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于2013年对江苏茅山溪流水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1个新记录种——伊拉万短纹藻[Brachysira irawanae(PodzorskiHakansson)Lange-BertalotPodzorski]。伊拉万短纹藻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少见,此前仅在菲律宾和日本有过报道;早期文献仅简单描述了该种光镜下的形态特征。该研究对伊拉万短纹藻的光镜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首次用扫描电镜对其超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并对短纹藻属中7种外形相近的物种进行了比较,对中国报道的短纹藻属物种拉丁文名称进行了整理和修订,确认中国地区共报道短纹藻属7种1变种及其最新的物种名录。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横断山区异极藻属(Gomphonema )硅藻中国新记录18种,分别为:缠结异极藻头端变种(G. intricatum var. capitata Hustedt)、变窄异极藻(G. angustius Reichardt)、非洲异极藻(G. afrhombicum Reichardt)、假中间异极藻(G. pseudointermedium Reichardt)、尖顶型异极藻(G. auguriforme Levkov)、加利福尼亚异极藻(G. californicum Stancheva & Kociolek)、近拉蒂科尔异极藻(G. sublaticollum Reichardt)、球顶异极藻(G. sphenovertex Lange-Bertalot & Reichardt)、威尔斯科异极藻(G. wiltschkorum Lange-Bertalot)、瓦尔达异极藻(G. vardarense Reichardt)、微小异极藻(G. parvuliforme Lange-Bertalot)、细小异极藻(G. parvuloides Cholnoky)、维多利亚异极藻(G. lacus-victoriensis Reichardt)、尤卡塔尼异极藻(G. yucatanense Metzeltin & Lange-Bertalot)、窄头异极藻(G. angusticephalum Reichardt & Lange-Bertalot)、长贝尔塔异极藻(G. lange-bertalotii Reichardt)、中间异极藻(G. intermedium Hustedt)和中亚异极藻(G. medioasiae Metzeltin, Lange-Bertalot & Nergui)。本研究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每个种的地理分布、生境信息和理化指标,并对新记录种及其相似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5.
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大兴安岭的罗西藻属(Rossthidium)等3属7种中国新记录硅藻。分别为皮氏罗西藻(Rossithidium petersennii),喜酸沙生藻(Psammothidium acidoclinatum),格劳宾登沙生藻(Psammothidium grischunum),近原子形沙生藻(Psammothidium subatomoides),腹面沙生藻(Psammothidium ventralis),显著片状藻(Platessa conspicua)和卢瑟片状藻(Platessa lutheri),并对罗西藻属的形态特征及其各种类的形态分类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给出了各种类的生态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一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 Kulikovskiy & 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 壳面呈披针形,末端钝圆;(2) 壳面平坦,壳面和壳套区别明显,被一条边缘脊分开;(3) 边缘脊两侧具凹槽;(4) 近缝端向壳面腹侧偏转,远缝端几乎呈直角向壳面背侧弯曲且在远缝末梢的背侧处有一个缺刻;(5) 壳面中央孤点外侧开口为一个简单圆形,内壳面开口为被向内生长物所遮挡的两个裂缝;(6) 壳面孔纹呈裂缝状,仅近中轴区的孔纹呈半圆至弧形;孔纹的开口被齿状突出物部分遮挡;(7) 顶孔区内侧开口被波浪形的贯壳列硅质条所覆盖但未完全封闭内侧开口;(8) 壳面中部的线纹密度为8~11条/10 μm,孔纹密度25~30个/10 μm。本文提供了沃氏具脊桥弯藻孔纹密度和原始描述中未揭示的顶孔区内壳面的详细超微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2021年1月,对福建省莆田市东圳水库进行藻类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中国淡水硅藻的一个新记录种———瓦维洛夫双肋藻(Amphipleura vavilovii Glushchenko&Kulikovskiy)。该种在老挝Namlik村的河流中首次被报道,但未提供其外壳面扫描电镜照片和形态描述。该研究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采集自中国福建的瓦维洛夫双肋藻种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将其与双肋藻属模式种及其他相似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瓦维洛夫双肋藻壳面线形披针形,中部平行或略收缩,朝向两端渐窄,末端钝圆。(2)中央胸骨明显,朝向两端分叉形成两条平行硅质肋。(3)线纹单列,在10μm内有25~30条。该研究结果与瓦维洛夫双肋藻模式种群形态、线纹等特征吻合,该种在中国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9.
10.
该文报道了采自中国青海省的硅藻中国新记录5种,分别为:亨迪美壁藻(Caloneis hendeyi Lange Bertalot & Genkal)、端聚舟形藻(Navicula digitoconvergens Lange Bertalot)、非洲辐节藻(Stauromis africana Cleve)、埃尔卡布格形藻[Craticula elkab (Müller) Lange Bertalot, Kusber & Cocquyt]和混合海双眉藻[Halamphora hybrida (Grunow) Levkov],对各个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学描述,并附有光镜和扫描电镜图版,给出了各种类的生境分布信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绥宁县巫水水域的硅藻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鉴定出其中一种为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泉生平片藻[Tabularia fonticola (Hustedt) C.E. Wetzel & D.M. Williams],该种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 壳面轮廓为线形披针形,中央胸骨宽,线纹短且宽。(2) 横主肋和纵细肋硅质化增厚。(3) 孔纹开口被数条横向硅质条组成的筛板所遮拦。(4) 每个壳面仅在其一端着生一个唇形突。(5) 壳套顶孔区孔纹有序排列。(6) 第一环带开放。该研究首次报道了泉生平片藻的前正常营养期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不仅增加了对泉生平片藻的超微结构认识,而且扩展了其地理分布区域。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青海省门源县水域的未知等片星杆藻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研究,并对其特征与其相似种类——拟星状等片星杆藻比较,以确定其分类属种。结果表明:(1)青海省门源县水域的未知等片星杆藻具有以下8个鉴定特征:①狭披针形的壳瓣外形和头状末端;② 3种类型的增厚横肋,即初生横肋、次生横肋和三生横肋;③ 星状细胞群体;④ 壳面上不均匀分布的线纹;⑤ 不凸起的胸骨;⑥每个壳瓣只着生一个唇形突;⑦ 非嵌入式顶孔区;⑧ 每条环带上只有一列孔纹;故确定该硅藻为未知等片星杆藻。(2)对未知等片星杆藻与其相似种类——拟星状等片星杆藻比较发现,二者最大区别是群体着生形态不同,前者可形成Z字形或星状群体,而后者是单生,不形成群体,表明二者为不同的种类,故支持其作为独立种类。(3)该研究结果扩大了未知等片星杆藻的地理分布区域;未知等片星杆藻为中国新记录属种,永久装片保存在吉首大学植物标本馆(JIU)。 相似文献
13.
科氏杜氏藻是一种泥生或附沙生硅藻。该文对最近刚确立的一个硅藻属——杜氏藻属进行了介绍,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019年4月20日采自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氏杜氏藻标本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标本具有以下主要形态特征:(1)壳面椭圆披针形。(2)中央区为蝴蝶结形,没有延伸至壳缘。(3)线纹在壳面大部分区域呈辐射状排列,在两端近平行排列,中部线纹密度20~22条/10μm。(4)孔纹圆形或近圆形,在内壳面被圆顶状的孔膜覆盖。(5)在壳面两端存在假隔片。该文调查采集的科氏杜氏藻种群的形态特征与模式种群相吻合,该属在中国是首次报道,为中国新记录属。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的2种双壳缝硅藻中国新记录种——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标本进行了详细形态学研究。观察发现:(1)肿胀类辐节藻具有4个鉴定特征:(1)壳瓣轮廓在大的标本中呈披针形,在小的标本中呈椭圆披针形;(2)线纹在壳面中部呈辐射状排列,彼此间隔相对较宽;(3)假隔片在壳面两端都存在;(4)孔纹在内壳面被具微孔的膜完全覆盖。(2)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也具有4个鉴定特征:(1)壳瓣线性椭圆形或椭圆形;(2)线纹除了在壳面两端呈平行排列外,在壳面大部区域呈辐射状排列,中部线纹密度10~14条/10μm;(3)在壳面中央有一个孤点;(4)孔纹内部开口被由4个支柱支撑的孔板所覆盖,孔纹密度35~40个/10μm。该研究的详细描述和清晰的插图为肿胀类辐节藻和英格兰盘状藻具孤点变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该研究对采自新疆天山及阿尔泰山山脉、保存于新疆大学中国西北干旱地衣研究中心地衣标本室(XJUNALH)的130余份黑尔衣属(Melanohalea O.Blanco et al.)地衣标本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疆黑尔衣属地衣包括2个中国新记录种——烟色黑尔衣(M.infumata)和亚橄榄黑尔衣(M.subolivacea),1个新疆新记录种亚长芽黑尔衣(M.subelegantula)以及4个常见种地衣等7个地衣物种。并提供了新记录种地衣的形态-解剖特征描述和彩色照片,以及包括这些种的检索表、地衣名录和分布地区。这些新记录种的发现,为中国和新疆的地衣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