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污水培养微藻可去除废水中的氮、磷污染物, 又可以实现生物质生产的耦合。以城市二级出水做为培养基, 选取了小球藻(Chlorella sp.)、栅藻( Scenedesmus sp.)、螺旋藻(Spirulina sp.)为实验藻种, 考察3种微藻的生长特性和脱氮除磷的能力。结果表明, 所选的藻种在模拟二级出水中都能较好生长, 其中栅藻的生物量高于小球藻和螺旋藻, 最大生物量分别为0.328 g·L-1、0.264 g·L-1、0.192 g·L-1, 比生长速率为0.226 d-1、0.213 d-1、0.197 d-1。栅藻的油脂产量达97.35 mg·L-1, 高于其他两种微藻。3种微藻对模拟二级出水都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能, TP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 TN的去除率达到80%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利用3种微藻均可达到对二级出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和生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具有较快生长速率及较强产油能力的微藻,探究所获得微藻的生理生化性能及不同培养方式对其生物量、产油能力、碳消耗等生长特性的影响与藻种对pH的适应能力。【方法】通过磷酸香草醛测定法及尼罗红染色对微藻进行初筛复筛,通过设置光合自养、异养和混养等3种培养方式,并采用气质联用等方法,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所获微藻生长特性、所产油脂脂肪酸组成以及碳代谢等方面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两株产油能力较强的藻株H、Z_8,其油脂产量分别可达1.14±0.05 g/L和1.33±0.10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初步表明藻株H属布朗单针藻(Chlorolobion braunii)、藻株Z_8属链带藻(Desmodesmus intermedius)。构建了不同培养方式下微藻动力学模型,H、Z_8属于生长偶联型。当培养环境的pH处于6.0–9.0,对藻株H、Z_8的总脂量与生物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筛选获得的藻株H、Z_8中C16与C18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率能达到90%以上。藻种在混养条件下生物量积累优于异养,但异养条件下更加有利于油脂的积累,且H、Z_8均具有较为宽泛的pH适应能力,是具有一定产业化应用潜力的优良产油藻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具有产油能力的微藻,从自然界水体中分离出14株微藻,根据形态特点对它们进行了初步鉴定。对其中12株微藻在自养和异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产油性能进行了比较。通过微藻的生长曲线,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等指标,从中筛选出高产藻株并对该藻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藻株Y06在12种微藻中的油脂产量和产率最高,经18S rDNA鉴定确定为栅藻(Scenedesmus abundans)。藻株Y06在自养条件下的油脂产率为9.40 mg/(L.d),在异养条件下的油脂产率为201.29 mg/(L.d)。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两株雨生血球藻(CG-11,CG-16)(Haematococcuspluvialis)对4种培养基BBM、BBM.R、BG11、MAV中的生长适应性情况.结果表明:BBM-R培养基使两株雨生血球藻的A680值、生物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培养基;比较两株雨生血球藻在四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得出,藻株CG-16的细胞密度(A680值)、生物量、叶绿素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CG-11株;两个参试藻株与四种培养基之间在生产能力方面的最佳组合为CG-16藻株在BBM-R培养基中培养,该组合的最终细胞密度可达到60.11 × 104cell·mL-1,干重为0.84g·L-1,可溶性蛋白质最高含量为432.16 μg·L-1,最高叶绿素a含量为12.868 mg·L-1.  相似文献   

5.
以金钗石斛♀×细茎石斛♂杂交F1代种子为材料,探索两种石斛杂交后代的快繁技术和诱导试管开花。结果表明,适于种子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 + 6-BA 1.0 mg·L-1 + NAA 2.0 mg·L-1 + IBA 2.0 mg·L-1 +香蕉100 g·L-1;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MS + 6-BA 0.2 mg·L-1 + NAA 1.0 mg·L-1 +香蕉100 g·L-1,增殖系数达4~5倍;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1/2MS + 6-BA 2.0 mg·L-1 + NAA 0.2 mg·L-1 +蛋白胨2 g·L-1,诱导率达93.3%,诱导系数达3.7;生根培养基为TH + 6-BA 0.5 mg·L-1 + NAA 1.0 mg·L-1,生根率可达91.7%,根数3~5条;花芽诱导培养基为6-BA 2.0 mg·L-1 + NAA 0.5 mg·L-1 + IBA 0.5 mg·L-1,花芽诱导率达8%。  相似文献   

6.
航天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和正交实验探讨了培养液中不同浓度KNO3、Na2HPO4、FeC l3和Na2S iO3对通过“神舟5号”飞船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Navicula tenera)生长的影响,确立了适合搭载与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组合。结果表明,经搭载后舟形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盐组合发生了变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适合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3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24 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适合非搭载舟形藻生长的最佳培养基为含600 mg.L-1KNO3、60 mg.L-1Na2HPO4.12H2O、12mg.L-1FeC l3和700 mg.L-1Na2S iO3.9H2O的F/2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以真眼点藻纲8株微藻(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 polyphem)、大真眼点藻(Eustigmatos magnus)、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polyphem)、魏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vischeri)、斧形魏氏藻(Vischeria helvetica)、点状魏氏藻(Vischeria punctata)、星形魏氏藻(Vischeria stellata)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为研究材料, 用3种氮源(硝酸钠、碳酸氢铵或尿素)和4种氮浓度(18、9、6和3 mmol) 在改良的BG-11培养基中对藻细胞进行培养。比较分析这8株微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藻液pH、生物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的差异, 从而筛选出适合该类微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氮源与最佳氮浓度。结果表明, 这8株微藻均能在3种氮源中生长, 但是随着培养时间延长, 以碳酸氢铵和尿素为氮源时藻液pH逐渐降低, 其变化范围为5.0—6.0, 而以硝酸钠为氮源时藻液pH保持在7.0—8.0, 变化不大。当以尿素为氮源培养时, 能获得较高的生物量, 但是不同藻株在不同尿素浓度时达到最高生物量。最高生物量是波氏真眼点藻(E. polyphem)在9 mmol时达到, 为10.96 g/L。总脂含量分析发现, 在低氮浓度下均能促进8株微藻油脂的积累, 真眼点藻属中的魏氏真眼点藻(E. vischeri)在8株藻中获得最高油脂含量, 达到59.24%。进一步对脂肪酸分析发现, 8株微藻总脂肪酸含量为细胞干重的50%—58%, 主要脂肪酸组成为豆蔻酸(C14鲶0)、棕榈酸(C16鲶0)、棕榈油酸(C16鲶1)、油酸(C18鲶1)和二十碳五烯酸(C20鲶5), 其中拟微绿球藻(N. oculata)细胞中棕榈酸的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50%左右; 其他7株微藻细胞中棕榈油酸的含量较高, 其占总脂肪酸含量范围在40%—60%。8株微藻均表现出较高的生物量与油脂积累能力, 以尿素为氮源, 氮浓度为6 mmol时更有利于该类微藻生物量和油脂的积累。总体来说, 真眼点藻纲的微藻是一类极具潜力适合于微藻生物燃料生产的微藻, 而真眼点藻属藻株表现更为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微藻的生物燃料生产效率及其在密闭环境中的碳氧转换效率,以两株荒漠微藻BG18-3、BE6-2和一株淡水蓝藻7924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逆境条件培养,发现荒漠微藻BG18-3在各种逆境中表现最佳。在静态培养中,荒漠微藻BG1-3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其生物量干重达到0.26 g/L,硝态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36%和99%。在荒漠微藻BG18-3的通气培养中,生物干重量最高(3% CO2通气培养16天)达到2.63 g/L,生物量产率为164.0 mg/L·d,出口CO2浓度最低降到0.04%,O2净含量增加0.68%,这表明荒漠微藻BG18-3具有较高的碳氧转化效率,具有生产生物燃料的潜质。最后根据18s rDNA分析结果将荒漠微藻BG18-3鉴定为栅列藻Scenedesmus littoralis。  相似文献   

9.
田斐  何宁  段舜山 《生态科学》2013,32(4):401-407
近年来,海洋环境激素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考察环境激素对海洋微藻的生物毒性效应,进而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了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三丁基氯化锡三种环境激素对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tala)、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4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三种环境激素均可显著抑制该4种微藻的生长。三氯卡班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08.19 μg·L-1、63.21 μg·L-1、60.73 μg·L-1和57.58 μg·L-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1.42 mg·L-1、1.02 mg·L-1、1.47 mg·L-1 和1.21 mg·L-1;三丁基氯化锡对4种微藻的96 h-EC50分别为3.5 μg·L-1、4.36 μg·L-1、0.6 μg·L-1和0.6 μg·L-1。三种环境激素对四种海洋微藻的毒性强弱顺序为三丁基氯化锡>三氯卡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活废水用于产油微藻培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将废水与产油微藻培养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废水的无害化处理,还可为微藻的培养提供营养组分和大量水源。利用高产油栅藻,以城市生活废水为水源,在气泡柱式光反应器中,考察了添加不同营养组分对栅藻细胞的生长、生物质产量、总脂含量以及氮磷的去除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废水非常适合于产油微藻的培养,利用生活废水进行微藻培养中,仅需补充添加无机氮、无机磷、柠檬酸铁铵以及微量元素。但这些营养组分的加入量对藻细胞的生长、生物量和油脂积累有重要影响。在优化的废水培养基中微藻细胞浓度可达8.0 g/L左右,远高于标准BG11培养基5.0 g/L的水平。微藻细胞对于无机氮与磷有着高的吸收能力,在废水中加入185.25 mg/L以下无机氮,16.1 mg/L以下无机磷的条件下培养3~4 d后,培养液水体中未检测到有氮磷残留。由此表明利用城市生活废水培养含油微藻可以在获得微藻油脂产品的同时实现水体的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1.
以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讨其茎段的再生技术。结果表明,雷公藤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5 mg·L-1 + IBA 0.1 mg·L-1;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1.0 mg·L-1 + NAA 0.1 mg·L-1;壮苗培养最适培养基为MS + 6-BA 0.5 mg·L-1 + VB1 0.5 mg·L-1 + 蛋白胨0.5 g·L-1;生根培养最佳培养基为1/2MS + NAA 2.0 mg·L-1 + KT 0.1 mg·L-1;炼苗移栽时,基质配比为蛭石与泥炭土 1:1。移栽30 d后,成活率达84.5%。  相似文献   

12.
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及其对水环境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2月~2010年5月,在汕头南澳岛海域,通过设计不同的主绳间距和苗绳间距研究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mis)海藻场的构建模式及其对养殖附近海域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筏式养殖密度中,主绳间距在0.3~0.4m,苗绳间距在0.1~0.2m之间,龙须菜的生长速率较高。龙须菜海藻场构建后,养殖海域的无机氮(IN)平均值为133.40±15.18μg·L-1,对照海域的无机氮平均值为153.81±11.97μg·L-1,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无机磷(IP)平均值为13.16±1.38μ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15.55±1.05μg·L-1,养殖海域的显著低于对照海域的(p<0.05)。养殖海域叶绿素(Chl-a)的平均值为1.86±0.23mg·m-3,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2.44±0.30mg·m-3,养殖海域显著低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透明度平均值为1.76±0.09m,对照海域的透明度为1.41±0.15m,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0.05):养殖海域的溶解氧(DO)平均值为9.55±0.46mg·L-1,对照海域的平均值为8.90±0.37mg·L-1,养殖海域显著高于对照海域(p<0.05)。研究表明,构建龙须菜海藻场可以显著增加海水中DO浓度,抑制微藻生长繁殖,吸收水体营养盐,改善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paper, we studied the asymbiotic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development of Paphiopedilum spicerianum, a wild plant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 in China. By analogizing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media, seed maturity, pretreatments and lights on the seed germin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germination condition is using the seeds at 270 days after pollination, pretreating with 1% NaOCl for 40 min, on the 1/4MS+10% coconut water medium under 24 hours darkness for 4 weeks. For seedling formation, 30g·L-1 Hyponex No 1 medium with 10mg·L-1 α naphthlene acetic acid, 05g·L-1 activated charcoal and 10% banana homogenate was the most effective. For seedling development, the same medium used for seedling formation with supplemented 10g·L-1 6 benzyladenine was most suitable.  相似文献   

14.
以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 Borneol组培苗幼茎为材料诱导优良愈伤组织,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愈伤组织的出愈时间、诱导率、生长状态、鲜重生长指数和右旋龙脑含量为指标,筛选最适培养基,尤其是培养基中最佳生长调节剂组合,为利用龙脑樟细胞悬浮培养调控右旋龙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龙脑樟组培苗幼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 + 2,4-D 2 mg·L-1 + 6-BA 0.6 mg·L-1,右旋龙脑的提取产量为2.6698 μg·g -1 DW。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添加小麦秸秆和磷素对低磷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设置2个梯度的小麦秸秆添加量(N0和N1分别为0和2.08 g·kg-1)和4个施磷水平(P0、P1、P2和P3分别为0、100、200和400 mg·kg-1)组合处理,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结果表明: 添加秸秆配合施入磷素对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真菌/细菌(F/B)比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微生物总生物量、细菌生物量、真菌生物量和F/B均为N1P1>N1P0>N1P2>N1P3>N0P1>N0P2>N0P3.在相同磷素水平下,添加秸秆处理的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秸秆处理;在添加相同秸秆量条件下,施磷处理的各指标随磷素施入量先增加后降低,以P1水平组合最优,其次是P0,最后是P2和P3.  相似文献   

16.
解脂假丝酵母(Candida lipolytica)对铜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会霞  尹华  彭辉  叶锦韶  王俊 《生态科学》2004,23(4):305-309
研究了解脂假丝酵母的表面特性及培养时间、pH值、铜浓度、菌体投加量、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铜吸附的影响,并探讨了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菌体表面可能有-OH和-PO43-,培养96 h的菌体吸附性能最佳,适宜pH为4.0-6.0,适宜菌体投加量为25.0g·L-1(湿重)。在初始浓度为20mg·L-1的铜溶液中投加25.0g·L-1(湿重)的菌体,吸附2h,铜的去除率最高达86.5%。铜浓度为5,10mg·L-1时,铜的去除率高达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解脂假丝酵母对铜的吸附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后-OH吸收峰蓝移18cm-1,其它吸收峰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污水水力负荷(每周0、3、6、9、12、15 cm),在‘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林地进行了污水慢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生活污水处理使‘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土壤平均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Na+含量分别比对照(0 cm)增加1.940、0.115、0.029、1.454和0.030 g·kg-1;在较低水力负荷(3~12 cm)时,杨树平均总生长量增加17.583 t·hm-2·a-1,各器官的平均氮、磷、Na+含量分别增加3.086、0.645和0.121 g·kg-1,水力负荷在每周6~12 cm时, 杨树平均总生长量和各器官平均氮、磷、Na+含量达到最大值(36.252 t·hm-2·a-1、13.162 g·kg-1、5.137 g·kg-1、0.361 g·kg-1),负荷继续升高则有所下降.杨树各器官钾含量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而降低;污水处理使杨树的叶长增加,叶不对称性减少、使林木延迟落叶.当水力负荷>每周12 cm时,土壤中较高的Na+和水分含量将危害杨树生长.适宜‘中林2001’杨树人工林生长的污水水力负荷在每周3~1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