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品危害物可导致人类多种食源性疾病发生,甚至危及生命。食品在原料生产、收获加工及运输贮藏等环节均有可能遭受污染,从而携带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毒素或化学物质等。对食品危害物进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针对各类危害物的检测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多种快速、灵敏和经济的检测方法被建立。本文中,笔者主要就当前生物性、化学性食品危害物的种类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塑化剂作为一种加工助剂,可增加聚合物的可塑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日用品和食品包装等各领域。邻苯二甲酸酯是最常用的一种塑化剂,其可在生产、流通等过程中迁移到食品内部,对人体造成不可逆伤害。总结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检测的前处理方法及传统检测方法的原理、优缺点及适用性,并按照输出信号种类不同分类,综述了几种邻苯二甲酸酯快速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总结和比较了几种快速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塑化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新型快速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L-苯丙氨酸是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等行业。目前,国际市场上对L-苯丙氨酸需求量持续上升,生产供不应求,而我国生产设备部分闲置。鉴于以上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L-苯丙氨酸的生产方法,讨论各种生产方法的优缺点,并针对我国生产企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食品行业,有很多有害的微生物严重危害食品的品质和人们的健康,甚至会引起一些严重的疾病。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到伤害的一种担保。食品安全急需一些快速、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以及时发现致病菌,控制污染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多重PCR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微量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操作繁琐,检测时间较长等缺点,目前正在被应用于微生物致病菌,转基因产品以及肉类品种的鉴定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是介绍了多重PCR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原理和应用,以期望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抗生素的普遍应用使得其在食品中广泛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用于食品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较多,微生物法是常用的筛选方法之一,具有简便、经济、高通量、特异性及灵敏度好等优点。本研究综述了微生物法在检测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食品中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和无乳链球菌(S.agalactiae)快速、高效检测,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同时快速检测食品中这两种细菌的方法.本研究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原理,选择酿脓链球菌致...  相似文献   

7.
食品造假属于以经济利益为驱动的食品欺诈(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是目前影响及破坏食品安全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对食品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食品造假现象是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以往,针对已知的目标物质进行定量检测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广泛应用,代谢组学技术已经成为食品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近年来,针对食品造假现象,代谢组学的另一个分支,基于高分辨质谱(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Non-targeted metabolomics,NTM)开始运用到食品造假的鉴定中,并已取得快速的发展。对基于HR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食品造假鉴定工作流程进行了介绍,对其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概括,并就其在食品物种(品种)、产地和品质等造假鉴定相关应用分别进行了总结,最后还对基于高分辨质谱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应用于食品检测中优点和缺点进行了概括,并对其在其他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对食品检测中代谢组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8.
环境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樑  忻茜 《生命的化学》2005,25(6):506-508
环境激素是环境中的激素类似物,它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发挥着类似于激素的作用,通常称为"外因性内分泌干扰物质",干扰体内正常激素的作用.该文介绍激素与环境激素的区别、环境激素的特性、种类;重点阐述环境激素的及其内分泌干扰机制;从环境激素对人类的健康,尤其是对生殖健康的危害,提出了防治环境激素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杀菌包括灭菌及消毒。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要杀灭病源菌、条件致病菌,要求既杀灭微生物,又不影响食品营养及风味,更不能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国外研究了一些新的杀菌方法。现简介如下:1、高压低温杀菌。日本研究发现,在60℃使用6000个大气压对食品杀菌foe15ndn,可使食品中霉菌炮手及细菌芽胞减少到原来的十万分之一;在25℃6000个大气压处理食品2(y-5汕。可杀死食品中全部芽胞。经试验表明,该技术对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没有影响。2‘高压电场杀菌。该法是利用强电场脉冲的介电阻断原理对微生物起抑制作用,其原理是:当食物送入…  相似文献   

10.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类工业化的发展,生产中不注重环境保护,原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的破坏。波及到人类的生活环境,农业安全生产,乃至人的心灵。在食品领域,从原材料的种植、加工、储存,到食品的生产、运输等各个环节都受着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潜在污染。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以食品检测中有机磷农药的常用检测方法为研究核心,详细阐述了食品有机磷检测中几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食品、药材的生产加工过程中,经常加入不同价态的含硫化合物进行漂白、防腐和抗氧化。过量使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应加强对这些物质的检测。本文中,笔者报道了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检测食品中总无机硫含量的新方法。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前处理方法,利用过氧化氢(H2O2)将食品样品中所有无机硫氧化至最高价态(硫酸根)。制备了一种含钡盐的水凝胶作为检测试剂。利用Ba2+和SO24-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水凝胶中的化学环境,带来质子弛豫时间的改变。在模拟实验中,应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量了凝胶体系在不同浓度Na2SO4溶液中的横向弛豫时间T2,初步得到了T2与SO24-浓度之间的关系曲线。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成本低、耗时短、前处理简单,有望用于食品中无机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农药残留(简称农残)是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食品中农药残留不仅发生率高,而且超标严重,涉及范围广,长期接触或食用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传统的农残分析技术已经很难满足多样化食品安全检测的实际需求,现代新型生物技术因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单快速等优势,在食品的农残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持续发展。分析了食品中农药残留及检测技术现状,综述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荧光免疫法和生物条形码免疫法等分析技术,及电化学、光学、压电传感器等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农残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各种技术的优势和局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农残的检测效率,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涵  赵文武  尹彩春 《生态学报》2023,43(6):2159-2170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影响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大规模的突变,导致生态系统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进入另一个稳定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稳态转换。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准确刻画生态系统多稳态并界定其临界点尚存在挑战,提升对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检测和预测能力依旧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基于多稳态理论和稳态转换经典概念框架,阐释了稳态转换检测的理论基础;归纳总结出四种稳态转换检测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势;鉴于稳态转换的尺度依赖性,梳理了单一生态系统、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不同尺度下的稳态转换检测方法、研究思路和应用案例。基于研究进展和问题现状,提出在未来研究中,亟待发展适应复杂系统的综合检测方法;创新稳态转换多尺度分析的技术方法体系;深化生态系统稳态转换驱动机制研究,构建多元耦合机理模型;进而深化稳态转换检测结果链接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研究;解析生态系统服务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恐慌,据了解,食源性疾病是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食品生产、运输以及售后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微生物污染,因此对食品微生物进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环境激素—危险的环境污染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激素是由人或动物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 ,它与神经系统密切联系 ,共同调节机体的多种功能活动 ,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近几年来人们发现在环境中存在一些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类似人体激素的功能 ,有时能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 ,故将其称为“环境激素”。1 环境激素的来源和作用方式环境激素是社会生产工业化的产物。特别是近 70年来 ,随着大量的化学合成物的生产、使用 ,一些具有激素功能的化合物也随之排入周围环境产生污染 ,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全球已合成的化学物质有 10 0 0万种 ,每年还新合成 10万…  相似文献   

16.
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杜巍 《生物技术通讯》2006,17(2):296-298
基因芯片技术是鉴别微生物和转基因成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全面、快速、准确地进行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本文阐明了近年来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微生物、食品转基因成分等检测研究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综述了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环境激素对动物生存的威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冯碧  邵健忠 《四川动物》2002,21(1):25-27
日前,一份"尽快立项开展我国有毒化学品污染及环境安全问题研究"的建议书被送到朱镕基总理手中,魏复盛院士、徐晓白院士等19位学者就化学制剂对中国环境安全造成的威胁提出了警告,其中环境激素的污染问题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几乎都生活在"环境激素的海洋"之中,环境激素污染问题已同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问题一样,严惩威胁着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8.
该文对食品中的细菌L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食品中存在细菌L型的污染,而如果按常规培养法进行检测,就会导致漏检。因此开展食品中细菌L型的检验,一方面可提高阳性样品检出率,另一方面对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障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发现的人畜共患H3N2型变异甲型流感病毒(H3N2v)已导致有记录的343例与猪接触相关的人类感染。需要研制针对病毒的有效疫苗,这些病毒可能获得了在人群中的遗传稳定性。然而,从人体中分离的病毒在鸡胚中不能良好复制,这构成了基于鸡胚的疫苗生产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得到表面蛋白的鸡胚适应性突变以在保留免  相似文献   

20.
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芯片是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因具有准确、快速、信息量大等特点而发展迅速。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的基本原理、种类及其X-作原理与应用前景,并深入探讨了生物芯片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包括对转基因食品、食品微生物、食品营养成分、食品原料等的检测;对现今生物芯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