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四个LED分别匹配相应的激发滤光片,带通发射滤光片和PMT,自行搭建微芯片多波长荧光检测系统。用于复杂生物混合样品:四类试样(荧光胺标记的牛磺酸(FT Ex/Em 390/446nm)、荧光素(Fl Ex/Em 480/520nm)、5(6)-羧基-X-罗丹明(ROX Ex/Em 563/600nm)和花菁染料(Cy 5 Ex/Em 635/677nm)的同时分离和测定并得到充分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肽链及蛋白质N-末端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蛋白质及肽链N-末端经Dixon转氨后的羰酰基与邻苯二胺作用可形成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形成这一发色团的过程较为缓慢;喹喔啉短肽的激发(Ex 293-305nm)与发射(Em 360-365nm)波长随肽链氨基酸残基组成不同而有一定变化;喹喔啉胰岛素荧光衍生物的激发光波长为Ex318nm,发射波长为Em 353nm.喹喔啉三肽的荧光在乙二醇溶液中的变化因其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不同而有差异.以上结果提示:喹喔啉类荧光衍生物可能作为研究蛋白和肽结构与功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3.
根据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细胞膜对核酸荧光染料的不同选择通透性,用4μmol/L YO-PRO-1(YP)和4μg/ml 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96孔板中的细胞样品。分别在485/538 (Ex/Em, nm) 和530/590 (Ex/Em, nm) 的检测波长下借助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样品孔的YP和PI荧光强度。将YP和PI荧光强度值与用荧光显微镜对同一细胞样品细胞凋亡和坏死的定量分析结果相对应,通过对YP荧光强度值与凋亡细胞数的直线回归分析 (r = 0.999,P<0.01),得到依据YP荧光强度值求得凋亡细胞数的直线相关方程。该方法可检测出样品中少至180个的凋亡细胞,具有灵敏度高和快速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是生物领域常用的标记物. 本实验首先利用高碘酸法活化低分子肝素(LMWH),与EGFP连接得到LMWH EGFP.然后用Sephacryl S-200 HR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再用Sephadex G-10 HR进行脱盐纯化. 采用Sephacryl S 200 HR检测LMWH EGFP的纯度,为单一对称峰. 经检测,LMWH-EGF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碱性. 通过荧光分光检测器检测LMWH-EGFP的λEx为488 nm,λEm为509 nm. 通过抗凝实验发现LMWH EGFP仍具有抗凝活性. 本实验建立了LWMH荧光标记的方法,为多糖的荧光标记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昆虫体内多胺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丹磺酰氯柱前衍生HPLC快速测定昆虫体内多胺含量的方法。以C18(250mm×4.6mm,5μm)为固定相,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40℃,流速1mL/min,荧光检测波长激发波长(Ex)280nm,发射波长(Em)515nm,测得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三者回收率分别为98.7%,99.2%和97.8%,回归方程线性良好(r值均大于0.99),分析时间为16min。该法简洁、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有效分析昆虫及其他生物样品中微量多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IgG-Eu-IDPA对抗原IOV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镧系螯合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灵敏度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但是,使用紫外光激发镧系螯合物会对生物分子和细胞产生很大的损害.合成了能够被可见光(最大波长565nm)激发的IgG-Eu-IDPA,并测量了IgG-Eu-IDPA的光谱属性,如荧光寿命、在不同pH值和不同浓度环境下的荧光强度.在自制的时间分辨荧光仪上使用IgG-Eu-IDPA作为荧光探针,检测IOV抗原.数据显示,它的灵敏度远远高于传统的荧光仪.结果表明,IgG-Eu-IDPA能够在高灵敏度的原位和活体分析中作为一种新的、有潜力的荧光探针.  相似文献   

7.
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亚细胞损伤位点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荧光探针在光动力疗法研究中检测亚细胞损伤位点。方法:传代培养鼠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将血卟啉单甲醚(HMME)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24小时后,加入线粒体探针Bhodamine-123、内质网探针DioC6(3)和溶酶体探针Lucifer yellow分别对细胞器染色。首先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光敏剂进行亚细胞定位。应用荧光显微镜汞灯照射激发光敏剂的光动力效应,加入ROS探针H2DCF-DA检测产生的单线态氧。分别在激发前后采集Pdloclamine-123、Lucifer yellow和DioC6(3)的荧光图像。结果:线粒体探针Phodamine-123的荧光图像在光动力损伤前后差异显著,原有形态特点发生明显改变;Phodamine-123在光动力损伤后再分布于细胞核区。结论: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效应导致亚细胞水平多位点损伤,线粒体和核膜可能是PDT敏感位点;荧光探针标记检测光动力损伤亚细胞位点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8.
辣椒素的荧光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荧光分光光度法可用于辣椒及高纯度辣椒素样品中辣椒素的定量分析。在Ex为278 nm,Em为312 nm荧光条件下,辣椒素在0.58-5.8μg/mL浓度范围内其浓度C(μg/mL)与荧光强度I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c=1.0377×10-3I-0.3667,R=0.9994,精密度RSD=0.08%(n=5)。平均回收率95.39%。  相似文献   

9.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一直是植物抗性研究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生物学不断发展和新荧光标记技术的运用,胞内钠离子测定逐渐应用于植物盐胁迫研究中。该文论述了以下三方面问题:(1)分别介绍了SBFI、Sodium Green和Coro Na Green三种钠离子荧光指示剂:SBFI是一种双激发波长指示剂,其激发波长是340 nm/380 nm,发射波长是500 nm;Sodium Green和Coro Na Green是单波长指示剂,其激发波长分别是507 nm和492nm,发射波长分别是532 nm和516 nm;(2)比较了酯导入、酸导入、电穿孔和显微注射等几种常见荧光指示剂载入胞内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一种无损伤低温抑制酯酶法:先将荧光指示剂在缓冲液中低温(4℃)处理2 h,随后回到常温(20℃)在不含荧光指示剂的缓冲液中孵育2 h;(3)阐述了胞内离子浓度计算公式,包括单波长测定公式、双波长比率测定公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卟啉单甲醚(Hematoporphyrin monomethyl ether,HMME)在A549肺癌细胞内亚细胞分布的动态变化。方法:传代培养A549肺癌细胞,分别与光敏剂HMME孵育2 h和12 h。应用由荧光显微镜及电感耦合器材(Charge-coupled device,CCD)组成的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结合荧光探针标记技术,采用细胞器-细胞荧光强度比值法研究HMME在不同时间的亚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在2 h和12 h两个孵育时间点高尔基体的平均荧光强度比值(J1/J2)值都最高;随着孵育时间延长,A549细胞的四种细胞器J1/J2值都升高且溶酶体幅度最大。结论:孵育时间是影响HMME亚细胞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A549肺癌细胞各细胞器吸收HMME能力逐渐增强,尤以溶酶体显著。  相似文献   

11.
近场光学显微镜具有nm量级的空间分辨率,量子点(quantum dots,QDs)荧光探针具有激发谱宽、发射谱线窄、荧光强度高、抗光漂白和稳定性高等优点,两者结合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成像探测和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用近场光学显微镜对链霉亲和素偶联的QDs进行近场荧光激发,并对其荧光发射特性和光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场光学显微镜nm量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同时观察到了QDs的单体、二聚体和三聚体;QDs的荧光发射强度高,近场荧光像对比度好,单量子点的荧光半高宽达到25nm;对一定入射波长的单色激发光,QDs的近场荧光强度随着激发功率密度的增加线性增加,并很快趋于稳定。与传统的荧光染料如异硫氰酸荧光素相比,QDs的稳定性非常好,在激发功率密度为300W/cm2的近场辐射下,量子点的荧光强度超过6h基本保持不变,其抗光漂白能力远远高于普通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A-CAS570从细胞形态学和功能两方面,研究了刀豆素A(Concanavalin A,Con A)、麦芽凝集素(Wheat Germ Agglutinin,WGA)、酵母多糖(Zymosan A,Z.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胞质pH和溶酶体内荧光探针FITC—Dextran排出细胞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种配体加入细胞外液10min内,胞质pH很快下降,此后维持在该水平;在15min左右细胞外FITC一Dextran迅速增加,20min后变化趋于停止;在三种配体加入后15min左右,细胞内溶酶体在质膜内侧增多;25—30min溶酶体重新向细胞中央运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溶酶体pH升高是触发溶酶体内荧光探针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的必要条件,胞质酸化抑制溶酶体内容物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配体刺激引起的溶酶体内容物通过胞吐作用排出细胞和胞质酸化是细胞自我调节和保护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尼罗红荧光优化法快速检测微拟球藻细胞内油脂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尼罗红荧光染色法快速检测微拟球藻细胞内的油脂含量。【方法】系统性地调整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确定最佳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尼罗红终浓度、染色时间和细胞密度的范围,比较重量法和Triolein标准品的油脂含量分别与荧光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分析得出了尼罗红荧光强度与微拟球藻细胞油脂含量的关系,确定优化后染色条件为:二甲基亚砜浓度为5%,尼罗红终浓度为1 mg/L,染色时间为6 min,且细胞密度为(0.5-3.0)×10~6 cells/m L的范围内,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515 nm和570 nm。重量法和Triolein标准品的油脂含量分别与尼罗红染色荧光强度之间的关联性,表明尼罗红荧光染色方法可以用来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胞内的油脂含量,且油脂含量与荧光强度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R~2为0.997 3。尼罗红染色优化后油脂的检测下限达到2μg,大大减少了测定油脂含量所需细胞量。【结论】针对不同种属系统性地确认了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并优化验证得到了最佳尼罗红荧光染色条件,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微量微拟球藻细胞内的油脂含量,便于大规模筛选高产油突变藻株。  相似文献   

14.
肽链及蛋白质N-末端羰酰荧光衍生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短肽及胰岛素的N-末端经Dixpn转氨后具有荧光发色性质,其激发与发射波长随肽链氨基酸残基的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而有差异,其范围大约为Ex 312—333nm;Em 398—408nm;量子产率为0.020—0.03.荧光发色团的基本化学结构可能是N-末端α-羰酰基及其相连的酰胺基,并且N-末端第二及第三位氨基酸残基对其荧光性质有影响.在碱性溶液中(pH>9.0)它的荧光强度降低,但在NaCl溶液中随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不同浓度的CuHCl溶液中,羰酰三肽的荧光强度变化随其氨基酸残基的种类和构型的不同而有差异.以上结果提示;α-羰酰荧光衍生物可能作为蛋白及肽N-末端的荧光探剂,可能成为研究蛋白和肽结构与功能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FITC对沙蚕蛋白酶(NAP)进行荧光标记,并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及荧光光谱法对标记物进行表征,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标记度。通过测定NAP与FITCNAP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来比较NAP在标记前后的活性,同时应用MTT法考察NAP标记前后对NCI-H1299细胞毒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研究NCI-H1299细胞摄取FITC-NAP的机制,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NCI-H1299细胞对FITC-NAP的摄取。结果表明,每分子标记物约含1.78分子FITC,其最佳荧光激发波长为490 nm、发射波长为515 nm;荧光标记后NAP的活性未受到显著影响; NCI-H1299细胞对FITC-NAP的摄取与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呈正相关;氧化苯砷组的荧光强度低于FITC-NAP组且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NAP的摄取机制为内吞。进一步研究发现, NCI-H1299细胞摄取NAP受到网格蛋白依赖性内吞和小窝/脂筏蛋白介导的内吞共同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增加,更多的细胞摄入FITC-NAP,且主要分布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细胞核中未见分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荧光探针SNFYMPLGGGSK-FITC与胃癌组织的结合能力,预测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6月至10月收治的48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肿瘤和癌旁组织,使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线性七肽SNFYMPL及无关序列肽探针对其冰冻切片进行荧光染色,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检测其结合能力,并与组织病理结果对比。结果:SNFYMPLGGGSK-FITC对胃癌组织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81.25%(39/48),明显优于无关序列肽探针的14.58%(7/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NFYMPLGGGSK-FITC对癌旁组织荧光染色的阳性率为27.08%(13/48),明显低于对胃癌组织荧光染色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FITC标记的SNFYMPL短肽探针与胃癌组织较强结合能力,图像组织分辨率好,可以作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胃癌诊断的潜在靶向分子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一种“双链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提高HBV核酸检测灵敏度,并在同一反应管中实现代谢酶CYP2C19*2基因型检测。方法:采用双链探针与TaqMan探针同时检测不同浓度HBV血清样本,使用上海宏石SLAN 96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核酸Ct值检测和结果统计分析;采用双链探针检测代谢酶CYP2C19*2不同基因型样本,使用上海宏石SLAN 96实时荧光PCR仪进行核酸Ct值检测和基因型确定。结果:不同浓度HBV血清样本检测,双链探针荧光本底低,检测灵敏度更高,与TaqMan探针检测结果相比,两者核酸检测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双链探针检测36份样本的代谢酶CYP2C19*2基因型,检测结果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双链探针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可完成目的基因的高灵敏核酸检测,也可实现基因型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电化学碳化一锅法,以三聚氰胺为原料,成功制备得到了功能化荧光g-C3N4纳米材料,然后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FL)技术表征g-C3N4的荧光性质,考察g-C3N4作为免标记的荧光探针检测抗生素药物氯霉素(CAP)的传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得到的g-C3N4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且基于CAP对g-C3N4荧光强度(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380/468 nm)的猝灭作用,可实现对CAP的检测。在优化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g-C3N4荧光探针对CAP具有较好的传感性能,线性检测范围为1 m M~10 m M,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3 9x-0.09,线性相关系数R2=0.959。该方法可用于简便、快速、灵敏地检测抗生素药物CAP,并有望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实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利用荧光标记法检测氨肽酶抑制剂和肿瘤细胞结合的方法。方法: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氨肽酶N抑制剂LYRM03和Bestatin,制备荧光探针F1TC—LYRM03、FITC—Bestatin,应用荧光显微成像观察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对肿瘤细胞的结合与氨肽酶N抑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化合物LYRM03和Bestatin具有肿瘤细胞的氨肽酶N抑制活性,荧光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能与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结合。结论:标记化合物FITC—LYRM03、FITC—Bestatin和肿瘤细胞的结合与对肿瘤细胞的氨肽酶N抑制活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钙黄绿素-铜(Ⅱ)荧光体系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方法: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以492 nm为激发波长,520 nm为发射波长测定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荧光强度。结果:在pH=8.0的Na2HPO.412H2O-KH2PO4缓冲液中,二价铜离子与钙黄绿素配位引起荧光猝灭。由于乙酰半胱氨酸中巯基上的硫离子与Cu2+的亲和力很强,可从钙黄绿素-铜(Ⅱ)的络合物中夺取铜离子而使钙黄绿素游离出来,从而使体系的荧光得以恢复,并且荧光恢复的程度与加入乙酰半胱氨酸的量在一定范围内成线性。结论:建立了一种测定乙酰半胱氨酸的荧光分析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6.0 10-6~1.4 10-5 mol/L,检出限为4.010-6 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