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乌头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极易发生根腐病,植株染病后枯萎死亡,最终影响药材产量。因发病因素和致病菌多样,乌头根腐病的防治向来困难。【目的】鉴定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根腐病病原菌,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按照Koch’s法则对分离的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从具有根腐病症状的乌头根部分离得到47株真菌,其中菌株GF3-3、GF3-6和GF6-1是乌头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GF3-3、GF3-6和GF6-1分别鉴定为Fusariumsolani、F.oxysporum和F.proliferatum。【结论】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是乌头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层出镰刀菌引起乌头患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金铁锁(Psammosilene tunicoides)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民族民间药物、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的主要原料药。为分离并鉴定云南金铁锁根腐病病原菌,该研究采用微生物纯培养方法,分离纯化金铁锁根腐病植株根部的病健交接处组织,获得金铁锁根腐病病原微生物。按照Koch''s法则验证分离得到的病原菌的致病性。结合形态学观察、真菌rDNA-ITS和TEF-1α序列分析以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鉴定获得的病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1)从金铁锁根腐病植株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85株真菌,其中PSD-1、PSD-2、PSD-3菌株均能引起金铁锁的根腐病。(2)金铁锁健康植株接种PSD-1、PSD-2、PSD-3菌株后,产生与大田植株根腐病相似的症状,并且发病率分别为60%、61.7%、71.7%。(3)结合形态学观察及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三株菌株均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该文首次报道了尖孢镰刀菌是引起金铁锁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深入探究具有根腐病生物防治功能的内生菌群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金铁锁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患暴发性死亡的斑鳢病灶中分离出一株弹状病毒。 取病鱼肝、脾、肾组织过滤液接种EPC、FHM细胞, 连续传至第3代后28℃培养35h出现细胞病变(CPE), 测得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为10-5.746/0.1 mL。将病变细胞制成超薄切片, 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呈子弹状的病毒颗粒, 大小约53 nm140 nm。用上述组织过滤液及F3代细胞培养病毒液回归感染健康斑鳢均能显示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 死亡率达100%。根据鳜鱼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 SCRV)N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的引物对斑鳢病毒的基因组RNA进行RT-PCR扩增, 得到大小约400 bp的阳性片段。对该片段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序列进行BLAST比对, 发现该基因序列与SCRV同源性最高, 为94%。选取GenBank中已登录的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VHSV)、鳢弹状病毒(SHR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鳜鱼弹状病毒(SCRV)、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狂犬病毒(RV)、牙鲆弹状病毒(HIRRV)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 结果表明, 该基因序列与SCRV聚为一支。由于该病毒粒子的形态大小与SCRV(100 nm200 nm)存在一定差异, 暂将其命名为斑鳢弹状病毒(CHRV)。
相似文献
4.
5.
6.
为明确鉴定白及块茎腐烂病(根腐病)的病原菌,并筛选能够抑制病原菌的中药材提取物。该研究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鉴定,同时观察了7种中药材提取物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1)从感病叶片、叶鞘及块茎中共分离得到14株真菌和4株细菌,病原菌室内和室外回接表明菌株GF-1致病症状与田间一致,致病率均达到100%。(2)经形态学鉴定,菌株GF-1为附球菌属(Epicoccum)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形;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3)菌株GF-1的ITS序列(全长522 bp)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甘蔗的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MN493119.1)序列一致性最高,达99.62%,与已报道的白及叶斑病致病菌高粱附球菌(E.sorghinum, MF948994.1)的一致性为98.88%。(4)培养基中含有0.1~0.2 g·mL-1的青钱柳等7种中药材提取物,能够完全抑制GF-1菌落的生长;当培养基中含有0.05 g·mL-1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广西永福地区种植的龙牙百合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并对分离菌株进行培养、纯化、回接和重新分离,最后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致病菌株进行了鉴定;同时观察了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两种病害(A和B)症状表明是叶枯病和青霉病,分别从感病叶片中分离得到4株和3株病原菌,病原菌室外回接发现只有菌株A-4和B-2分别致病,致病率均达到100%。形态学鉴定,A-4为葡萄孢属病原菌,菌落白色绒絮状,圆型;菌丝匍匐向外、向上生长、气生,无色,有隔膜,有分枝,具有分生孢子和顶生孢子。B-2为青霉属病原菌,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外围形成一圈白色绒毛状,中间蓝绿色;菌丝细,匍匐生长,具横隔,分生孢子梗扫帚状,孢子呈球形。两类菌株分别获得全长522 bp和551 bp的序列,把ITS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结合田间致病症状,认为龙牙百合叶枯病致病菌可能是椭圆葡萄孢,而青霉病致病菌是扩展青霉。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两种致病菌的抑制效果表明,0.1~1.0 mmol·L~(-1)的SA不能完全抑制两种病原菌的生长,而0.5~1.0 mmol·L~(-1)BRs和Me-JA均能完全抑制病原菌A-4和B-2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引起三江平原地区大豆根腐病的镰孢菌(Fusarium)种类及优势种群,对该地区大豆根腐病样本进行了采集。通过组织分离和形态学鉴定,共鉴定出6种镰孢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equiseti)、尖孢镰孢(F.oxysporum)、芬芳镰孢(F.redolens)、半裸镰孢(F.semitectum)、腐皮镰孢(F.solani)和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其中尖孢镰孢(F.oxysporum)的分离频率最高,达16.67%。对6种镰孢菌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药用植物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中分离到15株内生真菌,来源于根、茎、叶分别有2,6,7株。经形态学观察和染色等方法,初步鉴定了益母草内生真菌有3个属,曲霉属(Aspergillus sp.)2株、头孢霉属(Cephalosporiumsp.)3株和囊孢霉属(Capsule sp.)10株。益母草内生真菌生物多样性较为单一,但不同部位内生菌的数量、种类及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使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含氮污废水的处理,需分离出高效的亚硝化细菌.方法:采用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选择培养和硅胶平板分离法,通过初筛、复筛,从广西大学农场菜园土中分离到一株亚硝化速率较高的菌株N4.结果:菌株N4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芽孢,细胞短杆状,呈单个排列,有一根亚极端鞭毛.结论:初步鉴定菌株N4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 sp). 相似文献
11.
膜上tRNA结合蛋白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ritonX-114分相法分离啤酒酵母的膜总蛋白,经过酵母tRNA分子交联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用0-0.8mol/L(NH402SO4梯度缓冲液洗脱tRNA结合的蛋白质。凝胶阻滞电泳实验室鉴定出两种主要的与tRNA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13.
黄花蒿内生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药用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的根、茎和叶中共分离内生菌80株,其中内生真菌37株、细菌40株、放线菌3株.经菌种形态观察和染色等,初步鉴定了黄花蒿内生真菌具有5个属,包括囊孢菌(Capsule)、头孢霉(Cephalosporium)、弯孢霉(Curvularia)、曲霉... 相似文献
14.
蓖麻根腐病是茄腐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引起的根部病害,严重影响蓖麻产量。抗源缺乏制约了抗病品种的选育。为寻找抗病种质、建立抗性分子标记,该研究对252份蓖麻材料的抗性进行了表型和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1)浓度为1×106个·mL-1的孢子悬浮液灌根是一种有效的接种方法; 以接种后枯萎天数为基础的5级评价法,可作为鉴定标准。(2)鉴定出130份抗病材料,其中高抗为105份。(3)野生材料中抗病材料比率(66%)远高于栽培材料(35%),建议将野生材料,尤其是中国华南野生材料的研究利用作为今后抗病育种的重要方向。(4)初步建立了8个与抗性关联的SSR标记。该研究结果提供了有效的根腐病抗性鉴定方法和评价标准,筛选出了一批育种迫切需要的抗病基因资源,初步建立了可用于辅助选择的SSR标记,为蓖麻抗根腐病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和威胁性的入侵检疫害虫之一,对农林业生产安全、公共设施以及人体健康都造成了巨大影响。为筛选对红火蚁有致病性的病原真菌,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对自然罹病的红火蚁进行致病菌分离,结合病原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喷雾法测定了病原真菌对红火蚁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从罹病红火蚁上分离出3株病原真菌HHYSFJ01、HHYSFJ02和HHYSFJ05,分别为红绶曲霉Aspergillus nomius、淡紫拟青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致病性测定,这3株病原菌对红火蚁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且3株病原菌致病性间差异显著。经1.0×10^8孢子/mL孢子悬浮液喷雾处理红火蚁10 d后,球孢白僵菌菌株HHYSFJ05的致病性最强,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为84.71%,LT50为4.67 d;红绶曲霉菌株HHYSFJ01和淡紫拟青霉菌株HHYSFJ02次之,红火蚁工蚁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8.82%和73.29%,LT50分别为4.99 d和5.20 d。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两个虫媒病毒分离物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985年夏从海南岛采集的6种蚊子中,分离到4株乙型脑炎病毒和38株非乙脑病毒,其中两株(HN8和HN99)为甲组虫媒病毒。二者抗原性非常相近,对乳小白鼠脑内、腹腔和皮下接种部有较强的致病力,能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上增殖并产生病变,能在鸡胚纤维母细胞上形成空斑,能凝集多种动物红细胞,血凝pH范围为5.75~6.4,最适pH为5.75或6.0,血凝素在4~37℃均较稳定,血凝素对福尔马林敏感。病毒呈球形,有包膜,直径60~65nm,属RNA病毒,对热、酸、乙醚和紫外线均敏感。血清学鉴定表明这两株病毒只与甲组虫媒病毒抗体有反应,尤其与MAY病毒抗原性关系较密切。同年从当地人、畜血清中检查了HN99病毒抗体,其阳性率为:健康人14%,猪23%,山羊35%。另外还与北京的M4株病毒作了初步比较,并对新毒株及我国其它有关毒株的分类学地位提出了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黑龙江省水稻穗褐变病发生较普遍,可造成减产和稻米的品质下降。【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水稻穗褐变病的主要致病菌。【方法】从不同水稻产区采集水稻穗褐变的病样,进行病原菌组织分离和纯化,根据柯赫氏法则确定致病的病原菌,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病原菌种类鉴定。【结果】分离出4种主要的菌,进行致病性测定表现出与田间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经形态特征与rDNAITS序列分析将4种病原菌鉴定为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稻黑孢霉(Nigrospora oryzae Petch)、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n Link);不同年度间病原菌的优势菌存在差异。【结论】黑龙江省水稻穗褐变病原真菌的鉴定可为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双层平板法,以滤膜过滤的方法来收集噬菌蛭弧菌,以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udrophila)、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t)和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宿主菌,进行噬菌蛭弧菌的分离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接触酶检测和寄生性确认对噬菌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进行了初步的鉴定.结果表明未使用滤膜过滤,采用自来水琼脂双层平板法分离噬菌蛭弧菌的效果较好;并经过接触酶和寄生性检测初步鉴定此BD-SPOI菌株为噬菌蛭弧菌. 相似文献
20.
几株产活性物质的海洋细菌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泥、海水及海洋动物中分离到数十株细菌 ,对其产生活性物质的菌株进一步筛选 ,得到产蛋白酶、淀粉酶和抑菌活性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几株海洋细菌 ,将其中的活性高的四株菌纯化后进行菌种鉴定。通过对革兰氏染色、个体及群体形态观察、糖类发酵、硝酸盐还原等生理特性的研究 ,依据《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 ,它们分别应归属为欧文氏菌属 (Erwiniasp .)、气单孢菌属 (Aeromonassp .)、微球菌属 ( (Micrococoussp .)、和假单孢菌属 ( (Pseudomonassp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