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PCR—RFLP和RAPD对球壳孢目真菌系统学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周永力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2):160-166
对球壳孢目真菌首次采用PCR-RFLP和RAPD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4属12种24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酶切,结果表明:主要属的ITS区长度不同,同属不同种相同。Coniothyriun,Phyllosticta,Ascochyta,SetoriaITS区长度分别为630,560,550,540bp;酶切图各间差别明显,属内种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球壳孢目真菌DNAGC含量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十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 G+C 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茵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间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属间差异不显著,故认为GC含量分析不宜用于球壳孢目属、种级分类单位的划分,但可作为排除性指标辅助某些种类的否定性判定。  相似文献   

4.
刘伟成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278-282
利用热变性温度法测得球壳孢目5属14种19个菌株DNAG+Cmol%的变化范围为48.08~53.7平均值为51.12,与文献报道的丝孢菌类的平均值接近,也与子囊菌的平均值相差不大,提示该类群的种类及其与大多数丝孢菌间在系统演化上似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与形态分类对半知菌的处理相吻合,也为其有性阶段大多属子囊菌这一事实提供了佐证;各属,种GC值接近,且相互璋有交叉,种内菌株间差异小于2%,方差分析显示  相似文献   

5.
球壳孢目真菌个体发育研究I:壳二胞等四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永力  吕国忠 《菌物系统》1998,17(3):199-205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以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lyhh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psis为全壁芽生壁梗式,Septoria为全璧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lnaerosidales)的Ascochyta, Phyllosticta, Phomopsis, 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 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养条件下,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壳孢目(Sphaerosidales)的Ascochyta,Phyllosticta,Phomopsis,Septoria四属进行个体发育研究,明确了其产孢方式:Ascochyta和Phyllosticta为内壁芽生瓶梗式;Phomopsis为全壁芽生瓶梗式;Septoria为全壁芽生合轴式,这一结果为属级分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产孢方式是属内共同具有的稳定特征,分生孢子的形成方式类型、产孢细胞及分生孢子的形态是划分属的首要标准。以寄主植物属为基础确定的同属大多数种在个体发育上无明显差别,分生孢子的形态及大小是分种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球孢白僵菌高壳聚酶突变株的筛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1316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高能电子束分别诱变分生孢子,采用平板透明圆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经3轮诱变,筛选到5株高产突变株。其中一株最高产的定名为Beauveria bassiana 1316-V1,其壳聚糖酶活力是原始菌株的16倍;而且经传代培养,其高产特性能够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蕉孢壳属真菌4个中国新记录种,即:马克欧文蕉孢壳菌Diatrype macowaniana、波纹蕉孢壳菌Diatrype undulata、俄勒冈蕉孢壳菌Diatrype oregonensis和刺蕉孢壳菌Diatrype spilomea。其中,马克欧文蕉孢壳菌和波纹蕉孢壳菌采自吉林省,前者的主要特征为子座扁球状,不规则,黑色至黑褐色,子囊孢子短棒状、无色透明;后者主要特征为子座大片垫状蔓延,呈波浪状轮廓,表面黑色,通常具明显边界,子囊孢子腊肠状、淡黄色;俄勒冈蕉孢壳菌D. oregonensis采自云南省,其主要特征为子座呈圆锥状肿块,圆形或多边形,表面黑色,子囊孢子腊肠状,透明至淡黄色;刺蕉孢壳菌D. spilomea采自海南省,其主要特征为子座从树皮中裂出,垫状,轮廓不规则,边缘陡,黑棕色至黑色,子囊孢子短棒状,透明无色。根据采集的材料对以上4种的宏观和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及图示。  相似文献   

10.
座壳孢属真菌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的功能、资源调查、经典分类发展历程及其传统分类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座壳孢的系统发育等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旨在为澄清该属真菌的种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RAPD标记研究对虾属六个种间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宋林生  樊拥军 《动物学报》1998,44(3):353-359
用RAPD技术对对虾属中六种对虾基因组DNA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在事先优化的反应条件下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共得到364条清晰稳定的多态性片段,片段长度在230 ̄2800bp之间。统计这些片段,根据扩增片段的共享度计算出相对遗传距离指数,然后用UPGMA和NJ等聚类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构建系统树,确定了它们相互间的亲缘关系。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到,外部形态比较相似的种类在基因组DNA上表现出较大的相  相似文献   

12.
节丛孢属rDNA ITS区RFLP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朢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节丛孢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该属10种12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aeIII、HpaII、TaqI)酶切。结果表明该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其长度范围在658~705之间,酶切图谱能体现不同种间的多态性,根据4种内切酶酶切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的节丛孢属分子系统树,基本体现了属内不同种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节丛孢属形态分类上的合理性,同时对该属属征的扩大提出疑议。  相似文献   

13.
捕食线虫真菌rDNA ITS区间RFLP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PCR-R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3属14种16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aeIII、HpaII、TaqI)酶切,结果表明不同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其长度范围在585~695之间。酶切图谱种间差别明显,种内基本一致,同属菌株图谱没有特异性,暗示传统的分属可能过细,某些属的成立还有待商榷,PCR-RFLP对确定疑难种的地位有重要意义,但不适用于种下水平的系统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麦双引物RAPD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RAPD标记是近几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标准的RAPD的反应是以10个寡聚核苷酸作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出基因组的部分片段,我们在研究外源DNA导入小麦后外源遗传物质的追踪时,对这个方法进行了改进,采取了双引物进行扩增,结果双引物反应能够比单引物反应扩增出更多的多态性片段。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双引物扩增出的新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无同源性,并对双引物扩增出的多态性片段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五种鲤科鱼类的RAPD分析兼论稀有鮈鲫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作者采用20个随机引物,对五种鲤科鱼类,即稀有鲫、中华细鲫、麦穗鱼、唐鱼和草鱼的基因组进行了DNA随机扩增分析(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RAPD)。其目的是为了探讨稀有鲫的系统分类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物种中,稀有鲫与中华细鲫和唐鱼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6.
用9个引物对来自安徽和浙江的16株12种拟青霉 (Paecilomyces Bainier) 进行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间的相似系数在21%~46%之间。RAPD指纹图谱在拟青霉属不同种间具明显的种的特异性,可区别所有形态近似的种类,是鉴定菌种的有效途径。RAPD结果也暗示分离自灰僵蚕的RCEF197可能是一新种。对比RAPD聚类树状图和基于ITS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图,表明该聚类树状图不适于分析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RAPD技术对拟青霉属菌株进行分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9个引物对来自安徽和浙江的16株12种拟青霉 (Paecilomyces Bainier) 进行RAPD分析,获得的平均相似性系数表明,种间的相似系数在21%~46%之间。RAPD指纹图谱在拟青霉属不同种间具明显的种的特异性,可区别所有形态近似的种类,是鉴定菌种的有效途径。RAPD结果也暗示分离自灰僵蚕的RCEF197可能是一新种。对比RAPD聚类树状图和基于ITS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图,表明该聚类树状图不适于分析种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水杉(属)系统位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胡先啸、郑万钧发现了化石属Metasequoia Miki唯一的现存活化石水杉M.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当时被认为是植物学界的重大事件而引起轰动。但水杉(属)的分类地位从一开始就陷入歧见:胡、郑(1948)认为水杉叶及球果鳞片的交互对生特性足以把它提升为水杉科Metasequoiaceae;但邓叔群(1948)、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技术对三种绒螯蟹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RAPD技术结合一定的形态学研究手段,对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及其合浦亚种进行亲缘关系的研究,为三种绒螯蟹的种及亚种分析重要资料,三种绒螯蟹的第四步足前节长宽比值,与其分类标本吻合或基本吻合,用一组引物,对每种各1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一批特异,可重复的扩增图谱,扩增区带的相似率分析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的亲缘关系远,而日本绒螯蟹合浦亚种与日本绒螯蟹近,最后,对文中RAPD  相似文献   

20.
巴马小型猪与贵州小型香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经过筛选的31条引物对巴马小型猪和贵州小型香猪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分析二品系实验用小型猪的遗传多样性.两品系实验用小型猪品系内及品系间多态性位点的百分数分别为30.9%和25.7%,品系间及品系内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120、0.072和0.067.结果表明,两品系实验用小型猪品系间及品系内遗传多样性贫乏,遗传变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