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桃低聚肽(walnut oligopeptides,WOPs)干预对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个核桃低聚肽组(220、440、880mg/kg·BW)、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乳清蛋白对照组;并选用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小鼠空白对照。经过为期6周的干预,检测小鼠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糖耐量实验血糖曲线下面积。结果:核桃低聚肽(880mg/kg·BW)可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同时能有效改善糖耐量(P<0.05)。结论:核桃低聚肽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人参低聚肽(GOP)改善老龄db/db小鼠血糖水平和延长寿命的效果。 方法:采用db/db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模型。对老龄db/db(生长至70周龄)小鼠摄食量、体重、饮水量和尿量以及血糖水平进行测定,并且对老龄db/db小鼠存活率进行评价,表征GOP对疾病状态和寿命的改善效果。结果:GOP可以降低小鼠体重、摄食量、饮水量和尿量,改善老龄db/db小鼠的生存状态,同时,相比于模型对照组,GOP可以显著减少老龄db/db小鼠肾周脂肪指数和睾周脂肪指数(P<0.05)。通过GOP干预,可以降低老龄db/db小鼠的血糖水平,GOP干预组AUC为20mmol/(L·h),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小鼠AUC[50 mmol/(L·h)]。当db/db小鼠增长至80周龄时,GOP干预组小鼠存活率为50%,大于模型对照组存活率(20%)。结论:GOP干预小鼠生存质量较高,并且寿命较长,说明GO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龄db/db小鼠血糖情况,延长其寿命。本研究为利用GOP开展糖尿病的营养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朱红球  梁丽梅  王沛坚  陈格 《生物磁学》2011,(14):2624-2627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4周龄16只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经灌胃每天给予100mg/kg大黄素;对照组灌胃给予相仿体积的生理盐水,开始10天每天算进食量,每周测空腹血糖及体重1次,连续干预8周,干预前及实验结束前1周测胰岛素耐量,干预结束后于颈动脉取血测血脂水平(HDL-C、LDL-C、TG、TC)。结果:①大黄素干预不影响db/db小鼠的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大黄素可显著减轻db/db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大黄素可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④大黄素可降低db/db小鼠血TG、TC、LDL-C水平,P〈0.01。结论:大黄素可有效地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紊乱状态,其降糖及改善血脂代谢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糖尿病症状的改善作用,并从表观遗传角度分析其对小鼠外周血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姜黄素干预组(给予250 mg/kg姜黄素溶液),连续灌胃8周。OGTT检测葡萄糖耐量,ELISA法测定空腹胰岛素并计算HOMA-IR和HOMA-β,RRBS技术检测外周血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与糖尿病组相比,姜黄素干预小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显著降低,葡萄糖耐量显著改善(P<0.05);且小鼠外周血基因组启动子区、CGI岸和5’-非编码区CpG甲基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两组间差异甲基化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筛选出前10位显著富集的可能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差异基因包括Hdac7、Micall1、Vangl2、Dhcr24、Kcnj8、Gnas、Tcf7l2、Dgkh、Dlgap1和Plekhg4。结论:姜黄素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抵抗,并且其外周血中存在显著低甲基化改变,提示姜黄素可能是通过抑制糖尿病小鼠中某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修饰而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黄素降糖及改善脂质代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4周龄16只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治疗组经灌胃每天给予100mg/kg大黄素;对照组灌胃给予相仿体积的生理盐水,开始10天每天算进食量,每周测空腹血糖及体重1次,连续干预8周,干预前及实验结束前1周测胰岛素耐量,干预结束后于颈动脉取血测血脂水平(HDLC、LDL-C、TG、TC).结果:①大黄素干预不影响db/db小鼠的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大黄素可显著减轻db/db小鼠体重,与对照组比较,P<0.05;③大黄素可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P<0.05或P<0.01;④大黄素可降低db/db小鼠血TG、TC、LDL-C水平,P<0.01.结论:大黄素可有效地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紊乱状态,其降糖及改善血脂代谢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参肽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糖作用和炎症反应程度的影响作用,为海参肽在糖尿病降糖作用以及抗炎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拟以海参肽为干预物,以db/db小鼠为模型动物开展研究。选用空腹血糖水平≥11.1mmol/L的db/db小鼠,适应饲养1w后,以不同浓度的海参肽连续灌胃45d,期间观察其毛色、活动情况以及饮水排尿量,并于实验前、中、后期测定空腹血糖,实验前后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实验后采血测定相关血液生化指标,通过组间比较以判定海参肽的作用。结果: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海参肽中、高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体征状况,减轻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提高2型糖尿病小鼠的生活质量。干预期间的同组横向对比中,中、高剂量海参肽干预组能够明显地降低db/db小鼠的空腹血糖(P<0.05),干预2、4、6w后,血糖值分别由13.62±1.64mmol/L降至11.59±3.26mmol/L,由14.82±3.09mmol/L降至12.36±3.28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中,在干预6w后,中、高剂量海参肽能有效降低db/db小鼠给予葡萄糖前后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和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P<0.05)。在炎症抑制方面,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海参肽中、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IL-6、IL-8在小鼠体内的含量(P<0.05),提高IL-10在小鼠体内的表达(P<0.05),同时海参肽中、高剂量组能够降低TGF-α、MCP-1在小鼠体内的表达,从而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结论:海参肽能够有效改善db/db小鼠的血糖调节能力以及口服糖耐量调节能力,同时发现海参肽可以有效抑制db/db小鼠体内炎症反应水平,一定程度上为海参肽于2型糖尿病防治及2型糖尿病并发炎症领域的应用及合理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其与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客观评价两种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为糖尿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高脂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4周,腹腔连续3次注射STZ,建立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感染后4周,大体肉眼观察小鼠的肝脏、肾脏,测定糖耐量,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清细胞因子IL-2、IL-4、IL-6、IFN-γ、TNF-α、IL-17、IL-10表达量,将其与同龄的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db/d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肉眼观察发现,两组模型小鼠的肝脏、肾脏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差异。糖耐量分析中,两组模型小鼠与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的血糖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糖功能低下,两组模型小鼠间血糖值无统计学差异。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两组模型小鼠GLU、CHOL、LDLC明显升高(P〈0.05);两组模型小鼠相互比较,诱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较高(P〈0.05)。免疫指标比较显示:除IL-2外,两组模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升高(P〈0.05),而db/db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较诱发性糖尿病小鼠高,其中IL-6、IFN-γ、TNF-α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组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均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人类糖尿病患者症状,但由于糖尿病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研究者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相关数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db/db小鼠骨骼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只4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和db/db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0mg/kg.d和安慰剂灌胃。另设10只同周龄db/m小鼠,给予安慰剂灌胃作为非糖尿病对照(db/m对照组)。每周监测体重、血糖,4周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骼肌组织中PTP1B蛋白含量。结果db/db组小鼠骨骼肌PTP1B表达显著高于db/m组,给予吡格列酮干预,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db/db组(P〈0.05),骨骼肌PTP1B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可能与降低骨骼肌PTP1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指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能用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疾病。目前,DCM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中药管花肉苁蓉提取物松果菊苷(echinacoside, ECH)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以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db/m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db/db组)和ECH干预组(db/db+ECH组),探讨了ECH对糖尿病db/db小鼠心肌的影响及机制。db/db+ECH组小鼠给予松果菊苷灌胃,db/m组和db/db组小鼠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心脏超声观察心脏功能,Masson染色观察组织胶原纤维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phospho-Smad2(p-Smad2)和phospho-Smad3(p-Smad3)的表达。结果显示,ECH能够改善db/db小鼠左心室肥大和心脏功能,降低胶原沉积(P<0.05)。ECH能够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P<0.01),下调TGF-β1、p-Smad2和p-Smad3蛋白的表达(P<0.05)。ECH对糖尿病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负反馈调节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研究结果为DCM的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观察虾青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氯沙坦组、虾青素低剂量组、虾青素高剂量组进行干预。同窝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其中,氯沙坦组、虾青素低剂量组、虾青素高剂量组分别采用氯沙坦10 mg/(kg·d)BW、虾青素30 mg/(kg·d)BW、虾青素60 mg/(kg·d)BW进行灌胃,氯沙坦与虾青素均用橄榄油溶解,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橄榄油。干预8w后,检测其空腹血糖、OGTT、24 h尿白蛋白、尿ACR、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低剂量虾青素对糖耐量无不良影响,并能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尿蛋白、尿ACR水平。结论:低剂量虾青素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但不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hytoene desaturase,PDS)是类胡萝卜素进行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深入探究金鱼草PDS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马里兰’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Maryland True Pink’)为材料,对其PDS基因(AmPDS)全长序列及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并克隆了AmPDS基因片段;采用qRT-PCR技术检测AmPDS基因在不同时期及部位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VIGS技术验证AmPDS基因功能,用紫外分光法测定叶片中各类色素含量。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AmPDS基因片段(500 bp);AmPDS基因cDNA全长1743 bp,编码580个氨基酸;其蛋白分子量为64.75 kD,理论等电点6.66;同源比对分析显示AmPDS基因与芝麻(Sesamum indicum)的序列相似性最高。(2)qRT-PCR分析表明,AmPDS基因在全株均有表达,且在全盛期花朵的上瓣和叶片中表达量最高。(3)构建pTRV2-AmPDS载体,建立了金鱼草的VIGS沉默体系,AmPDS基因沉默效率约为53%,与阴性对照相比叶片中各类色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研究认为,AmPDS基因是金鱼草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可作为金鱼草VIGS沉默体系的指示基因,为后续研究金鱼草其他基因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is currently the most sensitive method used for quantitative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However, minimal variation in the amount of material and presence of inhibitors affecting enzyme efficiency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quantification errors. Accurate data normalization is vital using reference genes as internal controls. Many so-called housekeeping genes or reference genes with assumed stable expression can exhibit either up- or downregulation depending on the developmental stage or oth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 have evaluated six reference genes (actin, APRT, 18S rRNA, ef1α, β-tubulin and ribosomal protein L2) for qRT-PCR profiling experiments in potato tuber tissues of five varieties during cold storag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reatment periods. Genes were ranked according to their expression stability by BestKeeper, geNorm and NormFinder software tools in the same order. This means that any of them can be used for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f1α and APRT were the most stab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potato tuber tissues under different cold storage regimes. We therefore recommend use of this pair of genes as internal controls fo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under the describe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马氏珠母贝HSP70 (Pm-HSP70)基因,并对其基因和氨基酸序列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模式及不同温度下的时序表达模式。序列分析表明,Pm-HSP70 cDNA序列全长为2 215 bp,其中开放式阅读框1 899 bp,5'UTR 107 bp,3'UTR 209 bp,编码632个氨基酸,理论蛋白分子量为69.44 kD,理论等电点为5.61。该蛋白具有HSP70家族典型的结构域HSP70,以及ATP结合位点、细胞质特征性保守序列和3个HSP70家族标签。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Pm-HSP70与菲律宾蛤仔HSP70同源性最高,为80%;系统进化分析发现,Pm-HSP70与菲律宾蛤仔等贝类HSP70聚为一支。组织表达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m-HSP70在马氏珠母贝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性腺;对不同温度下鳃组织中Pm-HSP70的时序表达分析发现,在处理后各时间点高温组(32℃)基因表达水平最高,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和低温组(17℃)。以上结果表明Pm-HSP70可能参与马氏珠母贝的高温胁迫响应。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m-HSP70在马氏珠母贝温度适应性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覃碧  刘明洋  王萌  王立丰  黄飞 《植物研究》2022,42(6):997-1004
DELLA蛋白属于植物特异性GRAS家族,是植物生长的负调控因子。为揭示橡胶树DELLA基因在橡胶树生长发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从橡胶树热研7-33-97中克隆HbRGL1的cDNA全长序列,含1 851 bp的ORF,编码61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bRGL1属于不稳定的亲水蛋白,定位在细胞核上,含有DELLA和GRAS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HbRGL1与橡胶树HbGAIL、木薯MeGAIL、蓖麻RcGAI、麻风树JcGAI聚为一类。qRT-PCR分析表明HbRGL1在橡胶树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生长素(IAA)、乙烯利(ET)和脱落酸(ABA)等不同激素处理叶片中HbRGL1表达量均呈现显著上调趋势,尤其对赤霉素(GA3)的应答具有反应快速且上调表达倍数最高。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bRGL1在橡胶树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白及蔗糖合成酶基因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该研究以白及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同源克隆白及蔗糖合成酶的关键基因SuSy,对SuSy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及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uSy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1)白及SuSy基因长度为2 215 bp,编码737个氨基酸,与铁皮石斛、文心兰和蝴蝶兰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92%和95%。(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uSy蛋白质序列具有较高的亲水性,与拟南芥SuSy蛋白质氨基酸三级结构一致性为75.2%;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白及SuSy蛋白与铁皮石斛处于同一个分支上。(3) qRT-PCR结果表明,SuSy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块茎中的表达量最低;成熟叶片的表达量高于未成熟叶片的表达量;数据差异性分析显示,SuSy基因在根、块茎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在一年生叶和二年生叶中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幼苗叶和一、二年生叶中表达量具有极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SuSy基因可能受生长发育的诱导,是调控白及生长发育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6.
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是植物花青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催化二氢黄酮醇生成无色花青素。该试验以红色和白色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为实验材料,利用反转录(RT-PCR)和RACE技术克隆RhDFR基因,利用植物酶联免疫试剂盒(ELISA)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RhDFR酶活性,利用qRT-PCR技术定量分析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RhDFR基因,构建pET-28a-RhDFR原核表达载体对RhDFR蛋白进行制备和纯化,为进一步探究杜鹃花DFR基因功能以及花色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获得比利时杜鹃花RhDFR基因全长1 253 bp,其开放阅读框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含有1个NADPH结合保守基序和1个底物结合区域,具有高度保守性;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RhDFR蛋白与越橘(Vaccinium corymbosum)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2)ELISA试剂盒分析显示,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DFR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于红花初开期和白花盛开期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泛素结合酶UBC9在铁皮石斛原球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已获得的铁皮石斛基因组中鉴定出UBC9基因,命名为DoUBC9,并利用RACE技术,克隆出DoUBC9 3’端,通过与基因组序列拼接,获得完整序列。结果:本研究首次从铁皮石斛基因组中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出DoUBC9,并通过RACE技术克隆后拼接,得到完整的DoUBC9,基因全长为7176bp,CDS长为447bp,共编码148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DoUBC9大概率分布于分泌囊泡和质膜上。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铁皮石斛Do UBC9和其他物种中的UBC9拥有高度保守的UBCc结构域,进化关系高度保守。q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组织部位中,DoUBC9在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叶中表达量最小;在原球茎发育过程中,在P1时期具有最高表达量,其他各时期表达量较小,表明该基因可能促进了植物体的细胞快速分裂与生长。结论:通过分子建模方式,首次构建出DoUBC9蛋白的基本模型,并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确定了以人泛素结合酶E2 H结构(2Z5D)为模板的为最优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cDNA-AFLP和RACE技术从小白菜中克隆得到泛素结合酶E2基因(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E2),命名为BcUBCE2。序列分析表明,BcUBCE2基因cDNA全长830bp,包含1个45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2个氨基酸。结构分析发现,该序列包含一个泛素结合酶E2活性位点和一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进化分析显示,小白菜BcUBCE2蛋白同拟南芥E2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表明,BcUBCE2基因在小白菜根、茎、叶中均有表达,铜处理10d时BcUBCE2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研究认为,BcUBCE2基因可能在铜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TaCO9-1A基因在小麦生长发育中的具体调控机理,该研究以同源克隆的方法成功获得了大麦(Hordeum vulgare)光周期基因HvCO9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直系同源基因TaCO9,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以及表达模式分析;利用农杆菌侵染法转化拟南芥,并对过表达株系进行表型分析。结果表明:(1)TaCO9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CDS区全长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含有特有的CCT结构域,且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2)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CO9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30.7 kD,等电点为6.24;TaCO9的启动子区含有光响应、激素应答和胁迫应答等多种顺式作用元件。(3)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表明,TaCO9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具有转录激活活性。(4)qRT-PCR结果表明,TaCO9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光照14 h条件下TaCO9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光照10 h和12 h条件下的表达量,且TaCO9在大粒小麦‘西农817’子房与籽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中国春’。(5)经潮霉素筛选成功获得3个转基因拟南芥株系;进一步功能鉴定结果表明,过表达转TaCO9基因拟南芥植株的开花期迟于野生型(对照)3~4 d,但角果和籽粒较野生型大。  相似文献   

20.
克隆了库尔勒香梨(Pyrus sinkiangensis Yü)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基因PsLOX,了解其在香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差异,为香梨果实香气代谢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库尔勒香梨嫩叶及不同时期果实表皮为试材,利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提取总RNA,通过RT-PCR技术得到目的基因PsLOX的cDNA序列,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运用半定量RT-PCR (SqRT-PCR)技术,分析PsLOX基因在香梨嫩叶及果实生长发育及货架期的表达特性和差异。结果:试剂盒提取总RNA质量较高,PsLOX基因CDS序列为912 bp,编码303个氨基酸,属于脂氧合酶家族基因,与其他植物LOX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与南果梨相似性最高,达到99%;PsLOX基因在香梨果实中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即生长发育前期表达量很低,成熟至完熟时期表达量最高,然后开始减少。推测克隆获得PsLOX基因在香梨果实香气代谢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