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几株乳酸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鑫  马桂荣 《生物技术》1994,4(1):37-39
通过厌氧分离技术,从鸡肠道和西红柿花面分离得到五株产乳酸细菌,根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1]鉴定SB1、SB2451、SB3151均为干酪乳杆菌(L.casei),A、SA则可能是乳酸菌的一个新种。五株菌均为同型发酵,乳酸产量均达到96%以上.对抗生素等药物及低pH有一定耐受性,是益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优良菌种[2]。  相似文献   

2.
拟南芥Mo敏感变异株的筛选和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EMS诱变处理野生型拟南芥Col-0获得的M2代种子为试验材料,通过在不含钼(-Mo)和含170 nmol·L-1钼(+Mo)的培养基上进行反复筛选培养,根据拟南芥根系在2种培养基上的生长差异筛选出31株Mo敏感变异株。并对变异株2-4的表型特征及鲜重和Mo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Mo培养基中变异株2-4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叶鲜重、根鲜重和Mo含量均低于野生型。而在+Mo培养基中变异株2-4叶鲜重、根鲜重与野生型的差异不明显,且都高于在-Mo培养基中的。随着钼含量的增加,变异株2-4矮小、叶片失绿和叶缘卷曲的症状不断恢复。当钼含量达到170 nmol·L-1时,变异株2-4的生长情况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说明筛选出的2-4植株是一种Mo敏感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东北酸菜发酵中几株乳酸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东北酸菜汁液出发,有目的地筛选到3株菌株,通过对其形态特征、菌落特征及生化特征进行分析可知,3株菌株均为乳杆菌属。对筛选到的乳杆菌属进行酸菜发酵性能研究发现,其中菌株L2在发酵24 h后,产酸量达到2.5%,酸度达到1.73 g乳酸/100 mL,且发酵无异味,口味自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于乳酸菌的非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安全型微生物,在免疫载体疫苗开发及食品菌株改良等医疗、食品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非抗生素抗性选择标记是乳酸菌基因工程菌株构建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乳酸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根据筛选时质粒和受体菌之间的表型关系及特征,主要分为显性选择标记、互补型选择标记、显性/互补型选择标记、双质粒选择标记4大类.其中显性选择标记中的细菌素抗性/免疫性选择标记及互补型选择标记中的糖类选择标记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及应用空间;双质粒选择标记系统构建的筛选过程新颖独特,为整个选择标记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及思路.  相似文献   

5.
株高的分化是植物对环境长期适应性的结果,通过研究植物表型及生物量分配对株高大小的响应规律有助于了解种质资源多样性。该研究以野生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研究材料,通过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线性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对小株、中株、大株3种株高无芒雀麦的8个表型性状指标以及各构件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探讨株高差异对表型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株高的增加分蘖数减少46.7%,而茎粗、茎节数、穗长以及小穗长均不同程度增加,且表型性状中分蘖数变异程度最大(106.32%)。(2)各构件生物量变异程度与株高之间无显著关系,但小株将更多生物量投入到叶和地下器官中,中株和大株则投入到穗和茎器官中;地上、地下生物量之间呈线性增长关系。(3)除小穗宽及根长外,其他表型性状、穗生物量及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的大小依赖效应(P<0.05)。  相似文献   

6.
将前人报道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与大肠杆菌质粒提取方法相结合,对常用试剂盒质粒提取方法进行改进,建立了一种快速、安全、高效的乳酸菌质粒提取方法。提取过程中,溶菌酶最佳浓度为20mg/ml,最佳处理时间为30min,同时避免了毒性物质溴化乙锭的使用。多次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可明显提高乳酸菌天然质粒的提取效果。且重复性好,为下一步乳酸菌的分子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杭州地区市售发酵乳制品中分离鉴定的乳酸菌进行耐药传播的安全性分析,旨在揭示发酵乳制品中是否存在可传递耐药基因的超级耐药菌。方法自行分离鉴定的耐药乳酸菌,提取质粒并电泳分析是否存在质粒;以耐受叠氮化钠的大肠埃希菌J53作为受体菌进行质粒接合试验;若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发现存在耐药质粒,且耐药性可通过质粒传播,评定为3级。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发现存在耐药质粒,但接合试验未能证明耐药性可通过质粒传播,评定为2级。乳酸菌存在耐药现象,但未检测出耐药质粒,评定为1级。结果美丽健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MLJ-G-2)和乳杆菌(MLJ-G-1)检测出含有质粒,但不会发生耐药转移,三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2、1。伊利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YL-G-3)、乳杆菌(YL-G-1)、嗜热链球菌(YL-Q)检测出含有质粒,但不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2、1、2。味全产品中分离的双歧杆菌(WQ-G-3)、乳杆菌(WQ-G-1)、乳杆菌(WQ-G-2)、嗜热链球菌(WQ-Q)均检测出含有质粒,其中乳杆菌(WQ-G-1)、乳杆菌(WQ-G-2)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3、3、2。光明产品中分离的乳杆菌(GM-G-2)、乳杆菌(GM-G-3)、嗜热链球菌(GMQ)检测出含有质粒,乳杆菌(GM-G-2)会发生耐药转移,四种菌耐药危害等级分别为2、1、3、2。蒙牛产品中只分离的嗜热链球菌(MN-Q)检测出含有质粒,不会发生耐药转移,耐药危害等级为2。结论发酵乳制品中分离所得的乳酸菌81.2%的菌能检测出质粒,耐药性可能与质粒相关,存在潜在的生物安全威胁;18.8%的菌的耐药性可通过质粒接合发生传播,存在直接的生物安全威胁。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作为口服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工业菌株,是食品级安全菌。利用乳酸菌作为表达载体制成的口服疫苗安全无毒,乳酸菌口服疫苗通过胃肠粘膜进行抗原呈递,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近年来对于乳酸菌口服疫苗的研究成为热点,并在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群能大量发酵碳水化合物并产生乳酸的革兰阳性细菌,包括乳酸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十几个属。乳酸菌是人和大多数动物肠道内的常见细菌,因其在食品工业各个领域中的长期应用已证明不具有致病性,被公认为安全级(GRAS,generally recogn  相似文献   

10.
一株能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成年人的粪便中分离出1株能降解胆固醇的乳酸菌,该菌能以胆固醇作为生长的唯一能源。在10%牛奶的发酵试验中,该菌能使牛奶发酵并凝固。在液体发酵中,胆固醇的降解率为34.6%。经初步鉴定,该菌为双歧杆菌(Bifido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1.
12.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使猴头菇抽提物的添加量达到10%,也不会对乳酸菌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在离体条件下,猴头菇抽提物对双歧杆菌的促生长效果明显优于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果糖等双歧因子,在TPY液体培养基中添加2%的猴头菇抽提物可以使双歧杆菌活菌数从108个/ml提高到109个/ml。  相似文献   

13.
玉米乳酸饮料发酵过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敏  杨本宏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2):13-16
以玉米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对制备乳酸饮料的发酵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作了初步分析探讨。结果显示:经过约39h的发酵,饮料中乳酸值可达2.1g/100mL,另含寡糖、氨基酸等多种营养保健成份,具可观的经济前景。对玉米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健康鸡、兔、仔猪肠道内容物及新鲜粪便中分离到4l株乳酸菌,通过单层琼脂平板扩散实验,筛选出5株有明显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乳酸菌,其中4株属于乳杆菌属,l株属于链球菌属。排除酸的干扰后,离心发酵液对指示菌仍有抑菌活性,用胰蛋白酶和本瓜蛋白酶处理后抑菌活性明显降低,用过氧化氢酶作用上清液,抑菌效果不变,说明过氧化氢未起作用,从而得知抑菌物质中有蛋白质类细菌素。将离心发酵液分别调pH值为2.0、3.0、4.0、5.0、6.0、7.0,做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所分离的5株乳酸菌在pH2.0,3.0,4.0时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且MD菌株在pH7.0时抑菌活性亦较强,这进一步排除了酸的作用。每周重复一次,抑菌结果完全一致,但至第5周时,抑菌现象完全消失,说明抑菌物质随时间的延长而失活,起抑菌作用的物质不是有机酸。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本文综述了乳酸菌对血清胆固醇的降低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这将有助于对乳酸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