨性。然而,植物抗性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在改造植物性状、创新植物类型以及大规模改造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诱人前景,却时刻在吸引着世界各国有关学者们的密切关注和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