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绕“基因检测,做还是不做?”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展开论证活动。学生基于证据资料,提出不同的主张,并不断质疑、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充分运用生物学原理,从科学、技术、社会的角度出发,领会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论证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2.
目前初中生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上的论证表现欠佳。科学知识观作为对科学进行思考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论证能力。以问卷的形式,对初中生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的论证能力及科学知识观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的科学知识观对社会性科学议题论证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科学知识观较优的学生表现出的论证能力更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学生的科学知识观达到提高学生论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鳄雀鳝(Atractosteus spatula)议题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的应用为例,借助一定的框架选择议题内容,使用情境教学和问题驱动教学,通过热点话题导入、构建概念模型、多重因果推理、整体分析现象、讨论社会议题、明确概念关系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概念、应用概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生物与环境”模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强调,科学本质观对于目标的达成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其中,理解科学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是科学本质对生物学教学提出的建议之一。在科学发展历程中,社会文化与科学密切交织,互相影响,同时也改变着生物学课程教育的发展轨迹。通过融入科学史教学、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讨论,以及在课程中融入技术与工程学等方法,教师可帮助学生明确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影响作用,进而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5.
于贵瑞  杨萌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5):1153-1165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繁衍发展提供各式各样的生活、生产和生计的环境条件与自然资源。基于自然规律的生态系统管理是人类社会不断认知自然生态价值、保护利用自然环境和资源、创造积累生态资产、维持社会经济系统永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以此为核心认知的区域生态经济学或经济生态学,正在成为探讨人类世地球系统演变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前沿。本文以大尺度区域宏观生态系统科学为学术视角,以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与多元价值观为基础,综合论述了自然生态价值、生态资产、生态产品等基本概念;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融合角度,分析讨论了生态资产形成与变化、生态产品生产与消费、生态投资与生态资产损益等过程原理;提出了区域生态资产的系统经营与生态价值实现途径,期望为我国及区域生态系统价值及生态资产的评估,生态产业及生态价值实现体系的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初中学生在社会性科学议题中的论证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抽样学校学生的论证能力大多处于低论证能力水平。为此建议:重视科学教育中论证教学:精选论证教学的相关题材;采用多种策略进行论证教学。  相似文献   

7.
以"太湖水华的发生与治理"和"基因治疗"为例,介绍在高中生物学复习课中,如何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作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构建概念体系、解决真实问题.  相似文献   

8.
弘扬生态文明深化学科建设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王如松  胡聃 《生态学报》2009,29(3):1055-1067
阐述了"生态"的"耦合关系、整合功能与和谐状态"三大内涵;提出了以气候变化、经济振荡和社会冲突为标志的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以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胁迫为特征的区域生态服务问题,以及以贫穷落后、超常消费和野蛮开发为诱因的人群生态健康和社会生态福祉下降等世界三大生态焦点议题;探讨了生态文明的认知、体制、物态和心态内涵及其研究、发展和管理战略.提出了深化与创新基础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研究、献身生态学教育与科普工作、参与生态学决策与管理的对策和倡议.  相似文献   

9.
管英杰  刘俊国  崔文惠  贾金霖 《生态学报》2022,42(12):5125-5135
生态修复是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然而,我国生态修复研究发展态势尚不明晰。采用文献计量学,从年发文量、期刊分布、科研机构分布、合作研究及研究重点等方面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态修复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迅速。我国相关科研成果全球占比呈指数式增长,但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我国科研人员间已经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研究关系,国家间合作模式主要为双边合作,近年来机构间合作呈现出向多边合作发展趋势。我国生态修复研究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等方面,但对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议题的结合研究尚显不足。黄土高原地区、喀斯特地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地区以及江河湖泊和湿地是我国生态修复研究的重点。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多类型生态系统协同修复的内在机理和规律、渐进式生态修复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议题的结合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丽  虞驰 《生物学通报》2023,(12):50-54
以“模拟联合国(Model United Nations,MUN)”的教学形式为载体,站在各个国家角度思考《禁止生物武器公约》核查议定书可能带来的影响,通过任务单整理收集的资料进行论证,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学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评”一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结果表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实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科学思维,培养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以往许多研究都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的社会性注意行为及其神经回路存在异常,但是对于其原因还未有确切定论.目前研究主要存在三种取向:感觉加工损伤、社会认知缺陷和贝叶斯模型.感觉加工损伤取向和社会认知缺陷取向都只从感觉加工或社会功能的其中一个层面解释该群体的社会性注意障碍.贝叶斯模型是一个综合模型,但其能否成为解释孤独症群体社会性注意缺陷的统一模型仍需进一步的实证研究验证.未来除了进一步验证不同的理论假说,还应利用理论假说开发孤独症诊断和筛查工具以及干预方法,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进一步揭示该群体社会性注意异常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石海佳  梁赛  王震  朱俊明  陈伟强  徐明  石磊 《生态学报》2011,31(21):6641-6644
综述了第六届工业生态学国际大会情况。大会的中心议题是"科学、系统与可持续性",设立了生命周期方法、产业共生、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物质流分析等23个议题。重点评述了社会物质代谢、产业共生与生态工业发展、工业系统复杂性、气候变化/能源及生物质四个领域。简要总结了国际工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并给出了对我国工业生态学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系统化思维在促进学习者知识整合和有意义学习方面具有重要潜在价值,已成为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研究的新兴议题。通过对学习科学、系统动力学和科学教育不同领域系统化思维相关研究进行理论研讨发现,系统化思维源于系统动力学的研究,兴起于学习科学的研究,当前扩展到科学教育的研究,综述了系统化思维研究的提出与发展、现状,以及对当今科学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及意义,并针对系统化思维在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生态学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城市生态科学讨论会”于1984年12月2—6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到会的有来自19个省、自治区和市的从事生态、环保、地理、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等24个专业的代表共80人,共收到学术论文43篇。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马世骏同志,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耕今同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梦白同志主持了会议。首届全国城市生态科学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探讨城市生态学研究的目的、任务、对象和方法等基本理论问题,用城市生态学的观点分析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并就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落实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微生物生态学是一门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本文通过结合课程知识点、改革教学方法、关注日常课堂生活等方面,介绍如何在微生物生态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生态文明教育。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大学生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引导大学生践行生态价值观,促进高校生态文明发展。同时,为其他相关课程教学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为例,采取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与学过程中,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学生自制微课为切入点,教师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学生渗透"互联网+"思想,使学生学会科学地获取和筛选信息,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为研究问题构建合理的解释;学生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理性地看待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促进学...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与酶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文中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专业及课程特色,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从融入内容、方法路径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通过精心开展教学设计,利用对分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从讲故事、谈生活、说案例、议热点、读文献、做训练入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公民品格、全球视野、生态文明、法治意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素养,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同时推动教学卓越。  相似文献   

18.
尝试生物学科的探究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香华 《生物学通报》2002,37(11):50-51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而以能力立意 ,联系生产实际 ,关注社会热点 ,考察学生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1 在实验中落实探究性学习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或验证某一理论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而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 ,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  相似文献   

19.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信息时代对学校教育要求的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  相似文献   

20.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前沿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61,自引:7,他引:61  
肖笃宁  李秀珍 《生态学报》2003,23(8):1615-1621
根据美国景观生态学2001年年会关于景观生态学的关键议题和研究领域特别专题的讨论,综合16位国际知名专家所发表的关于深化理论、整合协调和方法改进等方面的意见,深入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的6项关键议题和10个优先研究领域。包括通过景观镶嵌体的生态流,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的过程、机制,非线性动态和景观复杂性,尺度转换方法论的发展,景观指标与生态过程,人类活动与景观生态,景观格局的优化,景观保育与可持续性,资料获取与准确性评价。并对构建中国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初步的想法,即发展以格局——过程关系为中心的生态空间理论,以人类活动有序化为中心的景观生态建设理论,以发挥景观多重价值为中心的景观规划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