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通过在华北棉区棉花蕾铃期阶段,连续5a的田间蕾铃脱落原因的观察,明确了在第三代棉铃虫的中常发生年份,影响蕾铃期蕾铃脱落的主要因素是棉株本身的自然脱落其脱落率占总脱落的90%以上,而因第三代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脱落率在5%以上。根据田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3龄幼虫虫量与为害力的关系研究,结合多年第三代棉铃虫田间生命表,文中提出了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  相似文献   

2.
再生数R0的计算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染病数学模型中,一般有一个传染病消除平衡点和至少一个地方病平衡点,这些平衡点的稳定性由再生数R_0决定,当R_0<1,疾病消除平衡点稳定,此传染病可以消除;当R_0>1,疾病消除平衡点不稳定,此传染病将蔓延,所以再生数R_0是传染病数学模型中最重要的参数.本文针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方式以及各种状态间的转化模式建立了乙型肝炎数学模型,并利用马尔可夫链的方法计算乙型肝炎数学模型中的再生数R_0,提出了通过采取降低R_0的方法对乙型肝炎数学模型施加有效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棉铃虫     
正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鳞翅目,夜蛾科,广泛分布在中国及世界各地,中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其中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受害较严重。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重要的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棉铃虫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生长史包括卵、幼虫、成虫和蛹4个阶段,约2个月一个世代。目前主要通过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释放赤眼蜂以及喷洒生物或化学农药的方式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含三种群的植物病虫害模型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植物、害虫和害虫天敌三种群之间的关系,在人工喷洒杀虫剂作用下,建立一类新的三种群的植物病虫害模型.给出了模型无天敌病虫害平衡点和有天敌病虫害平衡点,利用Hurwitz定理和稳定性第一近似方法讨论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得到了两类平衡点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并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的是一个具有时滞的媒介传播流行病模型.假定长期的发病率是双线性大规模行动的方式,确定了疾病是否流行的阈值R_0.当R_0≤1时,得到无病平衡点是全局稳定的,即疾病消失;当R_0〉1时,得到地方病平衡点.在具有时滞的微分模型中,时滞与载体转变成传染源的孵化期有关。我们研究了时滞对平衡点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从寄生源到载体的传播过程中,时滞可以破坏动力系统并且得到了Hopt分支的周期解.  相似文献   

6.
沈进 《昆虫知识》1991,28(4):217-220
<正> 三代棉铃虫Helithis armigera Hübner发生期正值棉花蕾铃生长盛期,若防治不适,则引起蕾铃脱落,直接影响棉花产量。而三代棉铃虫卵峰日年度间差异较大,经验预报准确率往往不高。做好三代棉铃虫卵峰日的预测,对于掌握有利时机,科学防治三代棉铃虫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根据我场历年的资料,应用条件频率法,对我场三代棉铃虫卵峰日进行了预测研究,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棉田主要害虫种群密度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年的田间研究,分析了3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棉花主要害虫棉玲虫、棉蚜种群动态、棉花蕾铃脱落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的棉田棉铃虫和棉蚜数量比对照田要高,但它们之间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的水平。不同年份对棉铃虫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棉蚜种群没有显著影响。蕾花期施肥可减轻棉铃虫为害造成的花蕾脱落和自然脱落,增加有效铃数和产量,但增加量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文献[4]研究了肺结核传播的动力学行为.该文献仅从数值模拟上分析了疾病的传播和不同策略对疾病传播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对疾病传播和不同策略对疾病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得到了模型的基本再生数R_0.R_0决定了疾病传播的动力学行为:如果R_0〈1,则模型仅有一个无病平衡点且是局部渐近稳定的,若R_0〉1则模型存在一个地方病平衡点并且疾病是一致持续的.本文还得到了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一类具有潜伏时滞和非线性疾病发生率的SEIRS传染病模型,通过分析对应的特征方程,运用时滞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理论得出: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处的局部渐近稳定性,R_0 1时地方病平衡点处的局部渐近稳定性.通过构造Lyapunov泛函,运用LaSalle's不变集原理得到: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处的全局渐近稳定性;通过比较方法得到R_01时系统的一致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类潜伏期和感染期均有传染力的SEIQR模型,借助于轨道稳定性,Jacobian矩阵等方法,得到了疾病消亡的阈值——基本再生数R_0,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及地方病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全局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的主要害虫,幼虫蛀食蕾、花、铃,造成棉花产量下降,品质低劣。近年来棉铃虫越发严重,不仅为害棉花,而且还为害玉米、高粱、麦类和豆类等,成为粮棉生产上的大敌,因此研究并掌握棉铃虫的发生消长规律,是搞好预测预报,抓住防治关键期,确定防治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消灭棉铃虫为害的重要前提。 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运用唯物辩证法,对棉铃虫发生新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在防治上逐步由被动转到比较主动。 现将棉铃虫在我县发生规律的新特点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棉铃虫生活史与今后的防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棉铃虫的发生与发展 棉铃虫(学名:Chloridea obsoleta Fab.)属鳞翅目,夜蛾科。是棉花蕾铃期主要害虫的一种。在河北省前几年发生虽不普遍,但也造成了局部严重的危害。仅就本省南部棉区来说,1951、1952年间,棉田里极少发现,到1953年,则在束鹿、晋县、藁城、南宫等县局部遭到严重损失,1954年,在石家庄专区水地棉田,如晋县、藁城、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一类Caputo型分数阶SIR传染病模型的全局稳定性.首先,通过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模型的平衡点.然后,根据关于Caputo型分数阶微积分的一个引理和分数阶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分别构造相应的Lyapunov函数判断平衡点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当R_01时,模型有唯一的无病平衡点E_0,E_0是全局稳定的;如果R_01时,模型存在无病平衡点E_0和地方病平衡点E_*,E_*是全局稳定的.最后,给出了一些数值模拟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类具有非线性发生率的急慢性阶段传染病模型,得到了确定模型全局动力性的阀值参数-基本再生数R_0,证明了R_01时,无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疾病消失;若R_01,则存在地方病平衡点且是稳定结点,并证明了一定条件下地方病平衡点是全局渐近稳定的,疾病将蔓延.  相似文献   

15.
鼎点金钢钻(Earias cupreoviridis Walker)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往在我国北部棉区为害不甚显著。近来它的发生有所增加,从邯郸的调查来看,1959年百株幼虫数最高达到114头。尤其后期虫口密度超过棉铃虫的数量,虫株率一般为10—40%,对秋桃为害很大,因此按其为害程度已渐为我地高产棉田的重要害虫。它除严重为害棉花外,尚在蜀葵、锦葵、苘麻及野生苍耳上找到过幼虫,但为数极少。  相似文献   

16.
陈法军  戈峰  刘向辉 《生态学报》2003,23(4):744-750
1994、1995连续两年在华北棉区第3代棉铃虫发生期间,通过一系列人工摘蕾模拟为害和人工接虫为害试验,研究了棉花对蕾铃期繁殖器官损失的补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蕾、铃被害会诱导棉株产生补偿效应,即提高结铃数,增加生物产量。但棉花的补偿效应是有限的,蕾铃期单株被害蕾超过12个,被害铃超过4个,或被害超过2蕾2铃,都会导致皮棉显著减产。通过数学模型分析,1994年,单株被害0-11.80个蕾或0—2.26个铃都不会造成减产;1995年.单株损失0—10.58个蕾或0—3.8个铃,同样不会降低棉花产量。模型中各决策变量的边际产量表明,棉花蕾铃期铃的损失对皮棉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一类具有垂直传染的时滞SEIR流行病模型,得到了疾病流行与否的阈值条件,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的Lyapunov-Lasalle方法证明了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E_0的全局渐近稳定性,此时疾病将会消失;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疾病将一致持续生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一类具有Growley-Martin功能反应和CTL免疫反应的病毒动力学模型的全局稳定性.利用Lyapunov函数和LaSalle不变原理证明:当基本再生数R_0≤1时,无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基本再生数R_01且免疫基本再生数R_0≤1时,免疫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当R_01时,地方病平衡点全局渐近稳定.  相似文献   

19.
玉米螟和棉铃虫卵壳结构特征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邦颖 《动物学研究》1981,2(4):355-361
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为害玉米、大麻、泽麻、甜菜、粟等,蛀食茎内,使作物受害甚烈。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属鳞翅日夜蛾科,于幼虫期蛀害棉铃,是使棉花减产的重要害虫。如何消灭玉米螟和棉铃虫于卵期,即消灭于其危害之前,是人们关切的问题。近年我国许多省市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已取得显著成绩。在我国东北和华北等地区的许多省市日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放蜂后对玉米螟卵块的寄生率可达96%,卵粒寄生率可达85%以上。在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方面也取得初步成效,据报导在吉林、湖北和山西等省利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卵,寄生率达70—100%,放蜂后蕾铃被害率减少1—2倍,百株虫口也  相似文献   

20.
武予清 《昆虫知识》1992,29(5):317-319
<正> 棉铃虫类害虫是世界性棉花害虫,主要种类有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ner)、美洲棉铃虫H.zea(Boddie)和烟芽夜蛾H.virescens(Fabricus)。在棉田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引起棉铃虫类害虫的抗药性不断发展,严重威胁棉花生产,给棉虫治理带来严重的挑战,引起世界各国昆虫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一、棉铃虫类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自战后化学合成杀虫剂投入使用以来,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