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硅胶柱层析、纯化,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钩状石斛素(1)、愉悦石斛素(2)、4',5,7-三羟基-3′,5′-二甲氧基黄烷酮(3)、β-胡萝卜苷(4)和β-谷甾醇(5).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大苞鞘石斛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建立了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原球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预处理和玻璃化溶液(plan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PVS2)装载脱水是影响大苞鞘石斛原球茎相对存活率的两个关键步骤,高渗与低温-高渗两种预处理方法测定的相对存活率具有显著性差异;玻璃化溶液的种类以及脱水时间对冻后存活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建立了大苞鞘石斛原球茎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即:以继代培养60 d的大苞鞘石斛原球茎为材料,1/2MS+0.8 mol/L蔗糖的培养基上4℃低温预处理6 d后,转至1/2 MS+2 mol/L甘油+0.4 mol/L蔗糖的装载液中室温下装载40 min,在0℃下装载PVS2脱水40 min,然后转入装有新鲜PVS2冷冻管中并迅速投入液氮。在液氮保存1 h后放在40℃水浴中快速解冻1 min,利用含1.2 mol/L蔗糖的1/2MS培养液洗涤3次,每次间隔10 min;待恢复培养30 d后统计存活率,可使大苞鞘石斛原球茎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达到20.0%。  相似文献   

3.
1植物名称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Warner). 2 材料类别种子(授粉6个月). 3培养条件萌发培养基:(1)1/2MS 6-BA0.2mg·L-1(单位下同) NAA 0.2.继代增殖与分化培养基:(2)1/2MS;(3)1,2MS 6-BA 0.2 NAA 0.5:(4)1/2MS 6-BA 0.5;(5)CHB 6-BA 0.5;(6)1/2MS NAA 0.5.生根壮苗培养基:(7)CHB IBA 1.0;(8)花宝1号3g·L-1 蛋白胨2 g-L-1 IBA 1.0:(9)B5.以上萌发培养基和继代增殖与分化培养基均附加2.0%蔗糖,生根壮苗培养基附加3.0%蔗糖,椰乳均为100 mL·L-1,7.6 g·L-1琼脂固化,pH 5.4~5.6.培养温度为(23±1)℃,光照强度30~4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d-1.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建立了大苞鞘石斛(Dendrobium wardianum Warner)原球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技术体系.结果发现,预处理和玻璃化溶液(plan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PVS2)装载脱水是影响大苞鞘石斛原球茎相对存活率的两个关键步骤,高渗与低温一高渗两种预处理方法测定的相对存活...  相似文献   

5.
鞘蕊花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材料类别:顶芽、侧芽。培养条件:取鞘蕊花幼嫩的顶芽和侧芽,经自来水冲洗后去叶,用0.1%的升汞灭菌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切成0.5~1.0cm长的带芽茎段,接入诱导培养基上。基本培养基为MS并附加不同浓度的BA,NAA和GA_3(单位mg/L);培养  相似文献   

6.
利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大苞蛇根草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从中共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1)、β-谷甾醇(2)、胡萝卜甙(3)、3β-乙酸基-20-羽扇豆烷(4)、无羁萜(5)、铁力木酸(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技术,利用良姜亚属的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作母本,艳山姜亚属的小草蔻(Alpinia henryi K.Schum.)作父本,进行远缘杂交,经多年多代分离、筛选和鉴定,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姜科花卉新品种大苞红唇益智。该品种综合园艺性状优良,主要表现为具有较强的丛生性,花序直立,花大艳丽,唇瓣红色,赏花期长,适应性广。适合于园林布置或生产切花用。  相似文献   

8.
毛萼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黄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黄鞘蕊花(Coleus xanthanthus C. Y. Wuet Y. C. Huang)中分得8种成分。其中1个是新的醌式二萜,命名为黄鞘蕊花甲素,其结构为17-methyl(15→16)abieo-16-methoxy-2α-acetoxy-coleon U.7个已知化合物。coleon U(2),sugiol(3),β—谷甾醇,胡萝卜甙,三十三烷醇,三十三烷和二十八烷酸。  相似文献   

10.
大苞萱草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苞萱草体细胞染色体计数,并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苞萱草的染色体数目为 2n=22;核型公式为2n=2x=22=10m 6sm 4st 2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2=4L 6M2 10M1 2S, 属于2A型。全组染色体总长31.26μm,长臂总长为21.05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7.34%。  相似文献   

11.
大苞兰属全世界共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分布有12种,可以说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在2011-2013年期间,对普洱地区兰科植物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该属一个新记录种 Sunipia nigricans Avery-anov,根据该种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将其定为“淡黑大苞兰”。淡黑大苞兰主要特点是花淡黑色、粘盘柄不分叉、顶部连接着4个球形的花粉团,与该属其它所有种类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从毛喉鞘蕊花分离得到两个新二萜醌 :鞘蕊酮S(1) ,鞘蕊酮T(2 )和六个已知成分 :α 雪松醇 ,愈创木酚甘油醚 ,芫花素 ,鞘蕊醇B ,β 谷甾醇 ,豆甾醇。依据光谱和化学方法 ,它们的化学结构已被鉴定  相似文献   

13.
国产大苞姜属和苞叶姜属种子解剖学特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廖景平  吴七根   《广西植物》1996,16(3):209-215
黄花大苞姜和苞叶姜分别是大苞姜属和苞叶姜属在中国分布的唯一代表。黄花大苞姜种子椭圆形,具表皮毛,无假种皮;苞叶姜种子卵圆形,无毛,假种皮盘状。二者的种子均包含种皮、外胚乳、内胚乳与胚四部分。种皮均可分为外种皮、中种皮与内种皮,且中种皮包括下皮层、半透明细胞层与色素层。合点区内种皮均出现缺口,缺口间充满合点区色素细胞群。苞叶姜种皮有7~9层细胞,其中色素层3~5层细胞,而黄花大苞姜仅有5层,各部分均只有1层细胞,是迄今研究过的姜科植物中种皮细胞层数最少的。在珠孔区,苞叶姜具明显的柄状结构,并有珠孔领和孔盖的分化;而黄花大苞姜柄状结构短,且不明显,无珠孔领。因此,种子解剖学支持将苞叶姜从大苞姜属分出并提升为属。同时,根据姜目较原始类群的种子没有珠孔领分化,推测黄花大苞姜可能保留了姜科某些较原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1植物名称大苞景天(Sedum amplibracteatum K.T.Fu),又名鸡爪七、活血草、亮杆草. 2材料类别幼嫩茎段和叶片. 3培养条件(1)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3.0 mg·L-1(单位下同) 6-BA 1.5 3%蔗糖;(2)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 NAA 5.0 6-BA1.0 2.5%蔗糖;(3)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MS 6-BA 4.0 NAA 1.0 4%蔗糖 水解乳蛋白(LH)300;(4)生根培养基:1/2MS NAA 1.0 3%蔗糖.上述培养基均加0.6%~0.7%琼脂,pH 5.8.培养温度(25±2)℃,光照时间12 h·d-1,光照度2 000 lx.  相似文献   

15.
毛喉鞘蕊花的微量成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唇形科毛喉鞘蕊花全草的氯仿提取物分离到2个新的微量成分,鞘蕊花戊素和已素。基于光谱分析,鞘蕊花戊素和已 素的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α,7β-二乙酰氧基-8,13-环氧-6β羟基勒丹-14烯-11-酮(1)和7β-乙酰氧基-8,13环氧-6β,α-二羟基勒丹-14烯-11-酮(2)。  相似文献   

16.
毛喉鞘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报导了,从产于滇东北的毛喉鞘蕊花(Coleus forskohlii Brig)的根茎中分离到四个二萜化合物,经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1α,6β,7α-triacetyl-coleonol—B(1),I-acetyl—forskolin(2),coleonol-B(3),和deacetyl-forskolin(4)。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7.
大苞兰属全世界共有23种,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各国。我国分布有12种,可以说是该属的分布中心。在2011-2013年期间,对普洱地区兰科植物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该属一个新记录种Sunipia nigricans Averyanov,根据该种拉丁名种加词之意将其定为淡黑大苞兰。淡黑大苞兰主要特点是花淡黑色、粘盘柄不分叉、顶部连接着4个球形的花粉团,与该属其它所有种类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8.
苞叶雪莲     
<正>苞叶雪莲(Saussurea obvallata),菊科风毛菊属雪莲亚属。为多年生草本,高16~60 cm。通常于夏秋季节开花,开花时由6~15个头状花序组成密集的总花序,在总花序的外部,包有由上部的茎生叶变化而来的苞叶。这些特化的茎生叶失去叶绿素,呈现一种半透明的黄色,既能吸引传粉昆虫的造访,又能在高海拔地区为植物最脆弱的部分——花提供一个舒适的温室。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结构,使得苞叶雪莲可以分布在海拔4 700 m的高度,在靠  相似文献   

19.
苞叶雪莲     
正苞叶雪莲[Saussurea obvallata (DC.) Edgew.],为菊科风毛菊属的多年生草本,高16~60 cm。基生叶有长柄,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卵形,顶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两面有腺毛;但向上部的茎叶渐小,无柄;最上部茎叶苞片状,黄色膜质,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两面被短柔毛和腺毛,包围总花序。头状花序6~15个,在茎端密集成球形的总花序。小花蓝紫色。瘦果长圆形。花果期7—9月。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区。生长于海拔3 200~4 700 m的高山草地、山坡多石处、溪边石隙处、流石滩,喜潮湿和凉爽,光照强烈的高山气候。尼泊尔及印度等地区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喜马拉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