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尾石龙子的生长、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杜卫国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1,22(4):279-286
报道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的生长、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性成熟个体体色的两性差异显著,成年雄性体长、头长和头宽显著大于成年雌性,幼体体长生长率无显著的两性差异。成年雄体体长生长率显著大于成年雌体,因此,个体大小的两性异形是性成熟后发生的,体长小于50mm的幼体,头长和头宽无性差异;当体长大于50mm。雄性头长和头宽随体长的生长率显著大于雌性。并导致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并随个体发育变得越来越显著,蓝尾石龙子产卵雌体的最小体长为69.3mm,大于此体长的雌体均年产单窝卵。窝卵数、窝卵重和平均卵重均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平均值分别为6.4、2.783和0.554g。窝卵数与雌体产后状态无关,蓝尾石龙子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和卵大小来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2.
胡明行  谭群英  杨道德 《生态学报》2013,33(6):1778-1783
尖吻蝮(Deinagkistrodon acutus)野生资源日益枯竭,食用和药用压力巨大,亟需开展人工养殖。目前尖吻蝮的人工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大多数养殖场采用半地下室饲养尖吻蝮,有关该条件下尖吻蝮的繁殖特性报道较少。为促进尖吻蝮的人工养殖,2010年4—9月,在湖南永州市对半地下室圈养的尖吻蝮成体的体型指标、窝卵数、窝卵重、卵重等繁殖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圈养尖吻蝮成年雌体产单窝柔性卵,平均窝卵数为23.0±7.8(13—37)枚(n=23);将产后雌体体重和窝卵重相加记为产前雌体体重,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设置α=0.05和α=0.01,发现产前雌体体重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雌体体长分别与窝卵数、窝卵重、卵重无显著相关性;窝卵数与卵重无显著相关性,卵重分别与卵短径、卵长径均呈显著相关性。产前体重在1000—1200 g之间的雌蛇所产窝卵数和单枚卵重的数值均较大且最集中,这保证了雌体繁殖输出后代的生存优势,对尖吻蝮人工养殖挑选雌性种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木垒波斑鸨的繁殖成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 1998~ 2 0 0 0年 4~ 7月 ,采用野外直接观察、栖息地植被样方调查和无线电跟踪等方法对分布于新疆木垒的波斑鸨 (Chlamydotiundulatamacqueenii)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与研究。考察中共发现45个巢、 84窝幼雏。研究结果表明 ,木垒波斑鸨有两个产卵高峰期 ,表明雌鸟第一次繁殖失败后可能再次产卵。雌鸟营巢成功率平均为 0 5 0 5。波斑鸨的窝卵数在 2~ 6枚之间 ,出现 4枚卵的频率最高。第一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4 0± 0 8枚 /窝 )大于第二产卵期内的平均窝卵数 ( 3 3± 0 8枚 /窝 )。木垒波斑鸨种群三年间卵孵化率分别为 0 84、 0 80和 1,繁殖成功率为 0 45 6。种群在繁殖期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干扰 ,巢卵及幼雏损失主要来自天敌捕食 ,如沙狐、大和棕尾等.  相似文献   

4.
安徽滁州雌性丽斑麻蜥繁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安徽滁州地区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年产两窝卵。窝卵数及窝卵重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相对窝卵重与雌体体长无关,卵重与窝卵数无关。窝卵数、窝卵重及卵重在窝序间无明显的差异。卵长径与卵短径呈正相关,卵长径与窝卵数呈负相关,而卵短径与窝卵数无关。雌体主要通过增加窝卵数增加繁殖输出。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对江西省吉安地区乌鸫Turdus merula的繁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乌鸫的营巢时间在3月9日至16日,产卵时间是3月18日至26日,平均窝卵数5.14(4~6)枚(n=14),平均卵大小29.71 mm×21.16 mm,平均卵重6.63 g(n=71).孵卵和暖巢主要由雌鸟承担,但雄鸟也有暖巢行为,孵化率为65.83%,育雏期13~15 d,离巢率高达100%.与高海拔的乌鸫相比,当地乌鸫产大窝小卵,这一特征保证了大窝雏数和高离巢率,繁殖对策属于r-选择.  相似文献   

6.
两性异形和雌性繁殖输出是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种群生活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了丽斑麻蜥成体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输出,研究用的95条怀卵雌体和38条(18♂、20♀)成体于2013年6月及8月捕自内蒙古鄂尔多斯。被测形态特征有体重、头体长、头长、头高、头宽、上臂长、前臂长、腕指长、大腿长、小腿长、踝趾长、腋跨距和尾长;怀卵雌性个体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至产卵,称量产后母体体重、卵重,记录窝卵数。丽斑麻蜥成体存在两性异形,表现为雄性个体的头部、四肢长及尾长都显著大于雌性,腋跨距显著小于雌性。本实验中最小的产卵雌体头体长为44.0 mm,产卵期在6月4日至7月15日,窝卵数2~5枚,平均2.9枚,窝卵数(P=0.043)、窝卵重(P=0.026)与头体长显著正相关,相对窝卵重(P=0.001)与头体长负相关;窝卵数(P=0.000)、卵均重(P=0.000)与窝卵重显著正相关,窝卵数与卵均重不显著负相关(P=0.200)。  相似文献   

7.
杭州北草蜥繁殖期脂肪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在杭州小和山北草蜥繁殖季节的3个时段分别捕得两性成年个体,解剖后鉴定性别,分离躯干、尾、肝脏和腹脂肪体,并测定其重量。按雌体卵的状态(休止卵、卵黄沉积卵和输卵管卵),卵黄沉积始于3月下旬(T1),首窝卵产于5月上旬(T2),部分(37%)终止繁殖于6月中旬(T3)。从T1到T2,雌性腹脂肪体从平均17.3mg至消失,而雄性从6.3mg减至0.8mg,雌性减量是雄性的3倍。两性6月中旬腹脂肪体消失,而躯干、尾和肝脏的脂肪含量在3个时段无显著变化。很可能雌性腹脂肪体的消耗使首窝卵产出时间提前,从而增加单个繁殖季节的窝数和总的繁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黎贡山白尾梢虹雉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连续3个春季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对白尾梢虹雉(Lophophorus sclateri)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对白尾梢虹雉的巢、卵和雏鸟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高黎贡山南段,白尾梢虹雉的产卵孵化始于3月底,止于5月初,窝卵数为2~3枚,孵卵期为28 d.窝卵数低、适宜巢址缺乏有可能是白尾梢虹雉种群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每年5~7月对四川省绵阳地区黑卷尾Dicrurus macrocerc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在绵阳,黑卷尾5月初迁入,5月中旬开始筑巢,巢深(6.73±1.41)cm、巢位高(6.38±1.27)m,巢内径为(9.88±1.54) cm,外径为(12.87±2.75) cm;5月底6月初产卵, 窝卵数多为3~5枚,平均卵重4.61 g,平均卵长径24.4 mm,平均卵短径17.4 mm;孵卵期(16±1) d,育雏期15~17 d,在幼鸟8~12日龄亲鸟育雏频次最高,平均为(8.23±2.13) 次/d.  相似文献   

11.
2010年4~8月在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样点法对荒漠伯劳(Lanius isabellinus isabellinus)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VON)对荒漠伯劳卵体积与卵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雏鸟生长曲线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荒漠伯劳的繁殖时间为4月底至8月初,每巢产卵3~6枚,平均窝卵数为4.67±0.57(n=21),卵体积为(3.14±0.32)cm3(n=95),卵鲜重(3.48±0.20)g(n=20),卵体积随着产卵顺序显著减小(R=-0.427,P=0.021,n=29),其采取的是"窝雏减少"的繁殖策略。雌鸟产首枚卵后即开始孵卵,雄鸟负责情饲及警戒。温度自动记录仪测量平均孵卵温度为(38.19±0.77)℃(n=2),雌鸟在巢率为93.95%。平均孵卵时间为(15.33±0.52)d(n=6)。荒漠伯劳雏鸟留巢期12~15 d,幼鸟离巢后亲鸟继续饲喂幼鸟,整个育雏期最长达31 d。研究地区荒漠伯劳种群的孵卵率为82.50%(n=80),卵成功率为46.25%(n=80),雏鸟离巢率为56.06%(n=66),巢成功率58.62%(n=29)。在2010年环志标记的12对繁殖鸟中只有1对繁殖了第二窝。  相似文献   

12.
多疣壁虎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计翔  王培潮 《动物学报》1991,37(2):185-192
多疣壁虎(Gekko japonicus)是一种季节性繁殖的爬行动物,性腺活动状态在不同的季节有显著的差异。成年雌体在冬眠结束后的4月初卵巢开始增大,野外产卵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8月上旬。一个繁殖期平均产卵1.8窝,每窝恒定两枚。每窝卵重与个体大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大个体的产卵频率亦较高。雄体的精巢重量和大小的月间差异显著,但变化不及雌体的卵巢显著。雌体的繁殖期可以被环境温度所改变。繁殖效力用每窝卵干、湿重及能值与雌体干、湿重及能值的比值估算。  相似文献   

13.
两种雀形目鸟类的窝雏数处理实验:检验Lack假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1997—1999年在位于青海省北部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进行。选择地面筑巢的小云雀(Alauda gulgula)和灌丛筑巢的黄嘴朱顶雀(Acanthis flavirostris)为代表进行窝雏数处理实验。根据Lack假说的预报检验(1)常见窝卵数是否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2)窝雏数处理对雏鸟质量和亲鸟投入是否产生影响;(3)两种鸟的响应方式是否相同。其结果如下:①小云雀和黄嘴朱顶雀的常见窝卵数分别是3和5枚。年间变化不明显,用幼鸟出飞率作为生产力,两种鸟的扩增窝幼鸟出飞率下降,常见窝卵数(分布频率最高)等同于最大生产力窝卵数;②小云雀的幼鸟的生长参数不随窝雏数的改变而变化.而黄嘴朱顶雀有明显变化.说明窝雏数处理对后者幼鸟质量有明显影响。③用递食率作为亲鸟投资指标,小云雀亲鸟的递食率随窝雏数的增加而增加,但雏期不变;而黄嘴朱顶雀递食率不变,但雏期延长。④扩增窝雏数后,两种亲鸟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方式,小云雀表现为提高单位时间递食次数,而黄嘴朱顶雀延长育幼时间。这两种方式不是通过影响雏鸟质量就是通过影响亲鸟存活率来降低子代和亲代的适合度。结果支持了自然选择将窝卵数调节到亲鸟能喂活最大数量子代的限度。即常见窝卵数就是最大生产力窝卵数的Lack假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雌性凹耳蛙(Odorrana tormota)生育力与体型参数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测量了黄山浮溪地区23只排卵后雌蛙的体重、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宽、前肢及指长、前肢长、后肢全长、胫长等9个体型参数,并计数每只雌蛙的窝卵数。相关性分析显示,雌蛙的窝卵数和9个体型参数值均呈正相关性(P 0.05),体长和其他8个体型参数值均呈现正相关性(P 0.05),以体长为控制变量,偏相关分析显示,窝卵数和体重呈正相关性(P 0.05),故具有较长的体长、较重的体重特征的雌蛙,可以携带更多的卵,具有更强的生育能力。不同雌蛙个体间的窝卵数差异较大,平均窝卵数为(646.5±37.6)枚(590~706枚)。大个体雌蛙具有更强的生育力、更大的繁殖输出,可能是导致凹耳蛙两性间异形程度较大(雌大雄小)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探究抱对雌、雄凹耳蛙之间的配对模式,测量了21对抱对雌、雄蛙的上述9个体型参数,分析显示,抱对雌、雄间9个体型参数值均不存在相关性(P 0.05),未发现凹耳蛙在性选择的过程中采用选型配对模式,雌性凹耳蛙可能倾向雄蛙非体型的品质特征,比如鸣叫声等。  相似文献   

15.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 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环境条件下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的产卵行为进行了观察,统计了6年的气温与产卵情况,发现每年2~4月平均气温之和与4月份的产卵量正相关(P<0.05),2~4月的气温决定了每年初始产卵的提前或推后.观察了黄喉拟水龟的产卵行为,发现其产卵巢址通常选择在高出产卵场平面(36.378±7.140)cm(n=30)的地方.根据黄喉拟水龟产卵过程的固有行为特征,将其整个产卵过程分为六期:第Ⅰ期选巢、第Ⅱ期挖掩体、第Ⅲ期掘巢穴、第Ⅳ期产卵、第Ⅴ期盖巢穴和第Ⅵ期回水体.对产卵过程各期时间与窝卵数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第Ⅰ期、第Ⅱ期、第Ⅲ期、第Ⅴ期、第Ⅵ期及整个产卵过程所需时间均与窝卵数无关;而第Ⅳ期产卵时间与窝卵数呈显著正相关.揭示了窝卵数越少,母龟在产卵场消耗的能量对应于投入到每一枚卵的能量就越多;而窝卵数越多,则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17.
四川雉鹑繁殖习性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5~2008年,在四川省雅江县对四川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的繁殖习性,包括巢、卵、孵卵时间、生长量度和日行为节律进行了初步观察.四川雉鹑同时营树上巢和地面巢,以树上巢为主,占68%(n=25);产卵期集中在4月,正常窝卵数2~5枚(n=9),窝卵孵化率为63.89%(n=12);雌鸟在孵卵期每天离巢1次,离巢平均时间(63.0±22.6)min(n=18),孵卵期24~29 d(n=4);150日龄幼鸟的体重接近成体.在繁殖期,四川雉鹑6:30~7:00时从夜栖树上飞下,行至觅食地觅食,17:00时左右返回夜栖地,19:00~19:30时上树夜栖.  相似文献   

18.
广西防城发现黄嘴白鹭的繁殖种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 0 2年 3~ 8月 ,在广西防城万鹤山首次发现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的繁殖种群 ,约 4巢 ,8只成鸟 1 4只雏鸟。黄嘴白鹭于该年 3月底 4月初迁来筑巢繁殖。巢材多为常绿、落叶阔叶树枯枝和松枝。窝卵数 4枚 ,卵为淡蓝青色。雌雄鸟轮流交替孵卵 ,孵化期 2 4 5 0± 1 5 0 ( 2 3~ 2 6)d ,孵化率1 0 0 %。育雏期 41± 2 ( 3 9~ 43 )d ,窝雏数 3 5 0± 0 2 9( 3~ 4)只 ,雏鸟成活率 87 5 0 %。食性主要为鱼( 77 84% )、虾 ( 1 6 76% )和青蛙 ( 5 40 % )。  相似文献   

19.
黄缘盒龟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缘盒龟 6~ 7龄达到性成熟 ,繁殖行为主要表现为发情求偶、交配和产卵。发情交配时间为 4~5月和 9~ 1 0月 ,产卵时间为 6~ 7月 ,每只雌龟每年产卵 1窝 ,每窝 1~ 6枚。卵重一般为 ( 1 4 46± 2 2 7,n =2 5 )g ,卵的长径与短径之比为 1 88∶1 ;卵黄和蛋白的质量比为 1 2 2∶1 ;卵黄和卵壳的质量比为 3 1 2∶1。多数受精卵于产出 2 4~ 48h后形成受精环带  相似文献   

20.
多疣壁虎 (Gekkojaponicus)是华东地区蜥蜴区系的重要成分 ,向西分布至四川东部 ,向北分布至甘肃和陕西南部 ,国外见于朝鲜南部和日本部分岛屿[7,3 2 ] 。有关该种的生态学研究已涉及 ,①雌雄两性异形和繁殖习性[4 ,16,2 4 ] ;②卵孵化和温度决定性别[3 ,17,2 6,2 7] ;③贮能部位及各部位的年变化和相对重要性评估[1,16] ;④温度对摄食量和食物同化的影响[2 ] ;⑤胚胎和成体的代谢率[6,13 ,3 0 ,3 1] 。浙江杭州产多疣壁虎年产 1~ 3窝卵 ,窝卵数通常恒定为 2枚 ,大个体产多窝卵 ,第 1窝卵和第 2窝卵的卵重无显著差异[4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