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忽地笑多糖PBL1、PBL2和PBL3的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分别采用凝胶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检测法(GPC-MALLS-RI)和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忽地笑多糖的分子量及单糖组成。PBL1的重均分子量(Mw)为3.642×10~3g/mol;PBL2的Mw为1.206×10~4g/mol;PBL3的Mw为3.992×10~5g/mol。多糖PBL1由D-Man、D-Glu和D-Gal组成,摩尔比为1∶0.34∶0.036;多糖PBL2由D-Man、Rha、D-Gal UA、D-Glu、D-Gal和Ara组成,摩尔比为1∶0.29∶0.78∶21.89∶2.69∶0.63;多糖PBL3由D-Man、Rha、D-Glu UA、D-Gal UA、D-Glu、D-Gal和Ara组成,摩尔比为1∶2.63∶0.47∶1.63∶0.83∶6.92∶1.34。忽地笑多糖PBL1、PBL2和PBL3均主要由D-Man、D-Glu和D-Gal组成,它们的分子量大小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潘峰  姚芸欣  唐鑫  吴卫 《微生物学报》2017,57(2):240-253
【目的】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芳香镰孢菌6WBY3胞外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液体发酵,有机溶剂脱脂,乙醇沉淀、大孔吸附树脂除色素,酶法和sevag法结合除蛋白、透析除盐等小分子物质、纤维素DE-52阴离子交换柱对胞外多糖进行分离;通过高效凝胶色谱-蒸发光检测器(HPGPC-ELSD)、紫外光谱(UV)、扫描电镜(SEM)、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PMP-HPLC)、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氢核磁共振谱(~1H NMR)等方法对胞外多糖的理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铁离子螯合实验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从菌株6WBY3发酵液中分离出2个均一的胞外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分子量分别约为17.41×10~6 Da和8.84×10~5 Da,主要单糖组分及摩尔比分别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8.16∶4.96∶10.00,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8.08∶1.71∶6.32∶10.00;SEM特征前者呈现不规则多边体结构,后者呈现规则四边体结构;FT-IR和~1H NMR结果表明6WBY3EPS-3含有丰富的半乳呋喃糖和甘露呋喃糖及少量的α-D-吡喃葡萄糖的酸性多糖,而6WBY3EPS-4同样主要为吡喃环糖,并且二者均含有α-和β-糖苷构型异头氢,均以α-构型为主。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多糖6WBY3EPS-3和6WBY3EPS-4有较弱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中等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中等的铁离子螯合能力。【结论】首次对瓦布贝母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进行了研究,该研究表明内生真菌6WBY3的胞外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具有开发成抗氧化剂应用于医药食品等工业的潜力。同时本研究也可为其他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探究灵芝-黄芪双向固体发酵体系对灵芝多糖生物活性的增效作用。分别以灵芝-黄芪双向发酵菌质和未添加黄芪的灵芝菌发酵菌质为原材料提取多糖,采用热水浸提和离子交换色谱对粗多糖进行分离,得到PG-1和PG-2,添加黄芪发酵的菌质多糖中的PG-1组分相较于未添加黄芪发酵的菌质多糖中的PG-2组分增加了325%的产量。对PG-1和PG-2进行初步的结构鉴定和免疫活性、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运用排阻色谱法测定其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方法分析其单糖组成、官能团、糖苷键构型以及糖分子链链型。PG-1和PG-2都由葡萄糖醛酸、葡萄糖、木糖和阿拉伯糖4种组成,单糖组分摩尔比分别为12∶58∶21∶9和16∶41∶32∶11。分子量分别为9.2×10~4和8.9×10~4。PG-1和PG-2均由β-糖苷键连接,二者糖链间有—O—连接。PG-1和PG-2均是具有三螺旋空间构象的分子量相对均一的多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加入PG-1和PG-2后,巨噬细胞的增殖作用、巨噬细胞对中性红的吞噬作用、巨噬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都显著地提高。在细胞实验中,PG-1显示出比PG-2更强的免疫增强活性和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说明添加黄芪促进了灵芝菌质多糖的分泌,使灵芝多糖的免疫增强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为分离纯化雪灵芝(Arenaria kansuensis)多糖,并对纯化组分进行分子量测定、单糖组分分析及免疫活性评价。实验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雪灵芝粗多糖(Arenaria kansuensis crude polysaccharide, AKCP);以DEAE-52纤维素柱对AKCP进行分离纯化,获得5个雪灵芝多糖组分AKP-1~AKP-5,进一步采用葡聚糖凝胶G-75柱对AKP-2进行分离纯化获得AKP-2a多糖组分。苯酚-硫酸法测定AKCP、AKP-2及AKP-2a的总糖含量分别为52%、70%和79%;凝胶渗透色谱-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GPC-MALS)法检测AKP-2a的重均分子量Mw为2.07×10~5Da、数均分子量Mn为9.838×10~4Da;HPLC法检测AKP-2a是由半乳糖醛酸、甘露糖、核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10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1∶0.25∶0.01∶0.20∶0.11∶0.25∶0.61∶0.07∶0.21∶0.12;以MTT法检测体外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AKCP、AKP-2及AKP-2a各浓度组S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NO释放实验及IFN-γELISA检测,AKP-2a各浓度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二者的水平,较对照组呈浓度依赖性增高(P<0.01)。综上结果,本研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总糖含量较高的雪灵芝多糖AKP-2a组分,初步确定其分子量范围及单糖组成,并证实其具有激活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巨噬细胞功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5.
龙须菜免疫活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鼠淋巴细胞增殖模型,筛选龙须菜中具有免疫活性的多糖,并对其结构进行鉴定。活性筛选与分离纯化相结合,经室温提取,DEAE-Sepharose F.F.离子柱和凝胶Sephacryl S500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具有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龙须菜多糖GCpF2-3B。免疫实验表明,GCpF2-3B在较低浓度10μg/mL就表现出刺激作用(增殖率135%),当浓度为50μg/mL时增殖率达到最高(195%)。高效渗透色谱HPSEC层析纯度鉴定和紫外扫描表明GCpF2-3B为均一多糖,分子量约为1.03×105Da。红外光谱扫描显示,GCpF2-3B为典型的含硫酸基团多糖,具有糖类特征峰和总硫酸基吸收峰;13C NMR谱显示GCpF2-3B主要由交替相连的(1→3)-β-D-半乳糖和(1→4)-α-L-3,6-内醚半乳糖重复二糖组成。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党参粗多糖(COP),采用Sevag法除去蛋白成份,接着通过Sephacry1 S-200HR及Sephadex G-25凝胶柱色谱分离得到均一多糖COP-1。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测定其纯度和平均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定其单糖的组成。红外光谱及核磁推测COP-1结构。结果表明COP-1平均分子量约为2.1×10~3 Da,且均由阶D-(2→1)呋喃果糖组成。  相似文献   

7.
从青岛潮间带的海水中分离得到的红细菌科细菌Lentibacter algarum的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对其进行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水洗和0.1、0.5、1.0 mol/L NaCl溶液4个洗脱组分。对含量最高的0.1 mol/L NaCl洗脱组分La0.1进行进一步的凝胶排阻柱层析纯化,得到组分La0.1-1。通过化学测定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等分析方法对其理化性质、分子量、单糖组成、连接方式及初步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a0.1-1总糖含量为66%,平均分子量为12.0 kDa。其单糖组成主要为半乳糖、甘露糖和氨基葡萄糖,比例为Gal∶Man∶GlcN=1.35∶1.1∶1.0。对La0.1-1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一维核磁(1-D NMR)分析结果显示,La0.1-1的连接方式是以β构型为主,主要存在→2)-Manp(1→,→3)-Galp(1→连接,还存在少量的→4)-Galp(1→和→4)-Manp(1→等连接方式,表明该多糖以直链为主,还存在一定的分支,分支发生在→2)-Manp(1→的O-6位和→3)-Galp(1→的O-4或O-6位。氨基葡萄糖主要为→4)GlcN(1→和末端连接方式。核磁分析还显示La0.1-1存在一定的乙酰基取代,初步判断主要取代在氨基葡萄糖的N-2位上,也可能存在于甘露糖和半乳糖上。本研究是首次对Lentibacter属细菌的胞外多糖进行测定,获得了结构较为新颖的胞外多糖资源,为开发海洋多糖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提取纯化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latifolia polysaccharides,SCPs),研究其表征和功能活性,探索绣球菌多糖表征与其抗氧化及免疫活性之间的关系。以绣球菌子实体为原料,采用聚能超声波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绣球菌多糖,经DEAE-52、SephadexG-100纯化,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色谱法、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绣球菌多糖进行初步表征,检测绣球菌多糖清除DPPH、·OH、O2^-·自由基能力以及总还原力,用MTT法检测绣球菌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SCPs分子量范围为215Da–393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木糖、果糖构成,摩尔比13:4:1:2:3,其表观形貌为簇状堆积,交织,结构规律性不强,表面光滑,呈一定的网络状结构,分子呈现链状构象,具有高度的分支结构,链间形成小环且伴随一定的球形颗粒。SCPs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OH、O2^-·自由基的能力,且能够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绣球菌多糖的抗氧化及免疫活性可能与其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链分支及分子构象有关。  相似文献   

9.
欧李富含钙素,营养丰富,且具有免疫功能,研究欧李多糖的制备、结构及免疫调节活性,可为欧李深加工提供基础。本文以欧李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欧李多糖(Cerasus humilis polysaccharide,CHP),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对提取的欧李多糖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柱、G-100葡聚糖凝胶柱纯化。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渗透色谱和红外光谱对欧李多糖结构表征,并测定欧李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欧李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2 h,液料比16∶1(mL/g)。在此条件下,欧李干粉多糖得率为(32.18±0.08)%。纯化后欧李多糖主要有CHPP-1和CHPP-2两个组分,CHPP-1、CHPP-2中多糖含量分别为99.16%和99.33%。CHPP-1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51.4∶20.29∶17.36,分子量为47.26 kDa。CHPP-2的单糖组成及摩尔占比为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41.81∶28.24∶11.68,分子量为22.94 kDa。两个组分均为吡喃环型多糖。CHPP-2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增殖活性,有效刺激细胞释放NO和TNF-α、IL-6及IFN-β。欧李多糖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绞股蓝多糖的单糖组成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绞股蓝多糖的单糖组成,通过体外抗氧化评价体系研究绞股蓝粗多糖(GPMPP)和精制多糖(GPMP)的总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活性以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显示,绞股蓝多糖由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物质的量比为1.39∶3.76∶1.00∶1.64∶4.98∶5.88.绞股蓝多糖具有较好的还原能力,对DPPH自由基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并且对小鼠肝匀浆自发性脂质过氧化和Fe2+-H2O2诱导的小鼠肝匀浆脂质过氧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绞股蓝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的工艺条件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以四川北川羊肚菌为原料,采用碱法提取羊肚菌多糖,利用苯酚-硫酸法对羊肚菌多糖得率进行测定,并通过单因素探讨提取温度(70、80、90、100℃)、提取时间(2、4、6、8 h)、碱液浓度(0.4、0.6、0.8、1.0 mol·L~(-1))、料液比(1∶15、1∶20、1∶25、1∶30 g·mL~(-1))对羊肚菌多糖得率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5 h、碱液浓度0.7 mol·L~(-1)、料液比1∶20(g·mL~(-1))条件下得到的羊肚菌多糖得率为5.39%。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和较好的还原能力,其IC50分别为0.468、0.208、0.022、0.014 mg·mL~(-1),抗氧化能力依次为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优化后的羊肚菌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且羊肚菌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提醇沉法获得了水溶性野木瓜粗多糖(CCCPs),经过脱蛋白、脱色及透析,得到了野木瓜精多糖(FCCPs),再经DEAE-纤维素和Sepharose CL-6B柱层析得到均多糖组分(CCP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CP1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果糖、甘露糖、葡萄糖,其摩尔比为0.034∶0.228∶0.045∶0.055∶0.638。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纯度的野木瓜多糖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且随着多糖浓度增加,抗氧化活性增强,野木瓜粗多糖(CCCPs)对·OH和O-·2的清除能力比精多糖(FCCPs)和均多糖(CCP1)强。  相似文献   

13.
陕甘花楸(Sorbus koehneana)是我国西北地区特有的灌木之一,主要被用于观赏和制作家具,但对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却鲜见报道,从而限制了陕甘花楸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该研究以陕甘花楸果实为原料,经石油醚脱脂后,采用超声辅助水提醇沉法提取、Sevag法脱蛋白,得到了较纯的花楸果实多糖(SSP),并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经苯酚-硫酸法测得多糖纯度为65.8%;FT-IR检测官能团,发现在3 420 cm~(-1)、2 929 cm~(-1)和1 733 cm~(-1)处存在多糖的典型吸收峰;用SEC-LLS测得重均分子量(Mw)为1.739×105,数均分子量(Mn)为5.052×104,多分散系数为3.443,表明分子量分布较为均一;经三氟乙酸酸解、糖腈衍生化等处理及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SSP的单糖组成,表明SSP由甘露糖、葡萄糖和未知单糖等3种单糖组成,摩尔比为2.2∶1.4∶6.4。(2)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SSP具有很好的DPPH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以及较强的还原力;当SSP浓度为2 mg·mL-1时,SSP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BHT的96%,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为Vc的76.07%,还原能力等价于Vc的92%。以上表明该多糖可以用于抗衰老和抗炎等方面,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为花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热水浸提法提取山楂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料水比、冷浸时间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其提取工艺;多糖经纯化后分别采用GPC、GC-MS分析其分子量和单糖组成,并通过对超氧自由、羟自由基、DPP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试验测定山楂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浸提温度90 ℃、浸提时间6 h、料水比1∶20、冷浸时间为13 h,此条件下提取的多糖经过纯化后,其分子量为5.59×104 Da,单糖含量比例(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为1∶1∶28∶8∶12。经测定,多糖具有一定的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体外清除能力,在0.5~2.5 mg/mL的浓度范围内,清除率分别为12.3%~37.9%、12.3%~40.9%、15.3%~42.6%,说明抗氧化活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可为山楂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山楂多糖的药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腾海艳 《菌物学报》2020,39(1):120-127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灵芝孢子粉中提取其粗多糖,经Sepharose CL-6B凝胶柱层析分离得两种主要成分LBPI和LBPII,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均为高均一性成分,分子量分别为9.17×10 4和1.86×10 4;经酸水解、乙酰化和气相色谱分析,确定LBPI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LBPII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通过高碘酸氧化、甲基化和GC-MS进行结构分析,确定LBPI中葡萄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3,6连接,LBPII中鼠李糖残基连接方式为1→连接,葡萄糖残基为1→、1→4、1→6、1→4,6和1→3,6连接,半乳糖残基为1→6连接,甘露糖残基为1→2,3,6连接。综上,两种多糖LBPI和LBPII均为多分支的中型杂多糖,但两者的单糖组成和连接方式存在差异,这两种多糖成分均为首次报道,可望为灵芝孢子粉的成分、活性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蛹虫草菌体培养液中提取水溶性粗多糖经分离纯化,得一种含有少量蛋白的半乳甘露聚糖CM-Ⅰ,分子量2.7×10~4,[α]_D~(19)=+54.7°。糖组成摩尔比,半乳糖:甘露糖=6∶5。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部分酸水解,半乳糖苷酶解,~1H-NMR分析,完全甲基化与GC及GC-MS分析,证明:多糖CM-Ⅰ具有高度分枝结构,其以β-(1→2)连接的甘露糖为主干,枝链由较大量的β-(1→6)半乳糖和较大量的β-(1→2)呋喃半乳糖构成,分别连接在主干的0—4和0—6上。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作用。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亚高山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subalpina polysaccharide,SSP);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析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液料比80 mL/g,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下,总糖提取率为(18.21±0.68)%。SSP重均分子质量是50 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6.5∶1.3∶1∶1),重复结构单位是→3)-α-D-Galp-(1→2)-β-D-Glup-(1→3)-β-L-Araf-(1→3)-α-D-Manp-(1→,呈无分支的网状结构。SSP对炎症细胞中TNF-α、COX-2和iNOS的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无分支网状结构SSP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多糖是猴头菌发挥药理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猴头菌生长过程中多糖的合成代谢及其结构的变化目前还鲜有研究报道。该试验研究了猴头菌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糖的产生及其结构和活性的变化。对猴头菌0605菌株生长发育6个时期的子实体进行了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并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了体外免疫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猴头菌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多糖的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成熟期含量最高,达1.54%,分裂期含量最低仅0.89%;β-葡聚糖含量整体上呈上升的趋势,中菌刺期含量最高33.58%,成熟期最高,达到50.67%;体外免疫活性试验表明,现蕾期、分裂期、中菌刺期和成熟期的多糖均能很好地刺激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NO,活性均优于无菌刺期和小菌刺期的多糖。分别采用体积分数为30%、50%和70%的乙醇对子实体发育后3个时期的热水浸提物进行分级醇沉,对分级分离多糖进行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小菌刺期30%醇沉的粗多糖得率高于中菌刺期和成熟期,其大分子量多糖的比例也较高;3个时期50%和70%醇沉多糖分子量相差不大;分级分离多糖的单糖种类基本相同,都含有岩藻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但摩尔比有差异;3个时期分级分离多糖均能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30%醇沉多糖比50%和70%醇沉多糖的活性好;成熟期多糖的活性优于其他生长阶段。对小菌刺期、中菌刺期和成熟期50%醇沉多糖(H5FP4B、H5FP5B、H5FP6B)进行Sephacryl S300凝胶层析纯化,共得到9个组分:H5FP4B-1、H5FP5B-1、H5FP6B-1、H5FP4B-2、H5FP5B-2、H5FP6B-2、H5FP4B-3、H5FP5B-3、H5FP6B-3。对这9个组分的分子量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每个时期的主峰(H5FP4B-3、H5FP5B-3和H5FP6B-3)分子量基本相同,分子量分布差异较大的是3个时期的第1组分,在体外免疫活性上也表现出较大差异。主峰H5FP4B-3的分子量为1.59万,由岩藻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5.2∶23.9∶1。经红外光谱、甲基化和核磁共振综合分析,解析出H5FP4B-3均一多糖的结构单元是以α-D-1,6连接的半乳糖和α-D-1,2,6连接的半乳糖构成主链,侧链为α构型的端基岩藻糖。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不同发育阶段产生的多糖结构和活性有一定的差异,生长初期,大分子量的多糖较多,后期分子量分布差异变小并趋稳定。多糖主成分变化不大,较稳定;到成熟期,多糖的活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极大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对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用热水抽提、脱蛋白、醇析得粗多糖,再经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纯化得到2个组分的多糖精品(SPSⅠ和SPSⅡ),分别经Sephadex G-150柱层析鉴定为单一组分,它的紫外可见光谱只出现195.00nm的单峰。在体外设计产生超氧阴自由基(O_2~ )、脂质自由基(R·)和羟自由基(OH·)等3个体系,分别加入2个组分不同浓度的多糖,结果表明:极大螺旋藻多糖具有显著的清除OH·的活性(P<0.05),但对O_2~ 没有显著作用(P>0.1);在低浓度条件下(2.5×10~(-4)g/L),它们可以清除R·(P<0.05),SPSⅠ比SPSⅡ的活性显著;在较高浓度下清除R·的活性有所降低(P>0.2)。说明极大螺旋藻多糖的显著抗氧化作用主要表现在清除活性氧中最活泼的OH·方面。  相似文献   

20.
长松萝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松萝经三氯甲烷抽提后风干,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经微晶纤维素柱层析纯化,得白色粉末状多糖USL。USL经Sephadex G-150柱层析证明为一组均匀多糖,其糖的含量为89.52%。经气相色谱检定,由阿拉伯糖(Ara)、木糖(Xy1)、甘露糖(Man)、葡萄糖(Glc)聚合而成,其克分子比为0.31:0.05:1.00:18.10。经Sephadex G-200柱层析测定,平均分子量为30×10~4,经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有甲酸、丙三醇、赤藓醇生成。红外光谱在896cm-~1处有吸收,证明USL多糖结构主要以β(1→4)、β(1→6)甙键连接而成的杂多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