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西国家级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王才明  王燕  黄仕训   《广西植物》1994,14(1):39-53
分布于广西的第一批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共123种.用迁地保存方法,引种栽培其中的102种,占广西分布种类总数的82.92%。对其中的33种进行了播种繁殖和21种的扦插繁殖试验,已成功地繁殖出一批苗木。对引种植物进行了物候期记录和生长量测定,并观察了引种植物的适应性。另外还引种保存区外产的国家保护植物41种。现已初步建成面积1.33公顷的广西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园。  相似文献   

2.
上海植物园以海派盆景的收集与展示、精细花卉园艺、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为特色,并为城市绿化提供新优植物材料。始建于1974年,收集保存植物种类5500余种。  相似文献   

3.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现代全球定位(GPS)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手段,对四川省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内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进行了精确定位和详尽地调查,基本掌握其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濒危状况等信息,并针对目前珍稀濒危植物的受威状况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深圳的珍稀濒危植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深圳自然分布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20种,其中广东省重点保护植物1种;在调查其分布现状、濒危原因的基因上,提出了一批应加以保护的植物种类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自然分布有国家保护植物 43种 ,广东省保护植物 3种。该文在分析其分布现状、濒危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珍稀濒危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并就 2 0种尚未列入保护的珍稀植物种类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6.
龙棕(Trachycarpus nana)为特产于云南的国家二级珍稀保护植物,通过调查,初步查明龙棕在云南的分布状况,发现了南华、姚安等6个新分布点。确认龙棕在云南主要分布于滇中高原,云南楚雄地区是其分布中心。同时对龙棕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濒危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并且对龙棕濒危原因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生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考察、研究,对探讨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性质、评价生态环境的状况和质量,提出适当的自然保护、管理对策等,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调查研究了井冈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以及重要木本植物的群落特征,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特征.结果表明,井冈山地区有濒危苔藓植物2种,各类珍稀濒危野生维管植物199种.其中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50种,被《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160种,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49种,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90种.本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大体上与峨眉山相当,而远高于武夷山和太白山,在系统学与生物地理学上有重要意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本区保存有较大面积的以珍稀濒危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如资源冷杉(Abies beshanzuensis vat.ziyuanensis)、华榛(Corylus chinensis)、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闽楠(Phoebe bournei)、马醉木Pieris japonica)、井冈山杜鹃(Rhododendron jinggangshanicum)等群落.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统计出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有67 种, 隶属38 科59 属, 并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及利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具有明显亚热带性质, 中国特有属分布最为突出; 且植物具有种类多样、起源古老、孑遗等特征; 这些野生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及科研价值, 据此提出了庐山地区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多样性空间分布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于2007-2017年先后对鄂西北8个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对其种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鄂西北珍稀濒危植物共有262种,隶属于62科149属;(2)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地理成分与生活型谱具有地域过渡性和多样性;(3)鄂西北地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峰值出现在海拔900~1700 m区段,物种丰富度与海拔区段间具有显著的二次方程关系:y=-0.5107x~2-12.43x+7.3111(R~2=0.7867,P=0.04);(4)不同空间尺度下,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_D)、均匀度指数(ED)、Margalef多样性指数(K_D)随空间尺度的变化均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2=0.7303 (H_D)、R~2=0.8858(E_D)、R2=0.9805(KD)。研究表明H_D、E_D、K_D值的变化幅度可能与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目前砍伐毁林和过度采挖是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最大的威胁因素,建议从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与地理环境特性相结合的角度加强管理,为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科学恢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甘什岭保护区是海南岛南端的热带森林保护区,植物区系特殊,特有植物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这里成片分布。2010年保护区范围得到调整,为全面了解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状况,作者于2010–2012年对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并对其保护等级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分布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106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和第二批(讨论稿)收录43种,《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19种,《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收录29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61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收录34种,《海南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76种。保护区内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占植物种类总数的比例较附近的五指山、鹦哥岭、尖峰岭三大国家级雨林保护区略低。根据这些种类的分布状况,分为罕见种(3种)、稀有种(15种)、偶见种(63种)和常见种(25种)。特有性分析发现,海南特有种有22种(包括2种甘什岭特有种),中国特有种有13种。根据我们的评估结果,建议将46种植物的保护等级提升或增补于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1.
广西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仕训  骆文华  唐文秀  王燕  陈泓   《广西植物》2006,26(4):429-433
从迁地保护的内容、适应性、有效性等方面对桂林植物园迁地保护稀有濒危植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迁地保护的稀有濒危植物科学性强,96%以上的物种有科学记录,除了银杏等少数几个种属于“保护性收集”外,其它都是“具有保护意义的收集”;75%的种适应或基本适应迁移地的环境,原分布于广西的种明显比分布于广西区外的种适应性更强。按照最小存活种群的标准,该园有73种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有效。  相似文献   

12.
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稀有、濒危植物的再引入,是在条件成熟时,把经过迁地保护的人工繁殖体重新放回到它们原来自然和半自然的生态系统或适合它们生存的野外环境中去,重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再引入技术的目标在于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建立可自我维持种群,它是继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保护策略之外的一种新兴的珍稀濒危植物保育方式。国际上再引入技术的研究刚起步,高度成功的还不多,目前可借鉴的成熟经验较少。通过分析国内外已经开展的若干珍稀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案例,重点介绍国内外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研究现状、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讨论了再引入技术的类型和方法,并总结了可能影响再引入成败的制约性因素,分析了适用于兰科植物的再引入技术要素。由此提出濒危兰科植物再引入的重要现实意义,为今后的规模化人工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利于指导其他濒危植物再引入技术规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为制定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采用濒危系数、遗传系数及物种价值系数等评价指标对58种珍稀植物的濒危程度和优先保护顺序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珍稀植物的综合评价值(VS)为0.153~0.742,濒危等级为安全的11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9%;稀有的28种(48%);渐危的18种(31%);濒危的1种(2%)。优先保护顺序为Ⅰ级的8种,占该区珍稀保护植物总数的14%,急需保护;Ⅱ级的22种(38%),需要保护;Ⅲ级的23种(40%),可以一般保护;IV级的5种(8%),较为安全。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是该区珍稀植物保护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14.
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原、异位保存东乡野生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对庵家山普通野生稻原、异位群体进行了考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原、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在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异位保存的东乡野生稻每穗总粒数平均为58.28粒,比原位多11.44粒,但其每穗实粒数却较少,为9.89粒,结实率降低了45.43%。从种植环境可以发现,异位保存圃的环境不适宜东乡野生稻的生长,应该选择与原生境相类似的种植环境,以便于东乡野生稻的保存、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15.
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地法,对湖北万朝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值,对其优先保护顺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共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7种,隶属于34科44属;根据综合评价值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进行优先保护评价排序,其中Ⅰ级优先保护物种有9种,Ⅱ级优先保护物种有23种,Ⅲ级优先保护物种有12种,Ⅳ级优先保护有物种3种。通过分析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分布特征,发现该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在900~1 600 m海拔段,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物种和数量分布最多。该研究结果更加真实有效地为该保护区管理部门制定该地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计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其更加高效有力地指导本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广西热带稀有濒危植物迁地保护地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泓  黄仕训   《广西植物》2006,26(6):670-674
对广西热带稀有濒危植物在广西及邻近省份植物园的引种保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树种在热带和南亚热带可以正常生长,通过适当的保护措施,部分树种在中亚热带的桂林可以保存。低温和霜冻是广西热带稀有濒危树种能否成功保存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引种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防寒和树种的选择,以提高迁地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稀有濒危植物在温州植物园的保护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三十多年的引种驯化工作,目前已有44种国家稀有濒危植物成功迁地保护在温州植物园,大部分生长良好。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强、具开发价值的部分植物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对陕西汉中典型天坑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系统收集天坑周边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与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维管植物多样性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天坑群区域有被子植物940种,裸子植物20种,蕨类植物73种。该区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兼具热带成分,展示了明显的由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点,且区系具有一定的古老性。天坑群已发现30种珍稀濒危植物,是现存珍稀濒危植物的“避难所”。该研究对探究天坑群地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天坑生物多样性的保育以及恢复重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西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岭山脉植物区系发生历史悠久,对研究我国早期种子植物演化、动植物迁徙、物种分布格局均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九岭山脉种子植物区系成因和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利用,该文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结合经典植物地理学方法,对该山脉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九岭山脉共有野生种子植物211科956属2928种,占江西种子植物1064属4028种的比例分别为89.8%和72.69%。(2)该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科占该地区种子植物总科数(不含世界分布科)的81.35%,但缺乏典型热带成分科,区系中的热带性属和温带性属数量接近,显示该植物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过渡,这与九岭山脉地处重要的气候和生态交错地带有一定关联。(3)该地区共分布中国特有植物6科33属41种,特有属主要为古特有属,体现了该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推断该山脉在第四纪冰期环境较为稳定,为众多植物提供了“避难所”。(4)该地区的种子植物中有30科63属109种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中,国家I级保护植物15种,极危植物3种、濒危植物11种、易危植物20种。该山脉中的九岭山、官山和大围山已有相应的自然保护区发挥生态保护作用,而其余的山地则未建立有效保护,应对相关濒危植物所在区域加以监管,可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建立相关的种质资源库,确保濒危保护植物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市场调查等手段获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物生存状况、分布数量的基本数据。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借助专家咨询构建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物受危等级、优先保护定量评估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下设不同指标共计12个。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子系统及各指标的权重。共评估植物94种,其中极危种3种,濒危种6种,易危种22种,近危种42种,无危种21种;在保护的缓急程度上,属于特级保护的有5种,一级保护的有6种,二级保护的有34种,三级保护的有30种,暂缓保护的有19种。评估结果与以往的红色名录进行了比较,一些从未列入红色目录的种类在本研究结果中有所体现。相反,有些曾被列入红色名录的物种在本次评估中被列为"无危"。对评估结果与以往红色名录之间产生差异种类及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