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抑郁症在高血压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抑郁症与高血压共同发病不仅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还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由于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故而在临床上只能采用分而治之的诊治策略,即用降压和抗抑郁联合疗法来治疗此病,却忽略了高血压与抑郁症临床共病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随着近些年生物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在诸多慢性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和阐释。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失衡,而抑郁症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探讨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合并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导致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提出以肠道菌群重建的微生态治疗可能是临床防治高血压合并抑郁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肥胖导致的代谢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因其作用器官广泛和作用机制复杂成为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胰岛素抵抗涉及多个代谢器官、多种细胞因子和多条信号转导通路的交互作用,呈现出极其复杂的作用网络。目前认为,炎症、内质网应激和肠道菌群失调是引起胰岛素抵抗的最主要的三大机制。本文将综述胰岛素抵抗的三大病理机制,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非特异性反应,可对全身各个系统产生影响。肠道菌群是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应激通过影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免疫功能、胃肠道运动功能等引起肠道菌群紊乱。本文就应激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激诱导的内脏高敏感大鼠中肠道菌群及活性氧簇(ROS)的变化。方法建立慢性避水应激大鼠模型,分为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腹部回撤反射(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方法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荧光和ELISA方法检测肠道和血液中ROS的表达水平。粪便进行16S rDNA菌群测序分析。细胞培养方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菌群代谢产物对巨噬细胞ROS生成的影响。结果慢性避水应激能诱导大鼠内脏敏感性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肠道和血液中ROS表达均增加,不同水平上肠道菌群都有所变化,生物多样性下降。Spirochaetia菌的丰富度与ROS的表达呈负相关。应激组大鼠结肠黏膜菌群诱导巨噬细胞产生更高水平的ROS。结论应激诱导大鼠肠道菌群发生紊乱引起ROS生成增加并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人体肠道菌群与高血压危险因素(胆固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乳酸菌降压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可能为高血压发病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
肠道菌群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影响机体的代谢、免疫和炎症反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研究热点。中药在临床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且疗效显著。研究表明中药可被肠道菌群分解代谢为易于吸收的活性物质,而这些活性物质又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防治高血压。本文以肠道菌群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肠道菌群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和中药在调节原发性高血压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总结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中药防治高血压及药物研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调节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胃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胃论治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热应激环境下蛋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热应激环境下蛋鸡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旨在揭示热应激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机理,为探索炎热环境下家禽肠道菌群定植规律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6周龄济宁百日鸡9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24±1)℃,Ⅰ]和热应激[(38±1)℃]组,分别在2个人工环境气候舱中饲养,各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持续14 d。采用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以及多变量统计(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分析等手段,分析热应激2d(Ⅱ)、7d(Ⅲ)和14 d(Ⅳ)时,对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内容物菌群多样性以及菌群数量变化。PCA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暴露过程中十二指肠部位菌群组成与对照组保持相似的趋势,但热应激2 d时空肠部位菌群组成有分开趋势;到7 d时空肠与回肠部位菌群组成分开明显,而14 d时菌群组成具有明显差异;热应激7、14 d时空肠和回肠部位末检测到敏感乳杆菌(Lactobacillus agilis),回肠部位也末检测到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等芽孢杆菌纲,而热应激不同时间段空肠和回肠部位可检测到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Escherichia sp)、溃疡拟杆菌(Bacteroides helcogenes)、卵形拟杆菌(Bacteroides ovatus)和索氏志贺氏菌(Shigella sonnei)等拟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其中约氏乳杆菌、敏感乳杆菌数量变化在空肠部位减少最明显(P0.05),空肠和回肠卵形拟杆菌、不可培养的拟杆菌数量明显上升(P0.05)。热应激环境下蛋鸡空肠、回肠部位菌群多样性较为丰富,其抑制乳杆菌属、不可培养细菌的增殖,促进卵形拟杆菌的繁殖,而促进卵形拟杆菌的繁殖,导致消化道菌群平衡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6种常用品系小鼠和大鼠肠道菌群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集3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150只SPF级小鼠和大鼠的210份粪便或肠道内容物样本,依据细菌16S rDNA V3-V4区域通用引物对样本进行PCR扩增,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基于动物来源、品种品系、性别、年龄和肠道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断奶日龄不同的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指标变化的观察研究,为临床上研究肠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断奶日龄为21 d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断奶后第0、7、14、21、28天测定4种肠道正常菌群及肠道黏膜形态变化。结果SD大鼠断奶后不同时间点,不同肠段内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断奶后第7天肠道细菌移位率明显提高,同时断奶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不同肠段黏膜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长度和宽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断奶后第7天和14天,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变化明显,且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病因虽未明确,但目前认为,肠道细菌和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与IBD的发病密切相关。将40只SD大鼠分为健康对照组、模型组、粪便微生物系移植组(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和柳氮磺胺吡啶组,后3组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 TNBS)灌肠造模,造模2 d后分别用粪便悬液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1 w。末次给药后禁食1 d,对大鼠粪便进行菌群成分分析,股动脉取血,对K+ 、Na+ 、血清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C-反应蛋白(CRP)、IL-1β、IL-10、IL-12和IL-17 水平进行检测,取结肠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通过TNBS灌肠成功建立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与模型组比较,FMT组的K+和ALB明显升高(P<0.05),WBC、N%和CRP明显降低(P<0.05),IL-1β和IL-17明显降低(P<0.05),IL-10和IL-10/IL-12含量升高(P<0.05)。FMT能显著改善TNBS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而抑制脆弱拟杆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上述结果证明,FMT可有效治疗炎症性肠病,其机制与其影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改善肠道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12.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ies have reveale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tumors. The enrichment of specific bacteria strains in the intestines has been found to modulate tumor growth and influence the mechanisms of tumor treatment. Various 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modulating the effects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currently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they affect not only gastrointestinal tract tumors but also distant organ tumors. In addition,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are known to be involved in th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 as well as the modulation of the intestinal immune system. As a result, the gut microbio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ulating the efficacy of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Therefore, gut microbiot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adjuvant treatment option with other cancer treatment or as another marker for predicting treatment response.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how gut microbiota affects cancer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13.
14.
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  相似文献   

15.
16.
长期规律性饮酒会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构成,并影响焦虑抑郁样行为.而短期低剂量饮酒后戒断是否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及其与酒精戒断后焦虑样行为是否有关,尚无系统研究.本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酒精处理组(Ethanol-C)、对照组(Ethanol-0)和酒精戒断组(Ethanol-2),每组各10只....  相似文献   

17.
《Cell reports》2020,30(11):3682-3690.e6
  1. Download : Download high-res image (190KB)
  2. Download : Download full-size image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并比较其差异。方法:通过饲喂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按照TC水平随机分成8组,即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Vegapure 95FF低、中、高剂量组,Vegapure 95E低、中、高剂量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干预4周后,记录体重、进食量,并检测血清TC、LDL-C、TG、HDL-C、脂肪重量及体脂率、肝脏重量及肝脏指数等指标。结果:在实验剂量下,两种植物甾醇酯均明显降低血清TC、LDL-C,但均未发现有剂量效应关系;两种植物甾醇酯对血清TG、HDL-C无明显影响。两种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SD大鼠体重增长、进食量、脂肪重量、体脂率、肝脏重量和肝脏指数均无明显影响。结论:两种植物甾醇酯在降低血脂、大鼠生长发育、体质和肝脏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